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D.食物腐败变质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氧气验满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一般是8个电子→最外电子层是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5.为了探究“铁、铜、锌金属性强弱”,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 )
A.分别将Zn和Cu加入到FeCl2溶液中
B.分别将Fe和Cu加入到ZnSO4溶液中
C.将Fe分别加入ZnSO4和CuSO4溶液中
D.分别把Fe、Cu、Zn加入到稀盐酸中
6.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两个铁离子:2Fe2+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O3
D.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 H4O3
7.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Ni(OH)2不溶于水.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8.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7分)
9.下面三个实验都是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请回忆并解决有关问题:
(1)实验A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 溶液,实验时能更好达到目的.
(2)实验B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 .
(3)实验C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中的冷凝水流向是 (填“下入上出”或“上入下出”).
1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这里“双吸”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 (写化学式).
(2)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
(3)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写化学方程式) ;
(4)某同学利用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做“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后,将三种废液一起倒入废液池中,立即就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写化学方程式)
11.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学习金属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表示生成相对应的物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应具有的性质是 .
(2)A不属于氧化物,则物质Z具备的条件是 .(答一点就可以)
(3)物质Y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4)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一个满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关系图回答
(1)G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②的现象: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3.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硅可以通过氢气和四氯化硅(SiCl4)发生置换反应制备.若要得到112kg的硅,则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SiCl4)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C装置制氧气,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
(4)在实验室中,A、B都可以用来制取CO2,小华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A的理由是 .
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2016年湖北省黄冈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D.食物腐败变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切开苹果后切面变暗,这是因为苹果中的有机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丝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根据这些物质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把它们分离开来,从而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食物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元素的分类看,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从反应类型看,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②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包含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氧气验满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B、注意瓶塞的放置、标签的位置以及容器口的接触程度等;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
D、注意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的位置的放置.
【解答】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并使试管均匀受热,图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示操作错误;
C、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示操作错误;
D、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一般是8个电子→最外电子层是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根据带电的粒子除了离子,还有电子,原子核解答;
B、根据有盐生成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C、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爆炸解答;
D、最外层电子是8个电子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除了稀有气体外,离子也是解答.
【解答】解:
A、带电的粒子除了离子,还有电子,原子核,故错误;
B、有盐生成的反应很多,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错误;
C、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爆炸,比如CO,H2,CH4,故正确;
D、最外层电子是8个电子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除了稀有气体外,离子也是,故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5.为了探究“铁、铜、锌金属性强弱”,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 )
A.分别将Zn和Cu加入到FeCl2溶液中
B.分别将Fe和Cu加入到ZnSO4溶液中
C.将Fe分别加入ZnSO4和CuSO4溶液中
D.分别把Fe、Cu、Zn加入到稀盐酸中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分别将金属锌和铜加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锌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分别将金属铁和铜加入硫酸锌溶液中,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将金属铁分别加入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分别把金属铁、铜、锌加人到稀盐酸中,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锌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的快,则锌>铁>氢;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则氢>强;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两个铁离子:2Fe2+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O3
D.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 H4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为即可.
D、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结合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确定出化合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2Fe2+可表示2个亚铁离子,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D、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表示为: H4O3,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Ni(OH)2不溶于水.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镍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镍排在氢的前面;
B、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C、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生成,或有水生成,只要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反应即可发生;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镍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说明镍比铜活泼,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B、反应③中的生成物有三种,并且其中的氯气属于单质,所以③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C、Ni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D、反应①中,反应前镍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镍的化合价是+2,反应③中,反应前镍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镍的化合价是+2.正确.
故选:B.
【点评】判断反应类型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再与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相比较,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8.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解答:
B、根据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解答;
C、根据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发生的反应解答;
D、根据发生的反应解答;
【解答】解: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中溶液为红色,故错;
B、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反应物中那一个有剩余,或完全反应,所以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共3种情况,故错;
C、②中溶液为红色,当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碳酸钙沉淀被溶解,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红色也会消失,故错;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故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盐酸,故对.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7分)
9.下面三个实验都是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请回忆并解决有关问题:
(1)实验A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吸收燃烧产生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 NaOH 溶液,实验时能更好达到目的.
(2)实验B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 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 .
(3)实验C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中的冷凝水流向是 下入上出 (填“下入上出”或“上入下出”).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蒸发与蒸馏操作;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点滴板的特点分析回答;
(3)根据冷凝管的冷凝原理分析.
【解答】解:(1)实验A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集气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吸收燃烧产生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 NaOH溶液,实验时能更好达到目的.
(2)实验B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
(3)实验C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中的水流经过冷凝管后温度会上升,如果水流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那么在冷凝管末端会出现较热的水,不易冷凝形成液滴;如果反过来的话,同一段冷凝管中的水温和气温差别较大,冷却效果更好.高温水蒸气冷却变为液态.
故答为:(1)吸收燃烧产生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NaOH.(2)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3)下入上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实验的了解和应用,提醒同学们平时应加强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1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这里“双吸”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 O2、H2O (写化学式).
(2)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3)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写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
(4)某同学利用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做“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后,将三种废液一起倒入废液池中,立即就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NH4NO3+NaOH=NaNO3+H2O+NH3↑ (写化学方程式)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活性铁粉与氧气、水接触易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活性铁粉与氧气、水接触易生锈,能除去食品袋内的氧气和水,延长食品保质期,这里“双吸”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氧气和水,其化学式分别是
(2)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小苏打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NH4N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水、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H2O+NH3↑.
故答案为:(1)O2、H2O;(2)CO2+H2O=H2CO3;(3)NaHCO3+HCl=NaCl+H2O+CO2↑;(4)NH4NO3+NaOH=NaNO3+H2O+NH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铁锈蚀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学习金属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表示生成相对应的物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应具有的性质是 还原性 .
(2)A不属于氧化物,则物质Z具备的条件是 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单质或金属不是钾、钙、钠 .(答一点就可以)
(3)物质Y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酸 .
(4)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Fe3O4 .
(5)写一个满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金属氧化物需要用还原剂将金属铁还原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5)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属氧化物需要用还原剂将金属铁还原出来,所以物质X应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
(2)A不属于氧化物,物质Z具备的条件是: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单质或金属不是钾、钙、钠;
(3)金属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所以物质Y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还原性;
(2)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单质或金属不是钾、钙、钠;
(3)酸;
(4)3Fe+2O2Fe3O4;
(5)Fe+CuSO4=FeSO4+Cu.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关系图回答
(1)G的化学式: Na2CO3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4)反应②的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所以C是硫酸,G俗称纯碱,所以G是碳酸钠,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B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B是氧化铜,A是碳,氧化铜、硫酸都会生成E,所以E是硫酸铜,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所以C是硫酸,G俗称纯碱,所以G是碳酸钠,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B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B是氧化铜,A是碳,氧化铜、硫酸都会生成E,所以E是硫酸铜,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的化学式是Na2CO3;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4)反应②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Na2CO3;
(2)2CuO+C2Cu+CO2↑;
(3)2NaOH+CuSO4=Cu(OH)2↓+Na2SO4;
(4)生成白色沉淀.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3.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硅可以通过氢气和四氯化硅(SiCl4)发生置换反应制备.若要得到112kg的硅,则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SiCl4)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依据硅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设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的质量为x
SiCl4+2H2Si+4HCl
170 28
x 112kg
=
x=680kg
答: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的质量为680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用C装置制氧气,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D .
(4)在实验室中,A、B都可以用来制取CO2,小华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A的理由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依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A装置是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方法确定药品,并书写方程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
(4)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等.
【解答】解:(1)①是试管;故填:试管;
(2)A装置属于不需加热,固液混合制取气体的方法,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方程式是:2H2O22H2O+O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填:2H2O22H2O+O2↑;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3)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故填:D;
(4)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且节约药品,使反应可随时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点评】掌握装置的选取、仪器的用途、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
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计算,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