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 MB
  • 2021-05-13 发布

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中考化学探究题汇编 ‎1、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 ‎⑴从组成上看,BaCl2、NaCl都含有 元素,但BaSO4不含有;‎ ‎⑵将BaSO4、BaCl2、NaCl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 ‎⑶根据B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稀硫酸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开。请写出稀硫酸和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按如下方案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X溶液中溶质是 。‎ A.K2CO3 B.Na2CO‎3 C. Na2SO4‎ BaCl2‎ NaCl 加足量水 NaCl溶液 固体 BaCl2固体 NaCl固体 加适量盐酸 蒸发 蒸发 溶液 加适量X溶液 ‎ 过滤 ‎2、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右图所示),让小组同学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 mL稀盐酸 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 滴碘水 淀粉:变蓝 ‎ 其余物质: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 (填“>”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加水溶解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或_____,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_____。‎ ‎3、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 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4、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NH4NO3﹑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①NH3,②SO2,③HCl。‎ ‎⑴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填序号);‎ ‎⑵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猜想 成立(填序号);‎ ‎⑶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 ‎5、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加足量的水 过 滤 有气泡 加足量的稀盐酸 滤液 加足量的稀盐酸 碱石灰 样 品 有气泡 滤渣 a.浓氨水;b.固体氢氧化钠;c.湿润的酚酞滤纸条 止水夹 a b c 气球 ‎⑴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⑵请你帮助小辉设计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NaOH的简要方案:    ;⑶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 保存。‎ ‎6、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4)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 。‎ ‎(5)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 论 假设③成立 ‎(6)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 ‎7、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图8‎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② 。‎ ‎ 的猜想正确。‎ ③ 。‎ ‎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8、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9、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和 均相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10、 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㈠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㈡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 ‎(3)图㈢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图㈢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㈣装置进行证明,则图㈣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填字母)。A. NaOH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5)称取5.0 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㈢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11、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 ‎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 ‎ ,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 (1)写出A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__ 。‎ ‎(2)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填编号);用双氧水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用B作制气装置,与A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 。(写一点)‎ ‎(4)用KClO3和MnO2制O2 ,若选用A作发生装置,则还要增加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把A作如下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青探究铜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同时产生较多的气泡。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H2 ;②可能是O2 ;③可能是SO2 ‎ ‎ 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____ 。‎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SO2;②S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CaSO3。‎ ‎[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为此,小青作了如下解释:加热使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硫酸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跟铜反应产生SO2气体。你觉得小青的解释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14、‎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就法国某公司拍卖我国两件重要文物兔首和鼠首(见右图),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追讨这两件文物。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 ‎【设计与实验】(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 元素。‎ ‎(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人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 元素。【实验结论】 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 ‎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设计与实验】 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 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评价与改进】 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 ‎ 。‎ ‎【拓展与应用】‎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 。‎ ‎15、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运用合理的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了这些气体。下图是他们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③________;⑤__________。‎ ‎(2)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制取气体时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⑤⑦⑩,他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4)小兰同学成功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氢气,则她一定不会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_(填序号)。‎ ‎(5)小芳同学顺利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已知她使用了仪器②⑥,那么她还需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6、端午节后,小丽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她开始了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替代。‎ 酸性KMnO4溶液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18、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KMnO4溶液颜色消失。‎ ‎【提出问题】问题1: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问题2:什么气体使KMnO4溶液褪色?‎ ‎【查找资料】小李从文献中查到:火柴头的主要成分为KClO3、硫磺粉(S)、三硫化二锑(Sb2S3)、玻璃粉等。‎ ‎ (1)写出火柴头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两个):‎ ‎ ① ;② 。‎ ‎【实验探究1】CO2气体是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2)指明集气瓶中CO2的来源 。‎ 实验室提供了①稀硫酸、②块状碳酸钙、③稀盐酸、④碳酸钠固体等试剂及下列仪器。‎ 双孔塞 D C B A ‎ ‎ ‎ ‎ ‎(3)请你从上述试剂和仪器中选择:最适合制备CO2气体的试剂(填序号) ;‎ 最适合制备CO2气体的仪器(填序号) 。(4)请指出仪器A的名称 。‎ 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实验探究2】SO2气体是否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了SO2气体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讨论交流】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5)SO2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SO2溶于雨水,通过进一步反应会形成酸雨。在我国,导致生成酸雨的SO2主要来自于 。‎ ‎(6)上述验证CO2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实验过于复杂,请你设计一个更为简单的实验完成该实验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 ‎ 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或了CaCO3?‎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 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 ‎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② 。‎ ‎③ 。‎ 猜想成立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 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象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 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2O3 、Fe(OH)3的混合物 ‎ ‎⑤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 、Fe(OH)3的混合物 ‎△‎ ‎【资料获悉】(1)2Fe(OH)3 Fe2O3 +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 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红色粉末 无水CuSO4‎ 图28-1‎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28-1‎ 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 猜想中的 。‎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 图28-2‎ 红色粉末 少量澄清石灰水 CO A B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8-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 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 ‎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Ⅱ 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 的总质量为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 g ‎【交流讨论】 ‎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28-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图28-2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1、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甲 乙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 实验结论 ‎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 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 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 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2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 ‎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 ‎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 ‎       ‎ ‎★影响因素:‎ ‎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2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 ‎ 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 ‎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 ‎②弃去 ‎ 残渣 ‎ ③足量 CaCl2溶液 ‎ ④足量醋酸 白色沉淀A ‎①菠菜样品在 少量开水中煮 沸2-3min 溶液M 白色沉淀B 无色无味气体C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        。‎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 m(B)(填“>”、“<”或“=”)。‎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A.禁吃菠菜 .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 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    和     ,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 ‎(5)某研究所利用SDT 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 固体质量 ‎/g ‎0 200 400 600 800 1000‎ ‎ 分解温度/℃‎ ‎ 固体质量—分解温度关系图 ‎10.0‎ ‎12.8‎ ‎14.6‎ ‎5.60‎ 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 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    ,‎ 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               。‎ ‎24、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 ‎ ‎ ‎ ‎ ‎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 ‎ ‎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 ‎ ‎ ‎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 和 ‎ ‎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产生的废液处理想出可行的方法 ‎ 。‎ ‎25、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 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实验中学小春和小玲同学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 【设计方案并实验】小春: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未发现明显现象。‎ ‎ 小玲: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溶液变浑浊。‎ ‎ 【解释与结论】小玲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其方案中的实 ‎ 验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 【评价与反思】小春的实验若继续进行,也能得到与小玲同样的结论。请你帮助设计 ‎ 后续方案;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27、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对实验室中的两份已变质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提出了猜想并探究其组成,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  (1)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钙进行探究 ‎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钙.‎ ‎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固体少量于烧杯中,加水后充分搅拌,将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 猜想②成立 ‎  (2)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钠进行探究 ‎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钠.‎ ‎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_______.‎ ‎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  ‎ ‎    ‎ ‎  ‎ ‎  ‎ ‎  ‎ 猜想①成立 ‎  [交流反思]实验室中的某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它们都应____保存.‎ ‎28、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实 验 操 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 论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固体产物是NaOH,而不是Na2CO3。‎ ‎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 ‎(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 其原因是 。‎ ‎29、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Cl、Cl2、O2、H2。‎ ‎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 (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 ‎ (2)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 ‎ 。‎ ‎ (3)丙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 。‎ ‎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①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 ‎②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 ‎ ,若没有听到 ‎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 ‎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起 作用。‎ ‎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0、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某学习小组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进行操究。‎ ‎ [提出问题l这瓶氢氧化钙粉末是否变质?‎ ‎ [猜想一]小丽同学认为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实验验证l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丽同学的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 。‎ ‎ [结论一]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 [猜想二]小明同学认为“结论一”不全面,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可能部分变质。‎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将他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知,清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时可用 ,‎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 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 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 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设计实验证明,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32、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 (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 ‎33、维生素C 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 ‎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实验原理】学科网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学科网 ‎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学科网 ‎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学科网 ‎ 【实验过程】学科网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学科网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学科网 ‎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学科网 ‎ 【实验记录】学科网 ‎ 测定物质 ‎①‎ ‎②‎ ‎③‎ ‎④‎ ‎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学科网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学科网 ‎ ;学科网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学科网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学科网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学科网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学科网 ‎34、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 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 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 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 (I)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 35、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 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36、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 ‎ ‎ ‎ ‎ ‎ ‎ ‎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                              。‎ ‎37、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 。‎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干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 ‎ 参考答案 ‎1、⑴氯(Cl);‎ ‎⑵BaSO4;‎ ‎⑶H2SO4+BaCl2=BaSO4↓+2HCl;‎ ‎⑷B。‎ ‎2、(1)① >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洗衣粉 淀粉(可互换位置) 水垢 纯碱(可互换位置)‎ 取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或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2分)‎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答案正确为2分)‎ ‎3、(1)Ca(OH)2 (或氢氧化钙)‎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验证CO2 与Ca(OH)2能发生反应 ‎(3)关闭K时,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 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2分)‎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答案正确为2分)‎ ‎4、⑴②;‎ ‎⑵①;‎ ‎⑶NaNO3。‎ ‎5、⑴碳酸钠、碳酸钙;‎ ‎⑵取样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 ‎⑶密封。‎ ‎6、(1)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加快了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滤纸条变红 ‎(3)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 ‎(4)NaCl、CaCl2、HCl ‎(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Zn(或Fe、Mg等) 有气泡产生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HCO3、CaCO3等) 有气泡产生 ‎(6)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HCl与NaOH、Ca(OH)2恰好完全反应)‎ ‎7、(1)NaOH+HCl===NaCl+H2O (3分)‎ ‎(2)气球胀大 (1分)‎ ‎(4)‎ ‎【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每空1分)‎ ‎【实验设计】 ①小林 (1分) ‎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云 (每空1分)‎ ‎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每空1分)‎ ‎ (合理答案均可) ‎ ‎8、(1) ①试管 ②集气瓶(每个1分)‎ ‎(2) B D(或E) 2H2O2 2H2O + O2↑‎ ‎(3)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只写一点给1分,共2分)‎ ‎9、问题一:甲状腺肿(或碘缺乏症;大脖子病等)‎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1) 时间 温度 酸碱性(或酸碱度;pH)‎ ‎(每空1分,共3分。前两空答案顺序不要求对应)‎ ‎(2) C ‎10、MnO2‎ (1)长颈漏斗 H2O2、MnO2 2H2O2=2H2O+O2↑‎ ‎ (2)a b ‎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4)B ‎ (5)94%‎ ‎11、【猜 想】 猜测二: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30%NaOH溶液 铝 ‎②10%盐酸 铁、铜 ‎【反 思】 2Al+6HCl=2AlCl3+3H2↑‎ ‎12、(1)铁架台、试管 (每空1分,共2分)‎ MnO2‎ ‎ (2)CaCO3 + 2HCl==CaCl2 +H2O +CO2↑ (2分): C(1分); ‎ ‎2H2O2 =====2H2O+O2↑ (2分)‎ ‎ (3)便于加液体;或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等(合理均给分) (2分)‎ ‎ (4)酒精灯(1分);将试管横放,并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2分)‎ ‎ ‎ ‎ 13、 [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1分)‎ ‎ [实验验证](合理均给分)‎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将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1分)‎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SO2,猜想③正确(1分); 否则气体不是SO2 (1分)‎ 第二步 用试管收满气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1分)‎ 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O2,猜想②正确(1分);否则气体是H2,猜想①正确(1分)‎ 或:‎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用试管收满气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1分)‎ 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O2,猜想②正确(1分);否则气体不是O2(1分)‎ 第二步 将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1分)‎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SO2,猜想③正确(1分);否则气体是H2 (1分)‎ ‎[交流与讨论]合理 (2分)‎ ‎14、1.(1)碳、氧或C、O(只有全对才给分)‎ ‎(2)铜或Cu ‎2.【查阅资料】Cu2(OH)2CO3 2CuO +H2O + CO2 ↑ ‎ ‎【猜想与假设】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只对一个不给分)‎ ‎【设计与实验】 D ‎【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或如右图所示。‎ ‎【拓展与应用】不全面(1分)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无法比较。(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1分)‎ ‎15、(1) 试管(0.5分) 集气瓶(0.5分)‎ ‎(2)先把要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1分)‎ ‎ (3)O2(1分)‎ ‎(4)④(1分)‎ ‎(5)⑤⑨(或⑤⑨⑩)(1分)‎ ‎16、【提出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 ‎ ‎【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1分);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1分)‎ ‎【实验反思】(1)③④‎ ‎ (2)硫酸铜溶液 (或NH4Cl溶液,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 ‎ ‎【拓展应用】密封保存(1分)‎ ‎17、【假设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② 只有②中气体符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实验现象和分析】(1)氨气(或NH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吸收氨气(每空1分)‎ ‎【实验结论】6CO(NH2)2 ‎380℃‎‎~‎‎400℃‎ 催化剂 C3H6O6+6NH3↑+3CO2↑‎ ‎18、. 56. 溶液变蓝 57. 溶液变蓝58.CO2+Ca(OH)2 =CaCO3↓+H2O(2分)  ‎59.SO3+2NaOH =Na2SO4+H2O(2分) 60 红 61 中和 ‎ ‎62 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63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或都能跟酸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记分) ‎19、题.64 氧气(或O2) 65 氢气 66氢元素和氧元素(或H、O两种元素)67 B ‎20、 (1)2KClO32KCl+3O2↓;S+O2SO2;C+O2CO2;(任答两个)‎ ‎ (2)空气本身含有的CO2;火柴梗燃烧生成CO2(任答一点即给满分)‎ ‎ (3)②③ ABC ‎ ‎ (4)锥形瓶 ‎ (5)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的燃烧;硫酸厂排出的废气;利用硫酸的工厂排出废气 ‎ (6)用吸管(或导管)向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容器中吹气 ‎21、【设计实验】 ②滤液不变色(1分) ③有气泡产生(1分)‎ ‎ 【反思与应用】①溶液变红(l分) ②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l分)‎ ‎ Na0H(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密封(1分)‎ ‎ ③解:设样品中含Ca(OH)2的质量为x克 ‎ Ca(OH)2+2HCl=CaCl2+2H2O…………………………………………(l分)‎ ‎ 74 13‎ ‎ x l0%×‎‎7.3g ‎= …………………………………………(l分)‎ ‎ x=‎0.74g …………………………………………(l分) ‎ 则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Ca(OH)2%= ×100%=74% ………(1分)‎ ‎ 答:样品中Ca(OH)2质量分数为74%。 ‎ ‎22、【实验探究】(1)③④⑥ (2)丙 ‎ ‎【交流讨论】(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高温 ‎(2) Ⅰ ⑤ ‎ ‎(3)3CO + Fe2O3 2Fe + 3CO2 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或其他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可行 ‎23、(1)更迅速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快 ‎ CO2 + Ca(OH)2 = CaCO3↓+ H2O ‎(2)① 0.42 ② 比较 ③ 气球胀大的快慢 ‎24、 (1)稀盐酸或稀硫酸 (1分)‎ ‎ (2)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氯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 ‎ 铜盐溶液中酸根离子种类不同) (1分)‎ ‎ (3)影响因素:①A ②B ③AC (每空1分)‎ ‎ (4)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是否破坏氧化膜) (1分)‎ ‎(5)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2分)‎ ‎26、‎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 又气泡产生且石灰水 变浑浊 ‎ 实验2‎ ‎ K2CO3 + Ca(OH)2= CaCO3 ↓+2KOH ‎ KOH 实验3‎ 取上层清液少量 ‎①滴入过量稀盐酸 ‎②滴入澄清石灰水 ‎③滴入氯化钡溶液 ‎①有气泡产生 ‎②有沉淀生成 ‎③有沉淀生成 ‎ KOH ‎ 和 K2CO3 ‎ ‎(同时写对得一分)‎ 实验3‎ ‎(另一组答案)‎ 取上层清液少量 ‎①滴入碳酸钠溶液 ‎②通二氧化碳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沉淀生成 ‎ KOH ‎ 和 Ca(OH)2 ‎ 酸化处理至中性再排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7、NaHCO3 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Ca(OH)2+CO2=CaCO3↓+H2O;Na2CO3 ;加水或加热 ,2NaHCO3 △ =Na2CO3+CO2↑+H2O。‎ ‎28、【解释与结论】Ca (OH)2+CO2 =CaCO3↓+H2O (1分)‎ ‎ 【评价与反思】向原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1分)‎ ‎ 紫色石蕊变红色(或溶液变红) (1分)‎ ‎29、  (1)试管 酒精灯 (2)氧气、二氧化碳、氢气 等 ‎  (3)棉花 (4)气体由a进入(或装置倒放气体由b进入)‎ ‎    把装置盛满水,气体由b加入。‎ ‎(5)除去杂质或干燥气体或给病人输氧等(合理即可)。‎ ‎30、‎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酚酞试液变红 ‎ ‎  ‎ ‎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碳酸钠已除净(或原固体中有碳酸钠) ‎ 将上述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不变色 ‎ ‎ ‎ ‎  (注:还可用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 ‎  密封 ‎3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把导管移出液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 ‎32、实验一:碱 实验二:(1)水珠(或水雾等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CO2=CaCO3↓+H2O ‎(3)①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NaHCO3中含有Na、H、C、O等元素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只要求选填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其他合理的实验方案也可)‎ 取样,加入足量的盐酸 有气泡冒出 取样,加入足量的盐酸 没有气泡冒出 或 取样, 配制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有沉淀物出现 取样, 配制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没有沉淀物出现 ‎[拓展应用]碳酸盐与胃酸(或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加重胃溃疡病情(或碳酸盐与胃酸(或HCl)反应生成气体,使胃中气压增大,使人更不舒服)‎ ‎33、(1)HCl ‎ (2)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 ‎(3)H2O ‎[实验结论]:H2‎ ‎[实验反思]:(1)干燥(2)酸性 ‎34、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2分);‎ 稀盐酸(1分);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35、CaCO3 +2HCl===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剩余固体可能完全是杂质 CaCl2和HCl或CaCl2(两种情况答全给1分)‎ 猜想:氯化钙和盐酸(1分) 取少量,加石蕊试液(1分)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盐酸和氯化钙(1分)‎ ‎ MnO2‎ ‎36.(1)a b d h (1分) 2H2O2 =====2H2O + O2↑(1分) 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等答对其中一点即给分(1分)‎ ‎(2) f g h (1分) 证明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分) 实验开始没有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1分)‎ ‎37、【实验原理】(2)蓝 ‎【实验记录】(1)橙汁(或③) ‎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3)A B D ‎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38、(1)硫酸(1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 ‎ Zn+H2SO4===ZnSO4+H2↑ Zn+H2SO4===ZnSO4+H2↑(化学方程式1分)‎ ‎ 65 2 98 2‎ ‎ x ‎1.0 g y g ‎0.8 g ‎ ‎ 65∶2=x∶‎1.0 g 98∶2=y∶‎0.8 g ‎ ‎ x=‎32.5g(1分) y=‎39.2g(1分)‎ ‎∴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为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2.5g/‎50g×100%=65% (1分) ‎39.2g/‎80g×100%=49%(1分)‎ 答: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为65%,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1分)‎ ‎(3)(共1分,得分点:起点、折点、曲线趋势等,错一处即不得分 )‎ ‎39、 (I)B、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每空1分.共2分)‎ ‎ (2)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控制催化剂(或二氧化锰)的用量,应保证气体通道畅通等(以上任意两条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每条1分,共2分)‎ ‎ (3)反应物应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中选择;应考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浓度、用量等问题(1分.只要答对1条即可得分)‎ ‎40、 (I)错误(1分)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1分)‎ ‎(2)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 ‎ ②取样.漓加紫色石蕊试洼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 ‎ ③取样.滴加碳酸蚋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 ‎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 ‎ ⑤取样.加入辞牲等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 ‎ ⑥取样.加入饽枉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 ‎(3分.以上方法任写一种均可得分)‎ ‎41、(1)大理石(或石灰石)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 Fe+2HCl=FeCl2+H2↑‎ ‎ (2)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42、‎ 实验一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实验二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 (2)对比(或对照等);‎ ‎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2分)‎ ‎43、(1)左(1分)(2)滴入盐酸时不再产生气体(1分)‎ ‎(3)重新过滤(1分)(4)漏斗(1分)‎ ‎(5)×100%(1分)(6)洗涤沉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