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3.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杭州科学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试题结构与分值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计题算
总题数
题量
20
6
6
5
37
总分
60
34
49
37
180
2、知识模块分析
模块
测量目标
考查内容
难度
分值
总计分值
占试卷百分比
科学探究(生化部分)
第10题
第6题
第19题
第16题
第28题
第32题
第36题
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果;
物质反应过量问题的分析;
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物质的检验,实验操作、现象;
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较难
较难
3
3
3
3
8
10
6
36
20%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第1题
转移液体,氢气还原氧化铜,给液体加热,稀释浓硫酸
基础
3
3
1.7%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第7题
第3题
第22题
观察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
中等
基础
基础
3
3
6
12
6.7%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23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中等
8
8
4.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第4题
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克隆技术的考查);
中等
6
6
3.3%
人、健康与环境
第4题
第8题
人体的反射活动;
人体心脏心房、心室的判断;
中等
中等
3
2
5
2.8%
空气
第29题
第28(4)
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处理
中等
中等
8
2
10
5.6%
酸、碱、盐
第13题
盐类、碱的性质,物质的检验
中等
3
3
1.7%
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第2题
第23题
化合价;
原子结构;
基础
中等
3
4
7
3.9%
探究物质的组成
第24题
正确表述化学方程式;
中等
6
6
3.3%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9题
第12题
地壳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基础
基础
3
3
6
3.3%
运动和力
第14题
第13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25题
第35题
相对运动、参照物;
月球上可以使用的动力装置;
弹簧形变、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摩擦力、二力平衡;
大气压
浮力、受力分析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基础
较难
3
3
3
3
6
8
26
14.4%
能量的转化
第5题
第20题
动能、重力势能的转化
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
中等
中等
3
3
6
3.3%
比热
第37题
比热对降温的影响
中等
10
10
5.6%
光学
第31题
凸透镜的特点及测量像距物距的误差分析;
基础
6
6
3.3%
电和磁
第15题
第30题
第34题
磁极的相互作用;
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纯电阻和非纯电阻
基础
中等
中等
3
9
7
19
10.6%
简单机械
第34题(1)
杠杆五要素、力臂的计算
基础
3
3
1.7%
分析证明题
第34题(2)
杠杆平衡条件
中等
3
3
1.7%
2015年杭州市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科 学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为 18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
姓名和座位号。
3.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解: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21教育网
B.H2还原氧化铜时,通氢气的导管插入试管底部氧化铜上方,便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同时试管口略向下,防止试管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故B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2·1·c·n·j·y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图中将水注入浓硫酸,故D错。
【正确答案】B
【测量目标】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
【考查内容】 转移液体,氢气还原氧化铜,给液体加热,稀释浓硫酸
【难度等级】基础
2.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 4+ ) ,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21·世纪*教育网
A.+9 B.+7 C.+5 D.+3
解:已知四氧化铱阳离子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铱的化合价为x,可得-2 × 4 + x = +1,计算得x=+9,故铱元素的化合价为+9。
【正确答案】A
【测量目标】根据带电原子团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考查内容】Ir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难度等级】基础
3. 有关右图所示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甲所示结构为植物的生殖系统
B. 按同化作用方式区分,该生物属自养型
C. 该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 该生物体的细胞中均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A.图中甲所示为植物的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而非植物的生殖系统,故A错误。
B.生物学上根据同化作用可以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样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等。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如绝大多数动物、真菌等。图为绿色植物属于自养生物,故B正确。
C.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C错误。
D.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测量目标】知道常见植物的新陈代谢
【考查内容】植物的结构层次,营养方式
【难度等级】简单
4. 右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 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解:A.图为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故A正确。
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完成的,故B正确。
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谈虎色变、膝跳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故C正确。
D.缩手反应的反射弧更复杂,先缩手后感到疼,是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的,故D错误。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
【考查内容】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难度等级】中等
5.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
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解析:蹦床运动员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同时该过程中运动员质量不变,高度逐渐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
【正确答案】C
【测量目标】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能量的转化
【考查内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难度等级】基础
6.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 土壤含水量不同
D. 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的向水性,故A错误。
B.该实验的结果应该观察记录根的生长情况而不是数量,故B错误。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以此来探究根的向水性,故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根具有向水性,故D错误。
【正确答案】C
【测量目标】理解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考查内容】控制变量法的实际应用
【难度等级】中等
7. 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它相关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同学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结果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明亮。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若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B. 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 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D. 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清晰
解:A.用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无论玻片往右移还是往左移,甲和乙观察的影像都是一样的,因此玻片往右移,甲和乙的影像都会往左移,故A错误。
B.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反光镜相同)观察同一玻片,乙的视野比甲明亮,可知乙的可视范围大,有光面积比甲大,因此乙的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比甲大,所以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不能全部观察到,故B错误。
C.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反光镜相同)观察同一玻片,乙的视野比甲明亮,可知乙的可视范围大,有光面积比甲大,因此乙的放大倍数小,甲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故C正确。
D.若在乙中看到的物像模糊,改换成甲也可能看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故D错误。
【正确答案】C
【测量目标】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
【考查内容】显微镜的使用
【难度等级】基础
8.右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
A. 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解:图示的过程为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被血液推动而关闭使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心室内压力大于动脉内压力,动脉瓣打开,使得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故B正确。
【正确答案】B
【测量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
【考查内容】心房心室的收缩舒张
【难度等级】中等
9.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A.石灰岩溶洞 B.雅鲁藏布大峡谷 C.沧海桑田 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解: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由于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从而形成溶洞景观,这与地壳变动无关,故A错误。
【正确答案】A
【测量目标】知道地壳变动的证据
【考查内容】地壳变动
【难度等级】基础
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 CuSO 4 遇 H 2 O 转化为 CuSO4·5H 2 O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5mL 酒精和 5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解:A.白色硫酸铜变蓝是由于CuSO4(白)+ 5 H2O =CuSO4·5H2O,故A正确。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毒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不是因为分子变小了,故C错误。 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即酸根离子不同有关,当然酸也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有H+,故D正确。
【正确答案】C
【测量目标】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科学现象
【考查内容】无水硫酸铜变蓝、 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隙、酸的电离
【难度等级】中等
11.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
A.汽油机 B.电动机 C.空气喷气发动机 D.风力装置
解析:汽油机、空气喷气发动机以及风力装置的使用都需要空气,而月球上没有大气,故A、C、D均错误;电动机利用的是电能不需要大气,故B正确。
【正确答案】B
【测量目标】掌握常见动力装置的原理
【考查内容】科学与实际结合、相互作用力 、能量转换
【难度等级】中等
12.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有关现象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北极上方看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旋转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自转
C.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D.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解析:A.从北极上方看地球绕地轴逆时针旋转,故A错误。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应该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故B错误。
C.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应该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故C错误。
D.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查内容】地球自转与公转
【难度等级】基础
13.Na 2 CO 3 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 OH -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 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解:A . , 因此Na 2CO3 在水中不会电离出OH-,故A错误。
B. ,因此加入稀硫酸,碳酸钠与其发生反应减少,CO32-水解产生的OH-减少,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故B正确。
C.Na 2CO3溶液呈碱性,因为CO32-水解产生少量的OH-, ,故C正确。
D.Na 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故D正确。
【正确答案】A
【测量目标】掌握溶液中实际存在的微粒
【考查内容】碳酸钠溶液中的离子,酸和盐的反应
【难度等级】基础
14. 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甲船中小球从静止突然向右运动,因此甲船可能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而小球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右运动;乙船中小球保持静止,因此乙船可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会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对参照物作选择,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常见的现象。
【考查内容】惯性,参照物
【难度等级】中等
15.甲铁棒能吸引小磁针,乙铁棒能排斥小磁针,若甲、乙铁棒相互靠近,则两铁棒
A.一定互相吸引 B.一定互相排斥
C.可能无磁力的作用 D.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排斥
解:小磁针本身具有磁性,能够吸引没有磁性的铁棒,故铁棒A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只是在小磁针磁场作用下暂时被磁化。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说明B一定有磁性。若A无磁性,当A靠近B时,A、B互相吸引;若A有磁性,则A、B两磁体都分别有北极和南极,当它们的同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排斥;当异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吸引,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带磁性的方法
【考查内容】判断物体是否带磁性的方法
【难度等级】中等
16.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 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 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 4:将实验 3 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 1 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 2 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
解:A.实验一中,铝片放入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产生H2,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实验二中,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铜之前,性质比铜活泼,能从铜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2Al+3CuSO4=Al2(SO4)3+3Cu,铝片表面析出红色的铜,故B正确。
C.实验三中,铝片放入浓硫酸中,会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稀硫酸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正确答案】C
【测量目标】理解设计实验中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考查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度等级】中等
17.下列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
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应该均匀伸长,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考查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难度等级】中等
18.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0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 A 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 A 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解: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一开始为动摩擦,方向沿斜面向下,静止后变为静摩擦,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错误。
B.木块在A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B错误。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是沿斜面向下,静止后方向沿斜面向上,故C错误。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发生改变,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考查内容】利用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判断摩擦力
【难度等级】难
19.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 x 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B正确。
C.氯化银沉淀不能溶于稀硝酸,故C正确。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同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石灰水相比将会减小,不符合图像,故D错误。
【正确答案】D
【测量目标】掌握催化剂的性质、溶解度、常见的化学反应
【考查内容】催化剂的性质、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复分解反应、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难度等级】难
20.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解:A.同温度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才能变成同温度的水,因此同温度的水蒸气内能更高,烫伤更严重,故A正确。
B.水蒸气和液态水是同一种物质,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烫伤时皮肤受损,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故D正确。
【正确答案】B
【测量目标】掌握水的物理性质、人体免疫
【考查内容】水的物理性质、人体免疫
【难度等级】基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4 分)
21.(6 分)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 。
(2)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通过 、生长和 过程发育成早期胚胎。
(3)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 绵羊最相似。
(4)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5)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类型属于 。
解析:多莉羊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其遗传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甲羊最为相似,因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信息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克隆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多莉羊的培养过程中由甲提供细胞核,故多莉的遗传性状与甲绵羊最为相似。 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不仅与遗传物质有关,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多莉羊的培养过程中丙绵羊作为胚胎的受体是代孕羊,其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场所(子宫)和所需的营养物质 。从本质上讲,克隆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不需要经过生殖细胞两两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正确答案】(6分,每空1分)
(1) 克隆(2)分裂、分化(3)甲(4)提供胚胎发育场所(5)无性
【测量目标】了解生命诞生的历程及克隆技术的原理、遗传信息在细胞中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学会区分有性、无性生殖
【考查内容】克隆、胚胎的形成、生殖类型
【难度等级】基础
22.(6 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 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
(2)右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3) 太阳能通过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 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解析:(1)图中共有七条食物链,流向鹰的箭头有两个表示鹰作为消费者的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2)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为分解者。(3)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为贮存在绿色植物中的化学能,以此流入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的出现和循环。
【正确答案】(6分,每空1分)
(1)7、鹰(2)分解者(3)光合作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环境
【测量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的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传递的特点、熟练判断食物链中生物的营养级
【考查内容】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
【难度等级】基础
23.(4 分)考古学上常听过碳-14 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 原子和碳-12 原子在原子结构上
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
解析:C-14和C-12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C-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4:12=7:6。
【正确答案】(4分,每空2分)
(1) 中子数目不同(2)7:6
【测量目标】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了解同位素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考查内容】原子、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难度等级】基础
24.(6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
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
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解析: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全部溶于盐酸,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钙,且硫酸钙和氯化钡中最多只能含有其中一种,(要是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然后往第一步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与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固体中不含硫酸钙。故此固体一定含有CaCO3和BaCl2。
【正确答案】(6分,每空2分)
(1)CaCO 3 +2HCl=CaCl2 +H 2 O+CO 2↑
(2)BaCO 3
(3)CaCO 3 、BaCl 2 和 KOH
【测量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等性质,熟练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原理及实验现象并判断混合物成分
【考查内容】物质的判断、复分解反应
【难度等级】中等
25. (6 分)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了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所示) 。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
原因 。
解析:当用力向上吸气空气流速变快,造成漏斗内空气压强小,由于外部空气压强大于漏斗内的压强,所以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而当用力向下吹气,空气流速变快,漏斗内压强变小,由于外部空气压强大于漏斗内的压强,所以乒乓球还是不会掉下来。
【正确答案】(6分,每空2分)
(1)乒乓球没有落下
(2)向上吸气使乒乓球上方管内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3)向下吹气使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乒乓球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
【测量目标】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原理、了解流体压强的特点及运用
【考查内容】大气压、流体压强
【难度等级】基础
26. (6 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 由此研究可知, 驾驶时打电话, 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
变快” 、 “变慢”或“不变”
解析:72km/h=20m/s S反应1=vt1=20m/s×0.4s=8m
S反应2=S反应1 +(39m - 33m)=8m+6m=14m
t2=S反应2/v=14m/(20m/s)=0.7s
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
因此其其刹车反应变慢。
【正确答案】(6分,每空2分)
(1)8(2)0.7(3)变慢
【测量目标】运动的相关计算
【考查内容】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运用、运动
【难度等级】基础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9 分)
27、(8 分)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 A、B 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熟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 48 小时。②……。③讲 A、B 两张叶片至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 滴上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 A、B 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将植物置于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便于后期滴加碘液观察现象。(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现象。(3)由于A叶片所处的环境中CO2已经被石灰水吸收,植物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4)温度、光照强度以及含水量等都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正确答案】(1)实验步骤②:将植物置于光照下 3-4 小时。
(2)目的:脱去叶绿素
(3)结果:A 叶片加碘后不变蓝,B 叶片加碘后变蓝。
(4)变量:①温度,②光照强度
【测量目标】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考查内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
【难度等级】基础
28、(8 分)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 + 2H2SO4(浓) = CuSO4+ 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B 装置用来收集SO2 (已知SO2 的密度大于CO2 的密度) ,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 B 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 C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 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 1:用 pH 试纸测试滤液 pH,其 pH 约为 1;
实验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_______________可说明硫酸有剩余。 (选填“实验 1”或“实验 2” )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解析:(1)S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长管进气,短管出气,装置如图。(2)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不能直接排放,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因此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3)因为Cu+2H2SO4(浓) = CuSO4 + SO2↑+H2O,有CuSO4生成会使溶液中有SO42-,因此无论是否有硫酸剩余加入BaCl2后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实验2无法作为有硫酸剩余的依据。(4)该反应会生成对环境有污染的SO2气体,不够环保,且使用浓硫酸,不够安全。
【正确答案】(1)
(2)作用:进行尾气处理
(3)实验 1
(4)①不够环保,②不够安全
【测量目标】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尾气处理方法,酸碱性和PH,常见粒子的鉴定,实验安全和环保
【考查内容】SO2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SO2的化学性质,Ba+的检验方法,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难度等级】基础
29、(8 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 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点燃红磷后应该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防止外部空气进入集气瓶造成误差。(2)随着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C在氧气含量不足时会进行不充分燃烧,生成CO。(3)将发热剂涂抹在瓶壁四周,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红磷和炭不再继续燃烧或者会生成不充分燃烧的产物,影响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1)C
(2)CO
(3)增大发热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 铁氧化会尽可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而磷及碳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的量后就不再燃烧。
【测量目标】实验探究,能针对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选择合适的方法,能根据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及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得出合理的结论,对和实验预期不符的情况能作出简单解释。
【考查内容】影响氧气含量测定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难度等级】中等
30.(9 分)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注长度为 100m 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选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 1.0mm 2 ,查类导线每 1m 的电阻为 1.7×10 -2Ω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整捆铜导线的电阻 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5Ω,1A”) R2(“25Ω,1A”),电源(电压6V),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选填 R1或R2),闭合开关 S 前应将滑片移动至_____端(选填a,b).
(2)请在答题纸上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 当电流表的读数为 0.50A 时, 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读数为_____V。
(4) 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 (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电源电压为6V,若选择R1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没有接入整捆导线时,即使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时,电路中的电流仍然有1.2A超出电流表的量程,故应该选择阻值较大的R2。同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移到最大阻值处,即a处。(2)如图 (3)如图可得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0.8V。
(4)R导线=U/I=0.8V/0.5A=1.6 l导线=1.6 /( / m)=94.1m
【正确答案】(1) R2;a
(2)
(3)0.8
(4) 94.1
【测量目标】 能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器材进行测量,并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记录、选择、分析、处理;会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的连接;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得出的实验结论
【考查内容】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路图的连接,电表读数,欧姆定律的运用
【难度等级】中等
31.(6 分)在利用光具座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凸透镜成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因此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图可得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读数时注意要估读一位。(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前向后移动光屏以得到最清晰的像,因此观察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也较大。
【正确答案】(1)会聚, 11.00
(2) 像距 ,在通过向前和向后移动光屏观察像像的位置中可能出现误差
1. 【测量目标】能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器材进行测量、试验的安全操作,并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记录、选择、分析、处理。
【考查内容】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和焦距的测量,凸透镜成像
【难度等级】中等
32.(10 分)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 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 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 50g)
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法1: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分别向两杯溶液中边搅拌边逐渐加入等量的甲盐晶体,先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
判断依据:300C时,甲盐的溶解度为50g,即此温度下甲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g/(50g+100g)=33.3%,因此向两杯溶液中逐渐加入甲盐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先达到饱和析出晶体。
方法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入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胡萝卜先萎蔫掉的为30%的溶液。
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因此胡萝卜在30%的溶液中失水速度快,先发生萎蔫。
【正确答案】方案1: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 30%的溶液。
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
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甲盐晶体,直到出现不溶晶体,过滤得滤液,称得滤液质量,质量较大的为B溶液,较小的为A溶液
判断依据:当相同溶剂溶解的第一种溶质达到饱和时,溶有另一种溶质的溶液质量大
【测量目标】能针对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选择合适的方法。
【考查内容】溶解度,物质的溶解,细胞吸水和失水
【难度等级】中等
四、 分析计算题(37分)
33. (7 分)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先用夹子夹住电动机转抽使其不能转动,闭合开关 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后松开夹子,使电动机转抽转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数据记录如下:
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和分析:
(1)不转动时,通电 10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 1和所产生的热量 Q1 。
(2)电动机转动时,通电 10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 2和所产生的热量Q2 。
(3)试比较W 1 和Q1 的大小关系以及W 2 和Q2 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1)W1=U1I1t=0.2V×0.2A×10s=0.4J
R=U1/I1=0.2V/0.2A=1
Q1=I12Rt=0.4J
(2)W2=U2I2t=3.0V×1.2A×10s=36J
Q2=I22Rt=14.4J
(3)W1=Q1 因为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W2>Q2 因为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正确答案】
(1)W1=UIt=0.20.210J=0.4J Q1=I2 Rt=0.22110J=10J2-1-c-n-j-y
(2) W2=UIt=31.210J=36J Q2=I2 Rt=1.22110J=14.4J
(3)W1=Q1 W2>Q2 原因:电动机做功分为机械做功和发热做功,当不动时,电动机做功完全转化为发热做功。
【测量目标】知道电动机工作能量的转化,知道电功和电功率。
【考查内容】电动机,电功率,电功。
【难度等级】中等
34.(6 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质量为 m,长度为 L,竖直悬挂在转轴 O处。在木棒最下端用一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 F 缓慢将木棒拉动到竖直方向夹角为θ 的位置(转轴处摩擦不计) 。问:
(1)在答题纸上画出θ = 60°时拉力 F 的力臂 l,并计算力臂的大小。
(2)木棒的重力作用点在其长度二分之一处,随拉开角度 θ 的增加,拉力 F 将如何变化?
并推导拉力 F 与角度 θ 的关系式。
解法1:FLcos=G1/2Lsin F=1/2Gtan 当0<<900时,tan随着的增大而增大,所以F逐渐增大。
解法2:FL1=GL2 通过观察发现,随着的增大,L1减小而L2增大,因此L2/L1增大,而F=GL2/L1,所以,F逐渐增大。
【正确答案】
【测量目标】知道杠杆原理,知道在正切值与角度的关系。
【考查内容】杠杆,三角函数。
【难度等级】中等
35.(8 分)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中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
圆柱体,底面积 0.8m 2 ,高 5m,密度0.7 × 10 3 kg/m 3 。 (g = 10N/kg)
(1)未向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池内缓慢注水,在水位到达 1m 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
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 4m 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圆木的体积:V=Sh=0.8m 2 × 5m=4m 3
圆木的质量: m= ρ 木 v=0.7 × 10 3 kg/m 3 ×4m 3=2.8× 10 3 kg
圆木的重力:G= mg=2.8× 10 3 kg×10N/kg=2.8× 10 4N
未向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F 未 = G=2.8× 10 4N
圆木对池底的压强:p=F/S=2.8× 10 4N / 0.8m 2 =3.5× 10 4 pa
(2)向池内缓慢注水,在水位到达 1m 时:V排1=0.8m 2 × 1m=0.8m 3
圆木受到的浮力:F浮1= ρ 水 g V排1=1.0 × 10 3 kg/m 3 ×10N/kg×0.8m 3=8× 10 3N
圆木对池底的压力:F = G—F浮1=2.8× 10 4N—8× 10 3N=2× 10 4N
当圆木对池底的压力为0时:F浮2=G=2.8× 10 4N=ρ 水 g V排2=ρ 水 g Sh 解得h=3.5m
即当水位达到4m时,圆木静止地漂浮在水面上,圆木所受的浮力:
F浮3=G=2.8× 10 4N
答:(1)未向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为2.8× 10 4N,压强为3.5× 10 4 pa ;
(2)向池内缓慢注水,在水位到达 1m 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为8× 10 3N,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
为2× 10 4N ;
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 4m 时,圆木受到的浮力为2.8× 10 4N 。
【测量目标】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的难点在第三问,确定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米时,圆木所处的状态是关键。
【考查内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难度等级】中等
36.(6 分)四氯化硅(SiCl 4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SiCl 4 +3H2O=H2SiO3↓+4HCl
某地曾发生将含有四氯化硅的废料倒入池塘造成污染的时间, 事后环保人员在受污染的池塘中投放熟石灰〔Ca(OH)2〕作了有效处理。
(1)已知H2SiO3不跟 Ca(OH)2 反应,为了确定投入熟石灰的质量,要先测定废料倒入池塘后生成盐酸的质量。选用下列哪组数据能确定池塘中生成 HCl 的质量_______
A.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 4 的质量分数
B.池塘水的 pH
C.池塘水中 HCl 的质量分数
(2)经测定池塘水中共有 0.365 吨HCl,则需要加入多少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 (列
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Ca:40)
【正确答案】
解:(1)通过分析可知,只要知道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的SiCl4 的质量分数,通过SiCl4 +3H2O=H2SiO3↓+4HCl,即可计算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故选A。
(2)设需要熟石灰为X
Ca(OH)2+2HCl===CaCl2 +2H2O
74 73
X 0.355 t
74/X =73/0.355t
X=0.36t
答:需要加入0.36t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认真分析题意即可解答。
【考查内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难度等级】中等
37.(10 分)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
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1)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可多选)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的蒸发减少
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降低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变
(2)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的不利因素是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3)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
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
效果越好) ,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i)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湿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低,会抑制瓜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瓜果蔬菜保鲜时间长,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生长速度,故选A、C;
铁罐致密不透气 (或铁罐易生锈)
①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②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石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考查内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度等级】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