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 MB
  • 2021-05-10 发布

2018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 8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共十二个专题)‎ 专题一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2 CO2 ;CaO+H2O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CO3‎ ‎【问题探究 】 ‎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 可供急救病人呼吸; (6) 是最常用的溶剂;‎ ‎(2) 可用于制造炊具; (7) 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 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8)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 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9) 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 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 。‎ 审题与思路:通常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有些物质性质或用途不是机械去背诵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内容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去掌握的,考前的强化突破只能是顾此失彼。‎ 解答:(1) B ,(2) A ,(3) E ,(4) C ,(5) D ‎ ‎ (6) F ,(7) H ,(8) J ,(9) I ,(10) G ‎ 总结:关于填空型选择题,我们必须对每种物质的性质掌握的较为清楚,并能一一对应,它比纯选择题难度要大,且要求我们在做题时要小心细致!‎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审题与思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同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水加热生成水蒸汽是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D中现象只是化学变化中可能出现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所特有,如铁丝伸入火焰中灼烧发红,就不属于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肉眼无法观察出来!如NaOH和HCl的中和反应。答案:C 总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为历年各地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只有理解其本质后,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24分)。‎ ‎1.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当发现厨房中的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C.冬天用炉火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波尔多液可用铁桶盛放 ‎5.某农科所试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pH,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 )‎ 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代替氮肥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6.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燃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 )‎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 ( )‎ ‎4.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5.质量守恒定律只符合部分化学反应。如: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所余下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原来的要大,煤燃烧后所余灰烬比原来的要小,这两者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6.空气可认为是一种溶液,溶剂是N2,溶质是O2、CO2、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 )‎ ‎7.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 + HSO4 ( ) ‎ 三、有空来做做(1、2、3小题每空1分,4、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 变化。‎ ‎2.给你一件物品,通过人体各器官或借助常规仪器,你就可能指出这件物品的物理性质,你应该从这件物品的 、 、气味、 、沸点、硬度、 等方面来描述。例如: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吗?至少说出四点: 。‎ ‎3.一般而言,物质的用途由其 决定,物质的性质包括 性质和 性质,其中后者仅凭感官无法知道,必须通过 才能显示出来 。‎ ‎4.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 ;‎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5.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实现人工降雨30~50毫米,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今年春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我市使用了500发碘化银炮弹:‎ ‎(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 。‎ 四、开放性试题(1小题5分,2小题9分,共14分)。‎ ‎1.学习化学可使你变得聪明,避免走入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如(1)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有剧毒;(2)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一例。‎ ‎2.、寻找“往日之光”‎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想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10分)‎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下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① ;‎ ‎② 。‎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 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专题二 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考点归纳】‎ 一、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采用该元素拉丁文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把第2个字母小写,若第2个字母相同,则选第3个依此类推!‎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 ‎ 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2‎ O :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O2-: 表示氧离子,表示每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3、常见的离子:‎ ‎ 阳离子:K+ 、 Ca2+ 、 Na+ 、 Mg2+ 、 Zn2+ 、 Al3+ 、 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铵根离子)等。‎ ‎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原子团 PO43-‎ SO42-‎ CO32-‎ NO3-‎ OH-‎ NH4+‎ 化合价 ‎-3‎ ‎-2‎ ‎-2‎ ‎-1‎ ‎-1‎ ‎+1‎ 二、化学式 ‎ 1.化学式意义:(1)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 (2)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 2.化学式书写要求: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 (1)单质的书写相信你们都非常熟悉 ‎ (2)化合物书写四步曲:‎ ‎ ①:排序: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 ②:标价:在元素或原子团上方标出化合价 ‎ ③:交叉:交叉写出原子个数(最简比)‎ ‎ ④: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三.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规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到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三个不变:①原子种类不变;②原子数目不变;③原子质量不变。(补充: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分子种类改变。)‎ ‎3.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变化(反应),与物理变化和体积变化没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①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分子)个数关系。‎ ‎3、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1)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2)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3)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写法:‎ ‎(1)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①在短线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标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把短线改成等号。‎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定量计算)‎ ‎(1)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以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 ‎(2)步骤:①设定未知数;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对应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写出答案。‎ 四、有关化学量 ‎1.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与原子的质量不同。‎ ‎2.相对分子质量:意义同上,都是相对于碳-12(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问题探究 】‎ ‎【例1】: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审题与思路:对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是微观意义上的粒子,而元素则是宏观意义上总称,一种元素包括不同的微粒,如原子、离子和部分分子。此题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钙、磷、铁、锌”是指这四种元素以一种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奶粉中,并能被人体所吸收。实验证明,这些元素全部以离子状态(有时是以一种非常复杂的离子状态)存在,而不会以单质状态存在。答案:C 总结:通常对于这类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要求我们能正确理解元素、原子、离子、分子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并能领悟各元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何种状态存在。‎ ‎ 【例2】.“水滴石穿”在语文上表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可以完成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事。但从化学角度来看,它可不是真的,水长期滴在石头上不会击穿石头,而是包含着某一个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审题与思路:从题目来看,有很多信息,但仔细想想又没有什么信息。从“石头,水”很容易联想到溶洞中石竹、石笋的形成,于是答案便在我们脑海中显现出来。‎ 解答:CaCO3+H2O+CO2=Ca(HCO3)2‎ 总结: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在学习初期当然需要一定的背诵工作,但越到后来,就越需要理解,而不是机械背诵。‎ ‎【例3】: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审题与思路:通常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常规方法是将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和计算出来;如FeSO4相对分子质量=56×1+32×1+16×4=152;简便方法则是将原子团的相对分子质量作为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计算中有意识加以记忆。如FeSO4的相对分子质量=56×1+96×1=152但本题认真比较,则发现不需要计算,而只需比较Cu、Fe、Ca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答案:C 总结:在做题时,我们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拿笔就算,以免做无用功。‎ 专题二 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3分×10=30分)‎ ‎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用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Cl和Cl( )‎ ‎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B.属于同种元素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2.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3.据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它们会释放出300多种能引发30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甲醛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面关于甲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醛由碳、氮、氧三种元素构成 B.甲醛由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4.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 ) ‎ A.NH3 B. NH4NO3 C.NO D.NO2‎ ‎ 5.某纯净物M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表示为:M+O2 H2O+CO2 ,则有关M的组成叙述正确是(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 A.2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7.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4)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下列关于它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4个氢分子、2个氮分子和2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B.它的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 D.它的组成元素碳、氢、氮、硫、氧的质量比为6:1:7:4:8‎ ‎8.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Y2 B.X2Y C.XY D.X6Y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2+‎ A.两个氢氧根离子2OH- B.两个氢原子H2 ‎ C.五氧化二磷P5O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O ‎10.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使其变成无毒的N2和CO2,从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反应为:6NH3+5CH3OH+12A=3N2+5CO2+19H2O,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 ( )‎ A.H2 B.CO C.O2 D.NO 二、有空来做做(每空2分,共18分)‎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回答不要求涉及相对原子质量。)请写三点:‎ ‎(1) ;‎ ‎(2) ;‎ ‎(3) 。‎ ‎2.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存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的大量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NH4NO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此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 ‎3. 2002年5月,湮没千年的桂林古环城水系顺利贯通,实现了“两江四湖”的通航。为使“两江四湖”不再受污染,某校学生向市民发出了倡议书的部分内容:‎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因为含磷洗衣粉中有三磷酸五钠(Na5P3O10),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元素能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变质。‎ ‎4.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胃舒平”[其有效成分为Al(OH)3]来治疗,其治疗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5.氢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化学式是NaH,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开放性试题(共10分)‎ 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可用下图来表示事物的异同点。将两种事物的相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种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请参照下图左侧示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写在右侧空格中。‎ 由 同 种元 素组 成 由 不 同 种 元素 组成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A ‎ B ‎ a ‎ b ‎ c ‎ 四、综合题(共16分)‎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稀盐酸 石灰石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A B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者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 (2) 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3)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4) ‎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字)‎ ‎ (5) ‎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6) ‎ 五、情景分析题(共12分)‎ ‎2003年底,重庆开县发生特大天然气气矿井喷事故,夺去了两百多人的生命。气井喷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1.据报道,人员伤亡多因缺乏自救防御常识造成。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处顺风跑 C.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2.为降低危害程度,人们将喷出的硫化氢点燃,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它是 。为减轻该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事故处理人员不断向空气中喷洒一种溶液,你认为该溶液可是一种 性溶液(填“酸”或“碱”)。‎ ‎3.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引发事故常见的原因。请结合某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 六、计算题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训元素的质量比C:H:O:N:S = 。‎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g;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g。则这种奶粉属于 (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 专题三 物质的构成奥秘 ‎【考点归纳】‎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 子 原 子 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 粒子 相似点 ‎(1)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反应后没有变成 其它原子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元 素 原 子 概 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 别 着眼于种类,不讲个数。‎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使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分子的微观构成 举 例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原子与离子的关系:‎ 原 子 离 子 阳 离 子 阴 离 子 结 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 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举 例 ‎ Na+‎ O2-‎ 相互转化 二、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有正价和负价,其正负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氢、锂、钾、钠、银显+1价,钡、钙、镁、锌显+2价,氧显-2价,铝显+3价等(某些元素可显几种化合价)。‎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也为0)。‎ ‎4.通过原子团或其他有固定化合价的元素,可求出不易确定的元素的化合价。‎ ‎【问题探究 】‎ ‎【例1】:已知六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F ‎ ‎ ‎(1)A、B、C、D、E、F共表示 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微粒是 (填序号);(3)表示离子的微粒是 (填序号)。‎ 审题与思路:元素是具有同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题所示的六种微粒中,(A)与(B)核电荷都是+8,(E)与(F)核电荷都是+12,所以这六种微粒结构代表核电荷为+8、+10、+11、+12四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阳离子的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大,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小,即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不相等。‎ 解答:(1)四 (2)A、C、F (3)B 、D、E ‎ 总结:对于微粒结构成示意图的含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要判断是原子、阳离子还阴离子,主要依据是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 ‎【例2】:求以下化合物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 K2MnO4 K2Cr2O7 Fe(OH)3 NH4NO3‎ 审题与思路:(1)K2MnO4中K、O有固定化合价,故设Mn价为x,则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一原则,有:‎ ‎(+1)×2+x+(-2)×4=0 解得x=+6 (其中“+”号不能省略!)‎ ‎(2)K2Cr2O7同上,Cr为+6价。‎ ‎(3)Fe(OH)3中,直接利用OH为-1价可极快速求出Fe为+3价。‎ ‎(4)NH4NO3中,单独由NH4的+1价,设N的化合价为a,则 ‎+1=a+(+1)×4 得:a=-3‎ 同理由NO3为-1价,设N的化合价为b,则:‎ ‎ -1=b+(-2)×3 得:b=+5‎ 总结:元素的化合价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是不同的,正如我们的身份一样,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在父母面前,是子女的身份;在老师是学生的身份;在同学的面前,则以同学的身份出现。所以,化合价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来看,大部分元素的化合价还是有章可循。‎ 专题三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2.在1~18号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B.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 D.核电荷数为17的原子容易获得一个电子 ‎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式 D.原子核的内部构成 ‎ 4.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总数 ②分子总数 ③物质的总质量 ④物质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A.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5.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6.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 B.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C.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D.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 ‎7.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I ②I2 ③HIO ④X ⑤NaIO4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是 ( )‎ A.I2O4 B.I(IO3)3 C.AgI D.I2O5‎ ‎ 8.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碳 B.氢 C.氧 D.氮 ‎9.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1O2)来杀菌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10.等质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混合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二、有空来做做(每空2分,共44分)。‎ ‎1.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O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高温超导物(Y2Ba4Cu6O13)中元素Y显 价。‎ ‎+8‎ ‎8‎ ‎2‎ ‎+12‎ ‎8‎ ‎2‎ ‎+127‎ ‎8‎ ‎2‎ ‎2‎ ‎+13‎ ‎8‎ ‎2‎ ‎3‎ ‎2.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 B C D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3)某元素R形成碱的化学式为R(OH)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 ‎3.用名称或化学用语填空:‎ ‎(1)I ,(2)2个汞原子 ,‎ ‎(3)3个碳酸根离子 , (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 。‎ ‎4.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Si+2CO↑ ②Si+2C12===SiC14 ③SiC14+2H2===Si+4HC1‎ 请回答:(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SiC1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中碳单质表现了 性(填“氧化”或“还原”)。‎ ‎(4)反应①中生成有剧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只回答一种即可) 。‎ ‎5.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露事故。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应,事故发生后,氯气扩散范围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喷射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 ‎(2)消防防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1(浓) X+2H2O+C12↑,X的化学式为 。‎ ‎6.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观察和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葡萄糖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其化学式为C6H12O6,若采用上述方法制造葡萄糖,请你指出所需的原子名称: ‎ ‎ 。‎ ‎7.从原子、分子的角度简要分析,在通电分解水的过程中: ‎ ‎(1)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2)以此为例说明,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8.已知几种离子的结构,带电情况及其化合价如下表所示。通过此表除总结出“带电荷的原子属于离子”外还能得出以下结论: ‎ 微粒结构 示意图 微粒类型 阴离子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阳离子 微粒所带 电荷 ‎ ‎2个单位 负电荷 ‎1个单位 负电荷 不显电性 ‎1个单位 正电荷 ‎2个单位 正电荷 化合价 ‎-2‎ ‎-1‎ ‎0‎ ‎+1‎ ‎+2‎ ‎(1) ‎ ‎(2) ‎ ‎(3) ‎ ‎(4) ‎ 三、简答题(5分)‎ ‎1.邪教组织“法轮功”头目李洪志鼓吹,他发功可使铝分子变成铜墙铁壁分子,请指出这句话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四、情景分析题(12分)‎ 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次氯酸钠(NaC1O)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A.用NaOH溶液浸泡 B.用水冲洗即可 C.用NaC1O溶液浸泡 ‎4.配制消毒用的10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氢氧化钠 g,水 g。‎ 五、计算题(9分)‎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mL/盒 钙≥0.11g 脂肪≥3.3g 蛋白质≥2.9g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易吸收,牛奶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下图所示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量,则每盒牛奶中含钙至少 g(保留到0.1%).‎ ‎2.求羟基磷酸钙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多少盒牛奶?‎ 专题四 溶液 ‎【考点归纳】‎ 一、常见的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①加溶剂②升温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 ‎ ‎ ‎ 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 ‎②条件:某固定温度下 溶解度 ‎100‎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③单位:克 ‎(2)计算公式: ‎ ‎ 2.质量分数 ‎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区别 受温度影响 不受温度影响 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单位g 无单位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问题探究 】‎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审题与思路: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答案:A 总结: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混合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彻,掌握其本质(见前所述)‎ ‎【例2】:今有t℃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t℃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 ‎ 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 ‎ C.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 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审题与思路:t℃时溶液中加入10克A溶质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只加入5克 A,溶液一定不饱和,并且100克溶液中溶剂量小于100克,所以可以判断t℃时A的溶解度大于10克。答案:A、C 总结: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即使是同种溶液也不一定,因为温度不确定,如:0℃时的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6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 ‎【例3】:下图是A、B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这时( )‎ A.A、B均析出 ‎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A、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只有A析出 审题与思路:曲线图表示了温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而不是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思维的转换。由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溶质的溶解度,只有饱和溶液才能析出晶体,A、B各溶解在150克水中又蒸发了50克水,则A、B在100克水中分别溶解了50克和80克,计算出t℃时A、B的溶解度与之比较,即可判断析出的晶体是何种物质。‎ 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则A、B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S为:‎ ‎100∶40=(100+S)∶S S==66.7(克)‎ 则可知,对于A物质,因只溶有50克,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对于B物质,因溶解了80克,大于66.7克,所以蒸发50克水冷却至t℃时,有晶体析出。A、B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因A不饱和而B饱和,所以t℃时二者不可能相等。‎ 解此题时要非常细心,考虑要面面俱到,否则极易出错。答案:B 总结:对于数据型曲线图,关键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深刻理解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题意,一般要求我们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基础和实力。‎ 专题四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3分×10=30分)‎ ‎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2.在25℃时,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而小于25g D.大于25g ‎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 )‎ A.20g B.25g C.30g D.40g ‎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5.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25% B.26.5% C.29.5% D.30%‎ ‎6.现有一杯20℃时的Ca(OH)2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 A.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蒸馏水 B.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 C.温度不变,往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D.温度由20℃升到50℃(忽略水的蒸发)‎ ‎7.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 (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蒸发完毕后,待其冷却,由于食盐无毒,可用手指将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 ‎8.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 A.M>N B.M”或“<”)‎ ‎(2)时KNO3的溶解度为 。‎ ‎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② ,你的预测 ,‎ 因素① ,你的预测 。‎ ‎8.(1)图4-3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温度高于t℃时,将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同时从相同的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是a b(填大于、等于、小于);‎ 图4-3‎ ‎(3)t℃时,将接近饱和的a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要求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若要求溶液的温度不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碱产地之一,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4月为天然碱的开采期,这时,人们砸开湖面上的冰层,深入湖底捞取“碱块”,称之为“破冰取碱”。试简要解释其中的道理。‎ ‎ ‎ ‎5.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CH4+2O2 CO2+2H2O C3H8+5O23CO2+4H2O 现在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为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石油的进入量 B.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也增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D.同时减少空气、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四、综合题(共6分)‎ 两瓶试剂瓶中分别盛放蒸馏水和食盐溶液,试分别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分别鉴别出来。‎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8分)‎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1、KNO3、Ca(OH)2各 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1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 ‎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 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六、计算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9分,共14分)‎ ‎1.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有NaC1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水60g,与NaC1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混合来配制溶液中NaC1质量分数为15%的选种液,则配制这样的选种液需NaC1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2.现有20%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10%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20%硝酸钾溶液 ‎2%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 水 示 例 ‎4‎ ‎7‎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专题五 空气、氧气 ‎【考点归纳】‎ 一、空气的成分 ‎1.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污染及其防治:‎ ‎(1)污染源:主要有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等(如SO2、NO2、NO、CO等)‎ ‎(2)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加速对自然环境及建筑物的破坏。‎ ‎(3)防治: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或消除污染源。‎ ‎(4)环境污染还包括: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它不仅仅指大气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低温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固体。密度略大于空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反应同时放热,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 ‎①2Mg+O22MgO(实验现象?)‎ ‎②3Fe+2O2Fe3O4(反应条件和现象,还记得吗?)‎ ‎(2)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C+O2CO2 ②S+O2SO2‎ ‎③4P+5O22P2O5 ④2H2+O22H2O ‎(前三个反应各自的现象及与C、S、P在空气里燃烧现象之比较,你是否记得?)‎ ‎(3)与化合物的反应:‎ ‎①2CO+O22CO2 ②CH4+2O2CO2+2H2O ‎ ‎(H2、CO、CH4,燃烧时必须先进行验纯,你知道其操作步骤吗?)‎ ‎(二)氧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药品、仪器、原理、收集、注意事项、检验方法。‎ 药品:H2O2和MnO2或KClO3和MnO2或KMnO4‎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导管 原理:①2KClO3 2KCl+3O2↑‎ MnO2‎ ‎②2KMnO4K2MnO4+MnO2+O2↑‎ ‎③2H2O2 2H2O+O2↑‎ 收集: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排水集气法 注意事项:‎ ‎(1)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 (2)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最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5)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 ‎(6)收集气体完毕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2.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问题探究 】‎ ‎【例1】: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石材释放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审题与思路:通读题目及选择项,再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显然水果散发出的香味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答案:选B 总结:该题属信息型选择题,这种题型表面复杂,夹杂一些深奥的专业术语,但在理解题意后发现,这种题其实简单易做!‎ ‎【例2】:用下图装置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分析下列各步操作所产生的现象。先关闭活塞,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观察现象: 。‎ 等试管冷却后,打开活塞。‎ ‎(2)观察现象与分析: 。‎ 证实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3)若单孔塞不严密;按上述实验步骤操作,打开活塞。‎ 观察现象并分析: 。‎ 审题与思路:此题要求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原理有较深刻理解,并依据具体情景,对实验现象作出解答和分析。‎ 解答:‎ ‎(1)白磷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白烟、放热。‎ ‎(2)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水进入体积约占集气瓶的1/5,水的体积即为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证实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3)当集气瓶冷却时,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若单孔塞不严密,空气通过单孔塞与集气瓶口之间的空隙进入集气瓶内,使集气瓶内外压强相等。再打开活塞,水不进入集气瓶,导致实验失败。‎ 总结:关于测定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类型题,其原理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不能生成气体),导致密封集气瓶或烧瓶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是水进入密封集气瓶 或烧瓶中,并利用所进入的水的体积来推知氧气的体积。这类题型要求我们熟知原理,并能在具体题设中灵活处理。‎ ‎【例3】: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怎样证明氧气是由氯酸钾而不是由二氧化锰分解它生成的?‎ 思路与审题:同学们解答本题要么是叙述不清,要么答案错误。本题有多种方法证明,关键是透彻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而不能使原来不会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还可以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用称量法证明催化剂没有分解。‎ 解答:方法一: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前者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氧气,后者不能使木条复燃,说明无氧气生成。‎ 方法二:因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酸钾、氯化钾等溶于水。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称量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相等,从而证明二氧化锰并未分解。‎ 总结: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历届中考必考内容,以此为基础衍生的内容较多,同学们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专题五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同学要证明急救病人时氧气瓶内盛放的氧气的含氧量是否达标,以免出现意外,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 ( )‎ A、测量密度,密度大干1.293g/L,则说明含氧量达标 B、该气体能使灼热的细铁丝燃烧,则说明含氧量达标 C、能使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氧量达标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含氧量达标 ‎2、课本中有幅彩图,其内容是—只美丽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你认为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 A、绝热绝缘 B、透气、隔水 C、导电、导热 D、隔水、不透气 ‎3、炒菜时锅里正在加热的油起火燃烧起来,这时你认为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 A、马上向燃着的油泼水 B、赶快把燃着的油锅端离火源 C、立刻向锅内洒砂子 D、迅速盖上锅盖,熄灭火源或将锅端离火源 ‎4、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下列关于这次井喷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矿井口喷出的气体大部分是H2S、CO等可燃性气体,该气体有剧毒,能使人畜中毒死亡 B.如遇这种事件,应趴在地上不动,并屏住呼吸,等人前来救助 C.如遇这种事件,用湿毛巾(或纸巾)捂住鼻子,并尽最大努力逃离现场 D.如遇这种事件,立即报警,并设法通知附近居民,尽快逃离现场 ‎5、今年我市中考体育测试,200m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SO2 B.P2O5 C.H2O(气) D.CO2‎ ‎6、NO对大气有污染,可它在生物学方而所起的独特功能,引起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曾被誉为“明星分子”。NO属于 (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7、将空气依次通过足量的烧碱溶液、浓硫酸、灼热的铜网,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氮气和稀有气体 ‎8、近年来,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存在巨大的臭氧空洞,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了太阳光中大部分光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属于 ( )‎ A.非金属单质 B.非金属元素 C.化合物 D.混合物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锰 C.氯酸钾 D.水 ‎10、如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山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二、有空来做做(每空2分,共30分)‎ ‎ 1、木炭粉与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的,如果错将木炭粉当成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来制氧气将会发生 ,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意外,实验室需对二氧化锰进行除炭处理,简述述方法, 。‎ ‎2、成年人海分钟大约吸入8升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升,标准状况时8升氧气的质量是 克(pO2=1.43g/L)‎ ‎3、在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毒气体,具净化过程如下:‎ ‎(1)在催化剂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N2‎ ‎(2)再通入过量空气,使剩余CO完全氧化 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 ‎(2) ‎ ‎4、实验室通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备、收集氧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 倾斜;‎ ‎(2)加热固体试剂后用排水法收集O2的适宜时机是 ;‎ ‎(3)集满氧气后,应先 ,然后再 ;‎ ‎(4)从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中分离Mn02和KCl,其主要的操作步骤有:① 、② 、③蒸发。选取用的主要仪器有 、滤纸、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等。第②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三、情景应用题(共10分)‎ 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备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⑧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序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 。‎ 四、开放性试题(共18分)‎ ‎1、昨天晚上你帮妈妈做饭,切完青菜后就将菜刀放在砧板上,今天早上你发现菜刀生锈了,请问:‎ ‎(1)菜刀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2)菜刀为什么会生锈?‎ ‎(3)为防止这把菜刀生锈,你应该怎样做?‎ ‎2、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了,举国欢庆时,也对整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您给北京市政府提了改善空气质量的三条具体建议。‎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12分)‎ 如右图所示,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烧杯装入大半烧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澡,通入气体A,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过一会儿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 ‎(2)通入气体A的目标是 。‎ ‎(3)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 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 外界是大气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试管内的气体可用 检验。‎ 专题六 水、氢气 ‎【考点归纳】‎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B.化学反应:2H2O === 2H2↑+ O2↑‎ ‎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 C.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得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通电 ‎2、水的化学性质 ‎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 ‎(2)水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CuSO4+5H2O = CuSO4·5H2O ‎(3)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等。‎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 点燃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 ) ‎ ‎ ( )‎ a b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资源丰富。‎ ‎【问题探究 】‎ ‎【例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下列一条规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右图是简易电解水的装置:‎ ‎(1)在图的括号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表示)‎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两气体的质量比是 ,分子个数比是 。‎ 审题与思路: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你必须要抓住试管中空白的多少来判断各是什么气体,从而在解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气体体积小的试管里生成的是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体积大的试管产生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知,正、负极产生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1×32):(2×2)=8:1‎ 解答:(1)左边“—”极,右边“+”极 ‎(2)氧,氢,8:1,1:2‎ 总结:本题考查我们对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必须抓住试管中空白的多少来判断中是什么气体,从而在解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2】:湛江是一个淡水缺少的地区,因此我们不仅要节约每一滴水,同时还应防止水的污染。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审题与思路:解答本题应从水污染的三个方面(即工厂的“三废”、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的施用)进行分析:防止水污染不能“因噎废食”,如防治方法中只能强调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洗衣粉不含磷等,但不能禁止使用;对水中所有的动植物的生长都加以抑制,这不符合客观和科学要求。所以①和③不合理,答案:A ‎ ‎【例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水中的可溶性钙盐转化为碳酸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沉淀的过程。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们可以用 检验,请你写出除去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 审题与思路: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将硬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从而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使水软化。用肥皂水可检验出水的软、硬;水垢由于其成分中含有碳酸钙,故可用盐酸或醋酸除去。答案:加热(或煮沸),肥皂水,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例4】:氢气的用途,是由氢气具有的某项性质决定的。请将下列两者配对的序号填入空格:‎ ‎(1)与 ;(2) 与;(3) 与;(4) 与。‎ ‎3.氢气的用途:‎ ‎(1)氢氧焰焊接和切割金属,熔化石英 ‎(2)充灌探空气球 ‎(3)冶炼钨、钼、硅 ‎(4)发射火箭的高能燃料,具有广阔前景的氢能源 ‎4.氢气的性质:‎ A.氢气的密度很小 B.氢气具有还原性 C.液氢燃烧发出热量大,无污染且来源广泛 D.氢气在纯氧中燃烧产生高温火焰 审题与思路:‎ 在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是气体中最小的,所以可用来充气球;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氢气在纯氧中燃烧火焰可高达3000℃,所以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熔化石英制取石英制品;液氢燃烧发出热量大,是优良的高能燃料,可用于火箭发射。‎ 解答:(1)D(2)A(3)B(4)C 专题六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1、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BaCl2:溶液的最佳方法是: ( )‎ A.讨论 B.实验 C.调查 D.上网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科学的是 ( )‎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B.给菜刀涂菜油,防止生锈 C.用燃放鞭炮的方法防御“非典” D.用食盐水选种子 ‎3、南宁市良东污水处理厂是一座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它是改善南宁市水资源的一项绿色环保工程.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关系到人类生存.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头”。你认为引起水污染的直接原因是 ( )‎ ‎①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②滥用农药化肥③水中有动植物生长 ‎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⑤滥用含磷洗衣粉③乱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⑤⑥‎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温度计当作玻璃棒搅拌浴液 B.使用天平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称量物 C.为了节约,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用H2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 ‎5、把一块洁净的锌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锌片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锌片质量减轻部④溶液质量增加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①③④ D.全部 ‎6、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氨气,大气压力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 B.单质铁在火星上不易生锈 C.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 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 ‎7、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 A.用酒精灯加热碳酸钙制二氧化碳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锌和稀硝酸反应制氢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9、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被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每个H2O2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H2O2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每个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0、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有空来做做(共4小题,共30分)‎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6分)(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 物(填“纯净”或“混合”)。‎ ‎(2)进入海淀区西部的京密引水渠是北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为了保护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一: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右图)‎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Va)‎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3)上述资料显示,天津市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一条即可)。‎ ‎2、(8分)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镁等大量的无机盐。‎ ‎(1)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 方法一: ‎ 方法二: ‎ ‎(2)由此所得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可采取下列步骤除去。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 )→( )→蒸发结晶 ‎3.(8分)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⑴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 ,搅拌。发现蒸馏水中泡沫、井水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 ‎⑵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⑶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 ,‎ ‎ 并有气体产生;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 结论:难溶物中含有碳酸盐。‎ ‎4.(8分)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与水共生”。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水厂生产自来水常用适量的氯气消毒,以杀死有害细菌,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溶解的氯气部分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也能使有机色素褪色。‎ ‎①有些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硫酸铜溶液 ‎②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加入到含有酚酞试液的烧碱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水华”现象,这是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 ‎①已知藻类含有C134H243O110N16P的物质,则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_(填名称)‎ ‎②河水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假设以C6H10O5表示)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所需氧气的量叫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写出C6H10O5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水质量监测站测得某河水段水体的BOD为7.2mg/L,该河段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合成C6H10O5为______________mg/L 三、简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6分,共18分)‎ ‎1.如果我们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如果清澈的水是来自我们的眼睛,那我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充满快乐吗?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为主题,开展一次科学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和他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究之旅。‎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科学的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请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紧扣“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这个主题,围绕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水污染,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需要探究的问题。‎ ‎ ;‎ ‎ 。‎ ‎2.建设四环五海,打造生态滨州是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长远决策,为确保我市区域内的海水、河水、湖水等不受到污染,你能提出哪些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 ‎ ‎ ‎ ‎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为了研究废电池、满江红(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对水质影响,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5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各放入3500ml未污染的池塘水;在A、D、C、D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l节不同型号的电池(每节打洞,以便有毒物质释放),E缸作对照,不放废电池,再向各缸分别放入1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同种金鱼: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所放废电池型号 ‎1号 ‎2号 ‎5号 ‎7号 对照 金鱼成活时间(天)‎ ‎1‎ ‎7‎ ‎15‎ ‎18‎ 至今 实验二:在5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各放入3500ml未污染的池塘水;‎ 向各缸分别放入经过打洞的1节同型号的废电池:向B、C、D、E缸放入不同数量的满江红20天后,再向各缸分别放入1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金鱼;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A B C D E 所放废电池型号 ‎1号 ‎1号 ‎1号 ‎1号 ‎1号 满江红数量(e)‎ ‎0‎ ‎40‎ ‎80‎ ‎120‎ ‎160‎ 溶解氧(mg/L)‎ ‎2.25‎ ‎2.94‎ ‎3.65‎ ‎4.12‎ ‎5.06‎ 铅(mg/L)‎ ‎0.135‎ O.134‎ ‎0.106‎ O;084‎ ‎0.029‎ 金鱼成活时间(天)‎ ‎1‎ ‎8‎ ‎13‎ ‎17‎ 至今 ‎(注:其中的溶解氧、铅重金属在水中的数据是放入满江红第20天测定的;水中锰、汞、铜等重金属含量在放入满江红后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中未予列出;表中的“至今”是指放入金鱼后第20天。)‎ 根据以上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得出何种结论?‎ ‎2、满江红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此实验所得的结论,请你谈谈感想和建议。‎ 五、综合题(共6分)‎ ‎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品 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日夜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D.水能灭火,可是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 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F.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G.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H.“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得能源的新途径。‎ 专题七 碳及其化合物 ‎【考点归纳】‎ ‎—、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 石墨 外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 特性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不导电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良好的导电性,熔点高,有滑腻感 用途 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装饰品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木炭和活性炭有吸附性。‎ ‎3、C60——碳单质家族新成员,为足球状,又名“足球烯”。‎ 二、碳的氧化物 ‎1.二氧化碳(CO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78℃时,凝华成固态干冰。‎ ‎(2)化学性质:一般不具可燃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具还原性.无毒,但含量高可使人窒息而亡。‎ ‎(3)用途:可用于灭火,作致冷剂,常用于人工降雨,制汽水、啤酒等饮料,也可作为气体肥料,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4)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原理:CaCO3十2HCl = CaCl2十H2O十CO2↑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满.   检验方法: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一氧化碳(CO)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剧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死亡.原理:一氧化碳比氧气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又不易分离,导致血红蛋白不能较好携带氧气,造成人体缺氧。   (3)还原性:CO+CuOCu+CO2   (4)可燃性:2CO+O22CO2   (5)用途:作气体燃料及用于冶炼金属。‎ 三、有机物 定义:含碳化合物,如:甲烷、酒精、乙炔、醋酸等。但CO、CO2、碳酸盐等一向被视为无机物,原因是它们的组成、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 酒精、醋酸的化学式及性质:‎ ‎(1)酒精——化学名称:乙醇; 化学式:C2H5OH 性质:可燃烧:C2H5OH+3O22CO2+3H2O ‎(2)醋酸——化学名称:乙酸;化学式:CH3COOH 性质:一元弱酸、其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3.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三大矿物燃料,必须记住它们的元素组成及用途。‎ ‎【问题探究 】‎ ‎【例1】: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纳米碳管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 B.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审题与思路:本题属于信息迁移题.解题关键在于能把学过的知识与题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选B 总结:‎ 虽然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很多,但由于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的,故其化学性质相似,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随着温度升高,化学性质逐渐活泼,具有可燃性等,而单质碳的燃烧分为两种情况:‎ ‎(1)空气充足:C+O2CO2 (2)空气不足:2C+O22CO 澄清石灰水 浓硫酸 灼热的氧化铜 无水硫酸铜 澄清石灰水 B ‎ C ‎ D ‎ E ‎ F ‎ A ‎ 【例2】:把由三种无色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从A起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连续装置:‎ ‎   各装置内的现象是:B内溶液变白色浑浊;D内有红色粉末生成;E内白色粉末变成蓝色;F内溶液变白色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可以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为 (  )    A.CO2、H2、O2. B.CO、H2 C.CO2、CO、O2 D.CO2、H2、CO 审题与思路:无色气体除惰性气体外,已学过的有H2、O2、CO2、CO、H2;B反映了CO2存在的典型现象。由D推断混合气体中肯定有还原性的气体H2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由C、E推断D处除有Cu生成外还有水生成,所以原混合物气中必有H2。由F说明有CO2通过,此CO2只能是在D处反应后生成的,而不是原有的CO2。因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如过量,则B内溶液将由浑浊变成透明:CaCO3+H2O+CO2 = Ca(HCO3)2。所以,还原CuO生成红色Cu和CO2的气体必是CO。所以原混合气中为:CO2、H2、CO。答案:选D 总结:解此类题要抓住H2、CO的共性和异性,常用逆向推断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根据题目条件及气体的特性逐一定。‎ ‎【例3】:目前有些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很多发挥性有害物质,吸入后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面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不正确的有 ( )‎ ‎①它是由碳、氢、氯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②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3‎ ‎④它是由多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5g。‎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审题与思路:二氯甲烷的化学式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据此我们可知道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化,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应信息。显然,②中描述错误,④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它不需我们去计算即可判断.答案:选B 总结:对于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通过题目提供的信息,要求我们在大脑中快速把它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并进行对比和迁移,从而正确得出结论!‎ 专题七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而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小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  )‎ A.密度都比空气大 B.都有可以用于灭火 C.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都是氧化物 ‎2、某气体完全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该气体组成中 ( )‎ A.一定含有碳 B.一定含有氧 C.一定含有碳和氧 D.一定含有碳,可能含有氧 ‎4、为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使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灼热的炭粉 C.灼热的氧化铜 D.点燃 ‎5、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墙壁中有水渗出 B.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C.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D.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石灰石和盐酸而不能用硫酸,这是因为 ( )‎ A.硫酸与石灰石反应速度太快 ‎ B.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 C.硫酸与石灰石不反应 D.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阻碍反应顺利进行 ‎7、二氧化碳气体是由 ( )‎ A.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 B.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C.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 D.碳单质和氧单质组成 ‎8、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墨水,其理由 ( )‎ A.单质碳不跟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碳易与纸张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D.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9、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C60 ②CaCO3 ③CO ④CH4‎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 D.②④③①‎ ‎10、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 A.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有空来做做(每空1.5分,共30分)‎ ‎1、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澄清的石灰水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1)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一氧化碳还原m克氧化铁得到n铁,氧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它们所含碳元素质量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 ‎4、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它跟氢生存的化合物中含氢为25%,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化合物可燃,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X、Y两种物质在加热充分反应时,当有l0gX完全反应生成4gZ和8gW,则X、Y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当有10gY完全反应时,应生成W g。‎ ‎+澄清石灰水 ‎②‎ A B D C 高温 ‎①‎ E↓‎ ‎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性气候变暖,在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为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 ,② 。‎ ‎8、为了验证种子萌芽所需的条件,实验室用三部分种子置于盛水的试管中,并使一部分放置于水面上,一部分放置于水面与空气交界处,一部分置于水面下。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35℃)环境中,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上与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都没有萌芽,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都萌芽了。由此说明,种子萌芽所需的条件是 。种子萌芽时发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 ‎9、请关注以下两则新闻:①2004年7月底,烟台部分县市区的居民将在日常生活中用上质优价廉的天然气。②2004年5月18日,山西省吕梁交口县蔡家沟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写出天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请用化学知识分析瓦斯爆炸的原因; ‎ ‎(3)上面两个例子说明,化学物质可造福于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种物质说明这个问题; ‎ 三、简答题(1小题3分,2小题6分,共9分)‎ ‎1、阅读下列短文:‎ 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加之人为的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不断消失。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在地球地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像温室的玻璃那样起保温作用,导致大气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由于温度持续上升,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加速了土地的沙漠化;又由于温度上升,极地冰雪将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因此,“温室效应”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极大的破坏。‎ 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 ‎2、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持环境,人人有责”。据国家环保局统计,环境污染中家庭已占到一半以上,所以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家庭环保”的概念,环保界呼吁,大家应在现在开始,努力把自己家庭生活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试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谈谈你在家庭环保中的设想。‎ ‎(1) ;‎ ‎(2) ;‎ ‎(3) 。‎ 四、实验探究题(共19分)‎ ‎1.请根据下面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 B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 ‎ (4)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 试解释原因。‎ ‎ 答: 。‎ ‎ (5)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用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 请说明理由。(已知: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 答: 。‎ ‎2、某班学生在野炊时用石灰石堆成简易灶台做饭。野炊后有同学从灶台内侧敲下几小块石片,带回实验室研究其在灼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请你参与此项研究。‎ ‎(1)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反应中可能有 生成,支持这个假设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3)如果要研究某块石片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请你再设计—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写出简要实验步骤,不要求具体计算);‎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 ) ;步骤( );‎ 五、计算题(共12分)‎ 某山区盛产石灰石,其中含有的杂质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高温下难以分解的酸性氧化物)。S中学初三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的纯度,取2.0g该矿山石灰石样品,将20.0g盐酸平均分成4份,分4次倒入到样品中,充分反应后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见右表。试求:‎ 次数 ‎1‎ ‎2‎ ‎3‎ ‎4‎ 加入盐酸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1.3‎ ‎0.6‎ ‎0.2‎ ‎0.2‎ ‎1.2.0g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加入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专题八 化石燃料 ‎【考点归纳】‎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概念: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3、灭火:(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中止可燃物继续燃烧,即达到灭火的目的;(2)方法:a降温:泼水等,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隔绝空气,使可燃物缺乏氧气不能继续燃烧。c.将可燃烧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种类: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 ‎2、成分:‎ ‎(1)煤: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含有少量的H、S、N、O等,燃烧时能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SO2 、NO2 等。‎ ‎(2)石油: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H,可分馏为汽油、柴油等。‎ ‎(3)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H4 ,目前重要的清洁燃料之一。‎ ‎3、利用:燃料的使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的SO2、CO2、NO2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三.清洁燃料:‎ ‎1、氢气:最清洁燃料,燃烧的方程式为:2H2 + O22H2O ‎2、乙醇(俗称酒精):绿色能源(绿色再生能源),燃烧的方程式为:‎ C2H5OH + 3O22CO2 +3H2O 四.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五.化学变化与能量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发生。‎ ‎【问题探究 】‎ ‎【例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审题与思路: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当液态的二氧化碳喷出时,必然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并汽化,所以有降温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于是覆盖在燃烧物上,起着隔绝空气的作用。‎ 解答:液态二氧化碳易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能降温;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覆盖在燃烧物质上,故能隔绝空气。‎ 总结: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l、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来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之下。4、火大,有蔓延可能应立却拨打119求救。要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例2】: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审题与思路:(1)由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产生CO2,可得到答案:(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得出答案;(3)找出能防止CO2在大气中含量增加且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建议即可。‎ 解答:(1)光合,呼吸;(2)C2H4;(3)①③。‎ 总结:化石燃料是CO2的来源之一,人类重要的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能禁用,只能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使用和采用新技术和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燃烧产物排放到大气中。‎ ‎【例3】:某地一私开的小煤窑,由于电缆胶皮磨破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一人死亡。爆炸后不久,未经通风,有两人下井去抢救人又先后死于井内。(1)写出瓦斯(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试分析下井去救人的两人先后死于井内的原因。‎ 审题与思路:煤窑内的空气中一般混有一定浓度的瓦斯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遇明火会迅速燃烧引起爆炸,根据甲烷的组成可知,它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甲烷燃烧时消耗氧气,同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由于未经通风,窑里缺氧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下井救人的两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例4】: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审题与思路:在化学反应中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是反应开始后的现象,并不是指反应条件。‎ 解答: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所述。‎ 总结:因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但应当注意,不要反把引发某些化学反应时需的热量和化学反应本身的放热、吸热混淆起来。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需先把木炭在空气中烧红,然后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反应,这是因为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把木炭烧红是为了引发反应,但是一旦反应开始进行时就会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使反应不断持续下去。‎ 一般说来,那些需要持续加热或高温才能进行的反应往往是吸热反应。‎ 专题八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所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 ( )‎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温度升高 B.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的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 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过大气层照射在地球上 ‎2、1999年初,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 )‎ A.SO2 B.CO2 C.CO2 D.NO2‎ ‎3、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 A.SO2 B.CO C.NO2 D.可吸入颗粒物 ‎4、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电解水制取H2‎ 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D.用液态氢发身火箭 ‎5、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C3H6O3+O2=6CO2+6H2O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H2OH D.CH4‎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反映的是废渣、废水和废气 B.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的施用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D.饮用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种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9、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石油使不同的沸点的组分分别气化、冷凝,分离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10、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二、有空来做做(共30分)‎ ‎1、常见的灭火器有 、 、 三种。‎ ‎2、在配有活塞的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 ,使棉花燃烧。‎ ‎3、石油中主要含 两种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 、 、 、 、 等等不同产品,由此可得出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高粱、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可得到酒精,酒精属于 (“再生”或“非再生”)能源。它是 的俗称。化学式为 ,燃烧方程式为 。‎ ‎5、据报道,湛江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方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 ‎6、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中除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车辆在行驶中正常燃烧或未充分燃烧时,能产生一定量的污染大气的物质是 。‎ ‎7、甲烷是天然气体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里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混合后加强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甲烷时,所用的发生装置与制O2、H2、CO2三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制 取 的装置相同。‎ ‎(2)收集甲烷可采用 法或 法。‎ ‎8、汽车尾气(含碳氢化合物、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合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剂转换器”(内含催化剂),它的特点之一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方法中,你认为也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开发新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防毒面具 ‎9、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都是有机物,它们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些骗子声称,他们发明了一种试剂,只要在水中加入少量这种试剂,就可使普通的水变成燃料油,从而解决世界性的能源问题。请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驳斥这种说法。 。‎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 小童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小鑫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 小南猜想:小童和小鑫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小童和小鑫都有道理;‎ 小龙猜想: 。‎ ‎[设计实验]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小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内,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集气瓶内。点燃蜡烛,塞紧胶塞,观察现象。‎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白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 ‎ 。‎ 小龙的猜想是正确的。‎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铝箔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 。‎ ‎[实验反思]‎ ‎①在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部的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写三种即可)‎ ‎ 、 、 。‎ 四、综合题(1小题6分,2小题12分,共18分)‎ ‎1、我国使用燃料主要有煤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燃烧时排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成为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危害,请举出三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2、第二十八届国际化学学会的主题是:让化学走向生活。专家认为,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物质文明。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鉴别某市场售木炭是否是劣质木炭(含有木片)可把木炭燃烧,若 ‎ 产生,则证明该木炭为劣质木炭。‎ ‎(2)我国的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估计,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4的钢铁被锈蚀。生铁和钢在组成上的区别是 不同。为了防止钢铁生锈,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保持钢铁表面清洁、干燥;②钢管埋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③把钢铁浸在硫酸铜溶液中以隔绝空气;④在机床表面上涂油;⑤将铁制品进行烤蓝。‎ ‎(3)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衰竭和温室效应,其中温室效应是由于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为了减少CO2在大气中的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1 (填序号)①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②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③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④禁止生产烟花爆竹。‎ ‎(4)现想在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保护环境”四个大字,请设计出通过三个步骤实现这一设想(现提供石蜡、小刀、盐酸、水、火柴等用品,根据需要你还可自选其他实验用品):① ;② ;③ 。‎ 五、计算题(共10分) ‎ 煤是重要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硫,燃烧后生成的SO2会造成空气污染。某工厂用煤做燃料,每天燃烧含硫2%的煤4800kg。‎ ‎1、试计算该厂每天排放到空气中的SO2为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2、该厂废气中SO2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SO2+I2+2H2O=H2SO4+2HI。现取该厂废气样品500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10-9的碘溶液200g与其中SO2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厂排放的废气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废气中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 .15mg/m3)。‎ ‎3、用煤做燃料,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 专题九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归纳】‎ 一、金属材料 ‎ ‎1、金属元素的分布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即金属矿物。‎ ‎2、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有光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3、现在应用广、产量高的前四种金属:铁、铝、铜、钛。‎ ‎4、合金:常见的合金有:不锈钢、锰钢、硅钢等;铁的合金有: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 ‎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例如:3Fe + 2O2Fe3O4 2Al + 3O22Al2O3 ‎ 说明:铁锈的主要成份是Fe2O3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水接触。‎ ‎2、金属与酸反应:‎ 例如:Fe + H2SO4 ==== FeSO4 + H2↑ ;2Al + 6HCl==== 2AlCl3 + 3H2↑‎ ‎3、金属与盐(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例如:Fe + CuSO4 ==== FeSO4 + Cu ;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说明;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即化合物必须溶于水)中置换出来。‎ 三、金属的利用与保护 ‎1、常见的金属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磁铁矿(主要成份:Fe3O4)、黄铁矿(主要成份:FeS2)、赤铜矿(主要成份:Cu2O)等。‎ ‎2、金属的冶炼原理:‎ ‎(1)、高温还原:如 Fe2O3 +3CO 2Fe + 3CO2 ‎ ‎(2)、加热分解:如 2HgO 2Hg + O2↑‎ 电解 ‎(3)、电解:如 2Al2O3 4Al + 3O2↑ ‎ ‎3、金属的保护:‎ 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隔绝空气和水。如在金属表面涂油、镀保护膜等。‎ ‎【问题探究 】‎ ‎【例1】:锰和镍(Ni)都是金属。现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Mn、Ni、Cu的活泼顺序是( )‎ A.Ni、Mn、Cu B.Cu、Ni、Mn C.Cu、Mn、Ni D.Mn、Ni、Cu 审题与思路:根据活泼金属能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把它置换出来的规律,则可知应选择答案D。‎ 总结:不是所有的金属均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来H2,像Fe、Al、Zn等活泼金属可以,但像Cu、Ag等不活泼金属不能,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置换不活泼的金属,常见金属活泼的顺序为(从左到右活泼性降低)K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H以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指稀盐酸和 稀硫酸)中的氢,H以后的不能;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例2】: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金属,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所需成分,缺铁则会贫血,铁过量则引起肝脏、胰脏中毒。锌是维持消化和代谢活动的元素,缺锌伤口愈合慢,味觉减退,锌过量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 B.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比非金属元素要多得多 C.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金属单质颗粒一旦达到纳米级,则通常会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如铝粉、铁粉等遇空气即可发生燃烧 D.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其次是铝、钙、钠、钾镁 审题与思路:A中金属元素不仅仅存大于大自然中,还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不过含量很少,但其影响力却很大,缺乏或过量,都将导致疾病,市面上有很多保健品即针对这一点,如补铁产品、补钙产品等.且这些金属元素以复杂的离子状态存在。故A正确。B中元素周期表中的确实是金属元素占大多数,故B正确.c中金属元素颗粒一旦达到纳米级,其性质大为改变,遇空气即可发生自然甚至爆炸,生成金属氧化物,另外,大部分金属在颗粒状态下呈黑色,只有当被铸成金属块后才呈现各种颜色,故c正确。D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才是铁、钙、钠、钾、镁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D不正确。答案:D 总结: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收集,积累,并关注时政大事,多浏览最新科技信息,只有如此,才可以应付自如。‎ ‎【例3】:高温下用足量的一氧化铁冶炼10t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多少吨含杂质4%的生铁?‎ 审题与思想:此题是反应物、生成物都含有杂质的计算,因为杂质不参加反应,且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各种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的关系,所以在根据方程式计算时,必须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方法是:不纯物质质量×纯度 = 纯物质质量.“纯度”指的是纯物质的质量占整个样品物质的质量分数。它与杂质所占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为:‎ 纯度 = 1-杂质质量分数。‎ 解法一:纯Fe2O3质量为l0t×80%=8t 设可炼得纯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8t X ‎160 8t = 112 X X = 56t 可炼得生铁的质量为:56t÷(1-4%)=5 .83t 解法二:利用铁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守恒,转化成根据化学式计算。‎ ‎10t × 80% × = x × (1-4%) 解: x = 5 .83t ‎ 解答:可炼得生铁5.83t.‎ 总结:与铁的冶炼过程相关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题型,解决这类题的关键要分清题中的数据指的是什么,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换算关系。‎ ‎【例4】: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 ‎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量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 ‎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 ‎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 (2)请你提出一点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审题与思路:该题主要是考查在具体情景中,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显然,由题意,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铅生锈则需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通过对铁、铜生锈条件的掌握,自名对防水铁、铜生锈的具体方法迎刃而解:将金属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不与水接触),或刷上油漆使之与空气隔绝(不与氧气接触),延长食品保质期主要方法是使食品处于真空状态(不与氧气接触)。‎ 解答:[收集证据](1)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得出结论] 氧气。 [反思与应用](1)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2)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等。‎ 总结:这种类型的实验题初看起来令我们头皮发麻,但认真看完题目后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就要求我们有信心看完题目,有较强的耐心,对书本知识点掌握的比较扎实,对知识的迁移比较顺手。‎ 专题九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3×10=30分)‎ ‎1、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是 ( )‎ A.铁能和高温水蒸气、硝酸锌溶液、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电镀上一层其他金属,这两种防护措施的原因相同 C.炼铁的过程是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3O4或Fe2O3等)被氧化的过程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2、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纯铁质地软,可用来制造机械 D.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 C.锌、铝的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铜的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银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延展性 B.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铁矿石冶炼生铁、生铁冶炼成钢都是化学变化 D.生铁是纯铁,钢是含碳量在0 .03%—2%之间的铁合金 ‎5、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 ( )‎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6、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或铁粉(包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分水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 A.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勿食”字样 B.铁粉干燥剂能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 C.CaO干燥剂在空气中只与水发生反应 D.生成的铁锈是—种混合物 ‎7、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NO3)2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待其充分反应,滤纸留下金属是 ( )‎ A.Cu  B.Fe、Cu C.Zn、Fe D.Fe、Zn、Cu ‎8、相同质量的Zn、Fe、Mg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 )‎ A.M(Zn)>M(Fe)>H(Mg) B.M(Mg)>M(Fe)>M(Zn)‎ C.M(Fe)>M(Zn)>M(Mg) D.M(Zn)=M(Fe)=M(Mg)‎ ‎9、在Fe3O4和Fe2O3中,若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则二者的质量比是 ( )‎ A.3:2 B.1:1 C.29:30 D.29:42‎ ‎10、将铁片放在下列液体中,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 A.H2O B.H2SO4 C.CuSO4 D.FeSO4‎ 二、有空来做做(共45分)‎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的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建议限制能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可能包括:‎ ‎(1) ;(2) ;(3) 。‎ ‎2、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通常情况下呈黑色)和木炭粉,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3.金属具有很多的共同的______________。例如,常温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__________,有延展性,密度__________,熔点_________。‎ ‎4.要除去FeSO4中含有的CuSO4杂质。可以在其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再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液(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铁锈很______________,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等反应,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7.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在这一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价变为____价。‎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和铁元素能形成哪几种化合物?写出化学式和名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将铁钉钉入木制品时,有经验的木匠习惯用口水将铁钉润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小题4分,2小题6分,共10分)‎ ‎1、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程度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0%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3‎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0%盐酸反应 ‎10%盐酸产生气体快 ‎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 因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以铁为研究对象,仿照图中实例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所填写的反应物不属 Fe Fe3O4‎ O2O4‎ 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2)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铁屑,请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将其除去。(不必叙述操步骤,只用简单的原理描述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共7分)‎ 锈铜币 黑铜币 锌 皮 气体B 加入A试剂 加入a 反应Ⅱ 反应Ⅰ 光亮铜币 反应Ⅲ 加热 李红想把一枚生锈的铜币“复原”。她找来了废电池的锌皮和试剂A,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回答:‎ ‎1、操作a为 ,所加试剂A可能为 (填化学式)‎ A B C D ‎2、进行反应Ⅱ、Ⅲ需用到的装置是 。(填序号)‎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实验中,通入气体B之前应先 ,以防免危险发生。‎ ‎4、李红观察到黑铜币刚变成光亮时,便停止通入气体B。则她的“复原”实验 (填“能”或“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5、欲使铜币“复”还有许多方法,请你再设计一个方案。(文字叙述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共8分)‎ 把一包含有杂质的铁粉样品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若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应得到0.4g不溶物;向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铜溶液,充分反应得到不溶物3.6g。求原样品中铁粉的质量。‎ 专题十 认识酸、碱、盐 ‎【考点归纳】‎ 一.常见的酸 ‎1、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中能形成白雾)、有腐蚀性。‎ ‎(2)浓硫酸: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常作干燥剂)、脱水性(使物质碳化)、强的氧化性、腐蚀性。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酸的化学性质(通性):‎ ‎ (1)酸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 如;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FeCl2 + H2↑等。‎ 说明:①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②酸必须是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或硝酸)。‎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6HCl + Fe2O3 ==== 2FeCl3 +3H2O H2SO4 + CuO =====CuSO4 + H2O ‎ 说明:①酸必须是可溶性;②金属氧化物必须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BaO、Fe2O3等。‎ ‎(4)酸与碱反应:‎ 如: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Cu(OH)2 ==== CuSO4+ 2H2O ‎ 点评:此类反应既是酸的通性也是碱的通性,工农业应用较广,是考点中的热点。‎ ‎(5)酸与某些盐反应:‎ 如: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可做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烧碱、火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钙:Ca(OH)2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可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取:CaO + H2O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2.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1)碱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说明: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难溶性的碱一般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Cu(OH)2等。‎ ‎(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2NaOH + SO2 ==== Na2SO3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 说明:①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②非金属氧化物必须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 、SO2 、SO3 等。‎ ‎(3)碱和酸反应(详见酸的通性)‎ ‎(4)碱和盐反应 ‎ 如:2NaOH+CuSO4 ===Cu(OH)2↓+Na2SO4 ;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说明: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是可溶(或微溶),②‎ 生成的碱和盐中至少有一种难溶,否则反应不能进行。‎ 三.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四.常见的盐和化肥 ‎(一).常见的几种盐:(NaCl、Na2CO3、CaCO3、CuSO4、NaHCO3等)‎ ‎1.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1)性质:NaCl的熔、沸点高;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MgCl 2、CaCL2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2)制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溶液中结晶出食盐,只能采用蒸发溶剂法,故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 ‎(3)用途:调味、腌渍食品、消毒、制化工产品等。‎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易风化。‎ ‎(2)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生产。‎ ‎3.硫酸铜(CuSO4)(其结晶水合物CuSO4·5H2O,俗称蓝矾、胆矾)‎ ‎(1)性质: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显蓝色。CuSO4·5H2O晶体是蓝色的,受热分解:CuSO4,·5H2O(蓝色) CuSO4(白色)+5H2O ‎(2)检验水存在的方法:加入白色CuSO4,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 CuSO4+5H2O=CuSO4·5H2O ‎(3)用途:配制农药、精炼铜、镀铜等。‎ ‎3.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 + H2O + CO2↑‎ ‎4.碳酸钙(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5.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CO32- 。‎ ‎(二).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1)常温下大都是晶体;(2)溶解性(熟练记忆盐类溶解性表)。‎ ‎2.化学性质:‎ ‎(1)盐十金属→新盐十新金属:CuSO4+Fe=FeSO4+Cu ‎(2)盐十酸→新盐十新酸:AgNO3+HCl=AgCl↓+HNO3‎ ‎(3)盐十碱→新盐十新碱:Ba(OH)2+Na2SO4=2NaOH+BaSO4↓‎ ‎(4)盐十盐→新盐十新盐:NaCl+AgNO3=AgCl↓+NaNO3‎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条件:当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就不能进行。‎ ‎(1)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析出;(2)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3)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四)、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多属于盐类,因此它们也具有盐的性质。‎ ‎(1)氮肥:常见有: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氯化铵(NH4Cl)等。‎ ‎(2)磷肥:如磷矿粉、过磷酸钙等。‎ ‎(3)钾肥:如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 ‎(4)复合肥:如硝酸钾(KNO3)等。‎ ‎【问题探究 】‎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H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因此NaHSO4是酸 B.一个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因此CH3COOH是四元酸 C.一个H3PO3分子在水溶液中只能电离1个H+,因此H3PO3是一元酸 D.盐酸中没有其他杂质,因此盐酸是纯净物 审题与思路:对选项A:酸的定义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而此处NaHSO4电离后阳离子除有H+外,还有Na+,故A错误;‎ 对选项B:CH3COOH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其中CH3COO-是一个原子团,故B错;‎ 对选项C:严格对照一元酸的定义,猜测可能正确,但此时不忙下结论;选项D应该很容易即可判断其错误,此时再利用排除法,证实C选项正确。‎ 总结:对这种类别的选择题关键是要理解和熟记有关概念,并正确运用常见的解题技巧——排除法。‎ ‎【例2】: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并要求三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 ‎ 审题与思路: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多角度加以鉴别 答案:‎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稀盐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 方案二 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各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或其他可溶性钡盐)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案三 用两支试管取少量块状石灰石,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的试样。‎ 能不断产生气体的是稀盐酸,反应很快停止的是稀硫酸 方案四 取两张白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不同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然后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 其中能使白纸炭化,出现黑色字迹,则蘸取的是稀硫酸,另一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案五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适量试样,放在酒精灯上,(在通风橱里)加热浓缩。‎ 其中变得黏稠的,则原溶液为稀硫酸,不变黏稠的为稀盐酸。(此时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缩液体,在白纸上写字,能产生黑色字迹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总结:对这种类型题关键是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盐酸和硫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3】: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恰相反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CuSO4溶液的质量,则所加NaOH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为数为 ( )‎ ‎ A.25% B.50% C.69% D.81.6%‎ 审题与思路:此题求解,可依据质量守恒,具体替代而直接计算求解。 由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 = Cu(OH)2 ↓+Na2SO4,‎ ‎80 98‎ 可知,若80份质量的NaOH反应生成Cu(OH)2质量为98份。 ‎ ‎ 根据题意,所得溶液质量为(Na2SO4溶液)等于生成的CuSO4质量,按质量守恒,加入NaOH溶液质量应等于生成的Cu(OH)2沉淀的质量,即NaOH溶液若有溶质NaOH 80g,则其溶液质量为98g。故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0 98×100%=81.6%.答案:选D 总结:此题求解,依据质量守恒常规思路是:假设含有80g NaOH的溶液中水(溶剂)的质量为ag,含160gCuSO4的溶液中水(溶剂)的质量为bg,根据反应方程式2NaOH+CuSO4=Cu(OH)2 ↓+Na2SO4,及所得的溶液Na2SO4的质量等于原CuSO4,溶液质量,则有:(80g+ag)+ (160g+bg)=98g+(160g+bg),即a=18g,故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0g 80g+18g×100%≈81.6% 。‎ ‎【例4】:若把Cu(NO3)2、Fe(NO3)2、Zn(NO3)2和AgNO3的混合物溶在蒸馏水中,再加 一些锌粉,待反应完毕后再过滤,以下是实验者分析的几种结论:‎ A.滤纸上有Ag、Fe单质,滤液中有Cu2+、Zn2+等离子 B.滤纸上有Cu、Ag单质,滤液中有Fe2+、Zn2+离子,可能有Cu2+‎ C.滤纸上有Cu、Ag、Fe单质,滤液中有Zn2+离子,可能有Fe2+‎ D.滤纸上有Cu、Ag、Fe、Zn等单质,滤液中有Fe2+、Zn2+等离子 你认为合理的结论 ‎ 审题与思路:当所加锌不足时,置换出了部分铜及全部银,还有部分Cu2+不可能被置换而留在溶液中,同时溶液中有Zn转变成的Zn2+。或是当锌为不足时,Ag、Cu和部分Fe依次被置换出来,由于Zn的不足,另一部分Fe2+在溶液之中,同时有由Zn转变成的Zn2+是说B、C两项分析结论合理。A不合理,因为Cu未析出时,不可能有Fe析出。D不合理,因为有Zn剩余时,溶液中不可能有Fe2+。‎ 解答:B、C结论合理 总结: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排在前边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当溶液中有多种阳离子时,用活泼金属去置换,首先析出的是最不活泼的金属,当这种金属阳离子全部被置换出来后,其余才会依次析出。由此可见,当往混合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锌时,按Ag、Cu、Fe的顺序被置换出来,当溶液中还有Cu2+离子时,Fe不可能析出,所以A分析结论错误。当滤纸上出现的单质包括锌时,说明锌过量,这时活动性比锌弱的各金属离子应全部被置换出来,溶液中只应有Zn2+,所以D结论也是错误的。‎ ‎【例5】:有六瓶标号为A、B、C、D、E、F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可能是CaCl2、HCl、KNO3、Ba(NO3)2、Na2CO3、AgNO3的溶液。现将部分瓶内溶液两两混合,结果见下表。‎ ‎(说明:表中“↓”、“↑”、“—”符号,分别表示生淀,生成气体和无明显现象)‎ A B C D E A ‎↓‎ ‎—‎ ‎↓‎ ‎—‎ B ‎↓‎ ‎↓‎ ‎↓‎ ‎—‎ C ‎↓‎ ‎↑‎ ‎—‎ D ‎↓‎ ‎↓‎ ‎↑‎ ‎↓‎ E ‎—‎ ‎—‎ ‎—‎ ‎↓‎ 由实验结果推断出各瓶中分别装的溶液是 A B ‎ C   D ‎ ‎ E F ‎ 审题与思路:解法一:分析法。‎ 表中只有一处出现“↑”,这是解此题的突破口,即只有C和D相遇生成气体。在CaCl2、HCl、KNO3、Ba(NO3)2、Na2CO3、AgNO3溶液中,只有HCl与Na2CO3混合生成气体.又因为C只与上述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只有HCl与AgNO3,生成AgCl沉淀,所以C为HCl,则D为Na2CO3,,B为AgNO3.由于B与E混合无明显现象,则E可能是KNO3或Ba(NO3)2,而A为CaCl2,又通过E与D生成“↓”,可得出E为Ba(NO3)2,F为KNO3。‎ 解法二:对比法。直接填表,然后与原表对比。‎ CaCl2‎ HCl KNO3‎ Ba(NO3)2‎ Na2CO3‎ AgNO3‎ CaCl2‎ ‎—‎ ‎—‎ ‎—‎ ‎↓‎ ‎↓‎ HCl ‎—‎ ‎—‎ ‎—‎ ‎↑‎ ‎↓‎ KNO3‎ ‎—‎ ‎—‎ ‎—‎ ‎—‎ ‎—‎ Ba(NO3)2‎ ‎—‎ ‎—‎ ‎—‎ ‎↓‎ ‎—‎ Na2CO3‎ ‎↓‎ ‎↑‎ ‎—‎ ‎↓‎ ‎↓‎ AgNO3‎ ‎↓‎ ‎↓‎ ‎—‎ ‎—‎ ‎↓‎ 即可发现:原表中未列出的是KNO3,生成3↓、1↑的D是Na2CO3,,只生成3↓的B是AgNO3,其他类推。‎ 解答:A、CaCl2 B、AgNO3 C、HCl D、Na2CO3 E、Ba(NO3)2 F、KNO3‎ 总结;对于这种类型的物质推断题,一般采用“顺藤摸瓜”法,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寻找突破口,然后由此物质“顺藤”摸索与其有关系的其他物质(即“瓜”),一般可迎刃而解。这要求我们对所给物质基本性质了解的较为透彻,一句话:注意知识积累!‎ ‎【例6】: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钙粉末 D.生石灰粉末 审题与思路:此题应抓住两个条件,其一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即将盐酸中H+除去。‎ ‎ OH-→H2O↑‎ H+   H++OH-=H2O, 2H++CO32-=H2O+CO2↑‎ ‎ CO32-→H2O+CO2↑‎ 依据H+的特殊反应,应考虑选择碱或碳酸盐,故而B选项被否定。其二,在不用指示剂条件下,应选择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的物质。如可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使盐酸完全反应,滤去剩余的碳酸钙,即可达到目的。如加入石灰水或生石灰粉末,生石灰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于水也得到石灰水,石灰水与盐酸均是无色溶液,反应也无明显现象,无法调控溶液酸碱性,故而不合题意。答案:C 总结:‎ 在考虑选项时,应面面俱到,打出最佳选项,本题初看来A、D选项亦可,但在不用指示剂条件下,意思是告诉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刚好完全反应。故对于题目中的每一宇均需仔细考虑,谨防落入命题老师设置的陷阱之中。‎ ‎【例7】:下列各组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 A.Na2CO3,MgSO4,NaCl、K2SO4‎ B.CuSO4、 KCl、NaNO3、 CaCl2‎ C.Na2SO4、BaCl2、NaNO3、NaOH D.Na2SO4、KCl、Mg(NO3)2、AlCl3‎ 审题与思路:A中Na2CO3不能在酸性环境中存在故排除:B中CuSO4为蓝色,故B错误;C 中Na2SO4和BaCl2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即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止确。答案:选D 总结:解答本题时应特别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酸性溶液”和“无色、透明溶液”。这种题型通常都叫“离子共存题”,它要求我们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要完全领悟透彻。‎ ‎【例8】:某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肥料的公司买化肥,该公司的售价如下:‎ 肥 料 CO(NH2)2‎ Ca3(PO4)2‎ NH4NO3‎ NH4HCO3‎ 过磷酸钙 K2SO4‎ KCl 价格:元/吨 ‎1200‎ ‎150‎ ‎100‎ ‎35‎ ‎250‎ ‎800‎ ‎650‎ 他知道自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细小,也出现了倒伏情况。能供他买化肥的钱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购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1)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 (填“N”、“P”或“K”)。‎ ‎(2)已知该同学买的化肥中一种是碳酸氢铵,则另一种化肥是 。‎ 审题与思路:庄稼乏氮、磷、钾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病态,这是要求我们去记住的。‎ 解答:(1)N和K (2)KCl 总结:这是一道理论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题目。解题的关键一是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判断选购什么肥料;二是计算所需的营养元素在肥料中的含量,然后结合价格作出选择。 ‎ 专题十综合测试题(一)‎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2分=24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镁溶液导电时,镁离子向电源正极移动 B.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氯化铁溶液中有气体和红褐色沉淀生成 C.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可以将H2或CO通入其中 D.降低一瓶密封保存的KNO3饱和溶液的温度后,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1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性氯化物。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你想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 A.氯化钡溶液 B.石蕊试液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3、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木炭 B.大理石 C.铁钉 D.铁锈 ‎4、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NaOH、Ca(OH)2、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酚酞试液 ‎5、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盐酸,则胃液的pH可能是 ( )‎ A.1.2 B.7.0 C.8.5 D.13.2‎ ‎6、试管内壁残留下列物质,用稀盐酸浸泡不能除去的是 ( )‎ A.铁锈锈渍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着的红色固体 D.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留下白色固体 ‎7、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NaOH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并恢复到原来温度,则(  )‎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 D.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硫酸铜以及硫酸。欲除去Cu2+并降低污水的酸性,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 )‎ ‎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熟石灰;④氯化钡⑤氢氧化铁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9、下列物质的溶液,既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又能跟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 A.MgSO4 B.CuSO4 C.Na2SO4 D.HCl ‎10、下列氧化物中,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的是 ( )‎ A.CO B.A12O3 C.CO2 D.SO2‎ ‎11、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 A.某白色固体化合物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证明该白色固体化合物一定是碱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四种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2、已知甲、已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若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当溶液中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M∶N时,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7,则甲和乙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HCl和KOH B.Na2CO3和Ba(OH)2‎ C.HCl和CaCO3 D.NaOH和H2SO4‎ 二、有空来做做(共35分)‎ ‎1、可以用盐酸清洗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有关反应的化学程式是:‎ ‎(1) ‎ ‎(2) ‎ ‎2、3支试管中分别盛有H2SO4、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可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的 溶液,显红色的是 溶液,仍显紫色的是 溶液。‎ ‎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二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写实验报告。‎ ‎ 实验方案 步骤一 步骤二(选用试剂及实验现象)‎ ‎ 方案一 取样2mL于试管中 ‎ 方案二 取样2mL于试管中 ‎ 方案三 取样2mL于试管中 ‎4、某同学在学完“常见的碱的通性”后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①用镊子夹取片状石灰石(长12mm、宽8mm、厚2mm)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发亮时,石灰石由灰黑色变成灰白色。‎ ‎②趁热将灰白色固体投入盛有5mL水的小玻璃杯中,灰白色固体在水中碎裂逐渐形成白色灰浆。过滤,将滤液分装在两只无色小玻璃瓶中。‎ ‎③向第一只小玻璃瓶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现象。向第二只小玻璃瓶中注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实验中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 ‎ ‎(2)在实验③中,能否用碳酸钠的稀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为什么?‎ ‎5、某合作学习小组以“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做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以下问题:‎ ‎(1)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你认为这种推 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 ‎ (2)从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取出A、B两种水样,经测定,A水样的pH为4.8,B水样的pH为9.2,则A水样呈 性,B水样早 性。已知某废水中含有少量硝酸银,为回收银单质,应加入适量的 ;‎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并能控制它们在恰好完全反应时停止实验:‎ ‎ ‎ ‎ 6、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想]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7,② ,③ ‎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醮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比较,测得pH=7。‎ ‎[评价]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是 同学。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 ‎      ‎ ‎    。‎ ‎[结论和分析]丙同学提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 ‎ 请举一例说明(如正确,此空不用填)。 。‎ 三、简答题(共10分)‎ ‎1、“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开交”,这则迷语的谜底是 ,在配制或稀释该物质的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同分钟测一定PH,其数据如下表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 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所降雨水 (填“是”或“不是”)酸雨,在测定的时间内雨水的酸性   ‎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产生硫的氧化物)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工厂使 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煤中含有硫元素)。另外,这—地区的生活燃料主要也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 四、探究题(共18分)‎ ‎1.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 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同的Mg、Zn、Fe,‎ 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实验预测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 (填试管编号)‎ ‎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 。‎ ‎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2、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为:CaO、Na2CO3和NaCl,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过滤后得到白色同体为 它们在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或 。‎ 为了进一步确定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实验步聚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滤液 若有气泡产生 ‎①‎ 往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无气泡产生 ‎②‎ 你认为是否仍需进行实验? (填“是”或“否”),理由是 。‎ ‎3、某污水pH=5,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少量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现欲将其经过滤处理后用于清洗厕所的用水。问:‎ ‎(1)从耐腐蚀角度考虑,应选择何种材料制成的管子来引流这种污水 (铁管、铝管、陶瓷管)‎ ‎(2)要判定经过滤后的水中是否还存在Cl-,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污水先滴加过量的 (写名称)溶液至无沉淀生成,然后继续往其中滴入HNO3,和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五、计算题(共13分)‎ XX版胃药 成分:每片含氢氧化镁250mg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2片 ‎ 1.右图是某种胃药的部分标识。胃药中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主要是盐酸)。某患者按标识上的服用方法服药,服药三天后病情好转。计算患者在三天内所服用的此胃药中:(计算结果取整数)‎ ‎ (1)所含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mg;‎ ‎ (2)理论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的质量为 mg。‎ ‎ 2.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 合金:‎ ‎(2)小华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 (填写序号)‎ ‎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 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 C.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D.产生气体的质量 专题十综合测试题(二)‎ ‎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察,15×2分=30分)‎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农家肥比化肥的肥效长 B.农家肥的营养元素含量比化肥少 C.化肥比农家肥容易被植物吸收 D.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化肥比农家肥好 ‎2、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 D.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3、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4、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可生成硫酸镁的是 ( )‎ A.MgO与SO2 B.Mg(OH)2与H2SO4‎ C.MgCl2 与H2SO4 D.MgCO3与Na2SO4‎ ‎5、有一不纯的硝酸铵化肥(主要成分是NH4NO3)。经分析知道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8%。则该化肥中的可能混入了 ( )‎ A.NH4Cl(含N约26%) B.(NH4)2SO4(含N约21%)‎ C.NH4HCO3(含N约18%) D.CO(NH2)2(含约46%)‎ ‎6、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NH4Cl D.(NH4)2SO4 C.NH4NO3 D.CO(NH2)2‎ ‎7、为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 A.纯碱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8、现有:①氧化镁,②空气,③氧气,④氢氧化钠 ⑤硫酸,⑥氯化钠,其中属于盐的是 ( )‎ A.①④ B.④⑥ C。① D.⑥‎ ‎9、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不必考虑反应物的 ( )‎ A.溶解性 D.金属活动性顺序 C.物质的类别 D.质量 ‎10、不用其他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H2SO4,②FeCl3 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鉴别出物质的顺序是 ( )‎ ‎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11、下物质的变化,能通过加入盐的溶液一步实现的是 ( )‎ ‎ A.CuO→CuCl2 B.K2CO3→KCl ‎ C.CaCO3→CaCl2 D.Mg(OH)2→MgCl2‎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水溶液里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HCl、Na2CO3 B.NaCl、KNO3、MgSO4‎ C.AgNO3,HCl、HNO3 D.CuSO4,K2SO4,NaOH ‎13、下列含氮化合物不能直接作化学肥料的是 ( )‎ A.NH3·H2O B.CO(NH2)2 C.HNO3 D.(NH4)3PO4‎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Ba2+、K+、NO3-、H+、SO42-‎ B.Fe3+、SO42-、Na+、OH-、K+‎ C.K+、 Cl-、H+、CO32-、Na+‎ D.Na+、Ba2+、Cl-、OH-、NO-3‎ ‎1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甲能跟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并能跟CaO反应生成碱。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MgSO4 B.乙一定是H2SO4‎ 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二、有空来做做(26分)‎ ‎1.按要求写出除去下列固体或溶液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 ZnCl2(HCl):NaCl(CuCl2):CuSO4(Cu);CaO(CaCO3)。‎ ‎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 (3)置换反应 ; (4)复分解反应 。‎ ‎2.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将氯化铵跟熟石灰粉末混合,会缓慢反应,加热时会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氨气。试回答:‎ ‎(1)若用上述方法制氨气,应选用 (填“制氢气”或“制氧气”)相似的气体发生装置。氨气可用 法收集。‎ ‎(2)使用化肥氯化铵时, (填“能”或“不能”)跟熟石灰混用。‎ ‎3.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发展现代农业,合理使用肥料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化肥的营养元素含量高,易被作物吸收,肥效快,但营养元素种类少,成本高。而农家肥料营养元素丰富,肥效长,成本低廉,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较慢。从我国现在的国情出发,你认为单一施有化肥,还是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能更好地发挥效益? ;简述你的理由 。‎ ‎4.某同学发现其家庭责任田庄稼茎秆细软,抗病虫能力差,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等症状。他测定其土壤溶液pH为5,得知其土壤呈 性。于是他建议父亲施用农家肥草木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由此可知草木灰属于 性物质(填“酸”或“碱”),草木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 ‎5.现有一种化肥,取其少量放入试管里,加水溶解后,向该化肥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生成,微热后,把湿润的红色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监,由此可知该化肥是 。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2CO3和Na2SO4两种溶质,欲证明其中CO2- 3、SO2- 4确实存在,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过量的 ,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以证明CO2- 3、SO2- 4两种离子的存在。‎ ‎7、某学生为了分析Na2SO4样品是否含有NaCl,他设计了如下列实验:‎ ‎①取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生成白色沉淀,过滤。‎ ‎③在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过滤。‎ ‎④在③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B,有气体放出。‎ ‎⑤在④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得山结论:有NaCl存在。‎ 请你分析写出:试剂A的化学式 ,试剂B的化学式 ;步骤②的作用是 :步骤③的作用是 ;步骤④的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30分)‎ ‎1、让我们和小亮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共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小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 ,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中可能含碳。‎ 设计方案:将黑色固体灼烧,如果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就会 气体生成,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 进行实验:小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由此小亮得出结论:‎ ‎(1)生铁中 碳(填“含”或“不含”);‎ ‎(2)碳与稀盐酸 反应(填“能”或“不能”),铁与稀盐酸 反应(填“能”或“不能”)。‎ ‎2、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讨论:‎ ‎(1)方案—,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弃水中逐次加入镁粉,当观察到 时,说明加入镁粉的量已经足够。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 和 。‎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次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 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 ‎ ;‎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 ‎ 原因是 。‎ ‎(4)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量不同类别):‎ 你选用的一种试剂是(写化学式) ;‎ 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现有三种常用化肥,分别是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硫酸钾。某初中学生对此开展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上述三种研细的化肥各少量,分盛于三支试管中,均滴入少量的盐酸,有气泡放出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硫酸钾。‎ 请完成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 NH4HCO3+HCl=NH4Cl+ ‎ 反应类型 。‎ 第二步:另取少量氯化铵和硫酸钾两种化肥,分别在试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同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的沉淀的是 ,无明显现象的是 。‎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碳酸氢铵 ‎(NH4HCO3)‎ 净重:50kg 含氮量16.8%‎ XXX化学工业公司 四、计算题(各7分,共14分)‎ ‎1、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某同学发现她家花盆中的花草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右图是该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试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这种氮肥共含有多少种元素?‎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3)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工业盐)‎ 氯化钠(%)≥95.5‎ 水分(%)≤3.46‎ 氯化钡(%)≤1.04‎ ‎2、右图是某工业盐产品质量指标。为了测定该工业盐 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00g该工业盐进行实验:‎ ‎①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3.36%;‎ ① 用碳酸钠来测定杂质氯化钡的质量时,‎ ② 得到0.985g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求:(1)l00g该工业盐中含氯化钡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此工业盐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指标?‎ 专题十一 化学与生活 ‎【考点归纳】‎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常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和酶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2)葡萄糖C6H12O6 (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分类 植物油脂:油 ‎ 动物油脂:脂肪 ‎(四)、维生素 ‎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A :夜盲症 ; 缺VC :坏血症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50多种 ‎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2)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 ‎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 元素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三.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 ‎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 合成橡胶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 ‎【问题探究 】‎ ‎【例1】:某“果冻”产品包装袋上的品名和配料如下:‎ 品名:AD钙营养布丁。配料:①水、②蔗糖、③奶粉、④乳酸钙、⑤柠檬酸、⑥维生素A、⑦维生素D、⑧食用色素 请回答:‎ ‎(1)该产品中属于营养素的有(填编号): 。‎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患 ;该产品中 物质可以补充钙元素。‎ ‎(3)人体缺配料中的 会引起夜盲症,所以人体摄入营养要均衡。‎ 审题与思路 ‎:食物成分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营养素。该产品中属于营养素的有水、蔗糖、奶粉、维生素A、维生素D;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而奶粉、乳酸钙可以补充钙元素;维生素有20多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缺乏某种将会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败血病等。参考答案:(1)①②③⑥⑦;(2)佝偻病、③④;(3)⑥‎ ‎【例2】: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下图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 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 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 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 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方案 气泡的成分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 ‎①__ 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思路: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此时产生了气体;结合标签上的“碳酸氢钠”这一比较熟悉的碳酸盐以及“酒石酸晶体”中的“酸”字,将思维定格于碳酸盐与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基础知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 ‎[答案]气泡成分:CO2 理由: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气体是CO2‎ 低温原因:维生素C对热不稳定 防潮原因:维生素C泡腾片遇水发生反应而变质 ‎【例3】:下表是某品牌“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 含碘量 ‎(40 mg—50 mg)/ 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1)由食用方法、贮藏指南中,可以推测到碘酸钾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 ‎(2)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以制得碘酸钾(K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国家质量检测部门在集贸市场某商店抽样检测该品牌500 g袋装加碘食盐,经化验其中含碘酸钾30 mg,即含碘17.8 mg,则质量检测结论是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如果你是质量检测部门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这种情况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思路:根据加碘食盐不能长时间炖炒,说明含碘物质加热易于分解。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得出该方程式为:2KClO3+I2====2KIO3+Cl2↑。含碘应该在40 mg·kg-1—50 mg·kg-1才属于合格。该碘盐的含碘量=17.8 mg×2=35.6 mg<40 mg。因此该碘盐不合格。‎ 解答:(1)受热易于分解 (2)2KClO3+I2====2KIO3+Cl2↑ (3)不合格 强制该生产厂家回收产品,含碘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市场。否则责令其停产 专题十一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营养物质中,在身体内含量最多且又不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无机盐 B.油脂 C.水 D.蛋白质 ‎2.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作炸油条时的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 ⑦易拉罐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  )‎ A.⑥⑦⑧ B.③⑤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 A.羊绒 B.棉布 C.涤纶 D.真丝绸 ‎6.“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 (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 A.塑料凉鞋 B.自行车内胎 C.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 D.电视机外壳 ‎8.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发挥作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D.高温及紫外线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9.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③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 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 (  )‎ A.煤气(一氧化碳) 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毒素) D.假盐(亚硝酸钠)‎ ‎11.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给,易患 (  )‎ A.甲状腺机能亢进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佝偻病 D.糖尿病 ‎12.某同学到了傍晚时就看不见东西,患了夜盲症,他体内缺少的维生素可能是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二.有空来做做(本题有4小题,共26分。)‎ ‎13.(6分)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 、 、 、 、 和 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14.(6分)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15.(7分)许多蔬菜(如黄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C,其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 维生素C是由 元素组成;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下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烹饪时加入少量的 ;维生素C片保存时,应注意避光、避热、密封,请你据此推测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 ‎16.(7分)蔗糖(C12H22O11)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能生成碳和水,请根据这一事实写出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推断若将蔗糖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则生成物有 ,其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6分。)‎ ‎17.(6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鱼骨的成分,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请回答:‎ ‎(1)鱼骨中被烧掉的物质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 B.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 C.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补钙 D.胃酸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18.(10分)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时期,很多人通过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C,增强肌体抵抗力。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热水中,药片会不断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即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辅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2,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酒石酸晶体(这是一种有机酸)。请回答以下问题:‎ ‎(1)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的气泡是 气体,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是 。‎ ‎(2)泡腾片在投入水中以前不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 ‎(3)维生素C泡腾片的贮存条件是:低温、避光、 、 ‎ 四.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24分)‎ ‎19.(12分)目前,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在市场上悄然出现。木糖醇的化学式为C5H12O5,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减少或者预防蛀牙。木醣醇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据介绍,木糖醇是一种原产于芬兰的天然甜味剂,后来日本从白桦树和玉米芯等植物中提炼出这种天然甜料。由于木醣醇不能被细菌分解,利用它来取代甜品中的糖份,可以防止蛀牙。而在口香糖里添加木糖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的防蛀方法。‎ ‎(1)木糖醇是一种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 属于营养素中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木糖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20.(12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 ‎(1)下表是一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请再举出一例填在下表中。‎ 物 质 ‎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塑 料 解决包装等材料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木材和金属等资源的消耗 产生了白色污染 研究新型可降解塑料 ‎ (2)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宜采取 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化学家从前人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课题有 (请填写序号)。‎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 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 ‎(4)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最近,某品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 _(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 五.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10分。)‎ ‎21.钙是一种生命必需元素,通常血浆中钙的浓度约为10 mg~11 mg/mL。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酶的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机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等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液中钙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老年人表现为 ,‎ 儿童表现为 。‎ 钙尔奇D咀嚼片使用说明书 ‎ [药品名称] 正式品名:钙尔奇D600咀嚼片 ‎ 汉语拼音:Gaierqi D600 Jujue Pian ‎ ‎ 英文名称:Caltrate With Vitamin D 300 Chewing Tablets ‎ ‎ [药物组成]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克(相当于钙600毫克) ……‎ ‎(2)以上是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600片剂”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 ‎①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 g(相当于钙600 mg),成人每天服用1片”。你知道“1.5 g碳酸钙与600 mg钙”的计量关系是如何得出来的吗?请写出计算关系。‎ ‎②根据你理解的上述计量关系,则该公司的另一产品“钙尔奇D300片剂”中,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 克;若改服此产品,则成人每天需服用 片。‎ ‎③药品使用中还特别注明:“若过量服用可发生高钙血症。奶—碱综合症,表现为高血钙。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对厂家的如此说明,你的看法是 。‎ 专题十二 科学探究 ‎【考点归纳】‎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药品的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初中阶段主要是气体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另一类是综合实验(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等)。‎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②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理由:接触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②使用外焰加热;③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④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②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 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 ‎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②不可用来加热;③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②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③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④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 注意: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③防止锈蚀和烧损。‎ ‎(2)铁架台(铁夹,铁圈)。‎ ‎(3)玻璃棒:作为搅拌器和引流用。‎ 注意:①搅拌时应避免碰撞容器壁;②引流时应注意使玻璃棒顶端靠近接受容器的内壁,液体倾出容器的倾出口时要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使用后须及时擦洗干净,不能随便放在桌上,应放在干净容器内或插在试管里。‎ ‎(4)胶头滴管:用来吸取、滴加少量药品。‎ 注意:①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液体中吸取液体;②滴加药液时,滴管悬空,不得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③用后立即洗净;④专管专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用药匙、纸槽、镊子取固体药品,任何药品不得用手直接拿取,或直接用鼻子凑到瓶口闻气体,更不能尝药品(甚至包括已经指明的如蔗糖、食盐等食品也不能品尝);若未指明用量,只需平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量多倾斜倒入量筒,量少用胶头滴管吸取。‎ 未指明用量时,只需1~2ml,不得多取,以节约药品。‎ ‎3.过滤的操作 操作要点:“三低三靠”‎ 三低:滤纸低于漏斗上沿;液面低于滤纸上沿,玻璃棒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杯口靠住玻璃棒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4.气密性检查 依具体情景设计,一般“冬捧手,夏微热”。‎ ‎5.玻璃仪器的洗涤 注意洗涤的操作,洗净的标志:一般用水和试管刷,但有些特殊污物需选用特种化学试剂,冼净后水滴均匀附于试管内壁.‎ 三.相关干燥剂的选择 原则:干燥剂与被干燥的气体不发生化学反应。如浓H2SO4可干燥O2、H2、CO2、HCl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NaOH固体可干燥O2、H2、NH3等气体,但不能干燥CO2、SO2、HCl等。‎ 四.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普遍出现了实验设计题目,且有继续增加之势,这对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过程 确定实验选题(或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审查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检验)→评价实验方案设计。‎ ‎2、原则:‎ ‎(1)科学性;(2)可行性;(3)安全性;(4)简约性;其中(1)是前提,(2)是保证,(3)、(4)是要件。‎ ‎3、主要环节:‎ ‎(1)目的是否明确;(2)方法是否恰当;(3)操作是否方便;(4)过程是否安全;(5)结论是否可靠。‎ ‎【问题探究 】‎ ‎【例1】:如下图把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 ‎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 ‎ (3)蒸发溶液时,需要用 ;‎ ‎ (4)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的溶质时,需要用 。‎ 审题与思路:只要回忆A~G七种仪器主要用途即可正确解。量筒只用于量取液体;试管可能用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或蒸干;烧杯可配制溶液或加热溶液,还可以作过滤液体的接受容器;水槽只做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盛水工具;胶头滴管可取用少量液体试剂;集气瓶可收集气体或进行物质的气体之间的反应。‎ 答案:(1)F 胶头滴管 (2)B 试管 (3)C 蒸发皿 (4)D 烧杯 总结:对于常见的几种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及操作要领,我们要烂熟于胸。最好能在实验室里有意识有步骤地使用和操作。‎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过滤 ‎【例2】:下图中A、B、C、D、E、F分别是六种实验操作示意图。指出它们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逐一指出各有哪些错误,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 D、向试管内加入固体药品 E、用滴管取液 F、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 审题与思路:‎ 对于这一类习题,必须仔细观察图中每个地方是否正确,再结合有关仪器的性能、操作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的具体情况,从保护仪器、药品损坏、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出发,逐一作出判断、解答,严防遗漏。‎ 解答:A不正确。图中有五处错误:(1)酒精灯内盛装的酒精量过多。这样酒精易泼出造成事故。应倒出一些酒精,使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2)试管内液体的量太多。这样,加热时容易使液体冲出试管口,造成事故。应倒出一部分液体,使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试管夹太靠近试管口,这样夹持试管不稳固,也不易振荡试管。应夹在试管中上部。(4)将试管垂直加热。这样加热不便于将试管上下移动,致使加热不均匀,容易造成液体冲出试管口。应将试管与桌面倾斜45°角。(5)拇指捏在试管夹的短柄上。这样夹不紧或夹不住。应该拿住长柄。‎ B.不正确。图中有四处错误:(1)试剂瓶塞斜放在桌面上。这样瓶塞易沾着桌面上的灰尘及其他杂质而污染试剂瓶内试剂。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2)试剂瓶的标签朝下。这样倾倒液体,残液沿试剂瓶流下,会腐蚀标签。应将标签向着手心。(3)试管垂直放在桌面上。这样倾倒液体容易飞溅出来。试管应与桌面倾斜。(4)手握住试管中上部。这样操作,试管稳定性差,不易操作。应握住试管中下部。‎ C.不正确。图中有三处错误:(1)液体直接倾倒入过滤器。这样做,液体容易飞溅到过滤器外。应使用玻璃棒引流,让液体沿玻璃棒流到过滤器里。(2)滤纸边缘高出漏斗上口。这样液体容易渗到漏斗外壁。应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3)漏斗下管悬空在烧杯内。这样过滤过程中,液体容易飞溅到烧杯外。应使漏斗下管靠紧烧杯内壁。‎ D.不正确。固体药品直接投入试管里。这样做,可能造成试管底被打破。应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 E.不正确。这样做,滴管外壁容易沾上试管内壁的残液,当用滴管再次去吸取试剂时,试液往往会被污染。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位于管口上方1~2厘米,垂直滴加液体。‎ F.不正确。这样造成的读数比实际所取液体体积大。视线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取液体体积数。‎ 总结:化学仪器都是依其用途而设计的,很多操作规定是化学家们在无数次实验中摸索总结的结果,我们必须要理解的基础上记快。另外,多动手,多思考必会使我们更胜一等。‎ ‎【例3】:氯气(Cl2)的水溶液称为氯水。将SO2气体通入氯水中,若恰在此时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初中化学实验室里最常用的两种酸,即得一混合酸溶液。试回答:‎ ‎(1)生成的两种酸是 、 ,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证明所得混合酸中含有Cl-,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每步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HNO3)‎ 方案I:‎ BaCl2溶液 混合酸溶液 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 过滤 HNO3‎ 白色沉淀 方案Ⅱ:‎ 过量Ba(NO3)2溶液 混合酸溶液 ‎ ‎ 白色沉淀 AgNO3溶液 无色溶液 过滤 HNO3‎ ‎①上述两个实验方案错误的方案是 (填“I”或“Ⅱ”),错误的原因是 ②要确认所得混合酸中含有Cl-,通常需要三种试剂,至少需要 ‎ 种试剂,其理由是 ‎ 审题与思路:将SO2通入氯水中,生成的两种常用酸应是含S的一种常用酸(H2SO4)和一种含Cl的常用酸(HCl)。为了能证明含H2SO4和HCl的混合酸中存在的Cl-离子,首先要除去SO42-离子,同时又不能引进Cl-离子。检验Cl-离子通常需要AgNO3溶液和稀HNO3。由于SO42-离子能与Ag+结合成Ag2SO4沉淀(Ag2SO4是微溶物质),会对Cl-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另外,溶液中的H2SO4与Ba(NO3)2反应,以及HCl与AgNO3反应,均有HNO3生成,所以在检验白色沉淀是否为AgCl时,可省去加HNO3。‎ 解答:(1)H2SO4(硫酸)HCl(盐酸)SO2+ Cl2 + 2H2O = H2SO4+2HCl ‎(2)①I由于BaCl2溶液中含Cl-,使得混合酸中的Cl- 无法确认。‎ ‎②2 、混合酸溶液与Ba(NO3)2,AgNO3溶液反应时,均有HNO3生成,可以不能再另加稀硝酸。‎ 总结:化学实验考查内容决不会简单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或仪器使用方法,它通常会融合其他化学知识或其他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 专题十二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3分=30分)‎ ‎1、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2、针对实验室制H2 制O2所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要使用试管,且试管口都应稍向下倾斜 B.都要使用铁架台 C.都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 D.都要使用酒精灯,且要使用外焰对反应的加热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在蒸发皿中蒸发液体时,应不断搅拌,防止飞溅 D.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贴着试管内壁,以防液体滴到外面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滴到试管外面,滴管应紧贴管内壁 B.量筒里装一定量水,沿时筒内壁缓缓倒入浓硫酸,边倒边搅拌,配制稀硫酸 C.皮肤上不慎沾洒上了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D.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用加热法刚制完氧气的试管,立即加水清洗 B.用试管夹持试管时,手指不放在短柄上 C.某同学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喷杀棉花虫 D.某餐馆用铝壶装醋给顾客作调料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检验一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要区别纯净的H2和CO2,可分别点燃两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C.测定溶液的pH值时,将pH试纸插入溶液,然后取出与比色卡对比 D.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都必须先预热 ‎7、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g·L-1,下表中的气体既可用排水集气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A B C D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1‎ ‎1.977‎ ‎1.429‎ ‎0.771‎ ‎0.717‎ 溶解性 能溶 不易溶 极易溶 极难溶 ‎8、为了鉴别一桶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否被某种酸污染,采用的下列几种方法中可以达到目的是 ( )‎ A.取样品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 B.测定样品的密度 C.取样品用嘴品尝 D.试验样品的导电性 ‎9、烧杯是实验室仪器,下述实验中要使用烧杯的是 ‎①溶解物质 ②蒸发溶液 ③过滤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有一瓶长时间露置于空气的氢氧化钠溶液,要除去其中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 A.过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 B.先过滤,然后小心蒸发 C.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D.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二、有空来做做(共40分)‎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将砝码放在左盘,被测物质放在右盘,该同学称得物质的质量为5.4g,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是 g。‎ ‎2、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是 ;他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 。(其他合理均给分)‎ ‎3、 (1)硫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厂生产的硫酸是浓硫酸,实际往往需要用到各种浓度的稀硫酸。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手上,应 。‎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配6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完成此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 、 。‎ 该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操作如图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 ‎ 该同学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该选用何种规 格的量筒?(填入编号即可) 。‎ A.10mL ‎ B.100mL ‎ C.50mL ‎4、有一混合气体,可能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混合气体通过下图装置,试回答:‎ ‎(1)图中的装置能测定哪些气体的存在与否?‎ ‎(2)若要能测定所有气体在存与否,应添加什么装置?请画在虚线框内。‎ ‎(3)判定H2、CO、CO2气体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H2: ,‎ CO: ‎ CO2: .‎ ‎(4)写出实验过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2004年秋,某中学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某热电厂上游几十千米的河水中鱼类几近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 ‎① 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测得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0064%。‎ ‎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排放情况。发现,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且该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③了解热电厂发电用水的排放情况。发现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 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鱼类几近绝迹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写化学方程式): ‎ ‎②: 。‎ ‎(2)项目①中,兴趣小组采用的是 分析法。‎ ‎(3)试计算该热电厂每燃烧1000克煤,理论上有多少克SO2排放到空气中?‎ ‎6、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 ‎(1) 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 ,目的是为了验证 。‎ ‎(2)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 。‎ 三、探究题(1题12分,2小题8分共20分)‎ ‎1、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O2和CuO。‎ 设计实验:‎ 实验①:按右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和CO2‎ 以上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 ‎ ‎ 。‎ 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O(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现象和结论:‎ 实验①中:U型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 ;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 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 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铜元素;因为有 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O。‎ ‎2、阅读下面短文简要回答问题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人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源,经过加工、调酸和消费,最终以废弃物撒向土壤,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的向土壤中排放转化。当输入的污染物数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必然引起土壤情况的恶化,发生土壤污染。污染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1)从上述短文中归纳出要研究的问题。‎ ‎(2)设计实验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3)据你所学化学知识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至少三种)‎ 植物 土壤 人体 大气 水 提示:本题只是研土壤毒素对值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大题目,但考虑够能力问题只涉及一个化学片断,但第③问还是要求从多方面回答土壤污染问题,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化学与生物学科的联系,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计算题(共10分)‎ ‎1、为了对海水的氯化物(假设以NaCl计算)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g)‎ ‎100‎ ‎50‎ ‎5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g)‎ ‎50‎ ‎50‎ ‎75‎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的的质量(g)‎ ‎1.435‎ ‎1.435‎ ‎1.435‎ ‎(1)两溶液恰好反应的是 的实验。‎ ‎(2)请计算海水中的氯化物(以氯化钠计算)的质量分数是多不?(最后的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专题十三、综合应用 ‎【重点提要】‎ ‎ 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一条主线。‎ ‎2.鉴别物质的一般思路是:首先考虑其物理性质是否有特征,然后考虑化学性质,根据他们在同一反应条件下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而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方案设计力求简便易行。‎ ‎3.评价一个实验方案一般从几个方面看:反应原理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简便易行,成本是否低廉,对环境是否污染等。‎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类别、个数、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都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问题探究 】‎ ‎【例1】:如下图所示,某学生用装置甲(瓶的内壁附有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先在瓶内放入锌粒,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 ‎   ‎ ‎(1)写出甲瓶内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乙和丙中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如欲得纯净、干燥的氢气,从A导出的气体通过B、C、D、E的次序是:       (3)气体通过乙瓶,是利用浓硫酸的______性.   (4)从丙瓶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甲瓶产生的气体中有______存在.   审题与思路:由于在甲瓶中有锌粒和碳酸钙,这两种物质均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物是混有二氧化碳的氢气.由于反应物有稀盐酸,所以在氢气中还混有水蒸气.依题意,欲制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在净化过程中既要除去二氧化碳,又要除去水蒸气.因为用石灰水吸收混在氢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除二氧化碳过程中有可能再从石灰水中带出水蒸气.因此,从甲瓶中导出的气体应先进入丙瓶,后进入乙瓶.从乙、丙两瓶的导气管长度看,为达到洗气净化目的,这两瓶内的进气管应长,深插进洗气瓶试剂液面以下,出气管应短,刚露出双孔塞即可.故气体从A导出后应进入D,除二氧化碳后从E导出后进入C,最后纯净、干燥的氢气从B管导出.‎ 解答: (1)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CO2↑+H2O    (2)A→D→E→C→B (3)吸水 (4)二氧化碳(或CO2) 【例2】:由A气体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 ‎   ‎ ‎  ‎ ‎(1)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用分子式表示).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   (2)写出其中第③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审题与思路:题目中已知A是气体,能和灼热的碳反应,则A可能是CO2,可能是O2.若A是CO2,则B是CO;若A是O2,则B是CO2.在第②步反应中,B继续和灼热的碳反应,因此B不可能是CO,所以A不是CO2,而是O2.由此可知,第③步反应是CO还原CuO,第④步则是CO2和烧碱溶液的反应.‎ 解答:(1)A是O2,B是CO2,C是CO,D是Na2CO3和H2O或NaHCO3.‎ ‎(2)CO+CuOCu+CO2‎ 总结:本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和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等反应规律,中间的反应过程则与实验有关.也有的题目主要涉及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 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 ‎1.生活中的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 ‎ A.蜡烛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 C.白炽灯泡通电后发热 D.苹果腐烂时发热 ‎2.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 A. B. C. D.‎ ‎3.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沉淀 C.过滤 D.静置沉淀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7.苏丹红一号(C16Hl2N2O)是一种染料。根据2004年4月的MSDS数据,该物质存在致癌证据,故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苏丹红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H、N元素质量比为6∶1‎ C.该物质中存在氮分子 D.该物质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8.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可能造成一定的疾病。若某人的甲状腺出现肿大,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种元素的缺少 ‎ A.铜 B.锌 C.碘 D.钙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10.市场上有一种叫“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的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 ‎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生石灰 ‎11.能证明某KNO3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12.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 A.NH4Cl B.Ca(H2PO4)2 C. K2SO4 D. (NH4)2HPO4‎ ‎1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 棉花 B. 羊毛 C. 蚕丝 D. 尼龙 ‎14.火箭推动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N2H4 + b H2O2 == c N2↑+ d 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总和等于( )‎ ‎ A.5 B.6 C.7 D.8‎ ‎15.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 A.Cu2+、SO42-、Cl-、Na+ B.OH-、K+、NO3-、Ba2+‎ C.Mg2+、SO42-、Al3+、NO3- D.Na+、CO32-、Ca2+、Cl-‎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6.(4分)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3个氧分子____________; (2)碳酸镁_______________;‎ ‎(3)FeS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n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17.(6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 A.甲烷 B.活性炭 C.食盐 D.维生素C E.纯碱 F.烧碱 G.熟石灰 ‎(1)常用作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吸附一些有毒气体,常用于防毒面具中作吸附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可使食品松软可口,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中起着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若缺乏会引起败血病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5)在全国轰轰烈烈进行的“西气东输”中,其中的“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6)在家庭中用于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18.(2分)科学家测得单质臭氧(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则相同分子数的臭氧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_______,质量相同的臭氧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 ‎19.(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0.(6分)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小资料 ² 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 ² 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 →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三、(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21.(4分)“学做营养师,我来配食谱。”我们来帮小明同学完成下列食谱单。‎ 主食 米饭、馒头 副食 烧鱼块、咸鸡蛋、红烧肉、花生米 饮料 牛奶 我的补充 除了水和无机盐之外,上表食谱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认为小明列出的食谱中还缺少一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____________,“我的补充”是_________(填写获取该营养素的一种食物名称)。‎ ‎22.(2分)经过课外的学习发现,金属锰(Mn)也能排到下列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K、Ca、Na、Mg、Al、Mn、Zn、Fe、Sn、Pb、(H)、Cu、Hg、_____、Pt、Au ‎(1)用元素符号完成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根据对上表的分析,发现Mn位于Al、Zn之间,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证明,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的化合价显+2价)。‎ ‎23.(5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某农民准备配制一种复合肥50kg,该复合肥中含NH4Cl、NH4H2PO4和K2SO4的质量比为1:2:2,则需要NH4H2PO4的质量为 kg,该复合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4.(5分)某学生兴趣小组想利用废铜线制氢氧化铜。他们设计流程图如下:‎ ‎(1)写出图中编号物质或其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 ‎(2)写出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写出②所用的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25.(8分)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朝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溶剂时,未用玻璃棒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分)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 根据实验现象,我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6分)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解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8.(7分)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综合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对加热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实验,小明假设:“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加热初期有大量水蒸气产生”,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对此假设提供较好实证的是 ( )‎ A、使用生石灰干燥产生的气体再检验 B、使用浓硫酸干燥产生的气体再检验 C、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再检验气体 D、分别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实验,检验所得气体 ‎2.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豆腐 B、馒头 C、西红柿 D、豆油 ‎3.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小明他们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 氧气质量(g)‎ 氢气质量(g)‎ 硫酸的质量分数 A ‎64‎ ‎8‎ ‎10%‎ B ‎10‎ ‎2‎ ‎10%‎ C ‎16‎ ‎2‎ ‎11%‎ D ‎16‎ ‎32‎ ‎11%‎ 4.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 C、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5.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玻璃 B、棉花 C、不锈钢 D、塑料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 B、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D、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7.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硝酸钾(KNO3) B、尿素[CO(NH2)2] ‎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硫酸钾(K2SO4) ‎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 ‎ 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 ‎ 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9.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结晶,正确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10.人体缺少钙、铁等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下列补充化学元素的做法错误的是 ( )‎ A、大量服用含碘药物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铁制炊具防治缺铁性贫血 C、进食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预防幼儿佝偻病 ‎ D、食用牡蛎等含锌海产品防治因缺锌引起的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11.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2.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为正方观点,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 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13.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 )‎ A、Fe和Cu B、Mg和Cu C、 Fe D、Cu ‎14.图示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15.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g C、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6.(7分)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 ‎ ①4个锰酸根离子 ② 3个葡萄糖分子 ‎ ‎ ③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 ④石灰石的主要成份 ‎ ‎ ⑤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⑥水银 ‎ ‎ ⑦铁置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 ‎17.(6分)已知①食盐,②氯化铵溶液,③葡萄糖,④甲烷,⑤碳酸钠溶液,⑥金刚石,⑦石墨 试从上述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编号填空: ‎ ‎⑴ 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 ⑵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是________;‎ ‎⑶ 溶液 pH<7的是________; ⑷ “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气体________;‎ ‎⑸ 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 ⑹ 能做铅笔芯的是_________;‎ ‎18.(8分)在①不锈钢②食醋③天然气④活性炭⑤氧气⑥干冰⑦蛋白质⑧钛合金⑨甲醇⑩焦炭中,选用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序号填写)‎ ‎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工业酒精中含量很少且有毒的是 ‎ ‎⑶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⑷炼钢用的是 ⑸用于制造炊具的是 ‎ ‎⑹用于防毒面具中的是 ⑺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⑻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 ‎19.(4分)说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含义:‎ ‎⑴2Fe ⑵I2 ‎ ‎⑶CO2 ⑷Fe2+ ‎ ‎20.(4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 ‎1000~1700‎ ‎500~1000‎ ‎<500‎ ‎⑴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笫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⑵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 ⑶为迎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我市召开,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运河的几条建议:‎ ‎①向河中放养鱼苗,保持生态平衡 ②清理运河中的污泥 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 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 ‎ ⑷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你对节约用水还有何建议 。‎ 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14分)‎ ‎21.(4分)用FeCl2溶液、CuSO4溶液、Fe、Mg四种物质来验证Fe、Cu、M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进行的两个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 _______ ; (2) 。‎ ‎22.(3分)一种与金刚石硬度相近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M,由A、B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A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B在空气中含量最多。A元素符号是_______;B元素符号是_______;该无机非金属材料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3:2,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3.(4分)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 ‎24.(4分)欢迎参加我们的化学俱乐部,请你写出符合与下列特征提示相关的物质名称 提示1‎ 提示2‎ 提示3‎ 物质名称 物质1‎ 液体 银白色 温度计 物质2‎ 碳元素 很硬 昂贵 物质3‎ 空气 植物根系 保护气 物质4‎ 无色 光合作用 人工降雨 ‎25. (2分)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鱼骨的成份,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后研磨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请回答:‎ ‎(1)鱼骨中被烧掉的物质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 ‎26.(3分)要洗净沾附油污的烧杯,请将左边的洗涤用品与右边的洗涤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洗洁精 反应物 纯碱 溶剂 汽油 乳化剂 四、(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27.(4分)根据右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⑴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 ‎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分)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序号)。 ‎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 第二组同学滴加 _______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29.(5分)已知硝酸钾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⑴ 若将25g硝酸钾晶体放入80g水,配成饱和溶液,温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试计算说明。‎ ‎⑵ 在60℃时,若有33g硝酸钾晶体与40g水混合,要使之仍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两个方法,试计算说明。‎ ‎30.(5分)10g氯化钾溶于90 g水中,将所得溶液平均分成4份,那么第一份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① ,将第二份溶液稀释至100 g,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② ,欲使第三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可加水③ ,欲使第四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加入氯化钾④ 或蒸发掉水⑤ 。 ‎ ‎31.(4分)下表为NH4Cl、NaCl、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⑴写出NH4C1和NaCI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限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 ‎⑵6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 ‎⑶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应采取的结晶分离方法是 。‎ ‎⑷20℃取100克NaCl溶液,温度保持不变,若蒸发10克水,则析出1克食盐,若再若蒸发10克水,则会析出晶体 克。‎ 综合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  )‎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A.‎ B.‎ ‎ C.‎ D.‎ ‎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阴离子的是 (  )‎ ‎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  A.49 B.115 C.66 D.164 ‎ ‎5.下列物质敞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的是 (  )‎ ‎  A.粗食盐 B.固体烧碱 C.浓盐酸 D.浓硫酸 ‎6.NO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少量NO在生物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O2反应。则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应为 (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 ‎7. 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实验的新方法。它能极大地减少或消除实验中的“三废”、污染和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操作是( )‎ A.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 B.将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 C.将跟氧气反应后剩余的硫磺放在空气中燃烧完 ‎ D.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共热后的残余物分离回收 ‎8.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 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2‎ C.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3∶4∶1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0.已知纤维素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表示,其n值在几千,则对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 )‎ ‎ A、纤维素不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B、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纤维素中碳、氢、氧质量比为6:10:5 D、碳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几千 ‎11.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 (  )‎ ‎ A. SO2 B.CO C.CO和 CO2 D.SO2和CO ‎12.右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发生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 ‎1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14.(右图)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 ‎15.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 ‎ 甲 乙 丙 丁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16.(4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 两个硫原子 ;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③ 3个亚铁离子 ; ④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 。‎ ‎17.(6分)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 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3)苯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6分)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能。‎ ‎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 ‎19.(4分)实验室于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 ⑴该实验的步骤是:①计算;②称量;③ 。‎ ‎⑵该实验中需要准确量取水 毫升。若某学生用量筒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其所配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5%(填“>”、“<”或“=”)。‎ ‎20.(6分)常温下,氯气(Cl2)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做“氯水”。溶解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够杀死水里的病菌,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次氯酸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等的漂白剂。请回答:‎ ‎⑴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⑵用自来水(密度视为1g/cm3)配制1%的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受影响的是 (填序号);‎ ‎ A.稀盐酸 B.纯碱溶液 C.烧碱溶液 D.硝酸钾溶液 ‎⑶蓝色石蕊试纸(含有机色素)遇到新制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6分)电石(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电石气—乙炔(C2H2‎ ‎)和一种常见的碱,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事实上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黑烟很浓,黑烟是________,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蓝色,无烟。同样是碳、氢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造成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已知6gA物质和若干克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gC物质和9gD物质,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g,若12gA物质参加反应,则生成D物质___________g。‎ ‎23.(4分)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1( )+4H2O,括号内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⑵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绘制硝酸钾、食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用实验方法测定得到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数值,并记录如下:(图: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克)‎ ‎13.3‎ ‎31.6‎ ‎37.7‎ ‎48.8‎ ‎63.9‎ ‎92.5‎ 氯化钠(克)‎ ‎35.7‎ ‎35.8‎ ‎36.0‎ ‎36.3‎ ‎36.5‎ ‎36.8‎ 氢氧化钙(克)‎ ‎0.19‎ ‎0.18‎ ‎0.17‎ ‎0.16‎ ‎0.14‎ ‎0.12‎ ‎(1)从表格或图像上分析: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用此方法时,配制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溶液的最佳温度为 ;分离时的最佳温度为 (从表格中选择数据填写)。在降温过程中,大量析出的物质是 ,为了提高晶体的纯度,应将过滤出的晶体用 (选填“热”或“冷”)水进一步洗涤干净。‎ ‎(2)要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和 。 ‎ ‎25.(8分)某校九(5)班的学生对悠久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小明提出对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进行科学探究。他们先通过进图书馆、上网等调查研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① 墨可由松枝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烟炱加工制成,我国的国画主要是用墨画的;‎ ② 砚台的原料取自于自然界的大理石;‎ ③ 造纸用的红浆是利用木材加工得到的,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请你利用已学知识,继续完成以下探究:‎ ‎⑴通过实验证明砚台的原料为大理石,需利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根据③信息提一条建议 ;‎ ‎⑶中国画“清明上河”经久不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证明纸浆中纤维素含有碳元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6.(4分)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 OH,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在46%的酒精溶液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 ‎27.(8分)下图是我省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成份表:氯化钠≥88%‎ 钙:(0.5 ~1.3%)‎ 碘:(20~50mg/kg)‎ ‎(1)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________(填“单质钙、碳酸钙、钙元素”中的一种)。‎ ‎(2)为了检验此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为了测定此盐中的钙元素含量,取10 g这种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0.132 g二氧化碳。请计算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