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初三语文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请所有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金秋的阳光是温 xīn tián 静的,金秋的风儿是和 xù 轻柔的,金秋的蓝天是飘 yì 悠扬的。
秋,收获的季节,迷人的季节。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关于散文白鹭》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
B.“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 10 个铜子给这个人。”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
D.我们可以把书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书;一类是无智慧的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
要原因。
B.走在荒僻的沙滩上,我们静静地听着汹涌的潮水声和翻飞的海鸟。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千百年来,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每空 1 分)
①根之茂者其实遂, 。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⑤晏殊《浣溪沙》中用物候的变化引发对年华流逝的感伤的诗句是 , 。
⑥ 范 仲 淹 的 《 岳 阳 楼 记 》 中 与 “ 吃 苦 在 前 , 享 乐 在 后 ” 的 精 神 相 似 的 句 子
是 , 。
5.名著阅读。(8 分)
A 说:“你生命的大半时间一直在旅行,我很希望你到现在为止还未沾染上你那个国家
的许多罪恶。但是,根据你自己的叙述以及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你口里挤出的回答来看,我
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
虫中最有毒害的一类。”
⑴上述文段节选自《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文段中的 A 人物是 ,简要概
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 分)
⑵小说运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请
列举一个故事情节,并说说这个情节的讽刺意义。(2 分)
⑶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在小人国,有几个人痛恨格列佛,他们密谋杀害格列佛。得到消息后,格列佛逃到了
不来夫斯古国。
B.大人国和中国一样,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
C.在大人国,三位教授在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但是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遭到
妇女、俗人这两类人的反对。
D.飞岛国的人长得畸形怪状,整天担心天体会发生突变。国王和岛上的居民对数学和音
乐感兴趣。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 分)
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你一定收获了许多,请完成下列题目。
【知识积累】你收集到了许多与气象物候有关的谚语,请写出其中的一句(1 分)
【实践探究】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3 分)
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
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横断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山南,能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
的各种自然景观。 ——《地理》八年级上册
【学海撷趣】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2 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
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7 题。(6 分)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①洛,指
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蓼(liǎo)茸:
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7.⑴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描写的是同一季节的是(2 分)(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⑵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2 分)
⑶“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二)读下列文段,完成 8—11 题。(14 分)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
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
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
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舍人:门客。 ②错:同“措”,放弃 。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 ④铫鎒
(yáo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 ②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
③尧亦有所不及( ) ④岂用世立教之道哉(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不肖则弃之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9.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顿两处)(2 分)
孟 尝 君 有 舍 人 而 弗 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 分)
(三)阅读《中国神药——青蒿素》 一文,完成 12—14 题。(10 分)
中国神药——青蒿素
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
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有 5 亿人被感
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年有 100 万人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 19 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
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但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
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1971 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
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中国的古人在数
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2004 年 5 月,世卫组织
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
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 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
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
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另
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
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
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
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 RBx-11160。
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
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更好的溶解性意味着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
方式使用。稳定性意味着在这种药物到达寄生虫所在的血浆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化合物会
分解。而且这种新药疗效更强,当被感染的小鼠服用这种新药后,4 天之中 95%~100%的寄
生虫都消失了,而传统的青蒿素药物需要服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清除 95%的寄生虫。
⑥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对世界抗疟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2.全文依次介绍了“青蒿素”哪些方面的内容?试加以概括。(3 分)
① ② ③
13.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2004 年 5 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四)阅读《读书切戒在慌忙》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
读书切戒在慌忙
①在北京大学某地下超市有家野草书店。这个被书友称作“燕园最后的实体书店”,经
历了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可能面临招标不中、被迫撤店的局面。
②没有书店的学校是荒凉的。那些经营许久的小书店,或是食堂旁开辟出的一小间,或
是宿舍楼下的一个小门面,其实早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校园文化的地标、学子情怀的寄
托。
③然而,在互联网经济、电子阅读的影响下,实体书店的地盘正在逐渐失守。而实体书
店的寒冬,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下国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④以前书籍匮乏的时候,人们如饥似渴地找书看。如今,书是极大丰富了,但真正读书
的人却越来越少。最近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
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64.0%,超过了 58.4%的图书阅读率。成年人人均
每天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 1 小时,达到 62.21 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2.63 分钟。
⑤有人说,我用手机看书,不也是读书吗?确实,电子阅读也是阅读,但阅读的内容、
质量又如何呢?如果把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毫无科学的保健秘诀、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
偏颇失真的事件评论也当作是在“读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图书虽然也有粗制滥造之作,
但是由于有出版单位的把关和出版成本的制约,总体质量要比网络作品高得多。
⑥新媒体阅读看上去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是事实上却无法避免浮光掠影、一扫而过
的弊端。要从庞杂的资讯中筛选出质量好的,再认真研读,并努力排除不断涌入的新信息的
干扰,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些好文章,一旦放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也很可能在指
尖滑动的过程中变成过眼烟云。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如传统文化经典、中外文学名著之类
的好书渐渐被遗忘在角落。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成为阻碍中国人深层次阅读的重要原因。
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
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
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玩味
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鲁迅就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印刷
装订后不切光,页与页相连,看书的时候,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
心读书的法宝。
⑧过去的大学校园,无论是在操场边还是在树荫下,总能看到年轻人手捧书本的背影;
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小书店,也常能看到学生流连在书架间的身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
技的进步,“书”的呈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读书,特别是读那些能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得到智慧启发、培养浩然之气的书,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⑨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没有未来。多读书、读好书,在任何时
候都不会过时,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人民日报》2016 年 10 月 27 日)
15.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本文中的作用。(3 分)
16.本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7.文中写道:“多读书、读好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读书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谈一谈。(要求:①结合自
身经历。②至少引用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4 分)
(五)阅读《白蘑菇回家》一文,完成 18—21 题。(20 分)
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⑴妈妈爱吃蘑菇。
⑵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⑶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⑷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
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⑸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⑹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
原时的模样。
⑺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
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
最难保存。
⑻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
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
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⑼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
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⑽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⑾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
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⑿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⒀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⒁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
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
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
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⒂我束手无策。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
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
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
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
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⒃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⒄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
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⒅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
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
大。
⒆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
你们!
⒇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21)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
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22)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8.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根据文章内容,将白
蘑菇的“经历”补充完整。(4 分)
①在宾馆,服务小姐纸箱捅洞盛蘑菇。
②刚上火车,
③车到中原,
④火车到站,
⑤到家后,
19.按要求回答题目。 (6 分)
①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他并不解释,三下五
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
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20.第⒁小节划线句子有何作用?(4 分)
21.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6 分)
三、作文(60 分)
在人生的匆匆旅途中,你是否曾为一处风景、一次相遇、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停下前行的
脚步,驻足沉思,深情感悟呢?
请以“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11.8)
1.馨 恬 煦 逸 2.C 3.D 5⑶ C 7⑴ A 8⑵ B
4.略。
5.⑴斯威夫特 大人国国王 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主张和平、藐视权力(写出两点即可)
⑵①小人国候补官员在绳上跳舞以求官职(或“以求赏赐”),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
庸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②利立浦特小人国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低跟党”,讽刺英国争执不休的党
派之争。
③拉格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进行的研究,讽刺科学研究脱离生产,不切实际。
④在飞岛国,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计划简化言辞、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用讽刺
手法批评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⑤耶胡们为了争夺闪光的石头争吵不休,甚至引发内战。批判人类社会的贪婪。
(情节 1 分,讽刺意义 1 分)
6【知识积累】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轰隆西虹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实践探究】这是因为高下的差异。(1 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1 分)由于阿里山、横
断山地形高度差异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1
分)
【学海撷趣】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从寒梅的绽放中,我读出了坚强的毅力。
7⑵“媚”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给人以
动感,(1 分)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1 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⑶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1 分),也是对宁静无忧(或平静简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1 分),或者表达了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8 ⑴放下 位于、处于 比得上 难道
9 . 孟 尝 君 / 有 舍 人 / 而 弗 悦
10.(1)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队都不能抵挡。(“奋”“一”要翻译准确。)
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或尺有
所短,寸有所长。人总是有自己不能胜任的地方。)(2 分)
翻译: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
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
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队都不能抵挡;假如叫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
的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
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派人去做他无法做到的事,
就说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 因为笨拙便罢用他,因为没有才能
便遗弃了他,让这个人有被遗弃的命运,不与他相处。将来他会来加害于你,向你进行报复。
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 ”孟尝君说:“好!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
没有赶走这个门客。
12.(3 分)①医疗效用(或功效);②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 ③最新进展(一点 1 分)
13.(4 分)列数字、作比较(2 分),将传统青蒿素和最新青蒿素进行比较,(1 分)具体准
确地突出了 RBx-1116 这种新药疗效更强。(1 分)
14. “首选”起强调作用(1 分),突出了青蒿素的药效好,(2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15.用北京野草书店的例子,引出国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1 分)作为
事实论据证明论点;(1 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的思考)(1 分)
16.举例论证、引用论证。(2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
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1 分)
17. 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示例一:我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
读书时,我会边读边画出优美的词句,有时还适当记录或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
示例二:我认为读书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广泛地摄取各种
有用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我会精读,深入研究下去。
示例三:我认为读书要读“活”。学习知识在于运用,我们所读的,也要做注重实践,这样
才能学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要点:观点 1 分,名句 1 分,结合自身经历 2 分)
18.②青海大汉建议卧铺底下晾蘑菇;③青海大汉帮我晾干蘑菇(或同车人让桌给我晾蘑
菇。);④青海大汉交代炖鸡煮蘑菇;⑤妈妈喝汤赞蘑菇。(每点 1 分。)
19.①动作描写(1 分) “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
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2 分)
②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节奏明快;(1 分)形象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
(1 分)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
“我”的帮助。(1 分)
20.环境描写,(1 分)写出了车厢闷热的环境,(1 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白蘑
菇生出白膜以及青海汉子帮助我做铺垫。(2 分)
21. 结构上:与开头“妈妈爱吃蘑菇”相照应,(1 分) 并照应了标题“白蘑菇回家”,使文
章结构严谨。(1 分)
内容上: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1分)也赞叹美女儿的孝心,(1
分)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凸显出了文章的中心。(1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