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读下面的语句,解释划线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是zhǐ 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í 废,就好了。
2.请给下面句子空缺处填选恰当的词语
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得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 (A.一事无成 B.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 (A.肆无忌惮 B.司空见惯)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3.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4.名著阅读
(1)“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他是 这是作者 对他一生的评论和总结。
(2)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敌人向我放射了几千支箭,有许多射中了我的手和脸。 这事我不但感到箭创的疼痛,工作也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是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
这是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话。请问格列佛游记中“应急办法”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5.默写。将相关诗文名句用正楷字体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2)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 ”
(4)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即所谓“ , 。”
二、综合性学习
6.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和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的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鸣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2)你认为是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黄四娘家中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
三、文言文阅读
7.[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就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再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河而亡其州
②今亡亦死
③予而百金
④是许金不酬者也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
(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实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救死扶伤(或救护)]
①辍耕之陇上
②舟薄于石又覆。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8.
三颗枸杞豆(节选)
程海
星期日到了。我在村子里玩了整整一上午,觉得腻味透了。我多么想念我的小树林啊!多么想念我的可敬的三叔啊!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跟着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那位三叔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了。临死时,好多亲友都去探望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去了。我没有去,我怕再看见他那张凄楚、苍白的脸。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来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但我这回把它猜出来了。
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准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他的口头禅是:“猪羊怕杀,人怕打!”其实,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散客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
(1)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三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2)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表达的方式是 和
(3)请仔细阅读,我与三叔关于太阳的对话。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再生命赋予人的无数次机会中,抓住他,就是抓住了一个金盘子,人生会变得光明无比。
B.抓住“太阳”,需要人对生命意义的觉悟,还需要费点力气。这是“三叔”对自己人生反省的收获。
C.“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是三叔在人生困境中矛盾心理的体现,“他”巴不得自己同我一样,所以忘情的“捏住了我的脸蛋”,全然不顾“我”的痛楚
D.“三叔”于“我”的对话,不仅有他对自己人生的懊悔遗憾,更是深深寄予着他对我殷殷期盼。
(4)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作者对他在文中的安排别具匠心。请你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5)“三颗枸杞豆”使你对自己现今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思考和启迪?将你的真情感悟简要写下来。
9.(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曲折小道,两旁植着白杨垂柳,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1)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2)②段中的加点词是喻体。他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剧中有何作用?
(3)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4)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1段后 B.2段后 C.3段后 D.4段后。
10.(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五.作文
11.小作文
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
……
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
要求。
(1)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
(2)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
(3)150字左右。
12.大作文
题目:1.我心目中的内蒙古
2.我心目中的呼和浩特
要求:
1.在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用你最擅长的文体,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
2.如果写记叙文,要以真实而具体的人,事,物,景写出你心目中的内蒙古和呼和浩特的特点。
3.思想感情要健康向上
4.至少运用两种表达方式。
5.至少运用下列修辞方法中的两种,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6.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或者人名
7.不少于600字,只要写的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8.不得抄袭。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读下面的语句,解释划线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是zhǐ 咫 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í 颓 废,就好了。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13: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和词义的理解.
【解答】(1)词义理解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zhǐ尺”应为“咫尺”;“蓬蒿”的“蒿”应读“hāo”;
(2)词义理解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廓然无累”的“廓”应读“kuò”;“tuí废”应为“颓废”.
答案:
(1)沾沾自喜:自以为很好而得意.咫 hāo
(2)庸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kuò 颓
2.请给下面句子空缺处填选恰当的词语
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得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 B (A.一事无成 B.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 A (A.肆无忌惮 B.司空见惯)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考点】23:词义辨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使用.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选择.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根据语境来选择,第一个空“一事无成”指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 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无所事事”是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根据语境鸟没事可干,选B,第二个空“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根据语境选A.
答案:BA
3.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去掉“观赏”;
B.正确;
C.语意重复,去掉“约”或“左右”;
D.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故选:B
4.名著阅读
(1)“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他是 贝多芬 这是作者 罗曼•罗兰 对他一生的评论和总结。
(2)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敌人向我放射了几千支箭,有许多射中了我的手和脸。
这事我不但感到箭创的疼痛,工作也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是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
这是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话。请问格列佛游记中“应急办法”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积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本题要结合《名人传》来理解.
【解答】(1)通过材料判断“他”是贝多芬,进而明确“他”是《名人传》中的人物,作者罗曼•罗兰.
(2)本题考查对名著《格列佛游记》具体故事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小人国发生了战争,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吃鸡蛋先敲破哪一头.我当时代表利立浦特国出战.我把眼镜拿出来,尽可能牢地戴在鼻子上保护眼睛.
答案:
(1)《名人传》罗曼•罗兰
(2)我把眼镜拿出来,尽可能牢地戴在鼻子上.
5.默写。将相关诗文名句用正楷字体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2)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4)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即所谓“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解答】(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字不要写错.)
(2)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注意“曦”字不要写错.)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结合对《登飞来峰》的理解,找出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句子即可.)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结合对《春望》的理解,找出表现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句子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6.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绝句 和 律诗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C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的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鸣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2)你认为是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黄四娘家中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诗歌的综合读写题.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即可.
【解答】第一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的辨析.能准确识记常见的文学体裁,并能灵活运用.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第二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C项“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说法不正确.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从“时时舞”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诗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第三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的能力.结合对联的特点和提供的词语可知,完整的对联应为: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综上所述,答案为:
第一题:绝句、律诗.
第二题:(1)C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第三题: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三、文言文阅读
7.[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就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再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河而亡其州
②今亡亦死
③予而百金
④是许金不酬者也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B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
(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实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救死扶伤(或救护)]
①辍耕之陇上
②舟薄于石又覆。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一】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意而长叹了好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啊.”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见识短浅的人怎么会懂得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二】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承载着他并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银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银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到石头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是因为他答应给我的钱却没有兑现.”渔夫站着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亡:翻、倾覆.
②句意为: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亡:逃走.
③句意为: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予:给,给予.
④句意为:这是因为他答应给我的钱却没有兑现;是:这.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而”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而”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辨析,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例句句意: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银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而”表示转折,却.
A.句意: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而:表示承接,无意义.
B.句意:脚上皮肤开裂却不知道;而:表示转折,却.
C.句意:佣者笑着说;而:表示修饰.
D.句意:可还没有到达,就在路上因口渴而死;而:表示承接,无意义.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语句的内容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出与之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子即可.
①辍:停止;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为:辍学、笔耕不辍、读书不辍.
②薄:逼近、迫近;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为:日薄西山、薄暮暝暝.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要注意“渔”,动词,打渔;这是疑问句.句意为: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
②要注意“或”,有人;“亡”,逃跑.句意为: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阅读全文可知,商人做事不讲信用,出尔反尔,最终失去了生命;据此来回答即可.
综上所述,答案为:
(1)①亡:翻、倾覆;②亡:逃走;③予:给,给予;④是:这.
(2)B
(3)①辍学、笔耕不辍、读书不辍;②日薄西山、薄暮暝暝.
(4)①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
②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5)做人要“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像文中商人那样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8.
三颗枸杞豆(节选)
程海
星期日到了。我在村子里玩了整整一上午,觉得腻味透了。我多么想念我的小树林啊!多么想念我的可敬的三叔啊!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跟着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那位三叔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了。临死时,好多亲友都去探望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去了。我没有去,我怕再看见他那张凄楚、苍白的脸。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来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但我这回把它猜出来了。
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准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他的口头禅是:“猪羊怕杀,人怕打!”其实,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散客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
(1)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三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2)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表达的方式是 记叙 和 描写
(3)请仔细阅读,我与三叔关于太阳的对话。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再生命赋予人的无数次机会中,抓住他,就是抓住了一个金盘子,人生会变得光明无比。
B.抓住“太阳”,需要人对生命意义的觉悟,还需要费点力气。这是“三叔”对自己人生反省的收获。
C.“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是三叔在人生困境中矛盾心理的体现,“他”巴不得自己同我一样,所以忘情的“捏住了我的脸蛋”,全然不顾“我”的痛楚
D.“三叔”于“我”的对话,不仅有他对自己人生的懊悔遗憾,更是深深寄予着他对我殷殷期盼。
(4)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作者对他在文中的安排别具匠心。请你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5)“三颗枸杞豆”使你对自己现今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思考和启迪?将你的真情感悟简要写下来。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写玩耍了一上午的我觉得腻味,便来到小树林里找三叔;第二部分(“他忽然站起来”到“ 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写三叔用他的奇怪的画为我讲述他追求理想的过程,并告诉我一定要捉住头顶的太阳;第三部分(“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到结尾),写又一个秋天到来,三叔因病即将离开人世,他临死前送我的三颗枸杞豆,让我明白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后来终于走向成功.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事件,以及末尾抒情议论的语句,如“那位三叔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其实,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可以看出三叔是我走向成功的关键,三叔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如夸父般值得敬佩的人.
(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交代了太阳快要西沉,并描写了落日的样子,是运用了记叙的描写两种表达方式.
(3)本题考查人物对话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三叔与我之间的对话基础上,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分析,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因为三叔对自己人生反省的收获是:要及时“捉住太阳”,即抓住机会,并付出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并没有突出强调“需要人对生命意义的觉悟”.故选B.
(4)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是一个转折句,突出强调了“○”的作用.在结构上,它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突出了三叔的话给我的深刻启示,让我从此后开始勤奋,去追寻心中的太阳.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本题可围绕着三叔“追赶太阳”的话来简谈感受.
答案:
(1)三叔是可敬的.他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一样.他用三颗枸杞豆向我启示了生命的意义.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教育征服了我,使我勤奋追寻,奋发有为.
(2)记叙 描写
(3)B
(4)这是一个转折句,有强调的作用.它独立成段,承上启下,突出强调的意味.在结构上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突出了三叔的遗憾使“我”生命觉醒人生奋发的中心.
(5)示例:今天的学习生活压力多于乐趣,我常想逃避.“三颗枸杞豆”让我警醒逃避的结果就是人生“○”的记录,我要努力胜过这种逃避的心理,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一、二、三…
9.(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曲折小道,两旁植着白杨垂柳,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1)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2)②段中的加点词是喻体。他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剧中有何作用?
(3)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作比较 ,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4)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C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1段后 B.2段后 C.3段后 D.4段后。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主要说明了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诸水的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运用的最主要说明方法是作比较.例如,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内地河流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洪水期水势凶猛.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发现,”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由此可以看出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诸水的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
(2)本题考查比喻的构成及其作用的能力.这是修辞的基础知识,关键要了解比喻的修辞特点及其分类“.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他的本体是喀什,生动形象地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比较,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或作比较,内地河流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洪水期水势凶猛.)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这句和后面的“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一句的提示,知道空缺处应该填的是和绿洲有关,和人有关,故选C.
答案:
(1)诸水的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
(2)本体是喀什,生动形象地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
(3)作比较,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或作比较,内地河流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洪水期水势凶猛.)
(4)C.
10.(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是篇典型的驳论文,文章第①②段摆出敌论点: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接着③~⑤段反驳敌论据,指出敌论点的错误性;最后⑥~⑨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文章结构清晰,一气呵成,反驳角度巧妙,说服力度极强.
【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内容的分析与重要信息的筛选.第一问,本文第一段三次强调是事实,实则是在强调对方论据是事实的基础上,来反驳对方的论据.指出这三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第二问,论证内容的概括.从本段的三个事实的内容来看,表现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自信,他们一味的相信神佛,相信别人,就是在自欺欺人,用下文出现的短语来表述,就是论证了“中国人”具有的“自欺力”.
(2)本题考查句子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本内容,根据理解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第④段的“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一句,暗示了自信力的重要.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选择.“正史”是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前一句所列举的四类人,是无法进入正史记载的,但作者认为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虽然无法记载入“正史”但却为人们所熟知,为人们所敬佩,可以判断前后两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应选择:D.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从句子内容来看,这个句子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现在“这一类的人们”有很多.
(5)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补充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只能从“现当代中国”的事例中选择.
答案:
(1)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 自欺力
(2)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3)D
(4)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5)示例:国产飞机C919成功研发,C919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行业的垄断,展示和提升了我们民族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信力.
五.作文
11.小作文
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
……
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
要求。
(1)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
(2)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
(3)150字左右。
【考点】L5:小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小作文的命题.是根据语言情境进行续写.续写的内容是一个下着毛毛雨的下午,张老师把我忽然叫出教室之后发生的事情.
【构思选材】这需要我们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可以这样构思:因为我这次考试成绩,受到了老师批评;因为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老师从中调解;因为我上课不注意听课,老师批评了我…
【写法指导】注意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想象的内容.
【解答】【范文】当我来到教室外,看见老师手里拿着一张试卷,我心理更害怕了,心里想:“一定是这次考试没考好”.此时,我的内心既担心,又后悔,就低下了头,不敢望老师.这时,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些题目你都可以一一解答出来.你只是太骄傲了,没有认真对待这次测验,但是你要知道平时的智慧不能在考试上展现出来,你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实力”,周围一片寂静,黄老师耐心地教育着我.“老师,我.我…”不知为什么,一时间我什么也说不出我再也忍不住了,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无言一队,默默地看着老师,默默地看着试卷,只觉得眼前越来越模糊.
12.大作文
题目:1.我心目中的内蒙古
2.我心目中的呼和浩特
要求:
1.在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用你最擅长的文体,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
2.如果写记叙文,要以真实而具体的人,事,物,景写出你心目中的内蒙古和呼和浩特的特点。
3.思想感情要健康向上
4.至少运用两种表达方式。
5.至少运用下列修辞方法中的两种,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6.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或者人名
7.不少于600字,只要写的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8.不得抄袭。
【考点】L1: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题目一和题目二属于同一类作文.都属于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都是“心目中”.其意思是“心里”.“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作者的写作对象.这就要求抓住你心目中对内蒙古这一地区和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印象,从其典型特点(例如美丽、繁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热情等)出发,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即可.
【构思立意】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散文、游记等文体.通过对对内蒙古地区(或呼和浩特市)风物、民风民俗、美丽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介绍,从中表达出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喜爱、赞美之情.
【写法指导】注意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材料详略、景物描写的顺序即可.
【解答】【范文一】
我心目中的内蒙古
早就听说内蒙古大草原景色宜人,这个暑假终于有幸一游.我随夏令营的老师和伙伴们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内蒙古.
(一)草原风光
早餐后,去了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让我们心旷神怡.绿油油的草原上开着朵朵白色的野花,散发着清香.低头仔细观察那一根连一根的草叶,牵着目光一直到远方,像一条条长长的绿色缎带,以至连太阳的颜色由金黄变绿,这绿色的光波经富有弹性的绿毯反射到空中,使天空的颜色也变成了翠绿.这种翠绿的颜色,只有天空开的染料厂才能生产.广宇和大地,都是绿的,这是青春的绿,生命的绿.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我们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
成群的骏马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奔驰着,个个都显得强壮有力,远远望去,那飞奔的骏马,有的白如雪,有的棕如土,还有的红如火…羊群和奶牛自由地嬉戏、休息、吃草、喝水、奔跑…隐隐听到放牧姑娘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我不由得想起那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
晚上六点,我们在蒙古营的大厅里吃饭.热情的蒙古老乡为我们斟上了一杯热奶茶,主动为我们把调料加入奶茶中,又端上了香喷喷的饭菜和烤全羊,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到来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唱起了蒙古歌谣.晚上九点,篝火晚会开始,熊熊的烈火在火盆中燃烧,那火焰多么像蒙,人民好客的热情啊!那忘情的舞蹈、精彩的绝技、美妙的歌声,让人陶醉.你瞧,那位小伙子跳着蒙古舞,全身不停地手舞足蹈,他的神情多么的投入啊!忘了自己的疲倦和劳累,观众们不停地为他鼓掌;这位小姑娘满面红光,她用那嘹亮的歌声,把美妙的歌曲送给了从不远万里来到这儿的游客;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顶碗绝技了,那位姑娘头顶五个碗跳起优美的舞蹈,让大家看得有惊无险,拍案叫绝…
(三)响沙湾
第二天下午,我们到了响沙湾.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在太阳的照射下像金山一样发出金黄色的光芒.我顺手抓了一把沙子,细细的沙子从我指缝中淌出来,沙子很烫,据说中午可以烫熟鸡蛋呢!即使热浪滚滚,但是从沙丘上往下观看那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金黄色的沙丘躺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盘在大地上,我陶醉在这景色之中.后来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里因沙子会唱歌而得名“响沙湾”.传说这儿有一座宏伟壮丽的喇嘛庙,有一天,一夜之间,狂风吹来的砂石把这座庙埋了起来,堆成一座沙山.埋在地下的喇嘛们还在不断的念经、击鼓、吹号…我们听到的,就是喇嘛念经、击鼓的声音.响沙湾高110米,沙宽200米,地势呈弯月状,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滩回音壁,多少年来迎接着日出日落的辉煌,也拥抱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这次内蒙古之行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增长了知识,最重要的,使我感受到了内蒙古的地域辽阔、地大物博,大自然的奇异风光.
我爱美丽的内蒙古,我更爱伟大祖国的山山水水和每一寸土地.
【范文二】
我心目中的呼和浩特市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是座美丽的城市,他虽然不像北京那样,名胜古迹无处不在,也不像上海那样,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但是,他又一个独特的景观﹣﹣四季的美.
春天的呼和浩特,富有诗意.在公园里,清澈见底的人工湖上面全是小船.老人们在岸边钓鱼,体验着等待的乐趣;孩子们在湖边玩耍,弄得满手是泥,不过他们得了脸蛋上仍旧露出了欢乐的笑容.街道两旁的绿色屏障里,小草奋力的向上生长,各种花朵竞相开放,去吸收每一滴雨露,每一缕阳光;如果你走到一棵丁香树地下面,你会问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味,令人浩气长舒.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听,下雨了,夏天的呼和浩特更让人流连忘返.夏天,呼和浩特只有两种天气.一种是雨天,一种是热力四射的晴天.例如,上午,火爆的太阳无情的炙烤着大地,蝉在树枝上不停的叫着“知了”“知了”.
人们不停的挥动着手里的扇子.到了下午,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不过一会,闪电和雷声便一个接一个的跑了出来;在这同时,雨也跑了出来吧街上的行人浇成了“落汤鸡”.夏天真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季节.
呼和浩特的秋天是金色的.在秋天里,北风呼呼的与人们的脸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在乡下农村里,农民们欢喜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割下了他们一年的心血;在城市的道路上,一片片,一堆堆的树叶凌乱的洒落在马路上,街道上.呼和浩特的秋天真美啊!
冬天的呼和浩特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远处的山村,河流银装素裹;近处的城市洁白无暇,小孩子在雪地中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微风轻轻掠过,玉屑似得雪末随风飘扬,犹如天女散花,美丽极了.
啊!美丽的青城,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