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技巧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技巧 ‎ 一、 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试题概说 ‎ 最近几年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是必考内容,考试分值在10分以上,约占整个试题分值的8﹪以上。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因此,阅读说明文,要做到:1、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这句话意思简单的理解就是说明文阅读题的答案都在文本中。2、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3、能按照要求加工信息。‎ ‎ 从题型上看,主观性试题在说明文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还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此外,科技文阅读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间的整合,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二、 说明文知识概说 ‎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 (一) 说明文分类 ‎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 (二)说明方法 ‎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 (三) 说明顺序 ‎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 ‎ ‎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 三、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 ‎ ‎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 ‎ ‎ ‎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 ‎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 ‎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 ‎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 ‎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 ‎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 三、 真题解析:‎ ‎ 【目标点击一】‎ ‎ 把握特征,抓住要点 ‎ 阅读说明文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实例精析】‎ ‎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 ‎ ‎ ‎ ‎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 ‎ ‎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 ‎ ‎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 ⒈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 ‎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 ‎ ‎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 ‎ ‎ ⒉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 ‎ ‎ ‎ ⒊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 ‎ ‎ ⒋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 中国皮影戏 ‎ 易 树 ‎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 ‎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 ‎ ‎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1.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 ‎ 2.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而是 。‎ ‎ 3.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 ‎ ‎ 4.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 答案:1、悠久历史 ‎ ‎ 皮影表演。2、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3、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4、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 【解析与点拨】:这是一份有新意的说明文阅读试题,文章选了易树的《中国皮影戏》介绍的是地方皮影戏,民俗风情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综合性考查了说明文阅读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点放在了文章内容的感悟、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的关系、语言品析,亮点是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探究等。第1小题,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吸纳,对文章说明对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第2题,考查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的作用,达到领会说明内容。第小3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答时要根据说明内容作出准确地判断。第小4题,这是一道有关关注家乡的民俗风情等方面,开发地域性语文资源的探究性试题,综合考查语文能力和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十分合拍。‎ ‎ 【目标点击二】说明的方法和语言 ‎ 近年来,考查的重心逐渐由对说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转移到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为主。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 ‎ 【实例精析】‎ ‎ 汉文读物的特质 ‎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 ‎ ⑵‎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 ‎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 ‎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 ‎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 ‎ ⒈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 ‎ (1) (2) ‎ ‎ (3) (4) ‎ ‎ ⒉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 ‎ ⒊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 ‎ 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 ⒌“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 ‎ 【解析与点拨】:‎ ‎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答案要点是: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 ‎ ‎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 ‎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答案是:“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 【目标点击三】 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 【考点透视】‎ ‎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近年来,这方面的题目已经在说明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 ‎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的,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入选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题者通常会依据这么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2.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灵活生动,可读性强。试题的编制,由传统的说明文阅读四大块题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文章结构、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逐渐转向把通用的阅读能力与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设计考题,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实例精析】‎ ‎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 ⑴‎2004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⑵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 ⑶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际上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 ⑷“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器。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 ⑸“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 ⑹“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查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 ⑺“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 ⑻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 ⑼“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 ⒈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 ⒉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 段到第 段。‎ ‎ ⒊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 ‎ 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 ⒋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 ⒌“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 【解析与点拨】:‎ ‎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答案是:“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器。(意思对即可)‎ ‎ 第2题考查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感知。答案是:第⑷段到第⑺段。‎ ‎ 第3题既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概括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科学探索的意义的理解。人类对火星的科学探索既有它的现实的、具体的目的和意义(文章第⑴段和第⑻段的相关语句),也有它关系到人类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理想的意义(文章第⑼段的内容)。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准确地从文章中筛选、提取出相关信息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与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索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 第4题考查语言的分析品味能力。对第⑸‎ 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分析,应该着重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所表现出的趣味性、形象性来分析品味。参考答案:(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目标时视野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饶有兴趣。(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 第5题第一问是拓展题,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答案要点是: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为了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第二问体现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考查。答案是: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勇气,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 说明文阅读重视考查考生能否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例2中的第4题,例3中的第3、5题都涉及到这个方面的能力。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问题,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善于发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深入探究,广泛联想,大胆创新。但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合理恰当,不违背常识。‎ ‎ ‎ ‎ ‎ 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作者:詹仕忠    文章来源:成长博客    点击数: 580    更新时间:‎4/27/2010‎    ‎ 考点聚焦 v      (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v      (2)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v      (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v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v      (5)联系实际或感悟评价 ‎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v      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 v      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 v      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v      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 二、说明顺序 v      时间顺序: 时间词语 v      空间顺序: 方位词语 v      逻辑顺序: (排除法)‎ 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v      强调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v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v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v      举例子:用具体例子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v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v      引资料: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v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v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v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v      三是要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词的使用。‎ 归纳答题点:‎ v      1、先做出回答 v      2、能释词的释词 v      3、结合语境找出矛盾点即删掉后与以前有何不同 v      4、结论:这符合事实(逻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联系实际或感悟评价 ‎ v      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或评价 滨海县獐沟中学五粮课导学案 授课时间 ‎ ‎2010 年 5月 ‎19 日 九( 1)班 课题 说明文语言解读 授课人 顾蕾生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 2、 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 目标2‎ 难点 目标2‎ 教 学 过 程 学习过程 活动形式 议一议 请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明文课文,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学一学 ‎(一)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 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                        ‎ ‎                       ‎ ‎                         ‎ ‎2“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 ‎ ‎ ‎                        ‎ ‎ ‎ ‎3.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                         ‎ ‎                         ‎ ‎(二)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 回忆学过的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松鼠》……‎ 黑板展示 ‎1、本意+文意(突出强调或说明事物的什么特点)‎ ‎2、不能+本意、文意+如去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周密科学性 ‎ 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 ‎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                          ‎ ‎ 这是不足取的 ‎                                                 ‎ ‎ ‎ 讲一讲 通过练习,你学到了哪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看看谁在解题的过程中归纳出来的解题技巧最适用!‎ 练一练 ‎(一)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中考试题《环保与和平》)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3分)‎ ‎  “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2.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中考试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3分) 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                         ‎ ‎                         ‎ ‎3.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始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选自中考《纳米卫星》)(3分) ‎ ‎3、不能+本意、文意+换用词的意思+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不能换用 ‎4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研读词语所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一般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有的指代上文句子的部分内容 ‎“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中的“仅仅”换成“就”是否可以,为什么?‎ ‎                         ‎ ‎                         ‎ ‎4.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文段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                        ‎ ‎                        ‎ ‎(二)假如你是出卷的老师,对照说明文语言的考查的题型,请你选择下列语句设计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学,并准备好参考答案。‎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说明文语言解读 题型             技巧 教学后记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点、说明语言_ ‎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 ‎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