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88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上海中考二模实验探究汇编
2016黄浦
53.欲测定某溶液中溶质成分。已知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HCl、NaOH、BaCl2
中一种或二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13) 。
② 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14)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物质的原因是 (15) 。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16) 。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17) 。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18) 。
2016金山长宁
5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预测
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三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 (13)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 (14) 。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样品中含有 (15)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酚酞变红色
样品中含有 (17)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 (18) 。
2016普陀
52.实验室中酸、碱、盐类非常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现实验室中提供了食盐、氯化铁、硫酸镁、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酚酞等溶液以及碳酸钙粉末,三位同学选取以上给定的药品用于以下实验。试回答:
①小勇同学选取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进行了 (10) (填反应类型)反应实验,两种溶液均含有0.1mol溶质,且体积均为20ml。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中,若选取A和C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混合后再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若将B和D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滴入酚酞,溶液为 (11) 色。实验完毕将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个空废液缸中,则对废液的酸碱性判断为 (12) 。
②小静同学选用了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后,小静将废液移入废液缸,则废液缸中沉淀一定有 (13) ,溶液中一定有 (14) 。
(以上若多填将倒扣分,直至扣完为止)
③小扭同学选取了其中的某些盐,进行了下表中前两个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表,并请你自己设计完成实验三:
实验序列
实验选取的药品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粉末
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都有气泡产生
碳酸盐遇到酸溶液,可以产生气体
实验二
食盐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钡溶液
这三种盐溶液分别与 (15) 溶液反应
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可溶性 (16) (填盐的种类)盐与该物质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三
食盐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7)
(18)
松江二模
52.用下列装置制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H2O→4NaOH+O2↑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10)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 ,利用装置A制取CO2
的优点是 (12) 。
③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装置D的作用是 (13) 。
④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14) (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图中的 (15)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⑤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中固体的成分,甲同学取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无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没有 (16) 。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向一份溶液中滴加 (17)
有气泡产生
C中固体有碳酸钠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 (18)
(19)
C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奉贤
4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产生,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教材上是通过证明
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证明了反应的发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实验
证明。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
到 (15)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还可以使用的试剂有 (16) (写出一种与稀盐酸不同类别的物质)。
②方案二:资料显示,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单位:g/100g溶剂)如下所示:
溶剂
NaOH
Na2CO3
水
109
21.8
酒精
17.3
<0.01
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观察到 (17)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的推测依据是 (18) 。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19) 。
5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第二步:另取样于烧杯中,先逐渐加水,再逐渐加稀硝酸,整个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和 (14) ;
②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5) ,同时有气泡产生;
③C点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6) 。
虹口
49.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C
B
A
① 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 (14) ,镁带表面有 (15) 。这两组实验说明 (16) 。
② 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7)
③ 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18) (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 (19) 。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④ 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 (20) 。
51.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Ⅱ. 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 向实验Ⅰ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 CD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9) ,从D到E的溶液的pH (10) (填“增加”、“减小”、“不变”)。
②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原固体中一定有 (11) 。
③ 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 (12)
(13)
原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
(14)
(15)
宝山嘉定区
5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是:Ⅰ.A装置质量增重;Ⅱ.B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Ⅲ.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Ⅳ.D装置质量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① 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的原因是 (8)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C的作用是 (9) ;
② 由现象Ⅱ和Ⅳ可知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 (10) ,该物质在装置B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1) ;
③ 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 (12) ,改进方案是 (13) 。
53.有含杂质的硝酸钾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证明含有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是 (14) ;
② 白色沉淀A是 (15) (写化学式);
③ 加入Ba(NO3)2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肯定不含 (16) (填编号);
A.K2CO3 B.KCl C.K2SO4
④ 原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情况为: (17) 。
闵行
52.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Ⅰ:A装置内未见浑浊出现;Ⅱ: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
Ⅲ:E装置无明显现象;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完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由Ⅰ可知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有 (11) ;
② 由Ⅱ可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 (12) ;
③ 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13) ;
④ 为了确定该混合气体的最终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或改进的操作是 (14) 。
53.两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① 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
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5) 。
Ⅱ.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方程式计算)(16) 。
② 小华取10克样品,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17) 。反应结束后,
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此数据,
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事实严重不符,
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18) 。
徐汇区
26.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教师演示中获得的灰红色粉末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D中盛放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主要原理:称取样品粉末W g,放入C中;D中装入ag药品;反应结束,冷却后,称量D中药品质量为b 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B、E中有气泡
对C进行加热.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C+O2 CO2
②实验讨论
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你认为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 .
杨浦
33.同学们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氧气实验与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探究.
实验一: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
(3)装置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从中性变为 ,间接证明了 .
实验二:
同学们利用如图乙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液体变红色时,可确定C中 .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同学们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 (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 .
②继续完善实验,还应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将C装置中的浓NaOH溶液改为 .
闸北区
26.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在加入盐酸前,应向该试管中滴加的试剂是 .
②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
④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