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00 KB
  • 2021-05-11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含解析5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 一、单选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蜡烛燃烧 C.电灯通电发光 D.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2.下列物质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硝酸钾 C.蔗糖 D.植物油 ‎3.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氧气 B.二氧化碳、海水、氮气 C.冰水、纯碱、氯化钠 D.铁、氧化铁、生铁 ‎4.实验操作考查,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试管 B.‎ 蒸发皿 C.‎ 酒精灯 D.‎ 量筒 ‎5.下列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 A.钙 B.铁 C.锌 D.氟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丝 ‎7.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纯碱 NaOH B.酒精 C2H5OH C.生石灰 Ca(OH)2 D.小苏打 Na2CO3‎ ‎8.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9.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道县温泉吸引了八方游客,此温泉属硅酸盐矿泉,主要含有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则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4 D.+6‎ ‎10.下表是健康人体内一些液体近似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胃液 胆汁 血浆 胰液 ‎0.9~1.5‎ ‎7.1~7.3‎ ‎7.35~7.45‎ ‎7.5~8.0‎ A.胃液 B.胆汁 C.血浆 D.胰液 ‎11.草木灰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钾(K2CO3),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12.氨气(NH3)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下列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最合理装置是(  )‎ A. B. C. D.‎ ‎13.对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简称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属于低毒化合物.下列有关对二甲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二甲苯属于有机物 B.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C.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D.一个对二甲苯分子由8个碳原子和5个氢分子构成 ‎1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5.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了一种长寿元素﹣硒,硒又被誉为“抗癌大王”.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B.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的元素符号为SE ‎16.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7.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 D.相同条件下,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B.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g+‎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只用水就可以将NH4NO3、BaSO4、CaO、NaOH四种固体物质区别出来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20.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 ‎ 二、填空题(本题共6道小题,共30分)‎ ‎2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语言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表.‎ 过氧化氢 n个氢分子 硝酸根离子 正二价的镁元素 ‎22.水是“生命之源”,根据你对水的认,请回答:‎ ‎(1)某物质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______mL气体.‎ ‎(3)永州山川秀美,小玉夏游回来,带回一瓶山泉水,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小芳家里桌上有两杯无色液体,只知是食盐水和蒸馏水,她妈妈采取尝味道的方法就加以了区别,小芳认为采取______(填“加热蒸发”或“检测pH”)的方法也可以区别.‎ ‎2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填“A”或“B”).‎ ‎(2)30℃时,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4.小盘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以备实验.‎ ‎(1)通过计算,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 ‎(2)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写仪器名称).‎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5.化学物质王国中举行节日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步反应生成),以形成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循环接龙.‎ 请你将下列八位队员:①Ca(OH)2 ②Cu ③CaO ④CO ⑤CaCl2 ⑥CuO ⑦CO2 ⑧CaCO3平均分成红、蓝两队.游戏规定,物质⑤任红队的队长,物质⑦任蓝队的队长,且红、蓝两队的队长均处于甲的位置,两队分别形成循环接龙.‎ 请回答:‎ ‎(1)红队乙的化学式______.‎ ‎(2)红队中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蓝队队员依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是⑦______(填序号).‎ ‎26.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A气体溶于水的缘故.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①SO2+H2O═H2SO3 ②2H2SO3+O2═2H2SO4‎ ‎③2NO+O2═2NO2(快速) ④3NO2+H2O═2HNO3+NO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______种.‎ ‎(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______(写化学式)物质形式存在.‎ ‎ ‎ 三、实验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24分)‎ ‎27.如图是按教材中用无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检验的演示实验而设计的装置图.请回答:‎ ‎(1)该实验装置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2)课堂演示实验中所取的无水碳酸钠是______(填“块状”或“粉末状”)固体.‎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8.“潇湘”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快速生锈进行了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4mL饱和食盐水、2g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25mm,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组装好仪器后,立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查资料得知,步骤④中红褐色固体为Fe(OH)3,它由生成的Fe(OH)2与氧气、水反应而来,写出生成红褐色固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与评价,你认为不太合理的是______.‎ A.实验中用红墨水是便于观察 B.实验用氧气代替空气,毫无意义 C.实验用铁钉代替系脱氧剂,实验效果会更好 D.加入饱和食盐水可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29.有一包NaCl的固体,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CuSO4(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该固体的成分.如下图:‎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Ⅱ.测定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 另称取m g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后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n g.‎ ‎(4)实验Ⅱ中加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______(填化学式),以确保沉淀产物单一.‎ ‎(5)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m、n代数式表示).‎ ‎ ‎ 四、计算题(本题共6分)‎ ‎30.永州市某中学的初三化学课堂上,刘老师布置了一道计算题,题目如下:‎ ‎【思考题】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检查作业发现,班上出现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情形:‎ 结果编号 ‎①‎ ‎②‎ 计算结果 ‎14.2%‎ ‎7.1%‎ 请你分析并回答:‎ ‎(1)你赞同的计算结果是______(填结果编号).‎ ‎(2)请写出该题正确计算的详细过程.‎ ‎ ‎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蜡烛燃烧 C.电灯通电发光 D.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浓硫酸干燥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物质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硝酸钾 C.蔗糖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氧气 B.二氧化碳、海水、氮气 C.冰水、纯碱、氯化钠 D.铁、氧化铁、生铁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水属于化合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海水属于混合物;氮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冰水属于化合物;纯碱属于化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铁属于单质;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生铁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 ‎ ‎4.实验操作考查,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试管 B.‎ 蒸发皿 C.‎ 酒精灯 D.‎ 量筒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根据蒸发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不需要使用试管,故选项正确.‎ B、“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C、“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需要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需要使用量筒量取食盐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原理、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下列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 A.钙 B.铁 C.锌 D.氟 ‎【考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A、钙属于人体的常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B、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C、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氟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 ‎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丝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纯碱 NaOH B.酒精 C2H5OH C.生石灰 Ca(OH)2 D.小苏打 Na2CO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合.‎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俗名与化学式相符合.‎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合.‎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8.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是因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荷花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9.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道县温泉吸引了八方游客,此温泉属硅酸盐矿泉,主要含有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则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4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 ‎ ‎10.下表是健康人体内一些液体近似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胃液 胆汁 血浆 胰液 ‎0.9~1.5‎ ‎7.1~7.3‎ ‎7.35~7.45‎ ‎7.5~8.0‎ A.胃液 B.胆汁 C.血浆 D.胰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胃液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1.草木灰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钾(K2CO3),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碳酸钾(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是氮肥,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钾(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是磷肥,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钾(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氨气(NH3)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下列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最合理装置是(  )‎ A. B. C. D.‎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根据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解答.‎ ‎【解答】解: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排除AB,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C收集,可用水吸收.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为增大吸收面积,防止倒吸,选用D装置吸收.‎ 答案:D ‎【点评】气体的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时,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收集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并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 ‎ ‎13.对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简称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属于低毒化合物.下列有关对二甲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二甲苯属于有机物 B.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C.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D.一个对二甲苯分子由8个碳原子和5个氢分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对1个二甲苯化学式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由对二甲苯的化学式可知,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06,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对二甲苯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填: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故选:A ‎【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 ‎ ‎15.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了一种长寿元素﹣硒,硒又被誉为“抗癌大王”.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B.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的元素符号为SE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硒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而不是中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是“一大二小”,硒的元素符号为“Se”,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16.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可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式和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个反应式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有: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式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7.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 D.相同条件下,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B、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正确.‎ D、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是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B.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是氧化物,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g+‎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只用水就可以将NH4NO3、BaSO4、CaO、NaOH四种固体物质区别出来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液可以出现白色沉淀现象;‎ B、根据活泼金属、碳酸盐和盐酸反应都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C、将固态的NH4NO3、BaSO4、CaO、NaOH四种物质少量分别加入水中,温度升高的且全部溶解的是氢氧化钠,温度升高的未全部溶解的是氧化钙,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不溶于水的是硫酸钡;‎ D、无色气体中使木条火焰熄灭,可知该气体不燃烧液不支持燃烧,可能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其他气体.‎ ‎【解答】解:A.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含有Ag+,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等,故错误;‎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错误;‎ C、将固态的NH4NO3、BaSO4、CaO、NaOH四种物质少量分别加入水中,温度升高的且全部溶解的是氢氧化钠,温度升高的未全部溶解的是氧化钙,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不溶于水的是硫酸钡;故可以区别开来;‎ D、无色气体中使木条火焰熄灭,可知该气体不燃烧液不支持燃烧,可能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其他气体,故D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涉及物质的检验等,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 ‎ ‎20.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可假设混合气体全是甲烷,求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假设全是乙烷,求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二者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二者之间,以此求出问题的答案.‎ ‎【解答】解: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 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25%和20%之间,比较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填空题(本题共6道小题,共30分)‎ ‎2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语言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表.‎ 过氧化氢 n个氢分子 硝酸根离子 正二价的镁元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n个氢分子表示为:nH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正二价的镁元素,故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H2O2;nH2;N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22.水是“生命之源”,根据你对水的认,请回答:‎ ‎(1)某物质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 .‎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 5 mL气体.‎ ‎(3)永州山川秀美,小玉夏游回来,带回一瓶山泉水,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 软水 (填“硬水”或“软水”).‎ ‎(4)小芳家里桌上有两杯无色液体,只知是食盐水和蒸馏水,她妈妈采取尝味道的方法就加以了区别,小芳认为采取 加热蒸发 (填“加热蒸发”或“检测pH”)的方法也可以区别.‎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解答;‎ ‎(3)根据肥皂水可以却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4)根据在鉴别物质时,充分利用两物质的不同性质来鉴别,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用化学方法.因此依据物质的性质特点可设计实验.‎ ‎【解答】解:(1)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xOy,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9%‎ ‎1×x:16y=11.1::88.9‎ x:y=2:1‎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观察图可以发现A管气体多,所以其中是氢气,B就是氧气;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若A试管得到lOmL气体,则B试管可收集到5ml气体;‎ ‎(3)用肥皂水可以却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4)食盐水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净物.且食盐水是溶液,所以可以用蒸发溶液的方法,有溶质析出的是食盐水,没有的是蒸馏水.‎ 答案:(1)H2O;(2)5;(3)软水;(4)加热蒸发.‎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 ‎ ‎2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填“A”或“B”).‎ ‎(2)30℃时,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7%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A、B两种物质在30℃、2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2)根据30℃时,物质A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A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比B物质大,但是降到20℃,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2)3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37g,所以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 故答案为:(1)A;(2)27%.‎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解答.‎ ‎ ‎ ‎24.小盘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以备实验.‎ ‎(1)通过计算,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5 g.‎ ‎(2)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玻璃棒 (写仪器名称).‎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 ‎【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3)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 ‎(2)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3)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5;(2)玻璃棒;(3)偏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5.化学物质王国中举行节日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步反应生成),以形成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循环接龙.‎ 请你将下列八位队员:①Ca(OH)2 ②Cu ③CaO ④CO ⑤CaCl2 ⑥CuO ⑦CO2 ⑧CaCO3平均分成红、蓝两队.游戏规定,物质⑤任红队的队长,物质⑦任蓝队的队长,且红、蓝两队的队长均处于甲的位置,两队分别形成循环接龙.‎ 请回答:‎ ‎(1)红队乙的化学式 CaCO3 .‎ ‎(2)红队中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蓝队队员依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是⑦ ④②⑥ (填序号).‎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红队:物质⑤CaCl2任红队的队长,处于甲的位置,要形成循环接龙,根据氯化钙能够和碳酸钠等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够分解产生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可知甲是氯化钙、乙是碳酸钙、丙是氧化钙,丁是氢氧化钙,完成有关钙之间的转化;‎ 蓝队:物质⑦CO2任蓝队的队长,且队长处于甲的位置,形成循环接龙,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铜得到铜,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铜,丁是氧化铜,据此回答.‎ ‎【解答】解:红队:物质⑤CaCl2任红队的队长,处于甲的位置,要形成循环接龙,根据氯化钙能够和碳酸钠等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够分解产生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可知甲是氯化钙、乙是碳酸钙、丙是氧化钙,丁是氢氧化钙,因此:‎ ‎(1)红队乙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红队丙→丁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蓝队:物质⑦CO2任蓝队的队长,且队长处于甲的位置,形成循环接龙,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铜得到铜,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铜,丁是氧化铜,因此排序为:⑦④②⑥;故填:④②⑥.‎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要求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提供了一部分药品,因此结合物质的性质,灵活应用,答案就会迎刃而解,难度较大.‎ ‎ ‎ ‎26.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A气体溶于水的缘故.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①SO2+H2O═H2SO3 ②2H2SO3+O2═2H2SO4‎ ‎③2NO+O2═2NO2(快速) ④3NO2+H2O═2HNO3+NO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气体的化学式为 CO2 .‎ ‎(2)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 三 种.‎ ‎(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 HNO3 (写化学式)物质形式存在.‎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原因是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气体时,最终生成硫酸、硝酸等强酸,溶液酸性较强而导致,据解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A的化学式是:CO2;‎ ‎(2)由题干发生的反应可知,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H2SO3、H2SO4、HNO3三种.‎ ‎(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HNO3物质形式存在.‎ 故答为:(1)CO2;(2)三;(3)HNO3.‎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成因、性质和治理等,难度不大,注意积累.‎ ‎ ‎ 三、实验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24分)‎ ‎27.如图是按教材中用无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检验的演示实验而设计的装置图.请回答:‎ ‎(1)该实验装置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A试管内导气管过长 .‎ ‎(2)课堂演示实验中所取的无水碳酸钠是 块状 (填“块状”或“粉末状”)固体.‎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A试管内导气管过长解答;‎ ‎(2)根据粉末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度太快,不利于收集气体解答;‎ ‎(3)根据酸钠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1)A试管内导气管过长,气体难以排出;‎ ‎(2)粉末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气体,故选块状碳酸钠;‎ ‎(3)碳酸钠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答案:(1)试管内导气管过长;(2)块状;(3)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本题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必须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类有新意的试题.‎ ‎ ‎ ‎28.“潇湘”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快速生锈进行了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4mL饱和食盐水、2g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25mm,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组装好仪器后,立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查资料得知,步骤④中红褐色固体为Fe(OH)3,它由生成的Fe(OH)2与氧气、水反应而来,写出生成红褐色固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Fe(OH)2+2H2O+O2=4Fe(OH)3 .‎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与评价,你认为不太合理的是 BC .‎ A.实验中用红墨水是便于观察 B.实验用氧气代替空气,毫无意义 C.实验用铁钉代替系脱氧剂,实验效果会更好 D.加入饱和食盐水可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一定要事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 ‎(3)根据实验要求以及铁锈蚀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步骤①组装好仪器后,立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Fe(OH)2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填:4Fe(OH)2+2H2O+O2=4Fe(OH)3;‎ ‎(3)用红墨水来进行实验现象更明显;用氧气代替空气,铁锈蚀的速率会加快;脱氧剂比铁钉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换成铁钉效果不如铁粉脱氧剂;饱和的食盐水会加快锈蚀速率.‎ 故填: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金属生锈的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 ‎ ‎29.有一包NaCl的固体,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CuSO4(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该固体的成分.如下图:‎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CuSO4、CaCO3 (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 .‎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 .‎ Ⅱ.测定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 另称取m g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后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n g.‎ ‎(4)实验Ⅱ中加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 Na2CO3 (填化学式),以确保沉淀产物单一.‎ ‎(5)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 (用含m、n代数式表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Ⅰ.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又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硝酸钡,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Ⅱ.加足量稀硝酸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确保沉淀产物只是氯化银,根据氯化银的质量分析.‎ ‎【解答】解:(1)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CaCO3;‎ ‎(2)步骤②中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为NaCl和Na2CO3;‎ ‎(4)固体成分为NaCl和Na2CO3,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Na2CO3,以确保沉淀产物AgCl;‎ ‎(5)设固体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ng ‎=‎ x=‎ 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故答案为:(1)CuSO4、CaCO3;‎ ‎(2)过滤;Na2CO3+BaCl2═BaCO3↓+2NaCl;‎ ‎(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 ‎(4)Na2CO3;‎ ‎(5)×100%.‎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物质的颜色、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四、计算题(本题共6分)‎ ‎30.永州市某中学的初三化学课堂上,刘老师布置了一道计算题,题目如下:‎ ‎【思考题】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检查作业发现,班上出现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情形:‎ 结果编号 ‎①‎ ‎②‎ 计算结果 ‎14.2%‎ ‎7.1%‎ 请你分析并回答:‎ ‎(1)你赞同的计算结果是 ② (填结果编号).‎ ‎(2)请写出该题正确计算的详细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质量比分析反应的情况,根据方程式求出生成的硫酸钠,再求出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的质量为80:98,当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19.6%的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的质量为::=80:196,所以,硫酸有剩余,应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 设生成生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100g×8% x ‎ 解得:x=14.2g,‎ 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7.1%‎ 由以上计算可知,赞同的计算结果是②.‎ 故答为:(1)②;(2)见上边计算.‎ ‎【点评】本题属于根基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判断完全反应的量,应根据次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