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广州二中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C.建造游泳中心“水立方”用到的聚乙烯是有机合成材料
D.用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量溶液的pH C.
取固体药品 D.
熄灭酒精灯
4.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磷肥中的一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的质量比为1:6:1:4
D.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气体产生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
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可以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C.中国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0.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经检测分析,发现该温泉属于硅酸盐温泉,对心脏、高血压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11.如图是测定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
B.b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
C.a点表示反应中HCl和NaOH的质量刚好相同
D.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H2O
12.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溶液e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d和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13.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CuSO4 BaCl2 H2SO4
B.Na2CO3Ca(NO3)2 HCl
C.Na2SO4 KNO3 HCl
D.FeCl3 NaOH KMnO4
14.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5.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其中选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用天平称量0.9g氯化钠
C.用量筒量取100g水
D.把食盐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1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17.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
A
NaCl溶液(Na2CO3)
稀H2SO4
B
FeCl2 (CuCl2)
镁粉
C
Cu(Zn)
CuSO4
D
CO2 (H2O)
NaOH
A.A B.B C.C D.D
18.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9.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20.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
2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该溶液由5g固体放入45g水中配制而成.
(1)请写出如图标签上的内容______;
(2)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3)请从H、O、N、Na四种元素中选取适当的元素组成化合物与该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2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将20℃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时,A、B、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4)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可采取______的方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23.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
A.马铃薯 B、鲫鱼 C.花生油 D.西瓜
(2)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忭气体,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24.(12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某粗盐中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为了除去少量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1)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蒸发时,需要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
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请写出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______和溶液b中所含的阴离子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写出步骤⑥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原固体样品中含NaCl mlg,最后得到的精盐是m2g,则m1______m2(填“>”“<”或“=”)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傾倒,还经常使用______取液.
(2)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应为______(填“浓硫酸”或“水”)
2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A烧杯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
②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稀硫酸滴入,烧杯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增加的离子是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③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④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文字表述)______;
⑤请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稀硫酸过量,你会选用______(药品)来实验.
三、实验題
27.小明选择“铝丝和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如表是他分别用相同质量的铝丝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试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反应温度
铝丝消失时间/s
①
3
20
500
②
6
20
300
③
6
30
80
(1)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能表明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和______.
(3)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改为4.5%,请你推出铝丝消失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______.
(4)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请你再想一个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______.
28.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若要制备多瓶,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过氧化氢溶液,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
②若实验室用加热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备甲烷,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
③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3)某同学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进行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少量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集气瓶中还可以选择下列溶液当中的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食盐水 D.稀盐酸.
(4)实验室中利用装置C、H和装置B、F都可以制取的初三常见气体是______(化学式).
29.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如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
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2016年广东省广州二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出了氨气,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水的过滤以及吸附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C.建造游泳中心“水立方”用到的聚乙烯是有机合成材料
D.用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解答;
B、根据铝、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的特点分析判断;
C、根据聚乙烯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D、根据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分析.
【解答】解: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B、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故不正确;
C、聚乙烯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D、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二者原理不同,故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和应用,材料的分类,鉴别硬水和软水,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量溶液的pH C.
取固体药品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磷肥中的一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的质量比为1:6:1:4
D.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气体产生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三大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A正确;
B.由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NH4H2PO4可知,它是由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和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6):31:(16×4)=14:6:31:64,故C错误;
D.磷酸二氢铵是一种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知识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等,难度不大.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正确,要合理使用化肥.
【解答】解:A、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是氢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正确,要合理使用化肥,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可以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C.中国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B、在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难以燃烧;
C、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椐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答】解:A、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不是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B、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古代字画会久不褪色,故说法正确;
D、CO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烧碱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都可以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中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CH4、C2H5OH、CH3COOH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KNO3、NH4H2PO4中分别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干燥剂、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复合肥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甲的大,故所得溶液质量甲大于乙,正确;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是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甲,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正确;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的关系,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分子的特性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A错;
B、原子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间隔小,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微观粒子及其属性,是解此题的关键所在.
10.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经检测分析,发现该温泉属于硅酸盐温泉,对心脏、高血压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分析】根据各个化学式和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
【解答】解:A、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4=+6,所以错误.
B、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4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1)×4﹣(﹣2)×3=+2,所以错误.
C、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3=+4,所以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3=+4,但Na2SiO3表示物质为硅酸钠,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本题是以化学与健康为背景,实是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其关键是理解并能计算化合价的代数和,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是判断化学式书写正误的主要依据.
11.如图是测定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
B.b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
C.a点表示反应中HCl和NaOH的质量刚好相同
D.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即可确定操作的过程;
B、根据该点时溶液的PH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是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D、B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小于7逐渐的增加到等于7,然后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A错误;
B、b点时,溶液显碱性,NaOH溶液过量,此时反应已发生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B错误;
C、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反应中HCl和NaOH正好完全反应,此时二者的质量比为36.5:40,故C错误;
D、图象a点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二者正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2O和NaCl,所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Na+、Cl﹣、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溶液e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d和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液的转化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从溶液c 和溶液d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溶液b中加入20g固体得到的溶液c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溶液d变成溶液e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d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升高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d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e中的溶质质量,错误;
D、若是溶液d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去,则溶液d和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溶液的转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CuSO4 BaCl2 H2SO4
B.Na2CO3Ca(NO3)2 HCl
C.Na2SO4 KNO3 HCl
D.FeCl3 NaOH KMn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与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2SO4,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NO3)2;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KMnO4溶液是紫红色,FeCl3溶液呈黄色,NaOH溶液为无色,通过观察颜色即可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4.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正确;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正确;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其中选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用天平称量0.9g氯化钠
C.用量筒量取100g水
D.把食盐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根据使用固体质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通过计算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要氯化钠和水的量,判断配制过程所需要的仪器.
【解答】解:A、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溶解,称量时需要天平和量筒、滴管,溶解时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故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滴管,故A错误;
B、配制100g0.9%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质量=100g×0.9%=0.9g,故B正确;
C、配制100g0.9%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100g﹣0.9g=99.1g合99.1mL,根据量筒选用原则,选用100mL量筒量取99.1g水,故C错误;
D、溶解时应将食盐导入烧杯中搅拌溶解,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由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计算出第三个量,了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所用到的仪器.
1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如果是置换反应关键看置换出来的是什么,根据进入溶液中的质量与置换出来的质量之差考虑,如果不是置换反应就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得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
B.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
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主要方法是看进入溶液中的物质是什么,被置换出来的物质是什么,根据二者的差值来分析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
17.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
A
NaCl溶液(Na2CO3)
稀H2SO4
B
FeCl2 (CuCl2)
镁粉
C
Cu(Zn)
CuSO4
D
CO2 (H2O)
NaOH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Cl2和CuCl2溶液均能与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
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19.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根据该装置的特点,导管是伸入液面以下,所以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可能是:I中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液体压入Ⅱ中,与Ⅱ中的液体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四个选项中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即可选择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A、I中NaHCO3和稀HCl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氯化钠、或者未反应的盐酸压入Ⅱ中NaOH溶液,盐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I中Al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氢气,试管内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铝和稀H2SO4压入Ⅱ中,二者均会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正确;
C、I中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气体生成,所以I中液体不会进入Ⅱ中,故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I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不会有液体被压入Ⅱ中,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要掌握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明确装置的特点,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
2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该溶液由5g固体放入45g水中配制而成.
(1)请写出如图标签上的内容 氯化锌10% ;
(2)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Zn2+、Cl﹣、H2O (填化学符号);
(3)请从H、O、N、Na四种元素中选取适当的元素组成化合物与该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Cl2+2NaOH═Zn(OH)2↓+2NaCl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故标签上的内容是氯化锌.
(2)氯化锌溶液是氯化锌的水溶液,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该溶液中存在锌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3)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氯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故标签上的内容是氯化锌 10%.
(2)氯化锌溶液是氯化锌的水溶液,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该溶液中存在锌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其符号分别是Zn2+、Cl﹣、H2O.
(3)由提供的元素,氯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2NaOH═Zn(OH)2↓+2NaCl.
故答案为:(1)氯化锌 10%;
(2)Zn2+、Cl﹣、H2O;
(3)ZnCl2+2NaOH═Zn(OH)2↓+2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2)2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23%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将20℃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时,A、B、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 B>C>A .
(4)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可采取 降温结晶 的方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关系;
(2)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分析解答;
(3)据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4)已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考虑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则可知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
【解答】解: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B;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A,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0%≈23%;
(3)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A、B、C三者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后,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60℃时C的溶解度大于20℃时A的溶解度,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是B>C>A;
(4)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知若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B;(2)23%;(3)B>C>A;(4)降温结晶.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较好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3.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B
A.马铃薯 B、鲫鱼 C.花生油 D.西瓜
(2)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3)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忭气体,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4)化学反应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解答】解:(1)A、马铃薯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故A错误;
B、鲫鱼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故B正确;
C、花生油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故C错误;
D、西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故D错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易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4)化学反应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故答案为:(1)B;(2)CH4+2O2CO2+2H2O;(3)1:1;(4)C.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24.(12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某粗盐中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为了除去少量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1)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蒸发时,需要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
出现较多固体 (现象),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
(2)请写出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 Na+、Mg2+、Ca2+ 和溶液b中所含的阴离子 Cl﹣、OH﹣、C .(用化学符号表示)
(3)写出步骤⑥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原固体样品中含NaCl mlg,最后得到的精盐是m2g,则m1 < m2(填“>”“<”或“=”)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蒸发时,需要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出现较多固体,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不会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溶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步骤⑥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除杂时都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反应后得到的精盐质量大于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蒸发时,需要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出现较多固体,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进;
(2)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不会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溶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所含的阳离子是Na+、Mg2+、Ca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所以溶液b中所含的阴离子是Cl﹣、OH﹣、C;
(3)步骤⑥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除杂时都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反应后得到的精盐质量大于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所以则m1<m2.
故答案为:(1)漏斗,出现较多固体,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2)Na+、Mg2+、Ca2+,Cl﹣、OH﹣、C;
(3)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粗盐提纯实验是初中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之相关的实验操作,药品的选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都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对此内容了然于心.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傾倒,还经常使用 胶头滴管 取液.
(2)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应为 浓硫酸 (填“浓硫酸”或“水”)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1)根据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傾倒,还经常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2)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答案为:浓硫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取用液体药品时:取用量少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时用量筒;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过滤实验中的操作.
2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A烧杯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 色.
②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稀硫酸滴入,烧杯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氢氧根离子 ,增加的离子是 硫酸根离子 .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③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④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文字表述) 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
⑤请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稀硫酸过量,你会选用 锌粒(或碳酸钠等) (药品)来实验.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生成的硫酸钠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以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填写.
【解答】解:(1)①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稀硫酸滴入,烧杯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增加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
(2)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故答案为(1)①红;②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2)③方案二;④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⑤锌粒(或碳酸钠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三、实验題
27.小明选择“铝丝和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如表是他分别用相同质量的铝丝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试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反应温度
铝丝消失时间/s
①
3
20
500
②
6
20
300
③
6
30
80
(1)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
(2)能表明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① 和 ② .
(3)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改为4.5%,请你推出铝丝消失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 300<t<500 .
(4)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请你再想一个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或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温度变化来衡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练掌握铝与盐酸的反应;
(2)②和③中盐酸浓度相等,故能表明盐酸浓度对反应影响的是①和②;
(3)把盐酸浓度改为4%那么此时浓度在3%和6%之间,所以反应所需时间也应该在这之间;
(4)计算反应快慢的方法很多,例如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的所需时间长短、产生气泡的快慢等都能够衡量反应快慢.
【解答】解:(1)铝与盐酸反应是置换反应,要生成氢气,故本题答案为:2Al+6HCl=2AlCl3+3H2↑;
(2)比较①和②中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反应所需时间越短,故本题答案为:①②;
(3)浓度为3%所需时间为500秒,浓度为6%所需时间为300秒,那么当浓度为4%时,所需时间应该在300秒至500秒之间;故本题答案为:300<t<500;
(4)判断一个反应的快慢有多种方法,有气体产生的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还可以通过温度升高的快慢来判断等,故本题答案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或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温度变化来衡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本题是通过控制不同的量来探究能够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的,这类似于物理上所学的控制变量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在解答时要注意仔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
28.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若要制备多瓶,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过氧化氢溶液,发生装置应选择 C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 H .
②若实验室用加热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备甲烷,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 B .
③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的质量是 16 g.
(3)某同学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进行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少量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集气瓶中还可以选择下列溶液当中的 AB .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食盐水 D.稀盐酸.
(4)实验室中利用装置C、H和装置B、F都可以制取的初三常见气体是 O2 (化学式).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过氧化氢、氧气的质量比,由过氧化氢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能污染环境;
(4)C是固液常温型,H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据此判断可制取的气体,B是固体加热型,F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据此判断可制取的气体,
【解答】解:
(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MnO4K2MnO4+MnO2+O2↑.
(2)①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用装置H排水法;
②实验室用加热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备甲烷,可选用固固加热型.
③解: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2H2O22H2O+O2↑
68 32
34g x
x=16g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的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集气瓶中还可以选用碱性溶液.
(4)C是固液常温型,H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和氢气;B是固体加热型,F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实验室中利用装置C、H和装置B、F都可以制取的初三常见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①C,H.②B.③16.
(3)AB.
(4)O2.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实验,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对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的选择等等问题,同学们一定要熟记于心.
29.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酸钠、氯化钡 ,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BaCl2═BaSO4↓+2NaCl .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如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色
A中有氢氧化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
白色固体加水溶解,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需要将碳酸钠屏蔽,再检验氢氧化钠,所以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SO4↓+2NaCl;
②碳酸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检验氢氧化钠需要用中性盐将碳酸钠转化成沉淀,再检验氢氧化钠,所以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色
A中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①碳酸钠、氯化钡,Na2CO3+BaCl2═BaSO4↓+2NaCl;
②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色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