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背多分教师版 14页

  • 567.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背多分教师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方程式汇总(46个)‎ 一、化合反应 ‎ 反应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备注 ‎ 1. 木炭完全燃烧 ‎ C+O2CO2 ‎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2. 硫磺燃烧 ‎ S+O2SO2 ‎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 3. 镁带燃烧 ‎ ‎2Mg+O22MgO ‎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留下白色粉末 ‎ 4. 红磷燃烧 ‎ ‎4P+5O22P2O5 ‎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 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Fe+2O2Fe3O4 ‎ 在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留下黑色固体 ‎ 6. 加热铜丝 ‎ ‎2Cu+O22CuO ‎ 固体由红变黑 ‎ 7. 氢气燃烧 ‎ ‎2H2+O22H2O ‎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 H2是最清洁的能源 ‎ 8. 一氧化碳燃烧 ‎ ‎2CO+O22CO2 ‎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 9. 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 C+CO22CO ‎ 10. 氧化钙和水反应 CaO+H2OCa(OH)2 ‎ 放出热量;产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11.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 CO2+H2OH2CO3 ‎ 产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12. 硫酸铜粉末和水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 ‎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放出热量 ‎ CuSO4粉末用于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 ‎ 二、分解反应 ‎ 反应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备注 ‎ 13. 碳酸受热分解 ‎ H2CO3H2O+CO2↑ ‎ H2CO3不稳定 ‎ 14. 电解水 ‎ ‎2H2O2H2↑+O2↑ ‎ 正负极都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的2倍 ‎ 负氢正氧,氢二氧一;工业上生产H2 ‎ 15. 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 ‎ CaCO3CaO+CO2↑ ‎ 工业上生产CaO ‎ 1.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 ‎2H2O22H2O+O2↑ ‎ 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 实验室制取O2 ‎ 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2KClO32KCl+3O2↑ ‎ 实验室制取O2 ‎ 3. 加热硫酸铜晶体 ‎ CuSO4·5H2OCuSO4+5H2O ‎ 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产生无色液体 ‎ 三、置换反应 ‎ 反应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备注 ‎ 4. 木炭还原氧化铜 ‎ C+2CuO2Cu+CO2↑ ‎ 产生红色固体 ‎ 5. 氢气还原氧化铜 ‎ H2+CuOCu+H2O ‎ 产生红色固体,试管口产生无色液体 ‎ H2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 6. 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2Mg+CO22MgO+C ‎ 产生黑色和白色固体 ‎ 7.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 ‎ Zn+2HClZnCl2+H2↑ ‎ 实验室制取H2 ‎ 8.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 Zn+H2SO4ZnSO4+H2↑ ‎ 实验室制取H2 ‎ 9. 铁钉和稀盐酸反应 ‎ Fe+2HClFeCl2+H2↑ ‎ Fe元素从0价变成+2价 ‎ 10. 铁钉和稀硫酸反应 ‎ Fe+H2SO4FeSO4+H2↑ ‎ 11. 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Fe+CuSO4FeSO4+Cu ‎ 铁丝表面产生红色固体 ‎ 12. 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Cu+2AgNO3Cu(NO3)2+2Ag ‎ 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 ‎ 四、复分解反应 ‎ 反应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备注 ‎ 13. 氢氧化镁治疗胃“泛酸” ‎ Mg(OH)2+2HClMgCl2+2H2O ‎ 14.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 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室制取CO2 ‎ 15. 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 AgNO3+HClAgCl↓+HNO3 ‎ 产生白色沉淀 ‎ 16. 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 BaCl2+H2SO4BaSO4↓+2HCl ‎ 产生白色沉淀 ‎ 17.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CuSO4+2NaOHCu(OH)2↓+Na2SO4 ‎ 产生蓝色沉淀 ‎ 18.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FeCl3+3NaOHFe(OH)3↓+3NaCl ‎ 产生红褐色沉淀 ‎ 19. Na2CO3+Ca(OH)2CaCO3‎ 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 ‎ ‎↓+2NaOH ‎ 1. 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农药波尔多液 ‎ CuSO4+Ca(OH)2Cu(OH)2↓+CaSO4 ‎ 2. 碳酸钠溶液和足量盐酸反应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NaCl+AgNO3AgCl↓+NaNO3 ‎ AgCl不溶于HNO3 ‎ 4.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 Na2SO4+BaCl2BaSO4↓+2NaCl ‎ BaSO4不溶于HNO3 ‎ 五、其他反应 ‎ 反应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备注 ‎ 5. 甲烷燃烧 ‎ CH4+2O2CO2+2H2O ‎ 产生淡蓝色火焰 ‎ 6.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 CO2+Ca(OH)2CaCO3↓+H2O ‎ 产生白色沉淀;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 石灰水用于检验CO2 ‎ 7. 少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CO2+2NaOHNa2CO3+H2O ‎ NaOH在空气中变质;‎ 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 8.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名称是亚硫酸钠 ‎ 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CO+CuOCu+CO2 ‎ 产生红色固体 ‎ 尾气需要燃烧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 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3CO+Fe2O32Fe+3CO2 ‎ 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 11. 盐酸除铁锈 ‎ Fe2O3+6HCl2FeCl3+3H2O ‎ 溶液变成棕黄色 ‎ 12. 硫酸溶解氧化铜固体 ‎ CuO+H2SO4CuSO4+H2O ‎ 溶液变成蓝色 ‎ ‎*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气体中形成烟;小液滴分散到气体中形成雾。‎ ‎** “烟雾”表示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同时分散到气体中时的情形。‎ 中考化学复习“背多分”1——化学基础 1. ‎21种元素及其符号 ‎ 元素名称 氢 氦 碳 氮 氧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元素符号 H He C N O Na Mg Al Si P S 元素名称 氯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汞 元素符号 Cl K Ca Mn Fe Cu Zn Ag Ba Hg 2. 化合价规律 ‎ K、Na、Ag、H、NH4(铵根)‎ ‎+1价 ‎ Ba、Mg、Ca、Zn、Cu、亚Fe ‎ ‎+2价 ‎ Al、Fe ‎ ‎+3价 ‎ Cl、OH(氢氧根)、NO3(硝酸根)‎ ‎-1价 ‎ O、CO3(碳酸根)、SO4(硫酸根)‎ ‎-2价 ‎ 3. 金属活动性顺序 ‎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4. 溶解性口诀 ‎ 钾、钠、铵、硝溶 ‎ 含有K、Na、NH4的碱和盐,含有NO3的盐,可溶 ‎ 氢氧化钡、钙溶 ‎ Ba(OH)2、Ca(OH)2可溶 ‎ 氯化银、硫酸钡不溶 ‎ 盐酸盐中,AgCl不溶;硫酸盐中,BaSO4不溶 ‎ 其它都不溶 ‎ 如Cu(OH)2、Fe(OH)3、Mg(OH)2、Al(OH)3、Fe(OH)2 ‎ Zn(OH)2、CaCO3、BaCO3、Ag2CO3、CaSO3、BaSO3不溶 ‎ ‎*“八大沉淀”: ‎ 白:CaCO3、BaCO3、Mg(OH)2、AgCl、BaSO4、Ag2CO3 ‎ 蓝:Cu(OH)2‎ 红褐:Fe(OH)3‎ ‎**AgCl、BaSO4不溶于HNO3 ‎ 5. 物质的俗称 ‎ 物质 俗称 物质 俗称 物质 俗称 S ‎ 硫磺 ‎ Ca(OH)2 ‎ 熟石灰、‎ 消石灰 ‎ NaCl ‎ 食盐 ‎ Hg ‎ 水银 ‎ Ca(OH)2溶液 ‎ 石灰水 ‎ Na2CO3 ‎ 纯碱 ‎ CaO ‎ 生石灰 ‎ NaOH ‎ 烧碱、火碱、‎ 苛性钠 ‎ CuSO4·5H2O ‎ 胆矾、蓝矾 H2O2 ‎ 双氧水 ‎ HCl溶液 ‎ 盐酸 ‎ 1. 物质的颜色 ‎ 白色 ‎ MgO、P2O5、CuSO4、‎ CaO、Ca(OH)2、CaCO3‎ 红棕色 ‎ 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 黑色 ‎ CuO、Fe3O4、MnO2、木炭 ‎ 红褐色 ‎ Fe(OH)3 ‎ 红色 ‎ Cu、红磷 ‎ 棕黄色 ‎ FeCl3溶液 ‎ 蓝色 ‎ Cu(OH)2、CuSO4·5H2O、‎ CuSO4溶液 ‎ 中考化学复习“背多分”2——物质知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O;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Si,Al,Fe。‎ 2. 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 3. 稀有气体(氦气He)的性质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4. 工业生产O2的方法:分离液态的空气。‎ 5.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净水剂(明矾)起凝聚作用;在水中加入适量Cl2,起杀菌消毒作用。‎ 6.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7. 焰色反应用于燃放焰火。‎ 8. 酸碱指示剂变色口诀:紫色石蕊碱蓝酸红中不变,无色酚酞碱红酸不变。‎ 一、单质 ‎ 9. 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的浓度越大,燃烧程度越剧烈。‎ 10. O2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氧化性 ‎ 助燃性 ‎ 用途 ‎ 供给呼吸 ‎ 支持燃烧 ‎ 11. H2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可燃性 ‎ 还原性 ‎ 用途 ‎ 作燃料 ‎ 冶炼金属 ‎ 12. 单质碳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金刚石硬度非常大 ‎ 石墨有导电性 ‎ 石墨软而滑 ‎ 石墨熔点高 ‎ 用途 ‎ 做钻头、玻璃刀 ‎ 作碳棒 ‎ 做铅笔芯 ‎ 做坩埚 ‎ 13. 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木炭有可燃性 ‎ 活性炭有吸附性 ‎ 炭黑常温下很稳定 ‎ 焦炭有还原性 ‎ 用途 作燃料 ‎ 做防毒面具 ‎ 做墨水 ‎ 冶炼金属 ‎ 14.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二、氧化物 ‎ 15. 水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0℃~4℃,反常膨胀 ‎ 比热容大 ‎ 分散能力强 ‎ 用途 ‎ 防止下层水结冰 ‎ 降温 ‎ 作溶剂 ‎ 16. CO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可燃性 ‎ 还原性 ‎ 用途 ‎ 作燃料 ‎ 冶炼金属 ‎ 17. 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具有毒性,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18. 干冰:固态的CO2。‎ 19. CO2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 进行光合作用 ‎ 一般情况下,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 干冰会升华 ‎ 用途 ‎ 使农作物增产 ‎ 灭火 ‎ 保藏食品、人工降雨 ‎ 20. CO2的化学性质:①氧化性(和C反应);②和H2O反应;③和石灰水反应。‎ 21. CaO在空气中变质:‎ 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 1. 氧化物的性质 ‎ ‎①CO2+H2OH2CO3 ‎ ‎②CaO+H2OCa(OH)2(CaO可作干燥剂)‎ ‎③CO2+2NaOHNa2CO3+H2O ‎ ‎④CO2+Ca(OH)2CaCO3↓+H2O ‎ ‎⑤CuO+2HClCuCl2+H2O ‎ ‎⑥CuO+H2SO4CuSO4+H2O ‎ ‎⑦Fe2O3+6HCl2FeCl3+3H2O ‎ ‎⑧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 铁锈属于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Fe2O3。‎ 3. 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SO2。CO2加剧“温室效应”,SO2导致“酸雨”。‎ 三、酸 ‎ 4.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三大强酸”:HCl、H2SO4、HNO3 ‎ 6. 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7. 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 8. 酸的通性:①有酸性、腐蚀性;②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③能和碱反应;④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⑤能和盐反应;⑥能和金属反应。‎ 四、碱 ‎ 9. 碱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10. ‎“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 ‎ 11. Ca(OH)2的溶解性为微溶(在20℃时,溶解度为0.165g/100g水);‎ 12. 随着温度的升高,Ca(OH)2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13. 石灰水是Ca(OH)2的溶液。‎ 14. 石灰乳、石灰浆是Ca(OH)2的悬浊液。‎ 15. Ca(OH)2或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CO2+Ca(OH)2CaCO3↓+H2O ‎ 16. NaOH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①NaOH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HCl、SO2)。‎ ‎②NaOH在空气中变质:CO2+2NaOHNa2CO3+H2O ‎ 17. 称量NaOH固体时,应该放在烧杯中,不能使用称量纸。‎ 18. 碱的通性:①有碱性、腐蚀性;②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③能和酸反应;④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⑤能和盐反应。‎ 五、盐 ‎ 19.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20. Na2CO3属于盐,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21. CuSO4·5H2O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 22. 饱和的CuSO4溶液结晶析出的是CuSO4·5H2O。‎ 23. 化肥的分类:氮肥、磷肥、钾肥 ‎ 24. 氮肥:硫酸铵(NH4)2SO4、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 ‎ 25. 复合肥料:KNO3 ‎ 26.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作钾肥。‎ 中考化学复习“背多分”3——基本概念和理论 ‎1.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4.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5. 混合物:由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6.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或只含有同一种分子)。‎ ‎7.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9.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0. 单质是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11.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2. 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3. 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①体积很小;②质量很小;③不断地运动;④微粒间有间隙。‎ ‎14.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15.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16. MnO2可以作KClO3、H2O2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17.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8.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9.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20. 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2.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23. 乳浊液:液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 ‎24. 物质的溶解性跟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气体压强有关 ‎25. 通常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小于0.01 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 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在1~10 g/100g水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10 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6.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7.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8.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29. 在25℃时,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 pH>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pH<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30. 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用的措施:①提供充足的空气;②增大燃料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把固体燃料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31. 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32. 同素异形现象: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的单质的现象。‎ ‎33.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 ‎34. 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O2和O3(臭氧)‎ ‎35. 酸性溶液可能是酸的溶液或盐的溶液。‎ ‎36. 碱性溶液可能是碱的溶液或盐的溶液。‎ ‎37. 碱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38.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39. 酸性氧化物:能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0.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41.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 ‎42. 化合反应: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43. 分解反应:把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44.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5.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46. 酸和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并放出热量。‎ ‎47. 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48. 在金属活动性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元素;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49.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①金属和酸反应;②金属和盐溶液反应。‎ ‎50. 通常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些物质虽然也含碳元素,但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如CO、CO2、H2CO3、CaCO3等,它们仍属于无机物。‎ ‎51.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酒精C2H6O、葡萄糖、蔗糖、淀粉。‎ ‎52. 反应规律 中考化学复习“背多分”4——化学实验 一、物质的性质 ‎ 1. ‎“三大还原剂”:H2、C、CO。‎ 2. CO还原CuO时:先通CO赶空气,防止加热时CO和空气发生爆炸。‎ 3. CO还原CuO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通CO直至固体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 CO还原CuO时,尾气燃烧处理的原因:防止有毒的CO污染空气。‎ 5. H2还原CuO的现象:产生红色固体,试管口产生无色液体。CuO+H2 △ Cu+H2O ‎ 6. H2还原CuO时,先通H2赶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H2与空气发生爆炸。‎ 7. H2还原CuO反应结束后,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Cu被空气中的O2氧化。‎ 8. 铁丝在盛有O2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瓶底要留有少量的水或黄沙,防止灼热的产物使瓶底炸裂。‎ 9.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负极都产生大量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10. 电解水的实验结论:‎ ‎①负极产生H2,正极产生O2;H2的体积是O2的2倍;‎ ‎②水是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的;‎ ‎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11. 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 ‎ 在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变无色,说明发生反应。‎ 12. 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 ‎ ‎①在CO2中加入NaOH溶液,由于装置中气压变小而产生现象(如气球变大),说明发生反应。‎ ‎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 ‎③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a(OH)2(或CaCl2)溶液,产生白色浑浊,说明发生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13. 将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产生红色固体,说明活动性Fe>Cu;将铜丝放入FeSO4溶液中,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Cu<Fe。‎ Fe+CuSO4FeSO4+Cu ‎ 14. 铜丝和AgNO3溶液反应,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 Cu+2AgNO3Cu(NO3)2+2Ag ‎ 15. 加热CuSO4·5H2O的实验现象:固体由蓝变白,试管口产生无色液体。‎ CuSO4·5H2OCuSO4+5H2O ‎ 二、气体的制取 ‎ 16.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17. 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②实验室制取O2、③实验室制取CO2、④CO还原CuO ‎ 18.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①加热法、②液差法 ‎ 1. 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略朝下倾斜,防止加热产生的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 KClO3制取O2时:先加热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待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 气体的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发生装置 ‎ 反应物状态 ‎ 反应条件 ‎ 制备气体 ‎ 实验药品 ‎ ‎①加热固体型 固体 ‎ 加热 ‎ O2 ‎ KClO3和MnO2 ‎ ‎②固液反应型 固体和液体 ‎ 不加热 ‎ O2 ‎ H2O2溶液和MnO2 ‎ CO2 ‎ 大理石和稀盐酸 ‎ H2 ‎ 锌粒和稀硫酸(稀盐酸)‎ 5. 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收集方法 ‎ 气体的性质 ‎ 收集气体 ‎ ‎①排水法 ‎ 难溶于水 ‎ O2、H2 ‎ ‎②向上排空气法 ‎ 密度比空气大 ‎ O2、CO2 ‎ ‎③向下排空气法 ‎ 密度比空气小 ‎ H2 ‎ 6. O2的收集方法:①O2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②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7. 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势有:‎ ‎①无需验满,操作方便;②收集时,氧气损失较少;③收集的氧气纯度较大 ‎ 8. 排水法收集O2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O2收集满。‎ 9. CO2的收集方法: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0. H2的收集方法:①H2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②相同条件下,H2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1.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说明收集满。‎ 12.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焰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说明收集满。‎ 13. 实验室制取CO2时:长颈漏斗要伸至瓶底,被盐酸浸没,防止CO2从长颈漏斗逃逸。‎ 三、其它实验 ‎ 14. 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水平,并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5. 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现象: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水倒流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16. 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7. 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减小溶解度)。‎ 18. 将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增大溶解度)。‎ 19.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得大量晶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 结晶法提纯固体混合物的具体操作 ‎ ‎①蒸发结晶法: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②降温结晶法: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1.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pH试纸上,再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就可测出pH值,显色以半分钟内的变化为准。(广泛pH试纸的读数为1~14的整数)‎ 中考化学复习“背多分”5——物质的分离、鉴别、检验、吸收 一、物质的分离 ‎ 1. 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方法。‎ 2.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及其原因:‎ 要点 ‎ 内容 ‎ 原因 ‎ 一贴 ‎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加快过滤速度 ‎ 二低 ‎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 防止滤液损失 ‎ 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 防止滤渣混入滤液 ‎ 三靠 ‎ 烧杯尖嘴靠玻璃棒 ‎ 防止滤液损失 ‎ 玻璃棒靠三层滤纸 ‎ 防止滤纸破损,滤渣混入滤液 ‎ 漏斗尖嘴靠烧杯内壁 ‎ 加快过滤速度 ‎ 3. 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 4. 粗盐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得到的精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 二、物质的鉴别 ‎ 物质的鉴别 ‎ 方法,现象和结论 ,方程式 5. 鉴别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浑浊的是H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HCl ‎ BaCl2+H2SO4BaSO4↓+2HCl ‎ 6. 鉴别Ca(OH)2溶液和NaOH溶液 ‎ ‎①通入CO2,产生白色浑浊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 ‎ CO2+Ca(OH)2CaCO3↓+H2O ‎ CO2+2NaOHNa2CO3+H2O ‎ ‎②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浑浊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 ‎ Na2CO3+Ca(OH)2CaCO3↓+2NaOH ‎ 三、物质的检验 ‎ 物质的检验 ‎ 方法,现象和结论 方程式 7. 检验O2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复燃说明是O2 ‎ 8. 检验CO2 ‎ 加入适量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CO2 ‎ Ca(OH)2+CO2CaCO3↓+H2O ‎ 9. 检验CO ‎ 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CO ‎ ‎10.检验混合气体中的CO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和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CO ‎ CO+CuOCu+CO2 ‎ Ca(OH)2+CO2CaCO3↓+H2O ‎ ‎11.检验H2 ‎ 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无色液体,说明是H2 ‎ ‎12.检验混合气体中的H2 ‎ 通过灼热的CuO和CuSO4粉末,CuSO4粉末由白变蓝,说明含有H2 ‎ CuO+H2Cu+H2O ‎ CuSO4+5H2OCuSO4·5H2O ‎ ‎13.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 ‎ 加入CuSO4粉末,如果固体由白变蓝,说明含有水 ‎ CuSO4+5H2OCuSO4·5H2O ‎ ‎14.检验Ca(OH)2是否变质 ‎ 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变质 ‎ CaCO3+2HClCaCl2+H2O+CO2↑ ‎ ‎15.检验NaOH是否变质 ‎ ‎①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变质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②加入Ca(OH)2溶液,产生白色浑浊,说明变质 ‎ Na2CO3+Ca(OH)2CaCO3↓+2NaOH ‎ ‎16.检验碳酸盐(碳酸根)‎ 加入足量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碳酸盐 ‎ ‎*检验混合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时,先通过CuSO4粉末检验水蒸气,再通过石灰水检验CO2。(在初中阶段,气体通过溶液后混有水蒸气)‎ 四、物质的吸收 ‎ 物质的吸收 ‎ 方法 ‎ ‎17.吸收CO2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 CO2+2NaOHNa2CO3+H2O ‎ ‎18.吸收水蒸气 ‎ 通过干燥剂(NaOH固体或CaO固体)‎ NaOH能作干燥剂的原因:有吸水性 ‎ CaO能作干燥剂的原因:CaO+H2OCa(OH)2 ‎ ‎*石灰水不适用于吸收CO2的原因:Ca(OH)2微溶,饱和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无法充分吸收CO2。‎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时,先通过NaOH溶液吸收CO2,再通过干燥剂吸收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