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0 KB
  • 2021-05-13 发布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构思素材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指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就材料的选取,记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结构的确定等所做的通盘考虑。构思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能否成功。      古人是非常重视构思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即“打腹稿”,说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作时的习惯,他先是将墨磨好,然后蒙头大睡,睡了以后再起来写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会顷刻完成。这里说的“腹稿”其实就是构思。      作文构思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真”与“假”的关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要写好它就要说真话,抒真情,通过关注现实生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意义上的求“真”。      有的同学一写作文就编故事,抒假情;无病呻吟,假话、空话连篇。      因此,处理好第一个关系的正确方法就是“去伪存真”。我们要努力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把生活经历中触动自己心灵最为强烈的一瞬间真实地再现出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所谓“情到真处才动人”。      当然,追求选材立意上的“真”,不是让我们凡事都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致于认为不是亲身经历就不能下笔。其实通过报刊、电视、街头、茶余饭后等方式了解到的新闻,哪怕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只要遵循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原则,运用文学创作人物形象的方法,化别人为自己,化间接为直接,同样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大”与“小”的关系。      写作是表现积极的人生思考、锤炼思想的过程。有人认为,只有将笔触伸向那些引人注目的大人物,谈人们关注的话题,写那些具有轰动效应的“大事”,文章的主题才会深刻;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小事是写不出什么深意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的。平凡的小事同样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以小见大”就是一种很巧妙的构思方法。      “小事”从何而来?家庭、学校、邻里、村庄等地方随时都有事情发生,尽管可能琐碎,但它毕竟是社会大背景、生活大舞台的一个缩影,经过我们的思考和锤炼,一定能折射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现实意义来。      比如写学校生活,可以通过同学、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和谐、团结、荣誉、拼搏、自信、创造等主题;写家庭生活,可以通过母子、父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引出感激、理解、沟通、自立等主题 ‎;写社会生活,可以通过我在社区、村庄等地的所见所闻,表现关爱、公德、责任等主题。      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构思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个性、独立、困惑、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社会上的再创业、环保、身边的科学、网络、吸毒、青少年犯罪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能反映出我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三、“新”与“老”的关系。      所谓“老”就是题材陈旧,“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大路货”,没有新意,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写到好人好事就是让座、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写母爱就是雨夜送伞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妨学一学“老帐翻新”的方法。对老题材可以避开老路,重新加工,赋予新的更切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主题,或者打破思维形式,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意境来。常说的“反弹琵琶”就有这样的特征。      如写“我的母亲”。同学们往往通过一些“闪光”的语言、“光辉”的事迹,写母亲如何关心我的学习、生活,来表现其伟大与崇高。而有一篇作文却在开头说“世上只有妈妈‘坏’”,然后写妈妈因为我找不到东西对“我”发火,说“我”做事没有条理;送雨衣给“我”又当着同学骂“我”,说“我”自己不注意天气预报,不留意生活;对“我”的分数不满意竟打“我”。这些材料写出了母亲的简单粗暴,看似违背常理,却从侧面反映了她对子女的深沉爱意和殷切期望。一个陈旧的话题,经作者换角度构思,人物变得更加本色,感情更加真挚,避免了走老路的俗套。      四、“深”与“浅”的关系。      古人写文章强调“意在笔先”。动笔之前先考虑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这说明了主题对于写文章的重要作用。主题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意义。      有些同学作文只重视形式上的创新,动辄就是写证明题、说明书、诊断书,内容却空洞无物,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或者追求语言的“亮化”,以华丽的语言掩饰苍白的情感,造成表达内容的晦涩。如何解决中学生作文的这种“浮浅”现象?我们不妨从“迂回深入”的方法中得到一些启发。      迂回,即回旋,使生曲折。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生活中的故事平铺直叙当然会很平淡,但如果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进行构思,使其变得曲折,就会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比如写“过生日”。同学们一般都是写吃蛋糕、送小礼品、唱唱歌、讲讲故事等、借此表达友爱这一主题。这样原始地再现生活,使作文变得趣味索然。但如果我们作这样的修改,就会生动得多:“我”是寄宿生,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消沉。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孤独地走在校园小径上,想起妈妈给我过生日的情景,眼泪便簌簌地流了下来……回到宿舍,推开门,跃动的烛焰,熠熠生辉,全体室友共祝我“生日快乐”,我流下幸福的眼泪。修改后,故事在特定的背景中发展,有波折,有起伏,自然会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文章“迂回深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设置悬念,运用倒叙,还有像戏剧里常用的巧合和误会,都能使文章波澜起伏,产生曲折美,同学们在实践中可以认真体会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