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6.00 KB
  • 2021-05-13 发布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4分)(2013•淮安)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考点:‎ 新能源.‎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新能源是区别传统能源而言,传统能源主要是三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 解: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环保,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在使用时会产生废物、废气污染环境,与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相符.‎ 故选C.‎ 点评:‎ 能源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了解能源的分类、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2.(4分)(2013•淮安)题图所示,袋鼠妈妈将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 ‎ A.‎ 草地 B.‎ 袋鼠妈妈 C.‎ 天空 D.‎ 小袋鼠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 解答:‎ 解: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小袋鼠相对于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 ‎ ‎3.(4分)(2013•淮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40cm B.‎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 ‎ C.‎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0kg 空调的额定功率为100W D.‎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电功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必要时进行单位的换算.‎ 解答:‎ 解: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接近20cm,达不到40c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正常体温为37℃,符合实际;‎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不可能是500kg,故C不符合实际;‎ D、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100W太小,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 ‎ ‎4.(4分)(2013•淮安)题4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 ‎ C.‎ 河水看下去“较浅”‎ D.‎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山峦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河水看下去“较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折射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A.‎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 ‎ ‎5.(4分)(2013•淮安)许多交通事故是因物体惯性造成的.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 ‎ A.‎ 系安全带 B.‎ 保持车距 C.‎ 限速行驶 D.‎ 靠右行驶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A、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就会向前运动,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与惯性有关,不符合题意.‎ B、保持车距也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机动车在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若车距过小,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与惯性有关,不符合题意.‎ C、限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机动车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与惯性有关,不符合题意.‎ D、靠右行驶只是一个交通规定,与惯性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惯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有害的,我们应想办法防止它对我们造成的危害,要科学的利用惯性为人类服务.‎ ‎ ‎ ‎6.(4分)(2013•淮安)题图中的四种操作行为符合安全用电规范的是(  )‎ ‎ ‎ A.‎ 甲图中,有人触电无法切断电源时,立即用干木棍挑开电线 ‎ ‎ B.‎ 乙图中,用手握住测电笔的金属杆判断插座是否有电 ‎ ‎ C.‎ 丙图中,熔丝熔断后,用铜丝代替熔丝接入电路 ‎ ‎ D.‎ 丁图中,直接用潮湿的手去拔插头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或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杆,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保险丝的作用就是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解答:‎ 解: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干木棍挑开电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治措施.故A正确.‎ B、使用测电笔时,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和带电体相连接,不能用手去接触,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B错误;‎ C、当用细铜丝代替后,细铜丝的熔点很高,温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它也不会自动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C错误;‎ D、接在电路中的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拔插头时,水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 ‎ ‎7.(4分)(2013•淮安)滑雪运动员从山顶加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  )‎ ‎ ‎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 ‎ C.‎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滑雪运动员从山顶加速下滑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C.‎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 ‎ ‎ ‎8.(4分)(2013•淮安)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  )‎ ‎ ‎ A.‎ 温度降低 B.‎ 密度变小 C.‎ 热量增多 D.‎ 内能增加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密度的大小比较.‎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本题抓住内燃机在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 解答:‎ 解: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缸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A、B都不正确,D正确.‎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热量增多.故C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涉及到的温度变化、密度变化、内能变化问题及热量的含义.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或热量多、热量少,只能说吸收多少热量或放出多少热量.‎ ‎ ‎ ‎9.(4分)(2013•淮安)小明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 B.‎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文具盒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 C.‎ 文具盒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 D.‎ 以上三对力中没有一对是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解答,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 解: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正确;‎ B、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文具盒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正确;‎ C、文具盒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C选项正确,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 ‎10.(4分)(2013•淮安)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 ‎ A.‎ 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 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 ‎ C.‎ 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 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考点:‎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压轴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 解答:‎ 解: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该眼是远视眼;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 ‎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3分)(2013•淮安)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 响度 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音调 发生改变.‎ 考点:‎ 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音调.‎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 ‎ ‎12.(3分)(2013•淮安)请你读出题图中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写在对应的空格处.‎ ‎(1)(a)图中的物体长度是 1.46 cm ‎(2)(b)图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4 ℃‎ ‎(3)(c)图中的电能表的示数是 951.6 kW•h.‎ 考点:‎ 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准最小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会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先找出分度值,然后读数.‎ ‎(3)电能表的读数方法:①月末的减去月初的示数;②最后一位是小数;③单位kW•h.‎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则物体的长度为:1.46cm.‎ ‎(2)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1℃,所以被测物体的温度为﹣4℃.‎ ‎(3)电能表的示数为951.6kW•h.‎ 故答案为:(1)1.46;(2)﹣4;(3)951.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温度计、电能表的读数,是常考内容,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对测量仪器读数时,应先确定仪器的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 ‎ ‎13.(4分)(2013•淮安)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 机械 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 内能 .转化后,这些能将无法再自动转化为使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这种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 方向 性,但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 不变 .‎ 考点:‎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量守恒定律.‎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需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能量无法再转化为使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是因为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解答:‎ 解: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内能.转化后,这些能将无法再自动转化为使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这种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但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机械;内能;方向;不变.‎ 点评:‎ 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是由于能量的转化及转移具有方向性,故有些有用能量会越来越少的,所以我们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 ‎ ‎14.(3分)(2013•淮安)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 .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间隙 .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 运动 .‎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1)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2)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故答案为:引力;间隙;运动.‎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 ‎ ‎15.(2分)(2013•淮安)我国成功地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卫星与地面之间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船用声呐装置是利用 超声波 探测水下目标的.‎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声与信息.‎ 专题:‎ 声现象;信息的传递.‎ 分析:‎ 解此题需知道:电磁波和声音都能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解: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因为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的特点,渔民利用的声呐装置就是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探测水下目标的.‎ 故答案为:电磁波;超声波.‎ 点评:‎ 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是电磁波,注意两者不要混淆.‎ ‎ ‎ ‎16.(2分)(2013•淮安)题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 的示数为3V,电压表 的示数为8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 5 V,灯L1与L2的电功率之比为 3:5 .‎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电压和电阻;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1灯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灯L2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P=UI求出灯L1与L2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 解:∵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灯L2两端的电压为U2=8V﹣3V=5V;‎ 又∵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P=UI ‎∴灯L1与L2的电功率之比:P1:P2=U1I:U2I=U1:U2=3V:5V=3:5.‎ 故答案为:5;3:5.‎ 点评:‎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 ‎ ‎17.(3分)(2013•淮安)题图所示,工人师傅用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2m,所用拉力为25N,此过程拉力做的功为 1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0 %.用动滑轮提升物体能省力是因为动滑轮实质上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杠杆.‎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根据动滑轮提升物体确定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n,然后根据s=nh求出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再利用W=Fs求出拉力做的功;‎ ‎(2)根据工人师傅用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2m,利用W=Gh可求得有用功,再利用η=×100%即可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解答:‎ 解:(1)因为使用的是动滑轮,所以n=2,则s=2h=2×2m=4m;‎ W=Fs=25N×4m=100J;‎ ‎(2)W有用=Gh=40N×2m=80J,‎ η=×100%=×100%=80%.‎ ‎(3)动滑轮提升物体能省力是因为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故答案为:100;80;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点评:‎ 本题中主要考查了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搞清各力与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 ‎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0分.解答19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18.(4分)(2013•淮安)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题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在题图2中,画出力F的力臂(图中O点为支点).‎ ‎(3)在题图3中,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苹果所受重力G的图示.‎ ‎(4)在题图4中,标出条形磁体的N、S极(图中小磁针黑端为N极).‎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重力示意图;力臂的画法;磁感线及其特点.‎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2)做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3)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4)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由此可以利用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螺线管的NS极,‎ 解答:‎ 解:(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在法线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 ‎(2)反向延长力的作用线F,做O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标出力臂L.如下图所示:‎ ‎(3)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 ‎(4)小磁针的左下端为N极,所以该点的磁场方向为向左下,又因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由北极出发回到南极的.所以该条形磁体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标注如下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作力的示意图,学生对磁体南北极的判断和磁场方向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要求作图规范.‎ ‎ ‎ ‎19.(8分)(2013•淮安)水陆两用坦克的车体呈船形,比普通坦克要大,既可在陆地上行驶,又可在水面上航行.已知坦克的总质量m=2.4×104 kg,取g=10N/kg.‎ ‎(1)坦克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履带着地的总面积S=4m2,求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2)坦克在水面上航行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坦克的质量,利用G=mg求出坦克的重力,此时坦克的重力即为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压强公式P=即可求出它对地面的压强.‎ ‎(2)当坦克在水面航行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浮力等于重力,再根据F浮=ρ液gV排,即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解:(1)已知m=2.4×104 kg,S=4m2,‎ 则它对地面的压力F=G=mg=2.4×104 kg×10N/kg=2.4×105N,‎ 它对地面的压强P===6×104Pa.‎ 答:它对地面的压力为2.4×105 N,压强为 6×104 Pa.‎ ‎(2)坦克在水面上航行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F浮=G=2.4×105 N,‎ 因为,F浮=ρ液gV排,V排===24m3,‎ 答:受到的浮力为2.4×105 N;排开水的体积是24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当坦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坦克的重力,当坦克在水面航行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解题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 ‎ ‎20.(5分)(2013•淮安)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DCAB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右盘有20g、5g的砝码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26.4 g.‎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测量石块的密度,需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步骤要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所以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2)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解答:‎ 解:(1)若先测质量,在将石块拿出时上面会沾有水,造成误差,要减小误差,需先测出石块的质量,后测量石块的体积,所以顺序为DCAB;‎ ‎(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20g+5g+1.4g=26.4g.‎ 故答案为:DCAB;26.4..‎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石块的密度测量,考查了测量过程及天平的读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 ‎ ‎21.(4分)(2013•淮安)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小明同学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方,但具体在什么位置不能确定.经过思考,小明设计出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其既能 反射 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 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 固定玻璃板 ,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是 玻璃板应与水平面垂直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解答:‎ 解:(1)利用透明的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选用橡皮泥可以将玻璃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是玻璃板应与水平面垂直.‎ 故答案为:反射;固定玻璃板;玻璃板应与水平面垂直.‎ 点评:‎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 ‎ ‎22.(4分)(2013•淮安)题图是小华同学用微型电扇研究“电磁转换”的实验:‎ ‎(1)小华将微型电扇的插头接入家庭电路,电扇旋转,如题甲图所示,使微型电扇转动的工作原理是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工作过程中,电扇将电能主要转化为 机械 能.‎ ‎(2)小华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如题乙图所示,此时微型电扇如同一台 发电机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其工作原理是 电磁感应 .‎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 解:(1)电扇里面有一个小型的电动机,使微型电扇转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此时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电扇的内部有磁铁和线圈,当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线圈转动时,做了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故能产生电流;此时微型电扇如同一台发电机,原理就是电磁感应.‎ 故答案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机械;(2)发电机;电磁感应.‎ 点评:‎ 本题考查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 ‎ ‎23.(5分)(2013•淮安)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冰熔化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有快有慢,他们想知道影响冰熔化速度的因素,于是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猜想2:冰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1)请你列举生活中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 河里的冰(或雪)在气温高时熔化的较快 ‎ ‎(2)小丽同学对“猜想2”有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猜想2”,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量出50mL蒸馏水3份,分别倒入容积都为50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 ‎(d)用字母A、B、C分别给3个烧杯做标注.‎ ‎(e)把模型盒从冰箱里拿出来,迅速将每个冰块放入对应的烧杯中.‎ ‎(f)观察并记录三冰块熔化所用的时间.‎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实验中的三冰块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①该实验方案步骤(a)、(b)的设计目的是: 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 ‎②小丽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冰块的形状会影响冰块熔化速度,在这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是: 球体的冰块 ,并说明理由: 相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球体的表面积最大,受热面积最大 .‎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熔化需要吸热,若环境温度与与冰的温度相差较大,则冰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较多,根据河水中冰的熔化进行解释;‎ ‎(2)①探究冰熔化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需保持冰的质量不变,形状改变;‎ ‎②根据受热面积来比较;‎ 解答:‎ 解:(1)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的较快,所以猜想1是合理的;‎ ‎(2)①蒸馏水的体积都为50ml,并且倒入不同容器中时,水不溅出,是为了控制质量相等;‎ 塑料模型盒的形状不同,是为了使冰的形状不同;‎ ‎②相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所以其受热面积最大,则熔化速度最快,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受热面积最小,则熔化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1)河里的冰(或雪)在气温高时熔化的较快;(2)①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②球体的冰块;相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球体的表面积最大,受热面积最大.‎ 点评:‎ 此题通过探究常见冰的熔化速度与形状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 ‎24.(10分)(2013•淮安)小华的物理老师在上课之前,测定了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I与U的关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V ‎0.20‎ ‎0.80‎ ‎1.40‎ ‎2.00‎ ‎2.50‎ ‎2.90‎ I/A ‎0.02‎ ‎0.08‎ ‎0.14‎ ‎0.18‎ ‎0.20‎ ‎0.21‎ ‎(1)从数据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0.2 A,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2.5 Ω,额定功率为 0.5 W.‎ ‎(2)小华想亲自做一次,看能否测得同样的数据.于是她设计了如题(a)图所示的电路,准备对该小灯泡进行再次测量,小华找来了实验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物电路,其中电源用的是2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标有“50Ω1A”.‎ ‎①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图(a)图所示电路,帮小华将题(b)图中缺少的两根导线补充连接完整.‎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B 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灯泡断路 .‎ ‎③小华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实验数据吗? 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结合表格中数据确定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R=计算出电阻,根据P=UI计算出功率;‎ ‎(2)①将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在电路中,注意电流表的量程和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②在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至最大阻值处;‎ 根据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 ‎③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所需的最大阻值进行判断.‎ 解答:‎ 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时,电流为0.2A;‎ R===12.5Ω,P=UI=2.5V×0.2A=0.5W;‎ ‎(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知,电流表可选择0~0.6A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可再接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 ‎②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的A接线柱,所以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的B处,使其阻值最大;‎ 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其并联的灯泡断路;‎ ‎③由实验数据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2V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应为3V﹣0.2V=2.8V,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为R===140Ω;‎ 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所以不能得到上述数据.‎ 故答案为:(1)0.2;12.5;0.5;(2)①见上图;②B;灯泡断路;③不能;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点评:‎ 此题考查了实物电路的连接,考查了有关电阻、功率的计算,同时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电路故障的分析,同时涉及到了串分压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