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50 KB
  • 2021-05-13 发布

江苏宿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宿迁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题每题1分,6-10题每题2分,计15分)‎ ‎1.(1分)(2014•宿迁)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 A.‎ 光合作用 B.‎ 矿石粉碎 C.‎ 钢铁生锈 D.‎ 葡萄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1分)(2014•宿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测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1分)(2014•宿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取决于扩散与水合过程的相对强弱 ‎ ‎ B.‎ 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烧碱、石灰石 ‎ ‎ C.‎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 ‎ D.‎ 空气按体积比计算氧气氧气最多,氮气次之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物质溶于水的过程考虑.‎ B、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C、据溶液的特征分析;‎ D、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解答:‎ 解:A、溶质在溶解时,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故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取决于扩散与水合过程的相对强弱,说法正确;‎ B、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不是烧碱,故错误.‎ C、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故错误;‎ D、空气按体积比计算氮气最多,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特点和性质,熟悉溶质、溶剂的种类,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过程.‎ ‎ ‎ ‎4.(1分)(2014•宿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来源:Zxxk.Com]‎ ‎ ‎ A.‎ t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 B.‎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乙比甲大 ‎ ‎ C.‎ 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 D.‎ 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溶质多的是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解答:[来源:学*科*网]‎ 解:A、由图可知: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错误;‎ B、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错误;‎ C、t2℃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不知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若相等,则题意正确,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了解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并能结合题意细心解答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5.(1分)(2014•宿迁)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 [来源:学#科#网]‎ B.‎ 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8:13:184‎ ‎ ‎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 ‎ D.‎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单宁酸是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4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6.(2分)(2014•宿迁)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 ‎ ‎ A.‎ 制取 B.‎ 收集 C.‎ 验满 D.‎ 性质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判断反应装置,据氧气的密度分析收集方法,验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铁丝燃烧实验应在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 解答:‎ 解:A、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此发生装置,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正确;‎ C、验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操作正确;‎ D、铁丝燃烧实验应在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而图示没采取措施,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了解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验满气体的方法,及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即可顺利解答.‎ ‎ ‎ ‎7.(2分)(2014•宿迁)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硬水与软水;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软硬水的区别、羊毛与涤纶的区分方法,干冰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来源:学科网]‎ B、根据空气和水污染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性质,液化气的性质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贫血原理、海产品保鲜、蔬菜的营养等有关知识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用燃烧的方法,根据气味不同可区分羊毛和涤纶;③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 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甲醛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 ‎ ‎8.(2分)(2014•宿迁)X,Y,Z三种常见金属及其盐溶液存在以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①X+H2SO4=XSO4+H2↑ ②Y+H2SO4不发生反应 ③Y+2ZNO3=Y(NO3)2+2Z.‎ ‎ ‎ A.‎ Y>X>Z B.‎ X>Z>Y C.‎ X>Y>Z D.‎ Z>X>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X+H2SO4=XSO4+H2↑,说明金属的活动性X>H;Y与H2SO4不发生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H>Y.Y+2ZNO3=Y(NO3)2+2Z,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Z;故其活动性顺序为X>Y>Z.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 ‎ ‎9.(2分)(2014•宿迁)下列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  )‎ ‎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利用各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根据题图所示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两种物质的转化能否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注意各物质的性质.‎ 解答:‎ 解:在I①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在②中,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辰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与铁等金属反应生成了铜.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在③中,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氧气,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不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和制备,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重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积累.‎ ‎ [来源:学+科+网Z+X+X+K]‎ ‎10.(2分)(2014•宿迁)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 ‎ A.‎ 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 ‎ ‎ B.‎ 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 ‎ C.‎ ‎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 ‎ D.‎ 将100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分析;‎ B、根据用pH试纸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 D、依据盐酸加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分析.‎ 解答:‎ 解:A、用计算的方法测定质量分数,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按照要求保留相应的一定位数的小数,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B、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氢氧化钙为微溶性物质,意味着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间,最大的质量分数=×100%<1%,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盐酸加热蒸发水时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20%;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项为: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pH试纸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 [来源:Z&xx&k.Com]‎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每11题4分,第12题5分,计9分)‎ ‎11.(4分)(2014•宿迁)(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地壳在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②氧化镁中阳离子 Mg2+; .[来源:学科网]‎ ‎(2)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①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 导热 性;‎ ‎②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 电能 的装置.‎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铁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和化学电源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②氧化镁中阳离子是镁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2)①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②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故答案为:(1)①Al;②Mg2+;(2)①导热;②电能;‎ 点评:‎ 此题考查了化学符号的书写和铁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电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的问题,解答时,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这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 ‎ ‎12.(5分)(2014•宿迁)现有A,B,C,D,E五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 B C D E ‎[来源:学。科。网]‎ ‎(1)A物质化学式量是 17 ;‎ ‎(2)属于有机物的是 C (填序号);‎ ‎(3)标出D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在一定条件下,1.7g A物质和2.4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中含有 一 种元素;‎ ‎(5)C物质在足量的B物质中完全燃烧生成D和E,其化学方程式是 2CH4O+3O2frac{underline{;点燃;}}{;}4H2O+2CO2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A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3,B物质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2,C物质的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3OH,D物质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 O,E物质的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A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3,则该物质的化学式量为:14+1×3=17;‎ ‎(2)C物质的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3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为的有机物;‎ ‎(3)D物质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D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4)经计算,2.7克D物质即水中含氧元素A2.4克、氢元素0.3克;1.7克A物质即氨中含氮元素1.4克、氢元素0.3克;2.4g B物质即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另一种物质中只含有1.4克氮元素,则该物质是氮气即该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5)C物质在足量的B物质中完全燃烧生成D和E,即甲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frac{underline{;点燃;}}{;}4H2O+2CO2;‎ 答案:‎ ‎(1)17‎ ‎(2)C ‎(3)‎ ‎(4)一 ‎(5)2CH4O+3O2frac{underline{;点燃;}}{;}4H2O+2CO2‎ 点评:‎ 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原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关于这类题目实际上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该过程可大大简化解题的分析过程.‎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6分,计10分)‎ ‎13.(4分)(2014•宿迁)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100%)偏小的有 AD (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板搅拌.‎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玻璃棒的作用分析回答;‎ ‎(2)分析实验的操作,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判断;‎ ‎(3)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4)根据实验的操作,分析能造成精盐的质量减少的操作就会造成精盐产率偏小.‎ 解答:‎ 解:(1)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的作用;‎ ‎(2)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在蒸发食盐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4)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会使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对精盐的质量无影响,不会导致精盐产率的变化;‎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未除去部分杂质,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大,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大;‎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板搅拌,会使液体溅出,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减少,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故答为:(1)引流;(2)偏大;(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4)A、D.‎ 点评:‎ 本题比较全面考查了食盐提纯的操作,难度不大.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熟悉玻璃棒的作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6分)(2014•宿迁)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澄清的石灰水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 ‎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检验生成物 证明反应的发生.‎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气球变大;‎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所以还需设计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推导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据此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分析证明反应的发生的可行实验途径.‎ 解答:‎ 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探究】(1)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检验生成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两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据实验现象推导结论的能力,能较好考查生对碱的知识的掌握.‎ ‎ ‎ 四、计算题(6分)‎ ‎15.(6分)(2014•宿迁)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 ‎(1)反应中生成 5.5 g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2)通过计算说明实际钙含量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每片中钙的质量,即可判断钙片中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3)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 ‎(1)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10+50g﹣64.5g=5.5g;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5.5g ‎,‎ x=12.5g,y=9.125g 每片中钙含量是12.5g×÷10片=0.5g<0.6g,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 答案:(1)5.5,复分解反应;‎ ‎(2)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中元素的作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