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00 KB
  • 2021-05-10 发布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有关分类 专项复习练习 含答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有关分类 专项复习练习 ‎1.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 A. 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 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 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2.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Fe B.CuO C.Na2CO3 DH2SO4‎ ‎3. 氮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4.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 ‎5.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一碱 B.钢一单质 C.高锰酸钾一氧化物 D.空气一纯净物 ‎6. 郴州市万华岩是一处规模宏大至今仍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属于我国南方典 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 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7.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 膜;②纯碱;③ 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 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犷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 类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 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碱的有②⑨‎ ‎8.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 C.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D.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9. 下列对物质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糖类、维生素、金刚石都是有机物 B.矿泉水、洁净的空气、海水都是混合物 C.过氧化氢、氧气、氧化铜都是氧化物 D.干冰、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都是纯净物 ‎10. 以下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和用途的说法,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分类 用途 A 干冰 CO2‎ 氧化物 人工降雨 B 酒精 C2H5OH 有机物 消毒 C 水银 Hg 金属单质 水银温度计 D 苏打 NaHCO3‎ 盐 治疗胃酸过多 ‎1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碱:烧碱、纯碱 B.氧化物:干冰、氧化汞 C.混合物:生铁、冰水混合物 D.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 ‎12. 现有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尿素,③聚氯乙烯,④食盐。选择相应物质的 序号填空:‎ ‎(1)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 (2)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 ‎(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_; (4)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的是______。‎ ‎1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日常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联系,现有硫酸铜、汞、‎ 氯化钠三种物质,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1)体温计中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_______________;‎ ‎(3)常用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____。‎ ‎14. 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请根据下列碱的用途所体现出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分类,并参照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填一条即可)‎ ‎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 ‎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 ‎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 ‎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硫 ‎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需要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_(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参考答案 ‎1---11 BDADA CDCBD B ‎12. (1)③; (2)④; (3)②; (4)①‎ ‎13. (1)③; (2)④; (3)②; (4)①‎ ‎14. (1)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②⑤,可溶的碱能与某些可溶的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③④;‎ ‎(2)C 两者都是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有其它的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