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6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房山区 2013年初三毕业会考试卷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8 分, 每小题 2 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 )
A.焦耳 B.帕斯卡 C.瓦特 D.牛顿
2.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
A.橡皮 B.铅笔芯 C.剪刀 D.金属勺
3.如图 1 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
A B C D
图钉尖的面积做得很小 书包带做得较宽 刀具上的刃磨得很薄 吸管一端切成斜口
图1
玫瑰花在平面镜中成像 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 隔着鱼缸看金鱼,金 图片经放大镜放大了
鱼好像变大了许多
A B C D
图2
4.如图 2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5.如图 3 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图3
D.起子
C.剪刀
A.镊子 B.钢丝钳
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7.如图 4 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
春天里冰雪消融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A B C D
图4
8.下列估测值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一件普通衬衫的质量约为 2kg
B.一个普通男中学生所穿鞋的长度约为 42cm
C.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 1.6m
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 500N
9.如图 5所示的实例中,通过做功增大了物体内能的是 ( )
摩擦生热
烤火取暖
暖手炉暖手
用酒精灯加热水
A B C D
图5
10.汽车沿斜坡匀速上坡的过程中,它具有的 (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11.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将额定电压相同的灯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时,发现现灯 L1 亮而灯 L2 不亮;当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灯 L1 的两端时,发现灯 L2 亮了而 灯 L1 却不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灯 L2 一定短路了
B.灯 L1 一定短路了
C.灯 L1 的电阻一定比灯 L2 的电阻大得多
D.灯 L1 的额定功率一定比灯 L2 的额定功率大得多
12.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和冰块漂浮在水中(二者上表面与水面平行),木块所受浮 力为 F1,冰块所受浮力为 F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V1,冰块排开水的体积 V2,木 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 F木,冰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 F冰。(ρ木=0.6g/cm3,ρ冰=0.9g/cm3)则 ( )
A.F1=F2,V1>V2 B.V1=V2,F木>F冰
C.F1=F2,F木>F冰 D.F1=F2,F木=F冰
13.将电阻为 R1 的灯 L1 与电阻为 R2 的灯 L2(R1>R2)串联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灯L1 消耗的电功率为 P1,灯 L2 消耗的电功率为 P2,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P串;将两灯并联在同一电源上,灯 L1 消耗的电功率为 P1’,灯 L2 消耗的电功率为 P2’,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P并。则 ( )
A.P并>P串>P2’>P1’>P1>P2 B.P并>P2’>P1’>P串>P1>P2
C.P并>P2’>P1’>P串>P2>P1 D.P并>P串>P2’>P1’>P2>P1
R0
A
R
S
14.如图 6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Ω,R0 为防止电源短路的定
值电阻。当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为 10Ω 时,接通开关 S,电流表的示数为 0.4A。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8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
A.0.37A
B.0.48A
C.0.50A
D.0.52A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36V
B.不能用湿布擦洗正在工作着的用电器
C.使用测电笔进行测试时,手应接触笔帽上的金属体
D.发现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棍将电线与人分开
16.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则相同质量的水银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多少有关
D.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不一定降低
图 7
18.如图 7 所示,一个体积为 V 重为 G 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圆柱体底面 与水面平行),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圆柱体浸入水中处于静止状态。 圆柱体上底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 F1,圆柱体下底面受到水向上
的压力为 F2,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测力计的示数为 T,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T+F2=G+F1
B.F1、F2 和 T 三者的合力与重力是平衡力
C.F2-F1=ρ水 gV
D.F2=G+F1
三、填空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19.白光是由多种 组成的。
20.室内花瓶里插有一束百合花,房间里充满淡淡的花香,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
21.质量为 5kg的水,温度由 20℃升高到 80℃时,吸收的热量是 J。已知水的比热
图 8
容为 C水=4.2×103J/(kg·℃)
22.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ρ酒=0.8×103kg/m3)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液面上,从杯中溢出 8g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________g。
24.如图 9所示,悬挂机构由固定杆 OD和杠杆 AB构成,O为杠杆 AB的支点,AO:OB=2:3。配重 C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 B 端,其质量 mC=77kg。安装在杠杆 A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定滑轮 D及动滑轮 E构成。其中支架和定滑轮 D 的总质量
是动滑轮 E 的两倍。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
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 品。在一次打捞物体 A 的过程中,物体 A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电动机牵引绳子的拉力为 F1,地面对配重 C 的支持力为 N1;在物体 A 全部露出水 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电动机的拉力为 F2,地面对配重 C 的支持力为 N2。已知物体 A 的密度为,体积为,N1:N2=11:10,绳和杠杆的质量、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物体A的阻力可忽略不计。由此可知N2=______N。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如图 10所示,物体 A的长度是 cm。(2 分)
26.在图 11中,画出入射光线 OA的反射光线。(2 分)
A
27.图 12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2 分)
28.图 1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2 分)
29.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盐水(如图 14甲所示)的总质量为 80g,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 14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cm3。接着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4丙所示,则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3 分)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9cm,如图 15 所示, 某同学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在 28cm 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倒立、 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 填“实”或“虚”),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3 分)
31.图 16 为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由
图像可知,此物质的熔点为 ℃;其凝固过程用时 min。(2 分)
甲 乙 丙
V
A
32.某同学按图 17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灯泡 L 的电功率。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 16乙、丙所 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灯泡 L 此时的电功率为 W。(2 分)
33.如图 18所示,某同学把一纸条放在嘴边,在纸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条
向上飘了起来,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2 分)
h/m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F/N
20
18
16
14
12
10
8
34.某同学要探究浸入水中金属圆柱体所受测力计的拉力与浸在水中深度的关系。装置如图 19所示,将一个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圆柱体浸没水 中之前,记下金属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示数 F, 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金属圆柱体所受到拉力 F 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 h 的关系式为
。(2 分)
S1
S2
S3
Rx
R0
35.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R1 和 R2,它们的电压随电流变化的 U-I 图像如图 20 所 示,如果把 R1、R2 两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为 12V 的电源上时,R1 两端的电压 U1= V。(2 分)
0 0.1 0.3 0.5
6
4
2
36.如图21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某同学想用调好的电流表和阻值己知的定值电阻 答
R0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的操作步骤为:①当闭合开关S1和S2,断开S3时,电 题
流表只测量R0的电流为I0;②当闭合开关S1、S2和S3时,电流表测量R0和Rx的电流
为I;(3分)
(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图21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请用I0、I和R0表示Rx,Rx= 。
37.某同学在学习浮力时,观察到放入水中小木块会上浮,根据生活经验他判断出在水 中的木块因为受到浮力而上浮的,当他把小石块用线拴住放入水中时观察到小石块 下沉了,因此小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请你选择适当 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3 分)
38.实验桌上摆放着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 1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 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 1块,滑动变阻器 1个,开关 1个,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串联,当通过电路的电流保持不变时,这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功率 P 与电阻 R 的关系为:P=I2(R+k)(k 为常量)” )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 录表。(5 分)
图22
5.(2013房山二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 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U1,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为2W,电路消耗 的总功率为 P1;保持开关状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U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再将开关 S2 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已知 P1:P2=2:5,U1:U1′=2:3。
求: (1)
(2)求
图23
40.如图 23所示,容器内装有适量水,滑轮组的动滑轮质量为 m0,质量为 m1 的物体 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浸没在水中的质量为 m2 的物体 B 相连,弹簧每受到 10N 的拉 力,弹簧伸长 1cm,物体 B 的体积为 VB。滑轮组绳子自由端挂一轻钩,在挂钩上挂 一质量为 m3 的物体 C,弹簧伸长 2cm,物体 B 恰好与容器底无作用力。将物体 C 换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物体 B 离开水面后,恰能以 0.1m / s 的速度匀速上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已知:m3=1.6kg,VB=2dm3。(绳与挂钩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均忽略不计,弹簧的伸长始终在弹性范围内,g 取 10N/kg)求:(7 分)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2)重力 GD 所做功的功率 P。
2013年房山区中考物理2模答案
一.单选题(14×2分=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A
B
A
A
C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A
B
C
D
B
B
二.多项选择题:(4×3分=12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选不得分)
题号
15
16
17
18
答案
BCD
BD
AD
ABC
三、填空题(6×2分=12分)
19. 色光 。 20. 扩散 。 21. 1.26×106 。 22. 8 。
23. 1.4 。 24. 500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 2.7(或2.70) (2分)。 26.图略(2分) 27.586.6(2分)。 28. 2.2 (2分)。
29. 30。47 。 1.1×103 (3分)。 30. 缩小 。 实。 照相机 (3分)。
31. 80 。 10 (2分)。 32. 0.4 。 0.8 (2分)。 33. 小 (2分)。
34. F = 20N-200(N/m)·h (2分)。 35. 7.5 (2分)。
36.(1)图略(1分),(2)RX=(2分)。
37.答:
(1)实验器材: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测力计;
(2)实验过程:用细线把石块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待石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分析与结论:若F2<F1,说明浸在水中的石块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说明:其它方法正确给分。
38.答:
(1)将电表调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I,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
(3)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
(4)仿照步骤(3)再做四次,电流表示数仍为I、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3~U6;
(5)根据公式:P=UI计算出六次功率分别为P1~P6;
(6)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R/Ω
U/V
I/A
P/W
五、计算题
39. 图略
40.解:(1)
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