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5-10 发布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一、重点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丧:遗失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      :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良,天性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 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恶:厌恶。 义:正义或仁义。 贤者:有道德的人。 ‎ 二、通假字 ‎①“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避也)‎ ‎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乡”通“向”,从前。(向为身死而不受)‎ 三、翻译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关键词“甚、苟得”)‎ 生命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关键词“恶、患、甚、避”)‎ 死亡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关键词“是心、贤者、丧”)‎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此之谓失其本心。(关键词“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四、内容理解 ‎1、“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4、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5、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 ‎ ‎(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7、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8、“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 ‎①“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②“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③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④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9、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①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②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③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④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等句子 ‎10、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含名句、事例。‎ 事例:①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②爱国学者朱自清宁可饿死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③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④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 ‎ 名句: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②陈 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③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④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11、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课内: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课外: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夜以继日:五十步笑百步 五、对联:‎ ‎①君子舍生取义;志士忘生成仁 ②生与义并举,舍生取义;吉和凶共存,趋吉避凶。③善取舍才是智者;能 割舍弃方为慧人 ④舍义取利失本性;杀生成仁见品德⑤因求生不择手段;为取义岂能拘泥⑥舍生赴死;取义成仁 ⑦舍义取利失本;杀生成仁见品德 六、填空题 ‎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或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本文的中心论点(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1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所欲有甚于生者 ‎13、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4、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强调“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6、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7、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八、回答问题。‎ ‎1、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 答: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答: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3、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人生中遇到在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做到舍生取义,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4、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 答:以为苟且偷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信弃义去做,就会为人唾弃。‎ ‎5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6、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7、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答:文中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孟子学说中是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答: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0、"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答: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11、"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 答: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12、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3、面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的“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答:“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但与义相比 都 是次要的,而“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这是一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对于把义看作一切的人们 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此,非礼不受也,宁死不屈。‎ ‎14、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作者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但“义”是人至高无上的价值体现。当它和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舍生取义”但他受到威胁的时候,应当不避免。‎ ‎1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16、“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 答:能否固守道义。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 ‎17、本文第二段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绝不能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丧失人格,丧失尊严,绝不可食“嗟来之食”。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我们决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国格和人格而求取暂时生存安逸的生活。‎ ‎18、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答: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我们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要舍生取义,绝不可见利忘义,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当学会放弃。‎ 九、课外拓展延伸题 ‎1、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2、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孟子却主张有的时候要舍弃生命,这是什么道理?‎ 答:孟子主张舍弃生命是有条件的,是在“所欲有甚生者”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这和古人的观点不矛盾。人的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但为了坚持正义,为了坚持真理,人有时也需要主动放弃生命。‎ ‎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我的观点: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4、古人历来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这篇课文,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到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答: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利诱时,能够做到不为利所动,就是有所不为;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生与死或者利与义的考验时,勇敢地选择接受死神的挑战,勇敢地选择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就是有所为。‎ ‎5、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答: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6、你能说说文中的“舍生取义”的“义”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 ‎ ‎ 答:“舍生取义”的“义”指的是正义、大义,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气节等;而哥们义气中的“义”则是涉及个人利益或某些团体利益,是小义,并不一定代表正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一、安徽省(09)《鱼我所欲也》(节选)‎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二、滨州市(09山东省)(甲)《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 赤峰市(09 内蒙古) 甲:《鱼,我所欲也》) ‎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四、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五 泸州市(09四川省)‎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9.文中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六. 庆阳市(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七、2007年济宁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 ‎ 八、2008年河南省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 译文: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译文: ‎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九、2008年莆田市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 十、2008山东青岛市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 ‎ ‎ ‎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 十一、2008年湘潭市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答: ‎ 十二、2008年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 ‎ 十三、2011年广西柳州  《鱼我所欲也 》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11.把第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 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 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  ‎ ‎13.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学而不思则罔  ‎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D.朝而往,暮而归  ‎ ‎14.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二、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三、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四、答案:20、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五、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六、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 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七、参考答案:‎ ‎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八、参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九、参考答案:‎ ‎5、鱼,是我所喜欢的。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 十、参考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一、参考答案: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十二、参考答案: 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十三、答案:9.C 10. B  11.略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 ‎13.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4.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