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05-10 发布

北师大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大全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 ‎《狼》‎ 一、通假字 ‎   1、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有    2、止露尻尾 止通只,只有     3、止增笑耳 止通只,只有 ‎ 二、古今异义词 ‎   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   今义:松弛 ‎   2、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   3、一狼仍从 从:古义:跟随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  三、词类活用 ‎   1、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   3、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   5、一屠晚归 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  四、特殊句式 ‎   1、投以骨 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   2、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   3、一狼洞其中 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   4、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   十、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愚公移山》‎ ‎    一、文学常识 ‎ ‎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 ‎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 ‎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   二、通假字 ‎ ‎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 ‎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 ‎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 ‎   三、古今异义词 ‎ ‎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 ‎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 ‎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 ‎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 ‎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 ‎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 ‎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 ‎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 ‎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 ‎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 ‎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 ‎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 ‎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 ‎   四、词类活用 ‎ ‎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 ‎   2、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 ‎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 ‎   5、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 ‎   6、聚室而谋曰 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 ‎   五、一词多义 ‎ ‎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 ‎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 ‎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 ‎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 ‎   (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 ‎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 ‎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 ‎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 ‎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 ‎  六、重点词语解释 ‎ ‎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 ‎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 ‎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 ‎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小山 ‎ ‎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 ‎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 ‎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挑 夫:成年男子 ‎ ‎   14、叩石垦壤 扣: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 ‎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 ‎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 ‎ 七、特殊句式 ‎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 被动句 ‎ ‎   3、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 ‎ ‎ 八、朗读节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九、理解性默写 ‎ ‎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 ‎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 ‎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 ‎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 ‎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一、通假字 ‎ ‎   1、衡于虑 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读bi,辅佐 ‎ ‎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 ‎ 二、古今异义词 ‎ ‎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 ‎ ‎   2、饿其体肤 饿: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 ‎   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 ‎ 三、词类活用 ‎ ‎   1、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痛苦 ‎ ‎   2、劳其筋骨,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劳累 ‎ ‎   3、饿其体肤,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饥饿 ‎ ‎   4、空乏其身,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到贫困之苦 ‎ ‎   5、行拂乱其所为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 ‎ ‎ 四、重点词语解释 ‎ ‎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 ‎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 ‎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 ‎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 ‎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 恒:常 ‎ ‎   9、生于忧患 生:生存发展。 ‎ ‎  五、朗读节奏 ‎ ‎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六、理解性默写 ‎ ‎   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 ‎  七、重点语句翻译 ‎ ‎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 ‎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小石潭记》‎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 一、通假字  :下见小潭 见通现,出现 ‎ ‎   二、一词多义 ‎ ‎   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    )斗折蛇行(   )  2、伐:伐竹取道 (     ) 齐师伐我(     ) ‎ ‎   3、明:明灭可见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  三、重点词语解释 ‎ ‎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 ‎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 ‎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 ‎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 ‎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 ‎   10、明灭可见 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 ‎ 四、理解性默写 ‎ ‎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 ‎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五、重点语句翻译 ‎ ‎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 ‎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 ‎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 ‎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 ‎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 ‎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 ‎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 ‎   六、课文内容理解 ‎ ‎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 ‎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 ‎  3、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 ‎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 ‎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   七、开放性试题 ‎ ‎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 ‎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 ‎   上句: ‎ ‎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 ‎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 ‎   ‎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 ‎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 ‎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一、通假字 ‎   1、有时见日 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 ‎ 二、一词多义 ‎①.   蝉则千转不穷。(尽,完 ) 欲穷其林。(走完 )   ②.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③ 负势竞上     (向上)  横柯上蔽    (在上边) ‎ 三、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三、重点词语解释 ‎   1、风烟俱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 ‎   3、一百许里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 ‎   4、天下独绝 独绝:; 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经久不绝:停。‎ ‎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   6、急湍甚箭 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   9、互相轩邈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   10、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 ‎   12、鸢飞戾天者 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   14、经纶世务者 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 忘反:流连忘返; ‎ ‎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   17、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   19、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 韵:和谐声音。‎ ‎  四、理解性默写 ‎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猿则百叫不绝。‎ ‎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9、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   一、文学常识 ‎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二、通假字 ‎   1、略无阙处( 阙通缺)‎ ‎ 三、古今异义词 ‎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   四、词类活用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五、一词多义 ‎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六、重点词语解释 ‎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  七、朗读节奏 ‎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八、理解性默写 ‎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八、重点语句翻译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   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3、绝巘多生怪柏 ‎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 ‎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 ‎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特殊句式 ‎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  三、朗读节奏 ‎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理解性默写 ‎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五、重点语句翻译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 六、课文内容理解 ‎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 ‎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3、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6、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  七、开放性试题 ‎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 ‎    一、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 ‎   二、古今异义词 ‎ ‎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 ‎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 ‎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 ‎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 ‎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 ‎  三、词类活用 ‎ ‎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 ‎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 ‎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 ‎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 ‎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   6、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 ‎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 四、重点词语解释 ‎ ‎   1、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 ‎ ‎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认为 ‎ ‎   5、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 五、课文内容理解 ‎ ‎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 ‎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 ‎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 ‎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 ‎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 ‎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 ‎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 ‎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 ‎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 ‎   1、本文选自《左传》 ‎ ‎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 ‎ 二、通假字 ‎ ‎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 三、古今异义词 ‎ ‎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 ‎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 ‎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 ‎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 ‎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 ‎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 ‎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 ‎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 ‎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 ‎   四、词类活用 ‎ ‎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  五、一词多义 ‎ ‎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 ‎   2、师:①遂逐齐师 (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3、属:①忠之属也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牺牲:牺牲玉帛( ) 为国牺牲( ) ‎ ‎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 ‎   6、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 ‎   7、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 ‎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 ‎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 ‎   六、重点词语解释 ‎ ‎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 ‎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 ‎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 ‎ 七、特殊句式 ‎ ‎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 ‎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 ‎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 ‎  八、朗读节奏 ‎ ‎   1、可/以一战 ‎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 九、理解性默写 ‎ ‎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 ‎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 ‎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 ‎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 ‎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 ‎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   十、重点语句翻译 ‎ ‎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 ‎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 ‎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 ‎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 ‎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 ‎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 ‎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 ‎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 ‎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 ‎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 ‎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 ‎《口技》‎ ‎   一、文学常识 ‎ ‎   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本文的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 ‎ ‎   3、《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 ‎  二、通假字 1、满坐寂然    坐通座 ‎ ‎  三、古今异义词 ‎ ‎   1、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 ‎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 ‎   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 ‎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义:当中夹杂 今义:当中 ‎ ‎ 四、词类活用 ‎ ‎   1、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 ‎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 ‎ 五、一词多义 ‎ ‎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 ‎(3)犯罪(何坐?坐盗)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   3、毕:(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响毕绝) ‎ ‎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 ‎   (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 ‎   (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5、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 6、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 ‎   六、重点词语解释 ‎ ‎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 ‎   3、众宾团坐 团:聚集,集合 4、少顷:一会儿 ‎ ‎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睡醒 ‎ ‎   7、众妙毕备 毕:全,都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 ‎   9、不能指其一端 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 ‎ ‎   10、两股战战 战战:哆嗦的样子 11、几欲先走 几:几乎,差点儿 ‎ ‎   九、特殊句式 1、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 ‎   十、朗读节奏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 ‎   1、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 ‎   *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能谈出一些特点、作用即可) ‎ ‎   2、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 ‎ ‎   *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 ‎   3、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你用“善在     ,它写出了          ”说一句话。 ‎ ‎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 ‎《岳阳楼记》‎ ‎    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   一、古今异义词 ‎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    二、重点词语解释 ‎   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 ‎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 ‎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   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    三、特殊句式 ‎   1、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 ‎   四、朗读节奏 ‎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五、理解性默写 ‎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   15、在文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   (宠,荣耀;偕,一起)‎ ‎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   1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醉翁亭记》‎ ‎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一、重点词语解释 ‎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 ‎   12、深秀者:秀丽。‎ ‎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 17、辄:就   18、弈:下棋 ‎   二、朗读节奏 ‎   1、佳木/秀而繁阴,  2、山行/六七里 ‎   三、理解性默写 ‎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   2、归纳段意 ‎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   十四、开放性试题 ‎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   下联:‎ ‎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   上联:                            下联:‎ ‎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 ‎《记承天寺夜游》‎ ‎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 ‎ 一、重点词语解释 ‎ ‎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 ‎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 ‎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 ‎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 ‎   8、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 ‎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 ‎ 二、理解性默写 ‎ ‎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 ‎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 ‎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三、重点语句翻译 ‎ ‎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 ‎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 ‎   四、课文内容理解 ‎ ‎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 ‎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   * 记叙 描写 议论。 ‎ ‎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 ‎《隆中对》‎ 一、文学常识 ‎1.《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2.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二、通假字 ‎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以来 )‎ 三、古今异义词 ‎  遂用猖蹶:猖蹶 古意: 失败; 今意:嚣张。‎ ‎  凡 古意:总共; 今意:平凡。‎ ‎  孤 古意: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今意:孤单。‎ ‎  遂用猖蹶 用 古意:因此 ;今意:使用。‎ ‎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古意:拜访; 今意,照顾、看。‎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 古意:大概;今意,危险、输。(百战不殆)‎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古意:一天天;今意,太阳或日子。‎ ‎  抑亦人谋也 抑 古意:而且;今意,压抑,或者。‎ ‎  此人可就见 就 古意:接近,趋向 今意:就是。‎ 四、句式 ‎  ①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用武之国。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②省略句:君与俱来。‎ ‎  ③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 ‎  ④递进复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⑤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五、词类活用 ‎  1.方位名词作状语:西和诸戎:西,向西。南抚夷越:南,向南。‎ ‎  2.名词作状语:外结好孙权:外,向外。内修政理:内,向内。‎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 ‎ 3.形容词作名词:思贤如渴:贤,有才能的人。‎ 六、一词多义 ‎  ①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②因: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  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用猖蹶:就 ‎  ④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诚如是:如果 ‎  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已历三世: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 ‎  ⑥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  ⑦然: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运用 ‎  ⑨以:以弱为强者: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 ‎  ⑩为:谓为信然:是  贤能为之用: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  11.之:  时人莫之许也:代词,代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先主器之:代词,代徐庶 此用武之地:结构助词,的  孤之有孔明:消独 ‎《出师表》‎ 一、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 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 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   【今义: 言行恶劣 】‎ ‎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 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                       【古义:通晓,熟悉】  【今义: 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二、一词多义:  ‎ ‎1.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 ‎3.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三、基本要点:‎ ‎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  6、《出师表》中的成语:‎ ‎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四、理解性背诵:‎ ‎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  (3)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  (7)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9)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1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1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1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15)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1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陋室铭》‎ ‎ 一、文学常识 ‎ ‎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 ‎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 ‎ 二、古今异义词 ‎ ‎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 ‎ 三、词类活用 ‎ ‎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 ‎  四、重点词语解释 ‎ ‎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 ‎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 ‎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 五、特殊句式 :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 ‎  六、理解性默写 ‎ ‎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七、课文内容理解 ‎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 ‎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  ‎ ‎《桃花源记》‎ ‎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一、通假字 ‎   1、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  二、古今异义词 ‎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   三、一词多义 ‎   1、志 (1)处之志之 (作标记)(2)寻向所志 (标记,)‎ ‎  四、重点词语解释 ‎   1、欲穷其林 穷:穷尽    2、具答之 具:详尽    3、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   4、咸来问讯 咸,都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并怡然自乐 并:都。‎ ‎   五、理解性默写 ‎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 ‎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六、课文内容理解 ‎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进入——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   2、顺序:时间先后 ‎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 ‎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 ‎   5、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   6、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7、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 ‎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   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   10、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    十四、开放性试题 ‎   1、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   (4)落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