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17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例谈
湖北省鹤峰县五里民族中心学校 周双照
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M(3,m),求使MN+MD的值最小时m的值;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BD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一、背景出处
此题是2012年恩施州数学中考试题的压轴题,题干文字精炼,图形外观简洁,设问由浅入深,内涵十分丰富.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行四边形、垂线、平行线、函数解析式、点的坐标、面积、一元二次方程、轴对称求最短路径等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
压轴题一般由三个或四个小问题组成,这几个问题一般都是渐进式,层层递进.命题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教材,聚焦中考,力求创新.
本题的原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二次函数”这一章中一个传统练习题(新老教材都有):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公共点是(﹣1,0),(3,0),求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
压轴题是中考试题的“制高点”,学生通过对此题的研究,就会明确中考压轴题编写的规律,从而能挑战中考压轴题,攻克“制高点”.这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题目立意
1 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有三个: ①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②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N;③抛物线顶点为D.需要解答的问题有四个.
2 难点的位置
① 第(2)问学生能想到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求出N′(6,3)的思路;② 第(3)问建立方程模型;③ 第(4)问建立函数模型.
3 估计难度
难度系数为0.4.
4 易错点
解答(3)题时,要对点E所在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5 隐含条件
①由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可得
设直线为y=kx+n过点A(﹣1,0)及C(2,3)可得
②由点M(3,m),求使MN+MD的值最小,可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则N′(6,3),由(1)得D(1,4),故可求出直线DN′的函数关系式.
③由(1)、(2)得D(1,4),B(1,2),因点E在直线AC上,可设E(x,x+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知F(x,x+3),又因F在抛物线上,可得x+3=﹣x2+2x+3;
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可知F(x,x﹣1),由F在抛物线上可得x﹣1=﹣x2+2x+3.
④由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可知要将△APC采用割补的方法,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设Q(x,x+1),可得P(x,﹣x2+2x+3)
6 关键点
第(1)问的关键是解方程组必须准确,因后面三个问题都与第(1)问的计算结果有直接联系;第(2)问的关键是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则N′(6,3);第(3)问
的关键点是懂得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第(4)问的关键点是建立函数模型.
7 知识立意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省市的中考压轴题通常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借助抛物线,要么考查点、线的运动状态下的几何图形面积(周长、线段长)的函数关系式或者其最值计算、定值证明;要么考查如何确定等腰三角形或者相似三角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某个顶点的位置;要么考查分类讨论下的分段函数.本题以教材中的练习题为基础,让学生循序而上,运用通性通法纵深探究.第(1)问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第(2)问考查图形变换求最短路径;第(3)问求平行四边形的某个顶点坐标;第(4)问求面积的最值.后两问有新意,思维量高.
8 能力立意
从能力立意上看,通过学生观察、猜想、联想、计算、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问题的初步理解、深入探究、解决与回顾的过程,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解题策略
我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自创了“四个什么”解题术,即“求什么”、“是什么”、“差什么”、“找什么”.
第(1)问求什么: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解题题型.差什么:差方程组.找什么:找建立方程组所需点的坐标.
第(2)问求什么:求点的纵坐标.是什么:是轴对称求最短路径题型.差什么:差使MN+MD的值最小的方法.找什么:根据自编口诀:“和最小,对称找,化折为直是技巧”,此问就很容易找出其解答的方法了.
第(3)问求什么:判断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是什么:是属存在性问题模式.差什么:差建立方程模型的条件.找什么:根据存在性问题模式的解题思路、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去寻找建立模型的条件.
第(4)问求什么: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什么:是根据函数求最值问题.差什么:差建立函数模型的条件.找什么:一般采用分割的方法把△APC的面积表示出来.
解答:(1)由抛物线y=﹣x2+bx+c过点A(﹣1,0)及C(2,3)得,
,
解得,
故抛物线为y=﹣x2+2x+3
又设直线为y=kx+n过点A(﹣1,0)及C(2,3)得
,
解得
故直线AC为y=x+1;
(2)如图1,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则N′(6,3),由(1)得D(1,4),
故直线DN′的函数关系式为y=﹣x+,
当M(3,m)在直线DN′上时,MN+MD的值最小,
则m=﹣×=;
(3)由(1)、(2)得D(1,4),B(1,2),
∵点E在直线AC上,
设E(x,x+1),
①如图2,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
则F(x,x+3),
∵F在抛物线上,
∴x+3=﹣x2+2x+3,
解得,x=0或x=1(舍去)
∴E(0,1);
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
则F(x,x﹣1)
由F在抛物线上
∴x﹣1=﹣x2+2x+3
解得x=或x=
∴E(,)或(,)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为(0,1)、(,)或(,);
(4)方法一:如图3,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设Q(x,x+1),则P(x,﹣x2+2x+3)
∴PQ=(﹣x2+2x+3)﹣(x+1)
=﹣x2+x+2
又∵S△APC=S△APQ+S△CPQ
=PQ•AG
=(﹣x2+x+2)×3
=﹣(x﹣)2+
∴面积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如图3,设Q(x,x+1),则P(x,﹣x2+2x+3)
又∵S△APC=S△APH+S直角梯形PHGC﹣S△AGC
=(x+1)(﹣x2+2x+3)+(﹣x2+2x+3+3)(2﹣x)﹣×3×3
=﹣x2+x+3
=﹣(x﹣)2+
∴△AP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四、教学策略
我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自创了“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可说今天我们一起来挑战中考压轴题,看哪些同学能挑战成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奖品)
第二步:自主探索,动手动脑.学生初次接触压轴题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那是因为课堂一般是“七分等待,三分教学”.
第三步:合作交流,质疑辨惑.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过程中,开展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够质疑辨惑.
第四步:小结反思,理性升华.“编萝织框,全在收口”,师生通过小结反思,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步:课堂检测,查漏补缺.教师通过提问、板演、变式训练、自测题等多种形式来检查教学效果,从而进行查漏补缺.
五、思想方法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及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思想方法.
第(1)问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解析式;
第(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N点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N′,当M(3,m)在直线DN′上时,MN+MD的值最小;
第(3)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则F(x,x+3)和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则F(x,x﹣1),然后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以求得点E的坐标;
第(4)问方法一: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过点C作CG⊥x轴于点G,如图1.设Q(x,x+1),则P(x,﹣x2+2x+3).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得线段PQ=﹣x2+x+2;最后由图示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S△APC=﹣(x﹣)2+,所以由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可知△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方法二: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交x轴于点H;过点C作CG⊥x轴于点G,如图2.设Q(x,x+1),则P(x,﹣x2+2x+3).根据图示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
S△APC=S△APH+S直角梯形PHGC﹣S△AGC=﹣(x﹣)2+, 所以由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可知 △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六、变式拓展
笔者从事教学30年,发现通过此题的原题进行变式拓展的题目非常多,倍受命题者的青睐,现提供一组中考试题,希望同学们有所思、从而有所悟,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出灵感、悟出思路,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最终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遍”的效果.
变式拓展1:(十堰)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C,已知A(﹣1,0),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D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EF⊥x轴于F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N是线段EF上一点,若∠MNC=90°,请指出实数m的变化范围,并说明理由.
菁优变式拓展2:(孝感)如图,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三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3,0),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若P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求四边形PMAC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P点的坐标;
(3)若P为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当点P的坐标为 时,四边形PQAC是平行四边形;当点P的坐标为 时,四边形PQAC是等腰梯形(直接写出结果,不写求解过程).
优网变式拓展3:(山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D两点的坐标;
(2)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P作直线l∥AC交抛物线于点Q,试探究:随着P点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在直线AC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M点的坐标.
变式拓展4:(玉林)如图,抛物线y=﹣(x﹣1)2+c与x轴交于A,B(A,B分别在y轴的左右两侧)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顶点为D,已知A(﹣1,0).
(1)求点B,C的坐标;
(2)判断△CD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将△COB沿x轴向右平移t个单位长度(0<t<3)得到△QPE.△QPE与△CDB重叠部分(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优网变式拓展5:(广元)如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接AB、AE、BE.已知tan∠CBE=,A(3,0),D(﹣1,0),E(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
(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
(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设△AOE沿x轴正方向平移t个单位长度(0<t≤3)时,△AOE与△ABE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
参考文献:
[1] 波利亚 《怎样解题》
[2] 马学斌 《挑战压轴题 中考数学》
[3] 茅雅琳 初中数学教师说题比赛的意义初探 《中国数学教育》 2014(10)46-48
[4] 钱德春 “中考试题我来编”征稿选登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4(4) 50-51
[5] 万广磊 返璞归真 殊途同归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2(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