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3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重庆市巴川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经过几年的打造,铜梁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短线旅游城市,在打造过程中的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七彩梦园”修剪花枝 B.“大庙桑葚园”酿造桑葚酒 C.“安居古城”打磨石雕 D.“侣伴三色园”人工喷雾增加植物科技馆中的湿度 ‎2.下列物质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 A.氯化钠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过氧化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蛋白质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点燃混有氮气的氢气会爆炸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和熟石灰一起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变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两种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属原子质量比一个氟原子质量小 C.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D.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7.山梨酸钾(C6H7O2K)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及好氧性细菌的活性,从而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对山梨酸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梨酸钾可作食品防腐剂 B.山梨酸钾由四种元素组成 C.山梨酸钾是一种有机物 D.山梨酸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3:1‎ ‎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  )‎ A.将硬水变为软水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海水晒盐 ‎9.铜与盐酸和硫酸常温下都不反应,与稀硝酸在加热时可以发生反应,根据方程式3Cu+8HNO33Cu(NO3)2+4H2O+2X↑,推测X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 C.N2O3 D.N2O5‎ ‎10.下列生活事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患佝偻病,可以适量补钙 B.水果蔬菜能给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只吃水果蔬菜不吃主食 C.庄稼生长不旺:叶色发黄、易倒伏,施用复合肥硝酸钾 D.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能使燃料更充分 ‎11.下列各组物质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BaCO3 Na2CO3 B.NaOH NH4NO3‎ C.CuSO4 Ca(OH)2 D.KCl NaCl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B.铜粉在氧气中加热:Cu+O2CuO2‎ C.实验室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D.证明铁能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13.“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化合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分解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4.下列一步完成的除杂方案(括号中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A.CO2(CO)﹣﹣点燃 B.C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CaO(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HCl溶液(CaCl2)﹣﹣加过量的氧化钙 ‎15.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1g H2与9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g H2与8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B.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的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C.50g 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50g Ca(OH)2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 D.10%的盐酸的pH、10%的烧碱溶液的pH ‎16.下列图象表示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B.‎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C.‎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D.‎ 将1g硫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做电解水实验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氨气_______;(2)硫酸铁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 ‎18.请联系生活实际用化学知识来解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食堂中的一次性餐盒属于_______材料(填“金属”或“有机合成”).‎ ‎(2)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可用醋酸除去,请写出用醋酸(用“HAc”表示醋酸的化学式)除水垢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近几年来,重庆所处的西南地区常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水资源.‎ ‎①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_来最简单的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E.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19.(1)铁制品表面常有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铁锈可用稀盐酸除去,方程式是_______,铝制品表面几乎无锈,原因(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 ‎(2)为了比较铁和铝的活动性,取铁丝、铝丝和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操作达到了实验目的,两次实验过程中一次有明显现象,一次没有明显现象,写出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_______;‎ ‎(2)甲中混有少许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三只烧杯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a=b<c   B.a<b<c_______C.a=b=c_______D.无法确定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在等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实验操作的温度t范围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 t<t2_______ B.t1<t<t2_______C.t>t3   D.t2≤t<t3.‎ ‎21.实验室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对它们编号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注:“①白色沉淀”指A与B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B ‎ C ‎ D ‎ E ‎ A ‎ ①白色沉淀 ‎ ②无色气体 ‎ ③无明显现象 ‎④无明显现象 ‎(1)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B物质是_______;‎ ‎(3)若将C加入①中白色沉淀时有无色气体产生,则C是_______;‎ ‎(4)取D、E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在D中产生白色沉淀,E中无明显现象,则E是_______,D参与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2.实验室用某粗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a.溶解→b._______→c.蒸发 步骤二:a.计算→b.称量→c.溶解 ‎(1)步骤一中,b处操作应为_______;c处所需玻璃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 ‎(2)步骤二中,称量时天平左偏,应如何操作_______:量取所需水时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_______:‎ ‎(3)若配制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9%,可能原因有_______ (填序号):‎ A.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B.天平称量时,砝码、物质放反(1g以下用游码)‎ C.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蒸发时未见大量固体就停止加热,所得固体潮湿.‎ ‎23.下列是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两液体混合后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图二中,实验时,要先_______(选填序号:A.通一会一氧化碳B.点燃酒精喷灯);右端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3)该整个实验过程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4.化工厂化验员用铁粉处理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回收铜粉和硫酸亚铁溶液,数据记录如下:‎ ‎ 铁 ‎ 铜 ‎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反应前 ‎ 10g ‎0g 混合溶液90g ‎ 反应后 ‎ 4.4g 未测 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求:(1)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是_______g;‎ ‎(2)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 ‎(3)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_______g.‎ ‎ ‎ ‎2016年重庆市巴川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经过几年的打造,铜梁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短线旅游城市,在打造过程中的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七彩梦园”修剪花枝 B.“大庙桑葚园”酿造桑葚酒 C.“安居古城”打磨石雕 D.“侣伴三色园”人工喷雾增加植物科技馆中的湿度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修剪花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造桑葚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打磨石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人工喷雾增加植物科技馆中的湿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物质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 A.氯化钠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过氧化氢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酒精、蔗糖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硫酸铜、氯化钠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和水的混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酒精溶液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蛋白质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点燃混有氮气的氢气会爆炸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物质的元素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氢气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解答】解:A、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错误;‎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正确;‎ 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错误;‎ D、氢气不能在氮气中燃烧,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 ‎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和熟石灰一起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变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和熟石灰一起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可能有明显现象,如稀硫酸反应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酚酞试剂后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中和反应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两种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属原子质量比一个氟原子质量小 C.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D.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利用一个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原子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及名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A、氟是非金属元素,金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金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氟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所以一个金属原子质量比一个氟原子质量小,故B正确;‎ C、金原子的质子数为197,故C错误;‎ D、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来解答问题,学生应学会获取直接信息,明确一个小格中的元素符号、名称及不同位置的数字来解答接即可.‎ ‎ ‎ ‎7.山梨酸钾(C6H7O2K)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及好氧性细菌的活性,从而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对山梨酸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梨酸钾可作食品防腐剂 B.山梨酸钾由四种元素组成 C.山梨酸钾是一种有机物 D.山梨酸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3: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山梨酸钾(C6H7O2K)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及好氧性细菌的活性,从而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所以可以做防腐剂,故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山梨酸钾是由碳、氢、氧、钾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山梨酸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D.山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2)═9:4≠3:1,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  )‎ A.将硬水变为软水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海水晒盐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A、根据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解答;‎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C、根据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解答;‎ D、根据用盐酸除去铁锈发生化学变化解答.‎ ‎【解答】解:‎ A、将硬水变为软水是加热煮沸,故选项不符合.‎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不符合.‎ C、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故选项不符合.‎ 答案:C.‎ ‎【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 ‎9.铜与盐酸和硫酸常温下都不反应,与稀硝酸在加热时可以发生反应,根据方程式3Cu+8HNO33Cu(NO3)2+4H2O+2X↑,推测X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 C.N2O3 D.N2O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4H2O+2X↑,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0.下列生活事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患佝偻病,可以适量补钙 B.水果蔬菜能给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只吃水果蔬菜不吃主食 C.庄稼生长不旺:叶色发黄、易倒伏,施用复合肥硝酸钾 D.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能使燃料更充分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B、根据六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关系进行分析;‎ C、根据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骨质疏松而致骨折,故做法合理;‎ B、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故做法不合理;‎ C、施用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含有钾元素,能增加抗倒伏能力,故做法合理;‎ D、固体燃料粉碎,燃烧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用充分燃烧,液体燃料雾化,燃烧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用充分燃烧,故做法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六大营养元素、化肥的种类及作用、燃烧的条件等,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 ‎ ‎11.下列各组物质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BaCO3 Na2CO3 B.NaOH NH4NO3‎ C.CuSO4 Ca(OH)2 D.KCl Na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是否溶于水以及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钡不溶于水,碳酸钠能溶于水,故使用水可以鉴别;‎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使用水可以鉴别;‎ C、硫酸铜溶于水水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使用水可以鉴别;‎ D、氯化钾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故使用水不能鉴别;‎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溶于水后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 ‎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B.铜粉在氧气中加热:Cu+O2CuO2‎ C.实验室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D.证明铁能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铜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u+O22CuO.‎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3.“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化合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分解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据此结合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化合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单质生成的化合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解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下列一步完成的除杂方案(括号中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A.CO2(CO)﹣﹣点燃 B.C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CaO(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HCl溶液(CaCl2)﹣﹣加过量的氧化钙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5.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1g H2与9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g H2与8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B.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的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C.50g 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50g Ca(OH)2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 D.10%的盐酸的pH、10%的烧碱溶液的pH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1g氢气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B、利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饱和溶液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解决.‎ C、利用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进行解答.‎ D、利用盐酸的pH<7、烧碱溶液的pH>7.‎ ‎【解答】解:A、与1g氢气反应需要氧气的质量为8g,可生成9g水,故前者等于后者.‎ B、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前者不一定大于后者.‎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钠,溶液质量比以前增加,而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质量比以前减小,故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D、10%的盐酸的pH<7、10%的烧碱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与溶质质量量分数的关系,物质溶解时放热及吸热现象,同时也考查了常见物质化学反应前后量的关系.‎ ‎ ‎ ‎16.下列图象表示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B.‎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C.‎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D.‎ 将1g硫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做电解水实验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盐酸和大理石混合接触就会放出二氧化碳,当大理石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即可;‎ C、根据盐酸能与碱反应,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据此解答;‎ D、根据将1g硫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做电解水实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硫酸钠的浓度不断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盐酸和大理石混合接触就会放出二氧化碳,当大理石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A正确;‎ B、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气体质量大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图象应该先上升,则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故C正确;‎ D、将1g硫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做电解水实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硫酸钠的浓度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氨气NH3;(2)硫酸铁溶液中的阳离子Fe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氨气的化学式为:NH3;‎ ‎(2)硫酸铁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故答案为:(1)NH3;(2)Fe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8.请联系生活实际用化学知识来解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食堂中的一次性餐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填“金属”或“有机合成”).‎ ‎(2)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可用醋酸除去,请写出用醋酸(用“HAc”表示醋酸的化学式)除水垢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Ac+Mg(OH)2═MgAc2+2H2O.‎ ‎(3)近几年来,重庆所处的西南地区常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水资源.‎ ‎①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pH试纸来最简单的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E.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常见的溶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的净化、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以及硬水和软水的鉴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一次性餐盒是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 ‎(2)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填:2HAc+Mg(OH)2═MgAc2+2H2O;‎ ‎(3)①可用pH试纸来最简单的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故填:pH试纸,肥皂水.‎ ‎②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正确;‎ B.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错误;‎ C.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混合物,错误;‎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正确;‎ E.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正确;‎ 故填:B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9.(1)铁制品表面常有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铁锈可用稀盐酸除去,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铝制品表面几乎无锈,原因(用方程式表示)4Al+3O2═2Al2O3.‎ ‎(2)为了比较铁和铝的活动性,取铁丝、铝丝和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操作达到了实验目的,两次实验过程中一次有明显现象,一次没有明显现象,写出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根据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等能防止钢铁生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铝薄膜,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铁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答案:‎ ‎(1)氧气和水蒸气;Fe2O3+6HCl═2FeCl3+3H2O;4Al+3O2═2Al2O3.‎ ‎(2)Fe+2AgNO3=Fe(NO3)2+2Ag.‎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20.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2)甲中混有少许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三只烧杯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填序号)‎ A.a=b<c   B.a<b<c_______C.a=b=c_______D.无法确定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在等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实验操作的温度t范围可能是B.(填序号)‎ A. t<t2_______ B.t1<t<t2_______C.t>t3   D.t2≤t<t3.‎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甲中有少许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制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得到甲,趁热过滤从而除去乙;‎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三只烧杯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b<c;‎ ‎(4)据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甲中有少许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制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得到甲,趁热过滤从而除去乙;‎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三只烧杯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在等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说明在相同的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则实验操作的温度t范围是:0<t<t2,因此t1<t<t2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2)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A;‎ ‎(4)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等.‎ ‎ ‎ ‎21.实验室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对它们编号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注:“①白色沉淀”指A与B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B ‎ C ‎ D ‎ E ‎ A ‎ ①白色沉淀 ‎ ②无色气体 ‎ ③无明显现象 ‎④无明显现象 ‎(1)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O4═K2SO4+H2O+CO2↑;‎ ‎(2)B物质是硝酸钡;‎ ‎(3)若将C加入①中白色沉淀时有无色气体产生,则C是稀硫酸;‎ ‎(4)取D、E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在D中产生白色沉淀,E中无明显现象,则E是氯化钠溶液,D参与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Mg(OH)2↓+2Na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和B混合产生白色沉淀,A和C混合产生气体,故A是碳酸钾,C是硫酸,B是硝酸钡;取D、E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在D中产生白色沉淀,E中无明显现象,故D是氢氧化钠,E是氯化钠,据此解答.‎ ‎【解答】解:A和B混合产生白色沉淀,A和C混合产生气体,故A是碳酸钾,C是硫酸,B是硝酸钡;取D、E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在D中产生白色沉淀,E中无明显现象,故D是氢氧化钠,E是氯化钠;‎ ‎(1)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故填:K2CO3+H2SO4═K2SO4+H2O+CO2↑;‎ ‎(2)B是硝酸钡,故填:硝酸钡;‎ ‎(3)将C加入①中白色沉淀时有无色气体产生,则C是硫酸,故填:稀硫酸;‎ ‎(4)取D、E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在D中产生白色沉淀,E中无明显现象,故D是氢氧化钠,E是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填:氯化钠溶液;2NaOH+MgCl2═Mg(OH)2↓+2NaCl.‎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推断,要解决此类题目,就要熟悉常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有关的实验现象,另外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找准了,完成此类题目就势如破竹,所以还要求同学们加强知识的积累.‎ ‎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2.实验室用某粗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a.溶解→b.过滤→c.蒸发 步骤二:a.计算→b.称量→c.溶解 ‎(1)步骤一中,b处操作应为过滤;c处所需玻璃仪器的作用是防止蒸发皿中液体局部过热而是液体溅出:‎ ‎(2)步骤二中,称量时天平左偏,应如何操作减少氯化钠:量取所需水时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若配制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9%,可能原因有AD (填序号):‎ A.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B.天平称量时,砝码、物质放反(1g以下用游码)‎ C.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蒸发时未见大量固体就停止加热,所得固体潮湿.‎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析】步骤一: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1)根据蒸发结晶: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蒸发皿中液体局部过热而是液体溅出;‎ ‎(2)步骤二中,称量时天平左偏,说明氯化钠质量多了,应减少氯化钠;量取所需水时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根据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可能是溶剂多了或者溶质称重有损失进行解答.‎ ‎【解答】解:步骤一: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1)根据蒸发结晶: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蒸发皿中液体局部过热而是液体溅出;‎ ‎(2)步骤二中,称量时天平左偏,说明氯化钠质量多了,应减少氯化钠;量取所需水时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可能是提纯后所得的粗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会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天平称量时,砝码、物质放反(1g以下用游码)称量9g氯化钠不用游码称量的氯化钠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有误差;‎ 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水的质量少了,会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蒸发时未见大量固体就停止加热,所得固体潮湿,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少于理论值,会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AD;‎ 答案:过滤;‎ ‎(1)过滤,防止蒸发皿中液体局部过热而是液体溅出;‎ ‎(2)减少氯化钠,胶头滴管;‎ ‎(3)AD.‎ ‎【点评】配制溶液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是固体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固体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水的体积偏小.‎ ‎ ‎ ‎23.下列是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两液体混合后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该实验能(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 ‎(2)图二中,实验时,要先A(选填序号:A.通一会一氧化碳B.点燃酒精喷灯);右端的气球的作用是处理尾气;‎ ‎(3)该整个实验过程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注意事项以及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因此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该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能;HCl;‎ ‎(2)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产生爆炸,故在进行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起到收集一氧化碳,处理尾气的作用,故填:A;处理尾气;‎ ‎(3)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故填: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金属的冶炼过程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4.化工厂化验员用铁粉处理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回收铜粉和硫酸亚铁溶液,数据记录如下:‎ ‎ 铁 ‎ 铜 ‎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反应前 ‎ 10g ‎0g 混合溶液90g ‎ 反应后 ‎ 4.4g 未测 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求:(1)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是5.6g;‎ ‎(2)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 ‎(3)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2.64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 ‎(3)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答】解:(1)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是10g﹣4.4g=5.6g;‎ ‎(2)设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CuSO4═FeSO4+Cu ‎56 152 64‎ ‎5.6g y x x=6.4g,y=15.2g 答: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6.4g.‎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90g+5.6g﹣6.4g=89.2g 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89.2g×20%=17.84g 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7.84g﹣15.2g=2.64g,‎ 答: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2.64g.‎ ‎【点评】此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进一步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