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5-10 发布

广东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专题数量和位置变化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锦元数学工作室 编辑 一、 选择题 ‎1. (2012广东佛山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C。‎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 ‎【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故点(-3,-2)位于第三象限。‎ ‎ 故选C。‎ ‎2.(2012广东广州3分)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则平移以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y=x2﹣1  B.y=x2+1  C.y=(x﹣1)2  D.y=(x+1)2‎ ‎【答案】A。‎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变换。‎ ‎【分析】根据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则平移以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1。故选A。‎ ‎3. (2012广东深圳3分)已知点P(a+l,‎2a -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再根据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点P(a+1,‎2a-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点P在第四象限。‎ ‎∴ 。‎ 解不等式①得,a>-1,解不等式②得,a<,‎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a<。故选B。‎ ‎4. (2012广东湛江4分)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20cm2,设该长方形一边长为ycm,另一边的长为x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分析】∵根据题意,得xy=20,∴。故选B。‎ ‎5. (2012广东肇庆3分)点M(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2,0) B.(2,1) C.(2,2) D.(2,)‎ ‎【答案】B。‎ ‎【考点】坐标平移。‎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 ‎∵点M(2,-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1+2=1。‎ ‎∴平移后的点坐标是(2,1)。故选B。‎ 二、填空题 ‎1. (2012广东珠海4分)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B点坐标为(3,2),OB与AC交于点P,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  ▲ .‎ ‎【答案】5。‎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 ‎【分析】根据题意,由B点坐标知OA=BC=3,AB=OC=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四边形DEFG的各边长度,从而求周长:‎ ‎∵四边形OABC是矩形,∴OA=BC,AB=OC, BA⊥OA,BC⊥OC。‎ ‎∵B点坐标为(3,2),∴OA=3,AB=2。‎ ‎∵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DE=GF=1.5; EF=DG=1。‎ ‎∴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 (1.5+1)×2=5。‎ 三、解答题 ‎1. (2012广东佛山10分)规律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初中数学中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一些特定的规则、符号(数)及其运算规律、图形的数值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等方面.‎ ‎    请你解决以下与数的表示和运算相关的问题:‎ ‎ (1)写出奇数a用整数n表示的式子;‎ ‎ (2)写出有理数b用整数m和整数n表示的式子;‎ ‎ (3)函数的研究中,应关注y随x变化而变化的数值规律(课本里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实际上也是为了说明函数的数值规律).‎ 下面对函数y=x2的某种数值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xi ‎0‎ ‎1‎ ‎2‎ ‎3‎ ‎4‎ ‎5‎ ‎...‎ yi ‎0‎ ‎1‎ ‎4‎ ‎9‎ ‎16‎ ‎25‎ ‎...‎ yi+1-yi ‎1‎ ‎3‎ ‎5‎ ‎7‎ ‎9‎ ‎11‎ ‎...‎ 由表看出,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3,5...‎ 请回答:‎ 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案】解:(1)n是任意整数,则表示任意一个奇数的式子是:2n+1。 (2)有理数b=(n≠0)。‎ ‎(3)①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列表如下:‎ xi ‎0‎ ‎1‎ ‎2‎ ‎...‎ yi ‎0‎ ‎1‎ ‎4‎ ‎...‎ yi+1-yi ‎...‎ 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 、 …。‎ ‎②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列表如下:‎ xi ‎0‎ ‎...‎ yi ‎0‎ ‎...‎ yi+1-yi ‎...‎ 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 、 …。‎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二次函数的性质,实数。‎ ‎【分析】(1)n是任意整数,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则偶数可以表示为2n,因为偶数与奇数相差1,所以奇数可以表示为2n+1。‎ ‎(2)根据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而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写成整数的形式,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3)根据图表计算出相应的数值后即可看出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 (2012广东梅州7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2)、B(1,3).△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OB1.(直接填写答案)‎ ‎(1)点A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2)点A1的坐标为   ;‎ ‎(3)在旋转过程中,点B经过的路径为弧BB1,那么弧BB1的长为   .‎ ‎【答案】解:(1)(﹣3,﹣2)。‎ ‎ (2) (﹣2,3)。‎ ‎ (3)。‎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旋转变化,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弧长的计算。‎ ‎【分析】(1)根据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的性质即可得。‎ ‎(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即可。‎ ‎(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度,然后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根据勾股定理,得,∴弧BB1的长=。‎ ‎3. (2012广东梅州11分)如图,矩形OABC中,A(6,0)、C(0,2)、D(0,3),射线l过点D且与x轴平行,点P、Q分别是l和x轴正半轴上动点,满足∠PQO=60°.‎ ‎(1)①点B的坐标是  ;②∠CAO=   度;③当点Q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为   ;(直接写出答案)‎ ‎(2)设OA的中心为N,PQ与线段AC相交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A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为m;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点P的横坐标为x,△OPQ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6,2)。 ②30。③(3,3)。‎ ‎(2)存在。m=0或m=3﹣或m=2。‎ ‎ (3)当0≤x≤3时,‎ 如图1,OI=x,IQ=PI•tan60°=3,OQ=OI+IQ=3+x;‎ 由题意可知直线l∥BC∥OA,‎ 可得,∴EF=(3+x),‎ 此时重叠部分是梯形,其面积为:‎ 当3<x≤5时,如图2,‎ 当5<x≤9时,如图3,‎ 当x>9时,如图4,‎ ‎。‎ 综上所述,S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 ‎【考点】矩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①由四边形OABC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 ‎∵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OA=BC,‎ ‎∵A(6,0)、C(0,2),∴点B的坐标为:(6,2)。‎ ‎②由正切函数,即可求得∠CAO的度数:‎ ‎∵,∴∠CAO=30°。‎ ‎③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当点Q与点A重合时,过点P作PE⊥OA于E,‎ ‎∵∠PQO=60°,D(0,3),∴PE=3。‎ ‎∴。‎ ‎∴OE=OA﹣AE=6﹣3=3,∴点P的坐标为(3,3)。‎ ‎(2)分别从MN=AN,AM=AN与AM=MN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情况①:MN=AN=3,则∠AMN=∠MAN=30°,‎ ‎∴∠MNO=60°。‎ ‎∵∠PQO=60°,即∠MQO=60°,∴点N与Q重合。‎ ‎∴点P与D重合。∴此时m=0。‎ 情况②,如图AM=AN,作MJ⊥x轴、PI⊥x轴。‎ MJ=MQ•sin60°=AQ•sin600‎ 又,‎ ‎∴,解得:m=3﹣。‎ 情况③AM=NM,此时M的横坐标是4.5,‎ 过点P作PK⊥OA于K,过点M作MG⊥OA于G,‎ ‎∴MG=。‎ ‎∴。‎ ‎∴KG=3﹣0.5=2.5,AG= AN=1.5。∴OK=2。∴m=2。‎ 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m=0或m=3﹣或m=2。‎ ‎(3)分别从当0≤x≤3时,当3<x≤5时,当5<x≤9时,当x>9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4. (2012广东汕头12分)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答案】解:(1)在中,‎ 令x=0,得y=-9,∴C(0,﹣9);‎ 令y=0,即,解得:x1=﹣3,x2=6,∴A(﹣3,0)、B(6,0)。‎ ‎∴AB=9,OC=9。‎ ‎(2)∵ED∥BC,∴△AED∽△ABC,∴,即:。‎ ‎∴s=m2(0<m<9)。‎ ‎(3)∵S△AEC=AE•OC=m,S△AED=s=m2,‎ ‎∴S△EDC=S△AEC﹣S△AED ‎=﹣m2+m=﹣(m﹣)2+。‎ ‎∴△CDE的最大面积为,‎ 此时,AE=m=,BE=AB﹣AE=。‎ 又,‎ 过E作EF⊥BC于F,则Rt△BEF∽Rt△BCO,得:,即:。‎ ‎∴。‎ ‎∴以E点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 S⊙E=π•EF2=。‎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分析】(1)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当x=0,可确定C点坐标;当y=0时,可确定A、B点的坐标,从而确定AB、OC的长。‎ ‎(2)直线l∥BC,可得出△AED∽△ABC,它们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此得到关于s、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目条件:点E与点A、B不重合,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 ‎ (3)①首先用m列出△AEC的面积表达式,△AEC、△AED的面积差即为△CDE的面积,由此可得关于S△CDE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到S△CDE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m的值。‎ ‎②过E做BC的垂线EF,这个垂线段的长即为与BC相切的⊙E的半径,可根据相似三角形△BEF、△BCO得到的相关比例线段求得该半径的值,由此得解。‎ ‎5. (2012广东深圳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b (b≥0)的位置随b的不同取值而变化.‎ ‎ (1)已知⊙M的圆心坐标为(4,2),半径为2.‎ ‎ 当b=    时,直线:y=-2x+b (b≥0)经过圆心M:‎ ‎ 当b=    时,直线:y=-2x+b(b≥0)与OM相切:‎ ‎ (2)若把⊙M换成矩形ABCD,其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0)、B(6,0)、C(6,2).‎ ‎ 设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为S,当b由小到大变化时,请求出S与b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解:(1)10;。‎ ‎(2)由A(2,0)、B(6,0)、C(6,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D(2,2)。‎ 如图,当直线经过A(2,0)时,b=4;当直线经过D(2,2)时,b=6;当直线经过B(6,0)时,b=12;当直线经过C(6,2)时,b=14。‎ 当0≤b≤4时,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0。‎ 当4<b≤6时,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EFA的面积(如图1),‎ 在 y=-2x+b中,令x=2,得y=-4+b,则E(2,-4+b),‎ 令y=0,即-2x+b=0,解得x=,则F(,0)。‎ ‎∴AF=,AE=-4+b。‎ ‎∴S=。‎ 当6<b≤12时,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直角梯形DHGA的面积(如图2),‎ 在 y=-2x+b中,令y=0,得x=,则G(,0),‎ 令y=2,即-2x+b=2,解得x=,则H(,2)。‎ ‎∴DH=,AG=。AD=2‎ ‎∴S=。‎ 当12<b≤14时,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五边形DMNBA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CMN的面积(如图2)‎ 在 y=-2x+b中,令y=2,即-2x+b=2,解得x=,则M(,0),‎ 令x=6,得y=-12+b,,则N(6,-12+b)。‎ ‎∴MC=,NC=14-b。‎ ‎∴S=。‎ 当b>14时,直线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矩形ABCD的面积,面积为民8。‎ 综上所述。S与b的函数关系式为:‎ ‎。‎ ‎【考点】直线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矩形的性质。‎ ‎【分析】(1)①∵直线y=-2x+b (b≥0)经过圆心M(4,2),‎ ‎ ∴2=-2×4+b,解得b=10。‎ ②如图,作点M垂直于直线y=-2x+b于点P,过点 P作PH∥x轴,过点M作MH⊥PH,二者交于点H。设直线y=-2x+b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 ‎ 则由△OAB∽△HMP,得。‎ ‎ ∴可设直线MP的解析式为。‎ ‎ 由M(4,2),得,解得。∴直线MP的解析式为。‎ ‎ 联立y=-2x+b和,解得。‎ ‎ ∴P()。‎ ‎ 由PM=2,勾股定理得,,化简得。‎ ‎ 解得。‎ ‎(2)求出直线经过点A、B、C、D四点时b的值,从而分0≤b≤4,4<b≤6,6<b≤12,12<b≤14,b>14五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 ‎6. (2012广东湛江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三角形AOB的顶点A、B分别落在坐标轴上.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0,8).动点M从点O出发.沿OA向终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沿AB向终点B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动点M、N运动的时间为t秒(t>0).‎ ‎(1)当t=3秒时.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并求出经过O、A、N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此运动的过程中,△MNA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MNA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答案】解:(1)N(3,4)。‎ ‎ ∵A(6,0)‎ ‎∴可设经过O、A、N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6),则将N(3,4)代入得 ‎4=‎3a(3﹣6),解得a=﹣。‎ ‎∴抛物线的解析式:。‎ ‎(2)存在。过点N作NC⊥OA于C,‎ 由题意,AN=t,AM=OA﹣OM=6﹣t,‎ ‎∴NC=NA•sin∠BAO=。‎ ‎∴。‎ ‎∴△MNA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6。‎ ‎(3)在Rt△NCA中,AN=t,NC=AN•sin∠BAO=,AC=AN•cos∠BAO=t。‎ ‎ ∴OC=OA﹣AC=6﹣t。∴N(6﹣t,)。‎ ‎∴。‎ 又AM=6﹣t且0<t<6,‎ ‎①当MN=AN时,,即t2﹣8t+12=0,解得t1=2,t2=6(舍去)。‎ ‎②当MN=MA时,,即,解得t1=0(舍去),t2=。‎ ‎③当AM=AN时,6﹣t=t,即t=。‎ 综上所述,当t的值取 2或或 时,△MAN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由A、B的坐标,可得到OA=6,OB=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10。‎ 当t=3时,AN=t=5=AB,即N是AB的中点,由此得到点N的坐标N(3,4)。‎ 利用待定系数法,设交点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MNA中,过N作MA边上的高NC,先由∠BAO的正弦值求出NC的表达式,而AM=OA-O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关于S△MNA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由二次函数的最值原理即可求出△MNA的最大面积。‎ ‎(3)首先求出N点的坐标,然后表示出AM、MN、AN三边的长。由于△MNA的腰和底不确定,若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讨论:①MN=NA、②MN=MA、③NA=MA;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7. (2012广东珠海9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B=3,DC=,高CE=2,对角线AC、BD交于H,平行于线段BD的两条直线MN、RQ同时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ABCD的边于M、N和R、Q,分别交对角线AC于F、G;当直线RQ到达点C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等腰梯形ABCD被直线MN扫过的图形面积为S1、被直线RQ扫过的图形面积为S2,若直线MN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x秒.‎ ‎(1)填空:∠AHB=   ;AC=  ;‎ ‎(2)若S2=3S1,求x;‎ ‎(3)设S2=mS1,求m的变化范围.‎ ‎【答案】解:(1)90°;4。‎ ‎(2)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0<x<及≤x≤2。‎ ‎①当0<x<时,∵MN∥BD,∴△AMN∽△ARQ。‎ ‎∵直线MN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 ‎∴△AMN和△ARQ的相似比为1:2。‎ ‎∴。∴S2=4S1,与题设S2=3S1矛盾。‎ ‎∴当0<x<时,不存在x使S2=3S1。‎ ‎②当≤x≤2时,‎ ‎ ∵AB∥CD,∴△ABH∽△CDH。‎ ‎∴CH:AH=CD:AB=DH:BH=1:3。‎ ‎∴CH=DH=AC=1,AH═BH=4﹣1=3。‎ ‎∵CG=4﹣2x,AC⊥BD,∴S△BCD=×4×1=2‎ ‎∵RQ∥BD,∴△CRQ∽△CDB。‎ ‎∴。‎ 又,‎ ‎∵MN∥BD,∴△AMN∽△ADB。∴,‎ ‎∴S1=x2,S2=8﹣8(2﹣x)2。‎ ‎∵S2=3S1,∴8﹣8(2﹣x)2=3·x2,解得:x1=(舍去),x2=2。‎ ‎∴x的值为2。‎ ‎(3)由(2)得:当0<x<时,m=4,‎ 当≤x≤2时,∵S2=mS1,‎ ‎∴。‎ ‎∴m是的二次函数,当≤x≤2时,即当时,m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x=时,m最大,最大值为4;当x=2时,m最小,最小值为3。‎ ‎∴m的变化范围为:3≤m≤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移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析】(1)过点C作CK∥BD交AB的延长线于K,‎ ‎∵CD∥AB,∴四边形DBKC是平行四边形。‎ ‎∴BK=CD=,CK=BD。‎ ‎∴AK=AB+BK=。‎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D=AC。‎ ‎∴AC=CK。∴AE=EK=AK=2=CE。‎ ‎∵CE是高,∴∠K=∠KCE=∠ACE=∠CAE=45°。∴∠ACK=90°。∴∠AHB=∠ACK=90°‎ ‎∴AC=AK•cos45°=。‎ ‎(2)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0<x<及≤x≤2;然后分别从这两种情况分析求解:当 ‎0<x<时,易得S2=4S1≠3S1;当 ≤x≤2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可求得△BCD与△CRQ的面积,继而可求得S2与S1的值,由S2=3S1,即可求得x的值;‎ ‎(3)由(2)可得当0<x< 时,m=4;当≤x≤2时,可得,化为关于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m的变化范围。‎ ‎8. (2012广东河源9分)如图,矩形OABC中,A(6,0)、C(0,2)、D(0,3),射线l过点D且与 x轴平行,点P、Q分别是l和x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满足∠PQO=60º.‎ ‎(1)点B的坐标是 ,∠CAO= º,当点Q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 为 ;‎ ‎(2)设点P的横坐标为x,△OPQ与矩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6,2)。 30。(3,3)。‎ ‎ (2)当0≤x≤3时,‎ 如图1,OI=x,IQ=PI•tan60°=3,OQ=OI+IQ=3+x;‎ 由题意可知直线l∥BC∥OA,‎ 可得,∴EF=(3+x),‎ 此时重叠部分是梯形,其面积为:‎ 当3<x≤5时,如图2,‎ 当5<x≤9时,如图3,‎ 当x>9时,如图4,‎ ‎。‎ 综上所述,S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 ‎【考点】矩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①由四边形OABC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 ‎∵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OA=BC,‎ ‎∵A(6,0)、C(0,2),∴点B的坐标为:(6,2)。‎ ‎②由正切函数,即可求得∠CAO的度数:‎ ‎∵,∴∠CAO=30°。‎ ‎③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当点Q与点A重合时,过点P作PE⊥OA于E,‎ ‎∵∠PQO=60°,D(0,3),∴PE=3。‎ ‎∴。‎ ‎∴OE=OA﹣AE=6﹣3=3,∴点P的坐标为(3,3)。‎ ‎(2)分别从当0≤x≤3时,当3<x≤5时,当5<x≤9时,当x>9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