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各种物质的应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
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
D.将铝制成铝箔
2.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
A.发展燃煤发电 B.研究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ClO3)2 B.Zn(OH)2 C.MnO2 D.02
4.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6.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C.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
7.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含硫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C.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属于有机物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0.某兴趣活动小组的四位同学,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小祝对“物质与粒子的关系”连线如下:
金属银﹣﹣﹣﹣﹣﹣离子构成; 氧气﹣﹣﹣﹣﹣﹣原子构成;氯化钠﹣﹣﹣﹣﹣分子构成
B.小倪对“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如下:
氢气﹣﹣﹣﹣﹣﹣﹣电光源; 氖气﹣﹣﹣﹣﹣﹣﹣能燃烧、作燃料;干冰﹣﹣﹣﹣﹣﹣﹣人工降雨
C.小萍对“人体必要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连线如下:
缺钙﹣﹣﹣﹣﹣佝偻病;缺锌﹣﹣﹣﹣侏儒症;缺碘﹣﹣﹣﹣﹣﹣甲状腺疾病
D.小婩对“物质与性质”连线如下:
CO﹣﹣﹣﹣可燃性还原性铁﹣﹣﹣﹣导电性延展性氧气﹣﹣﹣﹣可燃性氧化性
11.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食品中充N2可防腐,因为N2能消毒杀菌
B.铁在空气锈蚀是因为铁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C.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故CO、CO2也是有机物
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而不用氢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
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13.(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B.每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均不变
14.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来鉴别食盐和硝酸铵
B.用灼烧方法鉴别羊毛织品和化纤织品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D.用酚酞试液鉴别纯碱和烧碱
15.CuO和Cu(OH)2固体混合粉末20g,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与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则加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1.6% B.12.25% C.22.5% D.10.8%
二、选择题
16.(2分)如图所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②检验化肥是否是铵态氮肥
C.③检验未知物中存在CO32﹣ D.④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1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氧化铜
过滤
D
CO2(CO)
氧气
点燃
A.A B.B C.C D.D
19.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完成后过滤,并将固体洗涤干燥,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
B.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无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
C.过滤得到的固体与加入锌的质量相等
D.过滤后的滤液呈蓝色,滤液中可能有两种溶质
20.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21.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铵根离子______;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③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④“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碱”______.
22.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碳酸氢钠 B.熟石灰 C.明矾 D.干冰 E.聚乙烯
①生产中用于糕点、面包发酵粉的成分是______;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③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④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_;
⑤水净化过程中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是______.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氧气______,高锰酸钾固体是______色
②用硫酸溶液除去铁钉表面铁锈______
③用盐酸检验大理石中的碳酸根离子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④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______.
24.(12分)化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1)大豆是大众喜爱的食材之一,由大豆制作豆腐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发明,现成为全球颇受欢迎的食品,豆腐中含有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每100克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下
成分
水
蛋白质
油脂
X
钙
铁
磷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质量(g)
89.3
4.7
1.3
2.8
0.24
1.4
0.064
0.00006
0.00003
①表中X 代表六类营养素中的______.
②豆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
③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中有一过程“点豆腐”,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据你分析,加入的盐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BaCl2 B. CuSO4 C. CaSO4 D.AgNO3
④豆腐的制作时有一“煮浆”的过程,“煮浆”时用煤作燃料,通常将煤块加工成蜂窝煤,其原因是______,“煮浆”结束后,若不继续加煤,火焰会逐渐熄灭,原因是______.
⑤大豆在生长过程需要施用复合肥,则你建议施用的化肥是______.(填序号)
A.KCl B.(NH4)2SO4 C.KH2PO4 D.NH4NO3
⑥用大豆榨油时,油坊师傅身上衣服上油渍用清水很难洗去,但加入洗涤剂就很容易洗净,原因是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可用下列方法:
①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用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A.CaCl2+NaHCO3═CaCO3↓+NaCl+HCl;
B.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
你认为哪个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
(3)如图所示,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
①电动车的大架(a)、轮毂,轮胎中用到合成橡胶(b)分别属于______(填序号)
A.(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B.(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a)无机非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D.(a)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②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常用30%~50%的稀硫酸.生产中常用98%的浓硫酸稀释进行配制,若量取浓硫酸时用俯视读数,则配制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为______(填“酸入水”或“水入酸”)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5.分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0g、25g 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_.(填“A”“B”或“C”)
(2)烧杯 A、B、C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A”“B”或“C”).
(3)图二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 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6.我国石膏储量丰富,如图是以天然石膏(CaSO4•2H2O)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农用 硫酸铵及副产品X的工艺流程:
(1)生产时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
(2)副产品X与珍珠的主要成份相同,产品X是______(填名称),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操作 1 需要用的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______,其中玻璃棒中的作用是______,溶液 A 可循环使用,溶液 A 是(NH4)2SO4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确定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______.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27.(22分)水﹣﹣﹣﹣﹣生命之源
(1)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_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用______方法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某养殖场欲测定水池中水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pH试纸
(4)探究水的组成化学上用如图1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其中 a 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实验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一开始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9.7克,加入0.3克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0.625%,则理论ab上,乙试管中可以收集到气体______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
(5)测定水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通过实验过程中图2相关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来测定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实验步骤如下:( 假设每步均吸收完全,不考虑一开始装置中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已知: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和氧化铜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步:分别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1.6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0.0克
第三步: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开始对C处玻璃管加热.
第四步: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氢气,
图2方框中应当选用的发生装置(见如图3)为______(选“甲”“乙”或“丙”),其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A、B装置中放的药品分别为______(填序号)
a.A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中浓硫酸
b.A中浓硫酸 B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A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B中浓硫酸
d.A中浓硫酸 B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第五步:再次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②b______
③本次实验中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并得到持续稳定的______
④实验开始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除尽装置中的空气,确认此目的已经达到的实验操作方法为______.
⑤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的目的之一是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另一目的为______
⑥E装置的作用为______,若无此装置,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氢氧个数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⑦计算该实验方法测得的氢氧个数比为______
⑧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实验过程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测定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 B.氧化铜中混有杂质氧化铁
C.氧化铜未完全干燥 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铜
⑨若本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只占实验所需氢气量的五分之一,则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纯度为80%的粗锌多少克______(杂质不与酸反应).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各种物质的应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
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
D.将铝制成铝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将铝制成铝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
A.发展燃煤发电 B.研究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解答】解:A、发展燃煤发电,会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所以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作用,故A复合题意;
B、研究新能源汽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B不复合题意;
C、焚烧秸秆能产生烟尘,所以禁止焚烧秸秆,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C不复合题意;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不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ClO3)2 B.Zn(OH)2 C.MnO2 D.02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Ca(ClO3)2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Zn(OH)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Mn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化物的识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解答】解:A、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完酒精灯后,应盖上灯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用完后,应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图中操作没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试管用完后,应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C.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铵盐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判断.
B、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C、根据酸雨的含义和形成的原因判断.
D、根据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判断.
【解答】解:A、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硫酸钙、水、氨气,会降低肥效,所以错误.
B、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所以正确.
C、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或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所以正确.
D、乙醇是清洁燃料,污染小;能用植物的种子发酵制得,可再生,能节约化石能源,另外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关心环境问题,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7.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含硫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C.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含硫火柴头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含硫火柴头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产生的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碘,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属于有机物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宁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52个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原子、质子、电子的区别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组成和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包括了纯净物和混合物,比如:石墨和金钢石组成的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带电的微粒可能是离子,电子也带电,但不是离子,质子带电,也不是离子.故C错误,
D、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所以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化学定义的严密性,在化学中常用具体的离子对选项进行排除验证,要掌握该方法.
10.某兴趣活动小组的四位同学,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小祝对“物质与粒子的关系”连线如下:
金属银﹣﹣﹣﹣﹣﹣离子构成; 氧气﹣﹣﹣﹣﹣﹣原子构成;氯化钠﹣﹣﹣﹣﹣分子构成
B.小倪对“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如下:
氢气﹣﹣﹣﹣﹣﹣﹣电光源; 氖气﹣﹣﹣﹣﹣﹣﹣能燃烧、作燃料;干冰﹣﹣﹣﹣﹣﹣﹣人工降雨
C.小萍对“人体必要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连线如下:
缺钙﹣﹣﹣﹣﹣佝偻病;缺锌﹣﹣﹣﹣侏儒症;缺碘﹣﹣﹣﹣﹣﹣甲状腺疾病
D.小婩对“物质与性质”连线如下:
CO﹣﹣﹣﹣可燃性还原性铁﹣﹣﹣﹣导电性延展性氧气﹣﹣﹣﹣可燃性氧化性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金属银是由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A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作燃料;氖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光电源;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人工降雨,故B错误;
C、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缺锌会导致侏儒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C正确;
D、C0具有可燃性、还原性;铁具有导电性、延展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总结的知识,完成此题,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构成微粒.
11.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食品中充N2可防腐,因为N2能消毒杀菌
B.铁在空气锈蚀是因为铁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C.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故CO、CO2也是有机物
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而不用氢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分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C、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A、食品中充N2可防腐,是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铁在空气锈蚀是因为铁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二氧化碳.错误;
C、CO、CO2不是有机物.错误;
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析】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及一些特殊的反应.
【解答】解:
①铜加热得到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得硫酸铜,硫酸铜加铁可得单质铜,每步均可以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②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③H2和氧化铜、氧气等反应生成H2O,H2O和SO3反应生成H2SO4,H2SO4和活泼金属反应得到H2.均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故答①③.
【点评】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B.每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均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
【解答】解:A、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B正确;
C、根据图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4.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来鉴别食盐和硝酸铵
B.用灼烧方法鉴别羊毛织品和化纤织品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D.用酚酞试液鉴别纯碱和烧碱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塑料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食盐和硝酸铵均易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羊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后者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品和化纤织品,故选项错误.
C、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燃烧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聚乙烯燃烧没有刺激性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纯碱和烧碱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5.CuO和Cu(OH)2固体混合粉末20g,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与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则加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1.6% B.12.25% C.22.5% D.10.8%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铜元素的质量,利用反应后的溶质为硫酸铜,根据铜原子守恒来计算硫酸铜的质量,混合物与酸的质量和为溶液质量,最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20g×72%=14.4g,
设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加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Cu(OH)2+H2SO4=CuSO4+2H2O;CuO+H2SO4=CuSO4+H2O;
由铜元素守恒可知,
Cu~H2SO4~CuSO4
64 98 160
14.4g y x
==
解得x=36g,
y=22.05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00g,
加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2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能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是解答中的关键,不可盲目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溶质质量.
二、选择题
16.(2分)如图所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②检验化肥是否是铵态氮肥
C.③检验未知物中存在CO32﹣ D.④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选项所示实验能达到目的.
B、铵盐遇见碱放氨气,并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检验,应用红色石蕊试纸,故选项所示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此方法不会检验出是否含有CO32﹣,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选项所示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所示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
【解答】解:
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错误;
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氧化铜
过滤
D
CO2(CO)
氧气
点燃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的杂质碳酸钙可以高温煅烧除去;Cu(CuO)中的杂质氧化铜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因为铜与盐酸不反应;CuSO4(H2SO4)的杂质硫酸可以用氧化铜除去,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固体;CO2(CO)中的杂质一氧化碳可以用加热的氧化铜除去.
【解答】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因此用水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B、杂质氧化铜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因为铜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正确;
C、杂质硫酸可以用氧化铜除去,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固体,而不是过滤,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多,一氧化碳少,无法点燃,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9.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完成后过滤,并将固体洗涤干燥,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
B.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无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
C.过滤得到的固体与加入锌的质量相等
D.过滤后的滤液呈蓝色,滤液中可能有两种溶质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可知,Zn>Cu>Ag,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
A、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锌有剩余,则溶液中不含有AgNO3,向滤液中加盐酸不会有白色沉淀,故A不可能出现;
B、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锌剩余,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向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故B可能出现;
C、过滤得到的固体与加入锌的质量相等,故C可能出现;
D、当锌的质量刚好把硝酸银反应完全,则过滤后的滤液呈蓝色,滤液中可能有两种溶质.故D可能出现.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稀释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判断;
B、根据等质量的金属(均过量)与一定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判断;
C、根据硫酸钡不溶于酸判断;
D、根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与生成的产物多少无关判断;
【解答】解: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不能等于或小于7,故A不正确;
B、等质量的铁与镁分别与少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故B正确;
C、Na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反应生成的沉淀从零开始,直至反应结束,故C不正确;
D、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与生成的产物多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及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图象的正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21.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铵根离子 2NH4+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碱” Na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
②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是纯碱,钠是+1价,碳酸根是﹣2价,故答案为:Na2CO3;
故答案为:①2NH4+;②Al;③CH4;④Na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碳酸氢钠 B.熟石灰 C.明矾 D.干冰 E.聚乙烯
①生产中用于糕点、面包发酵粉的成分是 A ;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D .
③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 ;
④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E ;
⑤水净化过程中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是 C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生产中用于糕点、面包发酵粉的成分是碳酸氢钠,故填:A;
②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D.
③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B;
④聚乙烯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故填:E;
⑤水净化过程中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是明矾,故填: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高锰酸钾固体是 紫黑 色
②用硫酸溶液除去铁钉表面铁锈 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用盐酸检验大理石中的碳酸根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④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CH4+H2O3H2+C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固体是紫黑色.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④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的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3H2+CO.
故答案为:①2KMnO4K2MnO4+MnO2+O2↑;紫黑;
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③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
④CH4+H2O3H2+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4.(12分)化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1)大豆是大众喜爱的食材之一,由大豆制作豆腐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发明,现成为全球颇受欢迎的食品,豆腐中含有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每100克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下
成分
水
蛋白质
油脂
X
钙
铁
磷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质量(g)
89.3
4.7
1.3
2.8
0.24
1.4
0.064
0.00006
0.00003
①表中X 代表六类营养素中的 糖类 .
②豆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Fe .
③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中有一过程“点豆腐”,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据你分析,加入的盐可能是 C .(填序号)
A.BaCl2 B. CuSO4 C. CaSO4 D.AgNO3
④豆腐的制作时有一“煮浆”的过程,“煮浆”时用煤作燃料,通常将煤块加工成蜂窝煤,其原因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充分燃烧 ,“煮浆”结束后,若不继续加煤,火焰会逐渐熄灭,原因是 缺少可燃物 .
⑤大豆在生长过程需要施用复合肥,则你建议施用的化肥是 C .(填序号)
A.KCl B.(NH4)2SO4 C.KH2PO4 D.NH4NO3
⑥用大豆榨油时,油坊师傅身上衣服上油渍用清水很难洗去,但加入洗涤剂就很容易洗净,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可用下列方法:
①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②用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A.CaCl2+NaHCO3═CaCO3↓+NaCl+HCl;
B.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
你认为哪个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A,生成物中的CaCO3与HCl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 .
(3)如图所示,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
①电动车的大架(a)、轮毂,轮胎中用到合成橡胶(b)分别属于 B (填序号)
A.(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B.(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a)无机非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D.(a)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②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常用30%~50%的稀硫酸.生产中常用98%的浓硫酸稀释进行配制,若量取浓硫酸时用俯视读数,则配制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为 酸入水 (填“酸入水”或“水入酸”)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1)①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②根据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来分析;
③加入的盐必须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
④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⑤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⑥根据乳化原理来分析,
(2)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②根据物质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来分析;
(3)①欲正确解答本题,须根据自行车不同部件的不同作用来分析;
②根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分析以及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①X的含量为2.8%,属于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糖类;故填:糖类;
②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锌、硒等,故填:Fe;
③氯化钡、硫酸铜和硝酸银都是重金属盐,有毒,而硫酸钙没有毒,故填:C;
④将煤块加工成蜂窝煤,其原因是增大了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能充分燃烧,“煮浆”结束后,若不继续加煤,火焰会逐渐熄灭,原因是缺少可燃物;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充分燃烧;缺少可燃物;
⑤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硫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C;
⑥用大豆榨油时,油坊师傅身上衣服上油渍用清水很难洗去,但加入洗涤剂就很容易洗净,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2)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②因CaCl2+NaHCO3═CaCO3↓+NaCl+HCl反应的生成物中CaCO3能与HCl反应,则该反应不合理;而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反应有沉淀和气体、水生成,则该反应合理.故填:A,生成物中的CaCO3与HCl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
(3)①自行车的大架、轮毂等常使用的是金属材料,轮胎使用的材料是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B;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而使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
故答案:偏小;酸入水.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5.分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0g、25g 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C .(填“A”“B”或“C”)
(2)烧杯 A、B、C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填“A”“B”或“C”).
(3)图二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 甲 (填“甲”或“乙”).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 正确的 BD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首先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比较溶液中溶剂的多少;然后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出降温至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溶液状态的变化及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
【解答】解:(1)三个烧杯中向装有等量的水,分别加入10g、20g、25g该固体,并且C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所以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答案为:C.
(2)由于在三个烧杯中只有B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B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
(3)由于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甲
(4)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但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比较出它们原来的溶剂的多少即可;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即等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则溶剂甲<乙,故B正确;
C、由于甲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小,而乙的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降温后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错误;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乙溶液已经不再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C (2)B(3)甲 (4)B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
26.我国石膏储量丰富,如图是以天然石膏(CaSO4•2H2O)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农用 硫酸铵及副产品X的工艺流程:
(1)生产时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 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
(2)副产品X与珍珠的主要成份相同,产品X是 碳酸钙 (填名称),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HCO3+CaSO4•2H2O═(NH4)2SO4+CaCO3+CO2↑+3H2O ;
(3)操作 1 需要用的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漏斗 ,其中玻璃棒中的作用是 引流 ,溶液 A 可循环使用,溶液 A 是(NH4)2SO4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确定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解答;
(2)根据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解答,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过滤操作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离沉淀池中CaCO3沉淀和(NH4)2SO4溶液,应采取过滤操作,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4)根据硫酸铵和氯化钡产生沉淀解答.
【解答】解:(1)生产时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副产品X与珍珠的主要成份相同,产品X是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2NH4HCO3+CaSO4•2H2O=CaCO3↓+(NH4)2SO4+CO2↑+3H2O;
(3)分离沉淀池中CaCO3沉淀和(NH4)2SO4溶液,应采取过滤操作,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中的作用是引流;溶液A可循环使用,溶液A是(NH4)3SO4的饱和溶液;
(4)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确定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
故答案为:(1)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碳酸钙,2NH4HCO3+CaSO4•2H2O═(NH4)2SO4+CaCO3+CO2↑+3H2O(或2NH4HCO3+CaSO4═(NH4)2SO4+CaCO3+CO2↑+H2O);
(3)漏斗,引流,饱和;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陌生的反应考查了有关碳酸盐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因此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依据性的推测.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27.(22分)水﹣﹣﹣﹣﹣生命之源
(1)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 肥皂水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用 加热煮沸 方法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3)某养殖场欲测定水池中水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 C (填序号)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pH试纸
(4)探究水的组成化学上用如图1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其中 a 为电源的 负 (填“正”或“负”)极,实验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一开始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9.7克,加入0.3克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0.625%,则理论ab上,乙试管中可以收集到气体 1.5 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5)测定水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通过实验过程中图2相关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来测定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实验步骤如下:( 假设每步均吸收完全,不考虑一开始装置中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已知: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和氧化铜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步:分别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1.6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0.0克
第三步: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开始对C处玻璃管加热.
第四步: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氢气,
图2方框中应当选用的发生装置(见如图3)为 丙 (选“甲”“乙”或“丙”),其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③A、B装置中放的药品分别为 c (填序号)
a.A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中浓硫酸
b.A中浓硫酸 B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A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B中浓硫酸
d.A中浓硫酸 B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第五步:再次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②b 酒精灯
③本次实验中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并得到持续稳定的 氢气流
④实验开始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除尽装置中的空气,确认此目的已经达到的实验操作方法为 在E处收集气体进行点火检验,发出轻微的噗声 .
⑤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H2+CuOCu+H2O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的目的之一是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另一目的为 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⑥E装置的作用为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若无此装置,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氢氧个数比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⑦计算该实验方法测得的氢氧个数比为 2:1
⑧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实验过程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测定的是 A (填序号)
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 B.氧化铜中混有杂质氧化铁
C.氧化铜未完全干燥 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铜
⑨若本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只占实验所需氢气量的五分之一,则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纯度为80%的粗锌多少克 4.0625g (杂质不与酸反应).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电解水的知识以及氢气还原氧化铜、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用的是加热煮沸的方法,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
(2)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故填: O2;
(3)要测定水池中水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pH试纸,故填:C;
(4)据图可以看出,a端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为电源的负极,一开始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9.7克,加入0.3克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0.625%,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0.3g÷0.625%=48g,故电解的水的质量为:49.7g﹣48g=1.7g,水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生成氧气,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7g×≈1.5g,则理论上,乙试管中可以收集到气体1.5g;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负;1.5;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要生成氢气,可以使用药品锌和稀盐酸,是固液常温型反应,使用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图2方框中应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丙;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填:丙;Zn+2HCl═ZnCl2+H2↑;
③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需要将产生的氢气中的杂质先除杂质、后干燥,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与酸性物质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需要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A、B装置中放的药品分别为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故填:c;
第五步:再次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
①据图可以看出,标号仪器a是铁架台,b是酒精灯,故填:铁架台;酒精灯;
③本次实验中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并得到持续稳定的氢气流,故填:氢气流;
④实验开始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除尽装置中的空气,确认此目的已经达到的实验操作方法为在E处收集气体进行点火检验,发出轻微的噗声,故填:在E处收集气体进行点火检验,发出轻微的噗声.
⑤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H2+CuOCu+H2O,实验结束,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的目的之一是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另一目的为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故填:H2+CuOCu+H2O;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⑥E装置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若无此装置,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氢氧个数比偏大,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偏大;
⑦开始时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1.6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0.0克;反应后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故减少的氧的质量为:101.6g﹣100.0g=1.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121.8g﹣120.0g=1.8g,故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6g=0.2g,该实验方法测得的氢氧个数比为: =2:1,故填:2:1;
⑧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不会影响计算;
B.氧化铜中混有杂质氧化铁会影响测定结果;
C.氧化铜未完全干燥会影响测定结果;
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铜会影响测定结果;
故填:A;
⑨若本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只占实验所需氢气量的五分之一,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2g×5=1.0g
设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纯度为80%的粗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80%x 1.0g
x=4.0625g
故填:4.0625g.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知识以及水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相关文档
-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数学试题Word含答2021-05-1014页
-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菠菜与豆腐能同食2021-05-102页
- 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05-1022页
- 二次函数与方程组或不等式中考数学2021-05-105页
- 2014湖南长沙中考语文真题及解析整2021-05-1012页
-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2021-05-1025页
- 2015烟台中考化学试题与答案2021-05-1010页
- 全国各地500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2021-05-1071页
- 广州2017中考英语一模真题卷以及详2021-05-1010页
- 中考数学仿真试题精选20套2021-05-10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