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
A.
碘
B.
铁
C.
钙
D.
锌
解析: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A错误;
B、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B错误;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C正确;
D、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蜡烛燃烧
C.
玻璃破碎
D.
衣服晒干
解析: 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
D.
点酒精灯
解析:A、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读数时应眼睛平视,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故B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
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时,可能会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蔬菜、水果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1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A、维生素C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维生素C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96,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C
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
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软化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法中不可行.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实验方法中不可行.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无法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中不可行.
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故选项实验方法中可行.
故选D
6.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变化;再把甲放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解析: 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变化,说明甲、乙的活动性比氢强,丙的活动性比氢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
丙;
再把甲放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即甲>乙.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选A
7.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
B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N>M
D
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均有溶质析出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因此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M>N,该选项说法错误;
D、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均有溶质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
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2)写出水在生活中的两种应用: _________ .
(3)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_________ .
解析:(1)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其他杂质,是净化程度最好的净水方法,故填:D;
(2)水在生活中可以用于引用,能用于洗衣服做饭等,故填:饮用、洗衣服;
(3)使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都是节约用水的措施,故填:用淘米水浇花.
9.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 ②二氧化硫 ③氧气 ④碳酸氢钠 ⑤熟石灰
(1)常用于制作糕点的是 _________ .
(2)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
(3)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_________ .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___ .
解析:(1)碳酸氢钠常用于制作糕点;
(2)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3)二氧化硫能和空气中的雨水反应生成酸,从而会形成酸雨;
(4)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④;(2)①;(3)②;(4)⑤
10.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两个氮气分子 _________ .
(2)氢氧根离子 _________ .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 .
解析: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
故答案为:(1)2N2;(2)OH﹣;(3)O.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街道两侧的金属护栏通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_________ .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作用.常用的氮肥有 _________ (写一种).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_________ .
解析:(1)街道两侧的金属护栏通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喷漆,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作用,常用的氮肥有碳酸氢铵、尿素等.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故答案为:(1)喷漆;(2)尿素等;(3)隔绝氧气.
12.如图所示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A处的现象是 _________ .B处的现象是 _________ .
(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___ .
解析: (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需将其点燃处理.
故答案为:(1)3CO+Fe2O32Fe+3CO2; (2)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尾气点燃烧掉,防止污染空气.
1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组成相同,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2)C的用途之一为 _________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解析:
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E是甲烷,甲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和水,故C是氧气;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能反应生成氧气,故A是过氧化氢,B是水,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D是氢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过氧化氢,故填:H2O2;
(2)C是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供给呼吸;
(3)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甲烷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
三、实验:
14.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_________ .
(3)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 .
(4)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_________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 (1)倾倒CO2时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中含有能燃烧生成其他气体的杂质.
(3)实验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4)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溶化物炸裂瓶底.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2)装置气密性不好;(3)防止液滴飞溅;(4)防止溅落的溶化物炸裂瓶底;火星四射.
15.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1)小明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 .
(2)小红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小玉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_________ ,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_________ .
解析:
(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由白色固体加水溶解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不准确.
(2)由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由于碳酸钠与足量的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由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所以,保存方法是密封存放干燥处.
故答为:(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酚酞试液变红色,(2)Na2CO3+2HCl=2NaCl+H2O+CO2↑.
(3)蓝色沉淀;【拓展应用】密封存放干燥处.
四、计算:
16.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固体质量变为28.4g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6g﹣28.4g=3.2g.
(2)设生成MnO2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87 32
X 3.2g
=
X=8.7g
答案:
(1)3.2
(2)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7g.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