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00 KB
  • 2021-05-10 发布

日照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日照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 C.‎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 ‎ D.‎ 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分)(2015•日照)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 D.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凡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2分)(2015•日照)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碳具有还原性 焦炭可以还原Fe3O4‎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C 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 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D CO2不支持燃烧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A.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二者有因果关系;‎ B.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C.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点评:‎ 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4.(2分)(2015•日照)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已知可能是(NH4)2SO4、NH4Cl、CO(NH2)2、K2SO4.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 ‎ ‎ A.‎ 蒸馏水 B.‎ Ba(OH)2溶液 C.‎ 稀盐酸 D.‎ Ba(NO3)2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要鉴别这四种化肥,需要根据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产生沉淀进行分析出现不同的现象.‎ 解答:‎ 解:A、四种物质都溶于蒸馏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钾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铵结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硫酸钡沉淀,能与氯化铵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尿素无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溶液与这四种物质的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钡只能和硫酸铵、硫酸钾混合产生相同的沉淀,和另两种混合无现象,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 ‎ ‎5.(2分)(2015•日照)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 B.‎ 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 C.‎ 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 D.‎ 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是金属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金属活动强弱可以通过不同的金属是否能够与同种试剂反应和反应的快慢,也可以借助其中一种金属与另外金属对应的盐是否反应来获得结论.‎ 解答:‎ 解:对于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给予了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 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 ‎①Al、Cu、稀盐酸; Al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出Al>H; Cu和盐酸不反应; 得出 H>Cu;故Al>Cu;‎ ‎②Al、CuCl2溶液;Al可以置换CuCl2溶液中的Cu; 得出 Al>Cu;‎ ‎③Cu、AlCl3溶液; Cu+AlCl3不反应;得出 Al>Cu.‎ 金属若与另一金属对应的盐反应,则该金属比后者活泼;若不反应,则后者比前者活泼.‎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上面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错误.‎ B、①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CuCl2溶液,故错误.‎ C、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选用两种(不是任选的)如我们上面分析的②③情况都能够实现目的. 正确.‎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但是能够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选:C 点评:‎ 金属活动顺序通过金属的反应与否都能够下结论,不只建立在反应基础上的.‎ ‎ ‎ ‎6.(2分)(2015•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 ‎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 ‎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 ‎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 ‎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 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解答:‎ 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 ‎ ‎7.(2分)(2015•日照)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 ‎ B.‎ ‎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 ‎ C.‎ ‎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 ‎ D.‎ 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火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由题意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试管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考虑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跟空气和水同时接触分析;根据以上实验可推知铁生锈的条件.‎ 解答:‎ 解:A、①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故①②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明显生锈,正确;‎ B、试管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考虑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正确;‎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乙处与水和氧气接触的最为充分,锈蚀最严重,错误;‎ D、经过探究可以知道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最易生锈,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尤其强调铁同时直接和氧气、水接触这一点.‎ ‎ ‎ ‎8.(2分)(2015•日照)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 选项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 A ‎ 4Fe(OH)2+O2+2H20=4Fe(OH)3‎ ‎ 化合反应 ‎ B ‎ 2KMnO4K2MnO4+MnO2+O2↑‎ ‎ 分解反应 ‎ C ‎ BaCl2+2AgNO3=2AgCl↓+Ba(NO3)2‎ ‎ 复分解反应 ‎ D ‎ Fe3O4+4CO3Fe+4CO2‎ ‎ 置换反应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解:A、4Fe(OH)2+O2+2H20=4Fe(OH)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BaCl2+2AgNO3=2AgCl↓+Ba(NO3)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3O4+4CO3Fe+4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9.(2分)(2015•日照)饮用含甲醇的酒,可造成失明,甚至中毒死亡.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 ‎ A.‎ 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 ‎ ‎ B.‎ CH3OH+3O2CO2+4H2O ‎ ‎ C.‎ 每个甲醇分子比每个乙醇分子少一个原子团“CH2”‎ ‎ ‎ D.‎ 等质量的甲醇与甲烷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甲醇消耗的氧气比甲烷少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甲醇有毒不能饮用.‎ 解答:‎ 解:A、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甲醇有毒,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故A正确;‎ B、甲醇燃烧的方程式是:CH3OH+3O2CO2+4H2O,故B正确;‎ C、由甲醇、乙醇的化学式:CH3OH、C2H5OH可知,每个甲醇分子比每个乙醇分子少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不是少一个原子团“CH2”,故C错误.‎ D、甲醇燃烧的方程式是:CH3OH+3O2CO2+4H2O,甲醇与氧气的质量为32:96,甲烷燃烧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甲烷与氧气的质量为16:64,所以,等质量的甲醇与甲烷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甲醇消耗的氧气比甲烷少,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 ‎ ‎10.(2分)(2015•日照)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增重3.6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增重4.4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 A.‎ 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O、H2‎ B.‎ 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CO ‎ ‎ C.‎ 该气体一定只含有CH4‎ D.‎ 该气体一定只含有CH4、H2‎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H元素;而利用水、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确定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对于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决定性作用.‎ 解答:‎ 解: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3.6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3.6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3.6g××100%=0.4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装置质量增加4.4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2.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4.4g××100%=1.2g;‎ 甲烷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1×4)=3:1,则混合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0.4g=3: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CO和H2;也可能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 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全部生成水;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断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 ‎ ‎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11.(4分)(2015•日照)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髓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x= 8 ‎ ‎(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 3 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F2 ‎ ‎(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D (填“A”、“B”、“C”或“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0=2+8+x+2 x=8.‎ ‎(2)图中A、B、C、D四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2、12、9、12,B和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图①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A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1)8;(2)3;(3)MgF2;(4)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12.(4分)(2015•日照)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相互发生反应.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BaCl2 .‎ ‎(2)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HCl+Fe2O3=2FeCl3+3H2O .‎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 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所以丙是稀盐酸,稀盐酸会与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丁是氯化钡,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乙是碳酸钠,碳酸钠不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戊是氧化铁,甲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所以丙是稀盐酸,稀盐酸会与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丁是氯化钡,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乙是碳酸钠,碳酸钠不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戊是氧化铁,甲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丁是BaCl2;‎ ‎(2)甲和乙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丙与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6HCl+Fe2O3=2FeCl3+3H2O;‎ ‎(4)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pH会减小.‎ 故答案为:(1)BaCl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6HCl+Fe2O3=2FeCl3+3H2O;‎ ‎(4)减小.‎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13.(4分)(2015•日照)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 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41.1g ‎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NaNO2 (填“NaNO2”或“NaCl”)‎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NaNO2、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全部溶解的是NaNO2,有剩余固体的是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1.1g,因为20℃时,NaNO2的溶解度为82.2g;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aNO2,因为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 解答:‎ 解:(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全部溶解的是NaNO2,有剩余固体的是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故答案为:可行;‎ ‎(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因为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1.1g,因为20℃时,NaNO2的溶解度为82.2g;故答案为:41.1g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aNO2,因为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故答案为:NaNO2;‎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方法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4.(4分)(2015•日照)金属钛(Ti)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易于加工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的金属”.工业上以钛酸亚铁(FeTiO3)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纳米TiO3和钛,主要生产过程如下:(其他产物已略去)‎ ‎(1)反应①生成两种氯化物和一种有毒的氧化物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CO .‎ ‎(2)反应②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TiCl4+3H2OH2TiO3+4HCl .‎ ‎(3)纳米TiO2中钛元素和化合价为 +4 价.‎ ‎(4)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④ (填序号)‎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有毒的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 ‎(2)根据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4)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解:(1)FeTiO3和碳、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的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应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TiCl4+3H2OH2TiO3+4HCl;‎ ‎(3)在纳米TiO2中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4)反应①是FeTiO3和碳、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酸和盐酸,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钛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钛和水,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④是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属于置换反应,故选:④.‎ 故答案为:(1)CO;‎ ‎(2)TiCl4+3H2OH2TiO3+4HCl;‎ ‎(3)+4;‎ ‎(4)④.‎ 点评:‎ 化学与生产、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也就成了考查热点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4分)‎ ‎15.(4分)(2015•日照)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5%的KMnO4溶液,用于对种子进行消毒,现准备如下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KMnO4固体时,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 左 (填“左”或“右”)盘的纸片上,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中的 C (填字母)‎ ‎(2)量取所需水时,除上述准备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 胶头滴管 (填名称).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物质质量的操作方法:左物右码、砝码的选用、游码的调整分析解答;‎ ‎(2)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体积较多,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解答:‎ 解:(1)称取固体物质,放在烧杯内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放在左边托盘内进行称取,KMnO4质量为500g×0.5%=2.5g;所以选择游码应移动至2.5g处,游码左侧示数为游码质量,图中A表示2.3g、B表示2.4g、C表示2.5g;‎ ‎(2)量取蒸馏水时,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体积偏多,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1)左;C;(2)胶头滴管;偏小.‎ 点评:‎ 本题较细致的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等知识,能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分析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是解答的关键.‎ ‎ ‎ ‎16.(4分)(2015•日照)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选用的最佳收集装置是 E (填字母标号),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②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观察到 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 则说明装置B不漏气.‎ ‎(3)在常温下,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标号).‎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析出的高温熔融物容易溅落;‎ ‎(2)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 ‎(3)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 解:(1)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析出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应该在集气瓶中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E装置收集氧气时可以留下适量的水,因此选用的最佳收集装置是E,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②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观察到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则说明装置B不漏气;‎ ‎(3)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不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故填:E;2KClO32KCl+3O2↑;水进入导管甚至进入锥形瓶中;B.‎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7.(6分)(2015•日照)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R↑+4H20(R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生成气体R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R的化学式是 NO .t1时,已反应的铜占铜的总质量的质量分数是 80% .‎ ‎(2)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解:(1)由3Cu+8HNO3(稀)=3Cu(NO3)2+2R↑+4H20可知,反应前后铜原子个数相等,氢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氮原子和氧原子也应该相等,因此每个R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R是一氧化氮,化学式是NO;‎ 设t1时和t2时消耗铜的质量分别为x、y,‎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0,3Cu+8HNO3(稀)=3Cu(NO3)2+2NO↑+4H20,‎ ‎192 60 192 60‎ ‎ x 4.8g y 6.0g ‎=,=,‎ x=15.36g,y=19.2g,‎ t1时,已反应的铜占铜的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0%=80%,‎ 故填:NO;80%.‎ ‎(2)称取铜的质量是19.2g.‎ 答:称取铜的质量是19.2g.‎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