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1.21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师辅导讲义
备课人: 蒋老师
授课日期: 月 日
科目:语文
第【1】次课
学员姓名:
年级:初三
课时数:3
授课时间段:
教学课题:2019广东中考记叙文抒情类散文阅读
教学内容
梳理抒情类散文题型,真题再现,高效训练
教学目标
掌握抒情类散文常见题型解析方法,侧重文章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散文题型解析方法
难点:文章情感理解
教学内容
小题大做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给衣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不试之以足 B.以激怒其众
C.固以怪之矣 D.我以日出时去人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孝文帝时,他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当时伏生已经很老了,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向他学习。
B. 倪宽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之人,多次赞扬他。
C. 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情谦和驯良,能顺从皇上之意,善于调解纠纷,经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因而得以官运久长。
D. 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写的《尚书》,而孔安国用时下隶书字体把它们重新摹写讲读,因此就兴起了他自己的学术流派。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4分)
(1)亡数十篇: (2)及时时间行佣赁:
(3)以古法议决疑大狱: (4)官属易之: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
(2)天子见问,说之。
1、(2分)B 2、(2分)C
3、(4分)(1)丢失、遗失(2)暗中、偷偷地(3)案件(4)轻视、看不起
4、(1)(2分)秦朝焚烧儒家书籍的时候,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得分点:焚、书、壁、之,各0.5分) (2)(2分)天子召见询问倪宽后,很喜欢他。(得分点:见、问、说、之,各0.5分)
伏生,是济南郡人。先前做过秦朝博士。孝文帝时,他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遍寻天下不得,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当时伏生已年寿九十余岁,人很老了,不能行走,于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伏生处向他学习。秦朝焚烧儒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起,伏生出走流亡,汉朝平定天下后,他返回寻找所藏的《尚书》,已丢失了几十篇,只得到二十九篇,于是他就在齐鲁一带教授残存的《尚书》。自此学者们都很会讲解《尚书》,肴山以东诸位著名学者无不涉猎《尚书》来教授学生了。
伏生教济南人张生和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人倪宽。倪宽精通《尚书》之后,凭借经学方面的成绩参加郡中选举,前往博士官门下学习,从师于孔安国。倪宽家贫没有资财,时常当学生们的厨工,还经常偷偷外出打工挣钱,来供给自己的衣食之需。他外出时常常看经书、休息时就朗读体会它。依照考试成绩的名次,他补了延尉史的缺官。当时张汤正爱好儒学,就让倪宽做自己的掾(yuàn,院)吏,负责呈报案情。倪宽根据经义古法论事判决疑难大案,因而张汤很宠用他。倪宽为人温和善良,有廉洁的操守和聪敏的智慧,能把握自己的言行,而且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之人,多次赞扬他。等到张汤当了御史大夫,就让倪宽当掾吏,向天子举荐他。天子召见询问倪宽后,很喜欢他。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便官至御史大夫,在职九年去世。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情谦和驯良,能顺从皇上之意,善于调解纠纷,而得以官运久长,但是他没有匡正劝谏过皇上的过失。居官期间,属下的官员轻视他,不为他尽力。张生也当了博士官。而伏生的孙子也因研究《尚书》被征召,但是他并不能阐明《尚书》的经义。
从此以后,鲁人周霸、孔安国,洛阳人贾嘉,都很会讲授《尚书》的内容。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写的《尚书》,而孔安国用时下隶书字体把它们重新摹写讲读,因此就兴起了他自己的学术流派。孔安国得到了《尚书》中失传的十几篇,大约自此《尚书》的篇目就增多起来了。
引人入胜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例分析
燕 子
周晓枫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
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筋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著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
解析: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散文,作者以反思人类的贪婪为线索,抒发了对燕子的保护之情。本题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
参考答案:燕窝采集者的贪婪自私和作者对这种无情掠夺的谴责与不满。(意思对即可。)
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答“过渡”也对),由上文对燕子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为了事业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热情赞美。(意思对即可。)
3.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答案在原文中且就在问题后面。
参考答案: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答“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或“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也对)。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文中重点段中提取归纳。
参考答案:(1)在困苦中营造家园,周而复始,锲而不舍,直至咳出鲜血,劳累致死也在所不辞。(2)为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身体几成残疾亦无怨无悔。(意思对即可。)
5.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
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
苦难和不幸是一切生命体都可能遇到的现实命题。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尽管遭遇了许多无情的摧残和戕害,但仍然“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从而“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自然因此而绚丽多姿,生命因此而高贵。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燕子》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解析: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语句通顺、简洁,紧扣中心。
答案示例: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命的历程和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在不懈地追求过程中绽放最美丽的生命花朵。(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星火点睛
答题注意的要点
1、简要概括题:
就是从文章中筛选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答题规则:寻找中心句,关键句。
对于语段中特定词语或者短语的指代什么内容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上下文中揣摩答案。
2 、品味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心中一惊,随即怅然”“我知道我必须这样说”
指明修辞手法;明确表达效果;概括语句内容;体会语句情感
3、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把握文眼,寻找并理解关键句。所谓“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主旨的句子。“文眼”出现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出现在篇末,则前必有伏笔;出现在篇中,则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抓住“文眼”、纲举目张,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文眼外,我们还要注意那些或具有特殊含义或在行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或带有明显情感基调的关键句。
比如在结构上起统摄、领起、承接作用的句子。这类语句往往出现在段与段之间或者是不同表现手法衔接处。从结构上看,它能使文章的段落衔接紧凑;从内容上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再比如有一定内涵、寓意乃至有言外之意的句子。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其深层内涵。
还要注意表达情感变化的句子和段落。很多散文在行文中都有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或者段落。
作者的情感变或带出了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往往变化了以后的思想正是作者感悟最深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4、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结构,但无论什么样的结构都离不开段落和层次、结构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入题往往能确定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
结尾往往揭示或者深化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启示读者作更深入的思考。
归纳要点,应该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段落有中心句,那么把中心句摘录出来就行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那就把段中的意思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话简明地表达出来。如果段中的意思有主次之分,即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句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连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应,结构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决定的。
分析写作手法往往也要通观全文: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衬托。注意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的不同。
5、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和文体知识运用上的技能,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的技巧。要搞好散文的阅读鉴赏,我们就必须弄清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并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工作。例如:
(1).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
(2). 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B.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C.衬托是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D.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E.欲扬先抑
(3). 结构手法: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
(4). 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
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种:
A.比喻。使用比喻修辞格,在描写抒情性的散文中往往能使作品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
B.拟人。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
C.衬托。为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叫衬托,衬托有正反两种。
D.反复。除了对散文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外,在阅读鉴赏散文时,我们还要对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加以细心揣摩,静心品味。
小试牛刀
两片秋叶
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首句即是答案。
参考答案:由悲秋到恋秋。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信息的提取能力,答案在第二段和第六段。
参考答案:第一片: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第二片:火一般红,洋溢着炽热生命力。腾地涌起一股热。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物的象征意义,要求突出拼搏和奉献精神。
参考答案: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谈。
参考答案: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领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对比的作用一般就是为了突出某一方面。
参考答案:通过对比衬托,进一步突出了第二片枫叶炽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实战演练
老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默默走近老屋 →(2) 抬脚跨进门槛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蕴涵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情,又蕴涵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⑦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4.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5.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考点梳理
明确抒情散文阅读考点
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作用
4、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赞美的对象的品质特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赞美的对象的
5、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可能是“事”或“物”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常以问“为什么”的形式出现。
7、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不断变化,要注意体会。
8、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写是很重要的内容,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9、从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
10、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感悟、启示等。
闭关修炼
生活如蓟
雷抒雁
①有一种植物叫蓟,它以惊人的力量再生,让你感受到那种顽强和乐观一如人类的生活。
②入冬,农人们的犁铧翻耕了土地,这是来年播种必备的程序。但是,对于野草,对于一切经过犁铧切割的植物,这无异于天降的灾难,它们被突然从根部切断,那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来年秋后种子的播撒了。蓟却不。春天,在去年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类一族,旺盛地生长起来,很快地铺展、占领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单调的土地。
③蓟鲜嫩、肥胖的叶子,是春天野蔬里最独特的一味,它鲜,却苦。扯开叶子,如同扯断根,会有白色的血流出。当犁铧突然切断蓟的根部时,蓟用旺盛的血流表示着那切肤的疼痛。可是,蓟会在每一个断面迅速地把血凝结成痂,你会想象到那时,蓟无声地呼号、呻吟和战栗。这应该是一切生命经历灾难时,都难以避免的。
④蓟的迅速自我“疗治”,让人吃惊。别的断根的植物都死去了,蓟的故事如同传奇,却在继续。蓟的每一个创伤的断面,都是一个新生叶芽的萌生面。它在一端生了根,另一端挺起来,以新鲜乐观的姿态,冒出地面,作为早春的象征,向太阳伸出双臂,展开绿色的旗帜。于是,先前,大地上只有一朵一朵的蓟,如今,却变成一簇一簇。
⑤5月,活下来的蓟会伸长自己的茎,开出一颗一颗紫红色的花朵。一种自尊而顽强的植物啊,蓟的根简直就是植物里能再生的蚯蚓。它白色的血是苦味的,它绿色的叶是苦味的,它生长的历程充满了苦难,人们叫蓟“苦苦菜”。
⑥人类的生活不正如这“蓟”么!
⑦一年前,当地震突如其来降临在人们的头顶,人们的脆弱,不会比蓟被犁铧切断时强多少。房倒屋塌,一瞬间,生活如同陆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消失了,残损了;哭嚎、呻吟、战栗,人们的惊恐哀伤,远远超过了蓟的疼痛。
⑧当人们从废墟里站起来,抖掉身上灰尘的时候,就宣布了生活重新发轫,瞬间的断裂,不是生活的死灭。掩埋逝者,医治伤者;垒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爱情,重新建立;新的生命,如期诞生。生活,如同能分泌出奇异胶质的植物,断裂处被悄悄地重新弥合。
⑨这是巨大的创伤,当然不会像蓟那样迅速被遗忘,迅速会复苏。可是,人类的自我疗治,生命的顽强繁衍,却也不是蓟所能比拟的。否则,数以千年万年计的进化过程,就不会跨越冰、火、震、洪,延续至今。
⑩生活在继续。像一个人猛然跌倒了,爬起来,会有短时间的喘息,而后,是慢步、快步,如果可能,还会跑步。
1. 读完全文以后,说说蓟惊人的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的标题是“生活如蓟”,你认为“生活”与“蓟”有哪些相似之处?
3.试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②⑧两段中画线的句子。
(1)春天,在去年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类一族,旺盛地生长起来,很快地铺展、占领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单调的土地。
(2)掩埋逝者,医治伤者;垒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爱情,重新建立;新的生命,如期诞生。
4.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