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 B. 湿衣晒干 C. 粮食酿酒 D. 石蜡熔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硫酸钾 B. 硝酸钾 C. 碳酸钾 D. 氯化钾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7.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 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 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料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10.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9 B. 12 C. 18 D. 36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
B.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 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 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
C. 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 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SO4
CO2
O2
B
Na2SO4
Ba(OH)2
HCl
Ba(NO3)2
C
NaOH
CO2
Ca(OH)2
MgCl2
D
Mg
CuCl2
NaOH
H2SO4
A. A B. B C. C D. D
15.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16g,所含杂质可能是氧化铝、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向其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 原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C. 反应生成水 D.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①熟石灰②金刚石③氯化钠④干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炒菜调味的是_____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3)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
(4)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1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变化的常用方法。将氯化钾、氮气、氢氧化钾、硝酸、三氧化硫五种物质分类,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写化学式)。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18.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2)青少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微量元素是______。
(3)实验时要处处注意安全。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______(填序号)。A.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B.隔绝空气 C.清除可燃物
(4)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5)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2)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______。
20.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_,镁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21.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
③t2℃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g。
④t2℃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_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_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g.将45g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
22.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填“导热”或“导电”)。
(2)图为洁净铁钉的有关实验。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③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炼铁厂要治炼100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_t(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3.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g。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最简比);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6.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7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6gcm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71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计算:
(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点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湿衣晒干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A
【解析】
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是氧元素,故A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B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故C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海洋中含量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人体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
解: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属于复合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化肥的种类做出正确的判断。
6.【答案】D
【解析】
解: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D
【解析】
解:A、苹果汁的pH比纯鲜牛奶的小,因此苹果汁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强,故说法错误;
B、炉具清洁剂的pH比肥皂水的大,因此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弱,故说法错误;
C、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显碱性,因此厕所清洁剂不能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故说法错误;
D、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因此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显碱性的肥皂水减轻痛痒,故说法正确;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C
【解析】
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B
【解析】
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导电的原因是物质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粒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C、D的质量和为16g+64g=80g,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则D的质量为36g。
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C+2D
32×2 2x
64g 36g
=
x=18
故选:C。
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而根据生成物质量比求算D的质量,然后求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1.【答案】B
【解析】
解: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与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作用、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
解: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只要是可燃性气体都可以,故A说法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说法正确;
C、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故C说法正确;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只要是具有可燃性的粉尘都可以,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只要是可燃性气体都可以;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考虑;C、根据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考虑;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只要是具有可燃性的粉尘都可以。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点燃可燃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13.【答案】BC
【解析】
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蒸发,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碳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故选:BC。
A、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D
【解析】
解:
A、氧化铜(甲)和氧气(丁)不反应。不能转化;
B、HCl(丙)和硝酸钡(丁)不反应。不能转化;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实现;
D、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实现;
故选:CD。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5.【答案】BD
【解析】
解:A、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该选项说法正确;
B、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氧化铜质量是16g,消耗氧化铝质量是6.8g,消耗氧化镁质量是8g,因此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含有氧化铝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生成水的质量:200g×9.8%×÷=3.6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至少含有三种或四种溶质,即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铝、硫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D。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不能和氯化钠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③ ④ ② ①
【解析】
解:(1)氯化钠具有咸味,可用于炒菜调味。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4)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1)③;
(2)④;
(3)②;
(4)①。
根据氯化钠具有咸味,熟石灰具有碱性,金刚石的硬度大,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N2 SO3 HNO3 KOH KCl
【解析】
解: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硝酸;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钾;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钾;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三氧化硫;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氮气。
故答案为:①N2;②SO3;③HNO3;④KOH;⑤KCl。
根据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的定义分析回答。
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18.【答案】② 吸附 锌 B 一氧化碳 CO2+2NH3CO(NH2)2+H2O
【解析】
解:(1)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2)青少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微量元素是锌元素;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是:A.降温到着火点以下,B.隔绝空气,C.清除可燃物,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
(4)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而死;
(5)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故答案为:
(1)②吸附;
(2)锌;
(3)B;
(4)一氧化碳;
(5)CO2+2NH3CO(NH2)2+H2O。
(1)根据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三种操作的特性进行分析;根据活性炭的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的净化,活性炭的吸附性、常见的微量元素、灭火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9.【答案】2:6:1 4:1 46 4.8
【解析】
解:(1)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
(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100%=4.8g。
故答案为:
(1)2:6:1;
(2)4:1;
(3)46;
(4)4.8。
(1)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解: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71g×10%=7.1g
设硫酸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142 58
y x 7.1g z
===
x=6g
y=4g
z=2.9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71g+2.9g-6g=67.9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9%
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4.1cm3=64.1mL。
答:(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6g;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9%;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4.1mL。
【解析】
根据硫酸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镁的质量以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数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答案】C+O2CO2 CaCO3Ca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解:(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
(1)C+O2CO2;
(2)CaCO3CaO+CO2↑;
(3)NaHCO3+HCl=NaCl+H2O+C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
(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答案】F 金属 MgF2 C 三
【解析】
解:(1)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F,镁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F;金属。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其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氟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故填:MgF2。
(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C。
(4)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故填:三。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3.【答案】C>B>A C 100 小于 漏斗 4.5 500
【解析】
解:(1)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
③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g,所以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
④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0%×45g=4.5g,将45g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500g。
故答案为:(1)C>B>A;
②C;
③100g;
④小于;
(2)漏斗;
(3)4.5,50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集气瓶 AC或AD 2KMnO4=K2MnO4+MnO2+O2↑ BD CaCO3+2HCl=CaCl2+H2O+CO2↑ 气密性
【解析】
解:(1)仪器a的名称: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条件需要加热,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可用A装置进行制取;氧气的密度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可用C或D收集;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选用的装置为:BD;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
(1)集气瓶;
(2)AC或AD 2KMnO4=K2MnO4+MnO2+O2↑;
(3)BD CaCO3+2HCl=CaCl2+H2O+CO2↑;
(4)气密性。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条件需要加热,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可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反应物的状态和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5.【答案】导热 Fe+CuSO4=FeSO4+Cu 水蒸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732.1 C
【解析】
解:(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②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
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3)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x×80% 1000t×(1-3%)
=
x=1732.1t
(4)A、如果是铝和银,则1.8g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1.8g铝和0.6g银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故A错误;
B、如果是铝和银,则1.8g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1.8g铝和0.6g银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镁、银,故B错误;
C、反应生成0.2g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9.8g+2.4g-0.2g=12g,故C正确;
D、反应生成0.2g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导热;
(2)①Fe+CuSO4=FeSO4+Cu;
②水蒸气;
③Fe2O3+3H2SO4=Fe2(SO4)3+3H2O;
(3)1732.1t;
(4)C。
(1)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2)①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③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H2和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不含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CO2+Ca(OH)2=CaCO3↓+H2O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Na2CO3 NaNO3 8.5
【解析】
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W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W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和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
(1)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2=CaCO3↓+H2O,反应④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O4、Na2CO3;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
设硫酸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
x=5.3g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y 11.65g
=
y=7.1g
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NaNO3,其质量为20.9g-7.1g-5.3g=8.5g。
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NaCl+AgNO3=AgCl↓+NaNO3;
(2)Na2SO4、Na2CO3;
(3)NaNO3,8.5。
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