• 237.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上海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填表题(共10分)‎ ‎1.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意义.‎ 化学符号 ‎______‎ ‎2Mg ‎______‎ ‎3N2‎ ‎______‎ 表示意义 ‎+3价的 铁元素 ‎______‎ 磷元素 ‎______‎ 单质银 ‎2.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钡 ‎______‎ 二氧化硫 ‎______‎ 胆矾 化学式 ‎______‎ NaCl ‎______‎ HNO3‎ ‎______‎ ‎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二氧化碳 D.酒精 ‎4.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干冰 B.蒸馏水 C.蔗糖 D.纯碱 ‎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CO有毒而CO2无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碳酸受热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7.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加热盒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Mg+2H2O→Mg(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A.Mg B.H2O C.Mg(OH)2 D.H2‎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D.氦气用于填充飞艇 ‎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操作不能产生氧气的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加热二氧化锰 D.电解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碱中和一定生成盐和水 C.碱和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D.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12.如图是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将20gA和40gB分别置于100g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冷却到t℃,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时,A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 B.t℃时,A、B溶液均达到饱和状态 C.t℃时,A、B溶液中均无固体物质析出 D.t℃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 ‎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6分)‎ ‎13.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一个丙烷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丙烷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在①氧气、②金刚石、③氢气、④盐酸四种物质中,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可以供给呼吸的是______;可作为新型气体燃料的是______.‎ ‎15.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______元素.高纯度的单质硅是计算机的核心材料,工业上制取单质硅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16.(1)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吸收水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熟石灰水溶液的pH______7(填“>”、“<”或“=”),因此在农业上熟石灰可用来______.‎ ‎(3)已知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g熟石灰,将所得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是否饱和?______(填“是”或“否”).‎ ‎17.绪言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在A、B两只盛有无色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装在酒瓶中的NaOH溶液,观察到下列现象:A杯中变为“葡萄酒”(变成红色);B杯中变为“牛奶”(产生白色沉淀).请你揭开该魔术的秘密:‎ ‎(1)A杯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2)B杯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 ‎ 四、简答题(共14分)‎ ‎18.为了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某实验小组取等量的碳酸盐和足量等浓度的酸,设计了以下四种反应物组合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决定选择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们不选择①和④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2)探究结果说明,影响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______.‎ ‎19.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要制取干燥的H2,并用H2还原氧化铜,应选取的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同学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若制取氢气时需要100g 9.8%的稀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______mL.配制过程中,除上图装置中的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①天平 ②胶头滴管 ③药匙 ④10mL量筒 ⑤100mL量筒 ‎(4)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铜中还混有未反应的氧化铜.为了得到纯净的铜,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操作 简答 ‎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②将操作①中所得的混合物过滤.‎ 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 ‎/‎ ‎ ‎ 五、本大题分为A、B两组,请在选定组的括号内打“√”.选A组的考生答B组不给分,选B组的考生答A组不给分,两组同时选择或同时不选,以A组为准.(共10分)A组 ‎20.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______.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 A.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1.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KNO3、ZnCl2、Na2SO4 B.NaOH、KNO3、CaCO3‎ C.CuSO4、NH4Cl、ZnCl2 D.CaCl2、Na2CO3、KCl ‎22.在如图所示的变化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D和E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白色沉淀E是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混合物)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黄铜样品1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依次测量t1~t5时产生氢气的总质量,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t5‎ 生成H2的总质量/g ‎0.03‎ ‎0.06‎ ‎0.08‎ ‎0.10‎ ‎0.10‎ ‎(1)该反应共生成氢气______g;‎ ‎(2)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 ‎ B组题:‎ ‎24.为了测定黄铜(铜、锌混合物)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黄铜样品1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依次测量t1~t5时产生氢气的总物质的量,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t5‎ 生成H2的总物质的量/mol ‎0.015‎ ‎0.03‎ ‎0.04‎ ‎0.05‎ ‎0.05‎ ‎(1)该反应共生成氢气______mol,其中含有______个氢分子.‎ ‎(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5.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妈妈认为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在其中又增加了一项.你判断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鸡蛋汤 D.小米粥 ‎26.用铂丝蘸取某正盐溶液放在火焰上,看到火焰呈黄色,在该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推测该盐是(填化学式)______.产生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7.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1)猜想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实验能验证的结论为______.‎ ‎ ‎ ‎2016年上海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填表题(共10分)‎ ‎1.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意义.‎ 化学符号 ‎  ‎ ‎2Mg ‎ P ‎ ‎3N2‎ ‎ Ag ‎ 表示意义 ‎+3价的 铁元素 ‎ 2个镁原子 ‎ 磷元素 ‎ 3个氮分子 ‎ 单质银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银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解答】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3价的铁元素可表示为:.‎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Mg可表示2个镁原子.‎ 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N2可表示3个氮分子.‎ 银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Ag.‎ 故答案为:‎ 化学符号 ‎2Mg P ‎3N2‎ Ag 表示意义 ‎+3价的 铁元素 ‎2个镁原子 磷元素 ‎3个氮分子 单质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钡 ‎ 氯化钠 ‎ 二氧化硫 ‎ 硝酸 ‎ 胆矾 化学式 ‎ Ba(OH)2 ‎ NaCl ‎ SO2 ‎ HNO3‎ ‎ CuSO4•5H2O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化学式不能随意书写,首先要根据化学式的读法(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来书写;其次要根据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正确书写.‎ ‎【解答】解:①氢氧化钡的化学式:首先根据读法应先写钡,后写氢氧根;其次根据钡是+2价,氢氧根是﹣1价来判断氢氧化钡的化学式应为Ba(OH)2‎ ‎②NaCl的名称:根据化学式从右向左读可知NaCl的名称为氯化钠 ‎③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根据读法可直接写出其化学式为SO2‎ ‎④硝酸的化学式:根据酸的组成可知硝酸是由氢离子和硝酸根组成的,又根据氢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可知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 ‎⑤胆矾的化学式:胆矾又叫蓝矾,是带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晶体,故其化学式为CuSO4•5H2O 故答案为:‎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钡 氯化钠 二氧化硫 硝酸 胆矾 化学式 Ba(OH)2‎ NaCl SO2‎ HNO3‎ CuSO4•5H2O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给出物质名称写化学式及给出物质化学式写物质名称,属于化学式书写的知识,也是基础性的题,题目比较简单.‎ ‎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二氧化碳 D.酒精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是悬浊液.‎ ‎【解答】解: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不能选;‎ 植物油不溶于,与水混合形成了乳浊液.故选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了溶液.故C不能选;‎ 酒精能溶于水,形成了酒精溶液.故D不能选.‎ ‎【点评】判断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依据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 ‎4.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K2CO3,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K、O元素为+1、﹣2价,计算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设化合物K2CO3中C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2+n+(﹣2)×3=0,解之得n=+4;‎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 ‎ ‎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干冰 B.蒸馏水 C.蔗糖 D.纯碱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机物就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解答】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B、蒸馏水属于无机物;‎ C、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D、纯碱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 ‎ ‎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CO有毒而CO2无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碳酸受热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A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 C、CO和CO2的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性质不同,所以CO有毒而CO2无毒,故C正确;‎ D、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则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 ‎ ‎7.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加热盒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Mg+2H2O→Mg(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A.Mg B.H2O C.Mg(OH)2 D.H2‎ ‎【考点】氧化反应.‎ ‎【分析】氧化剂是在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是其它物质被氧化,利用这一知识解题.‎ ‎【解答】解: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反应物,由于在反应中提供氧而被称之为氧化剂,在这一反应中水为镁提供了氧而使其被氧化,所以水是氧化剂.‎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氧化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氧化剂能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即可,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D.氦气用于填充飞艇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判断,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碳的还原性,还原性必须在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来,所以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升华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错误.‎ C、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根据其表面积大,能把色素或有异味的物质小颗粒吸附在其表面,是物理变化,故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D、氦气用于填充飞艇主要是利用其密度小的性质,密度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D、根据试剂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操作错误,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图中操作错误;‎ B、砝码用完,应用镊子把它放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图中操作错误;‎ C、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操作错误;‎ D、试剂瓶在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10.下列操作不能产生氧气的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加热二氧化锰 D.电解水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分析】A、加热氯酸钾能生成氧气,但需较高的温度;‎ B、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较低温度即可;‎ C、加热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氧气,它在制氧气的反应中常做催化剂;‎ 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 ‎【解答】解:A、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物中有氧气;‎ 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物中有氧气;‎ C、加热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它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中常做催化剂;‎ D、水电解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能生成氧气反应的掌握情况,熟知二氧化锰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中常做催化剂,制取氧气的题型是化学考试的热点题型之一,需学生认真对待.‎ ‎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碱中和一定生成盐和水 C.碱和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D.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C、碱和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金属不一定能和酸反应.‎ ‎【解答】解: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硫酸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酸碱中和一定生成盐和水.正确;‎ C、碱和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氨水、氯化铵中不含有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属于碱和盐.错误;‎ D、金属不一定能和酸反应,例如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紧紧围绕概念的含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2.如图是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将20gA和40gB分别置于100g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冷却到t℃,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时,A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 B.t℃时,A、B溶液均达到饱和状态 C.t℃时,A、B溶液中均无固体物质析出 D.t℃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出t℃时的溶解度;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设t℃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S,则100%=20%,S=25g;将20gA和40gB分别置于100g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冷却到t℃,A为不饱和溶液,B有晶体析出,为饱和溶液.‎ A、t℃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则t℃时,100g水中溶解20gA,能溶解25gB,则A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故选项说法正确.‎ B、t℃时,A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B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C、t℃时,A溶液中无固体物质析出,B溶液中有固体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t℃时,A物质的溶解度等于B,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过本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6分)‎ ‎13.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一个丙烷分子中共有 11 个原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9:2(或36:8) .丙烷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3CO2+4H2O .‎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丙烷的化学式C3H8,丙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3个C原子、8个H原子构成;据此计算组成元素C、H的质量比,并利用燃烧规律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根据丙烷的化学式C3H8,其分子由3个C原子、8个H原子构成;一个丙烷分子中共有原子数=3+8=11;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3):(1×8)=9:2;‎ 丙烷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故答案为:11;9:2;C3H8+5O23CO2+4H2O.‎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分子构成,利用物质的化学式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可判断分子构成及充分燃烧时的产物等.‎ ‎ ‎ ‎14.在①氧气、②金刚石、③氢气、④盐酸四种物质中,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填序号,下同) ④ ;可以供给呼吸的是 ① ;可作为新型气体燃料的是 ③ .‎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铁锈的成分和它与盐酸的化学性质回答第一空;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回答第二空;根据氢气的可燃性及作为燃料的优点回答后一空.‎ ‎【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故能用盐酸除去铁锈;氧气能供给呼吸;氢气有可燃性,能做燃料,且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燃料.‎ 故答案为:④;①;③.‎ ‎【点评】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 ‎ ‎15.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 氧(O) 元素.高纯度的单质硅是计算机的核心材料,工业上制取单质硅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其中R的化学式为 CO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 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判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出生成物R的化学式,并分析反应的特点对反应分类进行判断.‎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为O、Si、Al、Fe,因此,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Si+2R,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Si原子 1 1‎ O原子 2 0‎ C原子 2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R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和2个C原子,则每个R的分子由1个C原子、1个O原子构成,物质R的化学式为CO;‎ 该反应为化合物SiO2与单质C反应生成单质Si和化合物CO,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氧(O);CO;置换.‎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 ‎ ‎16.(1)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吸收水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2)熟石灰水溶液的pH > 7(填“>”、“<”或“=”),因此在农业上熟石灰可用来 改良酸性土壤 .‎ ‎(3)已知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0.08 g熟石灰,将所得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是否饱和? 是 (填“是”或“否”).‎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酸碱盐的应用.‎ ‎【分析】(1)熟悉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因,能书写其反应方程式;‎ ‎(2)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其溶液显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由其定义再结合题给条件解决问题;由掌握知识知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既得结果.‎ ‎【解答】解:(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因是具吸水性,石灰吸收水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其溶液的PH>7,因此在农业上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已知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即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熟石灰0.16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熟石灰0.08g;因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所得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熟石灰更少,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1)CaO+H2O═Ca(OH)2;(2)>,改良酸性土壤;(3)0.08;是.‎ ‎【点评】此题考查生石灰吸水就变成熟石灰的化学反应,掌握熟石灰的碱性及其用途,以及根据溶解度定义的简单计算,特别提醒的是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此点解题时学生易忽略而出错.‎ ‎ ‎ ‎17.绪言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在A、B两只盛有无色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装在酒瓶中的NaOH溶液,观察到下列现象:A杯中变为“葡萄酒”(变成红色);B杯中变为“牛奶”(产生白色沉淀).请你揭开该魔术的秘密:‎ ‎(1)A杯中盛放的液体是 酚酞试液 ;(2)B杯中盛放的液体是 MgCl2溶液等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碱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作答.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与某些盐溶液反应能生成难溶性的碱.‎ ‎【解答】解:(1)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其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往装有NaOH溶液的玻璃杯中加入酚酞试液来制造“葡萄酒”.‎ 故答案为:酚酞试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一些盐的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的沉淀,如镁的盐溶液MgCl2溶液等.故可以往装有NaOH溶液的玻璃杯中加入MgCl2溶液来制造“牛奶”.‎ 故答案为:MgCl2溶液等.‎ ‎【点评】化学魔术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小实验,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但其中的原理却往往是简单的化学反应所出现的现象.‎ ‎ ‎ 四、简答题(共14分)‎ ‎18.为了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某实验小组取等量的碳酸盐和足量等浓度的酸,设计了以下四种反应物组合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决定选择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他们不选择①和④的原因分别是 ①碳酸钠粉末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收集;④生成物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 ‎(2)探究结果说明,影响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 反应物种类(本身的性质)反应物的状态(接触面积) .‎ ‎【考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对比题意中的四种设计方案,结合图形给予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快不易收集,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慢,在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之间,根据反应速度快慢,我们很自然的就会选择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快;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慢,且反应一段时间即自行停止;‎ ‎(2)根据图示对比四组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①碳酸钠粉末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收集;④生成物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反应物种类(本身的性质)反应物的状态(接触面积).‎ ‎【点评】此题主要是对于反应物的种类和状态影响了反应的速度作出了探究,并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 ‎ ‎19.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烧杯 ;② 漏斗 ;‎ ‎(2)要制取干燥的H2,并用H2还原氧化铜,应选取的装置为 B、F、C (填装置编号).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同学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 .‎ ‎(3)若制取氢气时需要100g 9.8%的稀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5.4 mL.配制过程中,除上图装置中的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有 ②④⑤ (填序号).‎ ‎①天平 ②胶头滴管 ③药匙 ④10mL量筒 ⑤100mL量筒 ‎(4)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铜中还混有未反应的氧化铜.为了得到纯净的铜,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操作 简答 ‎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使氧化铜完全反应 ‎ ‎②将操作①中所得的混合物过滤.‎ 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 使氧化铜完全反应 ‎ ‎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 ‎/‎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1)写出常见化学仪器名称;‎ ‎(2)选择固液常温反应装置制氢气及干燥方法,熟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反应现象;‎ ‎(3)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及所需仪器,根据稀释前后容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质量,由密度求其体积量;‎ ‎(4)熟悉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掌握一些硫酸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1)题干中指定的仪器名称是①烧杯、②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采用固液反应装置,干燥氢气常用浓硫酸,因其具吸水性,氢气还原氧化铜固体需将导气管通入试管底部氧化铜的上方加热,故应选装置B、F、C;反应时会出现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的现象;‎ ‎(3)稀释浓硫酸时,根据稀释前后容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质量,再由密度求其体积量,即:100g×9.8%═浓硫酸质量×98%,浓硫酸质量═10g,由密度公式求得浓硫酸体积═5.4mL,稀释浓硫酸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故缺少仪器选②④⑤.‎ ‎(4)‎ ‎ 操作 ‎ 简答 ‎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 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铜完全反应 ‎ ②将操作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 ‎ 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CuSO4、H2SO4‎ ‎ 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 故答案为:(1)①烧杯;②漏斗;‎ ‎ (2)B、F、C.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 ‎(3)5.4;②④⑤.‎ ‎(4)①使氧化铜完全反应;②CuSO4;H2SO4.‎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用仪器的识别与书写,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干燥方法及其还原性,有关溶液的稀释计算及配制溶液的方法、所需仪器的熟悉了解,混合物的分离等知识,涉及知识面广,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 ‎ 五、本大题分为A、B两组,请在选定组的括号内打“√”.选A组的考生答B组不给分,选B组的考生答A组不给分,两组同时选择或同时不选,以A组为准.(共10分)A组 ‎20.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 11 .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B ‎ A.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2+8+1=11;‎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为: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案为:11; 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 ‎21.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KNO3、ZnCl2、Na2SO4 B.NaOH、KNO3、CaCO3‎ C.CuSO4、NH4Cl、ZnCl2 D.CaCl2、Na2CO3、K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解答】解:A、硝酸钾、氯化锌、硫酸钠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能得到无色溶液,故A正确;‎ B、碳酸根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氢氧化钠、硝酸钾、碳酸钙的混合物溶于水得不到无色溶液,故B错误;‎ C、硫酸铜是蓝色溶液,故C错误;‎ D、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得不到无色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共存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以便灵活应用.‎ ‎ ‎ ‎22.在如图所示的变化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D和E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BaCO3或Ba(HCO3)2 ;白色沉淀E是 AgCl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知该白色固体A为碳酸盐,白色沉淀D和E均不溶于稀硝酸可知:D为硫酸钡,E为氯化银,所以可以判断出B应该为氯化钡,进而判断出A为碳酸钡或是碳酸氢钡,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给条件并结合图框信息可知,A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在B中存在着氯离子,而D和E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故可以判断D为硫酸钡,E为氯化银,所以B为氯化钡,那么A就是碳酸钡或是碳酸氢钡,故本题答案为:BaCO3或Ba(HCO3)2,AgCl;‎ ‎(2)由(1)的解答可以知道B为氯化钡,所以反应②就是氯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1)BaCO3或Ba(HCO3)2,AgCl;‎ ‎(2)H2SO4+BaCl2=BaSO4↓+2H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2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混合物)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黄铜样品1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依次测量t1~t5时产生氢气的总质量,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t5‎ 生成H2的总质量/g ‎0.03‎ ‎0.06‎ ‎0.08‎ ‎0.10‎ ‎0.10‎ ‎(1)该反应共生成氢气 0.1 g;‎ ‎(2)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 ‎(2)根据氢气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求出锌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 ‎(2)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 0.1g ‎=‎ x=3.2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2.5%.‎ 故答案为:(1)0.1;‎ ‎(2)62.5%.‎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 ‎ B组题:‎ ‎24.为了测定黄铜(铜、锌混合物)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黄铜样品1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依次测量t1~t5时产生氢气的总物质的量,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t5‎ 生成H2的总物质的量/mol ‎0.015‎ ‎0.03‎ ‎0.04‎ ‎0.05‎ ‎0.05‎ ‎(1)该反应共生成氢气 0.05 mol,其中含有 3.01×1022 个氢分子.‎ ‎(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铜的质量分数为 67.5%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1)由记录的数据可知,反应到t4、t5时产生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此时已完全反应,则此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即为反应共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1molH2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计算生成的氢气中所含分子的个数;‎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消耗锌的物质的量;由合金质量与锌的质量差求得合金中铜的质量,铜的质量与合金质量比可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记录的数据可知,反应到t4、t5时产生氢气质量不再改变,此时产生氢气为0.05mol;其中H2分子个数=0.05×6.02×1023=3.01×1022个;‎ ‎(2)设混合物中锌的物质的量为x;‎ Zn+H2SO4═ZnSO4+H2↑‎ ‎1 1‎ x 0.05mol ‎=,‎ x=0.05mol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67.5%‎ 故答案为:(1)0.05;3.01×1022;(2)0.05;67.5%.‎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由反应中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 ‎ ‎ ‎25.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妈妈认为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在其中又增加了一项.你判断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鸡蛋汤 D.小米粥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六种营养素缺一不可 ‎【解答】解: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豆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再根据营养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6.用铂丝蘸取某正盐溶液放在火焰上,看到火焰呈黄色,在该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推测该盐是(填化学式) Na2CO3 .产生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用铂丝蘸取某正盐溶液放在火焰上,看到火焰呈黄色,说明正盐中金属元素为钠;在该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正盐中含有碳酸根;根据正盐的组成特点可确定正盐为碳酸钠.‎ ‎【解答】解:由正盐的颜色反应中看到火焰呈黄色,可判断正盐中的金属元素为钠;由正盐与盐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判断正盐中含有碳酸根;由正盐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盐,可确定正盐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Na2CO3;Ca(OH)2+CO2═CaCO3↓+H2O.‎ ‎【点评】在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中,不会有酸中的氢离子,也不会有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呈中性的盐,就是正盐.‎ ‎ ‎ ‎27.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1)猜想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Zn═ZnSO4+Fe ;‎ ‎(3)该实验能验证的结论为 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知: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根据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由图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图中给出的药品是锌片、铜丝和FeSO4溶液,该题肯定是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铜丝不和FeSO4溶液反应,锌片和Fe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Zn═ZnSO4+Fe;有上述现象可得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 故该题答案为:(1)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FeSO4+Zn═ZnSO4+Fe;‎ ‎(3)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不包括钾钙钠三种金属,盐必须是可溶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