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5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一中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酒精挥发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氧气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水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4.下列有关水(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中氧元素呈﹣2价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5.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豆油 B.大理石 C.蔗糖 D.泥土 ‎6.除去化工厂排放烟气中的SO2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NaCl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NaOH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取过酸的滴管直接取酚酞试液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多取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8.下列有关设想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开发利用太阳能 ‎9.某农田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整,该农田长期使用化肥硫酸铵.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铵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硫酸铵的同时应加入氢氧化钙 C.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硫酸铵造成的 D.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10.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CO32﹣‎ B.分别将镁、铁、铜、银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C.常温下可用铁与氯化银反应制取银 D.可用过量的氢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少量的硫酸 ‎ ‎ 二、非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0分)‎ ‎11.(2016•长春校级二模)如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是______.‎ ‎(2)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3)请写出该物质在医疗方面折用途______.‎ ‎12.(2016•长春校级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 ‎(1)冰箱里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2)家庭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______;‎ ‎(4)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硬度不同,原因是______.‎ ‎13.(2016•长春校级二模)回答下列与NaOH、Ca(OH)2有关的问题.‎ ‎(1)农业上可用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2)实验室可以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 ‎(3)NaOH与Ca(OH)2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 ‎14.(2016•长春校级二模)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______方法可使乙物质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 ‎(2)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 ‎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______g甲;‎ ‎②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______℃.‎ ‎(3)40℃时100g水溶解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均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15.(2016•长春校级二模)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将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 ‎(2)使用下列各组试剂,一次性实验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16.(2016•长春校级二模)请对以下方案及现象做出合理补充或解释:‎ ‎(1)将NaOH溶液滴在______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便可粗略测定NaOH溶液的酸碱度.‎ ‎(2)用一种试剂分别与食盐水、Ca(OH)2溶液、稀硫酸作用,就能把它们直接鉴别出来,这种盐溶液可以是______.‎ ‎(3)不能服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NaOH具有______性.‎ ‎(4)硫酸和盐酸都是酸,但稀硫酸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盐酸不能,原因是它们所含的______不同.‎ ‎17.(2016•长春校级二模)分离和提纯是将物质净化的常用方法.‎ ‎(1)欲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不选用稀盐酸,原因是会生成______而引入新杂质.‎ ‎(2)要分离K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可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形成蓝色沉淀再过滤,之后再向盛有沉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18.(2016•长春校级二模)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若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如图中的B、F、和______;‎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要生成2.2gCO2,则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______g;‎ ‎③要配制18%的稀盐酸200g,需要36%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3)上述组装的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2016•长春校级二模)医院救治病人急需一批生理盐水,制药厂积极支援,用含有少量碳酸钠的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纯净的氯化钠,再用其配制生理盐水.某化学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的氯化钠的生产流程.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2)操作②中应加入的试剂B为______,该小组同学认为过量的B无需再用试剂除去,最终对氯化钠的纯度不会造成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3)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20.(2016•长春校级二模)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Ba2+有毒)、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将其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下列实验:‎ ‎(1)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A和B使酚酞变红色,可确定A和B呈______性;‎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而D中无明显现象,至此,已有______种溶液被鉴别开来.‎ ‎21.(2016•长春校级二模)为了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振荡,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振荡.‎ ‎(1)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将上述3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里,静止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酚酞和______.‎ ‎22.(2016•长春校级二模)同学们通过以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a2+有毒):‎ ‎①H2SO4+Ba(NO3)2‎ ‎②H2SO4+NaOH       ‎ ‎③H2SO4+Na2CO3‎ ‎④Ba(NO3)2+NaOH          ‎ ‎⑤Ba(NO3)2+Na2CO3‎ ‎⑥NaOH+Na2CO3‎ ‎(1)以上实验中,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的是______;‎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表:‎ 综合分析可知,无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______;‎ ‎(3)下列有关利用无色滤液a和白色沉淀b的设想中,合理的是______.‎ A.鉴别HCl溶液和NaOH溶液:取样,滴加滤液c B.制NaNO3溶液:向无色滤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 C.除去Ba(NO3)2溶液中的HNO3: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白色沉淀b.‎ ‎ ‎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酒精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氧气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它含有H和O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物质,则属于氧化物;‎ B、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C、氯化钠是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D、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 ‎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水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 ‎ ‎4.下列有关水(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中氧元素呈﹣2价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水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正确;‎ C.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故错误;‎ D.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 ‎ ‎5.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豆油 B.大理石 C.蔗糖 D.泥土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 ‎ ‎6.除去化工厂排放烟气中的SO2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NaCl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NaOH溶液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A、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不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不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取过酸的滴管直接取酚酞试液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多取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A、用过的胶头滴管必须清洗后再去取用其它药品,故A错;‎ B、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B错;‎ C、多取用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C正确;‎ D、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搅拌,故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8.下列有关设想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开发利用太阳能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A、从水污染的污染源角度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化肥和农药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太阳能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生活污水是三大污染源之一,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降低,故错误;‎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故错误;‎ D、太阳能没有附属物,不会污染环境,且资源广泛,所以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故正确;‎ 故选:D.‎ ‎【点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倍受世人关注,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化学知识,已成为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9.某农田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整,该农田长期使用化肥硫酸铵.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铵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硫酸铵的同时应加入氢氧化钙 C.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硫酸铵造成的 D.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硫酸铵属于盐,水溶液显酸性;熟石灰显碱性,可以改良显酸性的土壤;碳酸钾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A、硫酸铵属于盐,水溶液显酸性,(NH4)2SO4溶液的pH小于7.说法正确;‎ B、熟石灰显碱性,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以改变土壤酸性情况.但施用硫酸铵是为了补充氮元素,同时施用氢氧化钙会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说法错误;‎ C、长期施用(NH4)2SO4可能使土壤酸化板结.故说法正确;‎ D、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显碱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0.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CO32﹣‎ B.分别将镁、铁、铜、银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C.常温下可用铁与氯化银反应制取银 D.可用过量的氢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少量的硫酸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物质不一定是CO32﹣,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别将镁、铁、铜、银放入稀盐酸中,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铜、银均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确定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银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非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0分)‎ ‎11.(2016•长春校级二模)如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是 小苏打 .‎ ‎(2)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 Na+ .‎ ‎(3)请写出该物质在医疗方面折用途 治疗胃酸过多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标签结合物质的俗称、离子符号的书写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填:小苏打;‎ ‎(2)碳酸氢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故填:Na+;‎ ‎(3)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治疗胃酸过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酸氢钠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以及性质进行.‎ ‎ ‎ ‎12.(2016•长春校级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 ‎(1)冰箱里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2)家庭生活中,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 供给呼吸 ;‎ ‎(4)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硬度不同,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用途;硬水与软水;生铁和钢.‎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解答;‎ ‎(2)根据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答;‎ ‎(3)根据氧气的用途解答;‎ ‎(4)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病人;‎ ‎(4)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由于其含碳量不同,导致二者硬度不同;‎ 故答案为:(1)吸附;(2)煮沸;(3)供给呼吸;(4)含碳量不同.‎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 ‎ ‎13.(2016•长春校级二模)回答下列与NaOH、Ca(OH)2有关的问题.‎ ‎(1)农业上可用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2)实验室可以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NaOH ;‎ ‎(3)NaOH与Ca(OH)2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氢氧根离子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3)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室可以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 ‎(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1)Ca(OH)2;‎ ‎(2)NaOH;‎ ‎(3)氢氧根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4.(2016•长春校级二模)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 蒸发结晶 方法可使乙物质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 ‎(2)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 ‎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 60 g甲;‎ ‎②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 30 ℃.‎ ‎(3)40℃时100g水溶解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均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C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采用蒸发结晶方法可使乙物质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 ‎(2)60℃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 ‎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60g甲;‎ ‎②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30℃;‎ ‎(3)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试管温度不会析出晶体,所以100g水溶解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均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故选:C.‎ 故答案为:(1)蒸发结晶;‎ ‎(2)①60;‎ ‎②30;‎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5.(2016•长春校级二模)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将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 黄铜 ;‎ ‎(2)使用下列各组试剂,一次性实验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的是 C ‎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锌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2)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二是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先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反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金属活动性,最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于锌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将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黄铜片;‎ ‎(2)A、由于Ag与FeSO4溶液、CuSO4溶液两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只能得到Ag的活动性小于Fe、小于Cu的结论,却不能说明Fe与Cu两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不正确;‎ B、Fe、Cu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Fe、Cu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但不能比较Fe、Cu的活泼性的大小,所以不正确;‎ C、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一次性实验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所以正确.‎ D、Fe和CuSO4溶液、AgNO3溶液均可发生反应,说明Fe>Cu,Fe>Ag.而Cu和Ag无法比较,所以不正确.‎ 故答为:(1)黄铜片;(2)C.‎ ‎【点评】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思路和方法,恰当运用对比的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前提.‎ ‎ ‎ ‎16.(2016•长春校级二模)请对以下方案及现象做出合理补充或解释:‎ ‎(1)将NaOH溶液滴在 干燥的pH试纸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便可粗略测定NaOH溶液的酸碱度.‎ ‎(2)用一种试剂分别与食盐水、Ca(OH)2溶液、稀硫酸作用,就能把它们直接鉴别出来,这种盐溶液可以是 Na2CO3溶液 .‎ ‎(3)不能服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NaOH具有 腐蚀 性.‎ ‎(4)硫酸和盐酸都是酸,但稀硫酸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盐酸不能,原因是它们所含的 酸根离子 不同.‎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1)根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3)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解答.‎ ‎(4)硫酸和盐酸都是酸,但稀硫酸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盐酸不能,从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测定NaOH溶液的酸碱度,应使用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OH)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食盐水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水;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3)不能服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NaOH具有腐蚀性.‎ ‎(4)硫酸和盐酸都是酸,但稀硫酸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盐酸不能,原因是它们所含的酸根离子不同.‎ 故答案为:(1)干燥的pH试纸;(2)Na2CO3溶液;(3)腐蚀;(4)酸根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的,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鉴别物质题的解题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7.(2016•长春校级二模)分离和提纯是将物质净化的常用方法.‎ ‎(1)欲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不选用稀盐酸,原因是会生成 氯化钾 而引入新杂质.‎ ‎(2)要分离K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可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氢氧化钾 溶液,形成蓝色沉淀再过滤,之后再向盛有沉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欲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实质就是除去氢氧根离子,不选用稀盐酸,是因为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 要分离K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可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铜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形成蓝色沉淀再过滤,之后再向盛有沉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故答案为:氯化钾;氢氧化钾;稀盐酸.‎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8.(2016•长春校级二模)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试管 ;‎ ‎(2)若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如图中的B、F、和 C ;‎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②若要生成2.2gCO2,则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 5 g;‎ ‎③要配制18%的稀盐酸200g,需要36%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100 g.‎ ‎(3)上述组装的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利用CaCO3+2HCl═CaCl2+CO2↑+H2O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如图中的B、F、和C;‎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②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2.2g x=5g;‎ ‎③需要36%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100g;‎ ‎(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试管;‎ ‎(2)C;‎ ‎①CaCO3+2HCl═CaCl2+CO2↑+H2O;‎ ‎②5;‎ ‎③100;‎ ‎(3)2H2O22H2O+O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 ‎ ‎19.(2016•长春校级二模)医院救治病人急需一批生理盐水,制药厂积极支援,用含有少量碳酸钠的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纯净的氯化钠,再用其配制生理盐水.某化学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的氯化钠的生产流程.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速溶解 .‎ ‎(2)操作②中应加入的试剂B为 稀盐酸 ,该小组同学认为过量的B无需再用试剂除去,最终对氯化钠的纯度不会造成影响,其原因是 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蒸发时氯化氢气体会挥发到空气中 .‎ ‎(3)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搅拌可以加快水的流动,加速对氯化钠的冲刷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B是为了除去碳酸钠,但是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用玻璃棒搅拌加速了水对氯化钠的冲刷,使固体溶解更快.‎ ‎(2)碳酸钠是杂质,实际的杂质离子是碳酸根离子,要除去碳酸根离子还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选盐酸,盐酸中的氯化氢有挥发性,加热会逸到空气中;‎ ‎(3)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故答案为:(1)加速物质的溶解;‎ ‎(2)稀盐酸,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蒸发时氯化氢气体会挥发到空气中;‎ ‎(3)较多固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除杂和净化,以及碳酸盐的检验,难度适中.‎ ‎ ‎ ‎20.(2016•长春校级二模)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Ba2+有毒)、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将其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下列实验:‎ ‎(1)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A和B使酚酞变红色,可确定A和B呈 碱 性;‎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而D中无明显现象,至此,已有 3 种溶液被鉴别开来.‎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1)根据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而D中无明显现象,由碳酸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A和B使酚酞变红色,可确定A和B呈碱性,即A和B为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而D中无明显现象,由碳酸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则A为碳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钡溶液,CE为稀硫酸、稀盐酸中的一种,D为氯化钠溶液,至此,已有3种溶液被鉴别开来.‎ 故答案为:(1)碱;(2)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21.(2016•长春校级二模)为了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振荡,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振荡.‎ ‎(1)实验B的目的是 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 ‎(2)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将上述3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里,静止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酚酞和 氯化钠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振荡,溶液呈红色,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根据反应的过程以及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1)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振荡,溶液呈红色,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因此实验B的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故填: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将上述3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里,静止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盐酸全部反应,上层清液呈无色,说明没有显碱性的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酚酞和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 ‎ ‎ ‎22.(2016•长春校级二模)同学们通过以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a2+有毒):‎ ‎①H2SO4+Ba(NO3)2‎ ‎②H2SO4+NaOH       ‎ ‎③H2SO4+Na2CO3‎ ‎④Ba(NO3)2+NaOH          ‎ ‎⑤Ba(NO3)2+Na2CO3‎ ‎⑥NaOH+Na2CO3‎ ‎(1)以上实验中,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② ;‎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表:‎ 综合分析可知,无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 NaNO3、NaOH ;‎ ‎(3)下列有关利用无色滤液a和白色沉淀b的设想中,合理的是 AC .‎ A.鉴别HCl溶液和NaOH溶液:取样,滴加滤液c B.制NaNO3溶液:向无色滤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 C.除去Ba(NO3)2溶液中的HNO3: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白色沉淀b.‎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反应的现象分析回答;‎ ‎(2)根据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3)根据无色滤液a和白色沉淀b的成分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所给出的物质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硫酸与氢氧化钠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没有现象;‎ ‎(2)由题意可知,滤液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了显碱性,加入过量稀盐酸没有气体,说明无色滤液a中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的溶质NaOH、NaNO3,可能含有硫酸钠,由于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了沉淀中含有碳酸钡..‎ ‎(3)A、由于滤液C显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红色褪去,所以,鉴别HCl溶液和NaOH溶液,可以滴加滤液c,设想正确;‎ B、由于滤液a中可能含有硫酸钠,使制取的硝酸钠不纯净,故设想不正确;‎ C、由物质间的反应可知,白色沉淀b中含有碳酸钡,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钡,故设想正确 故答案为:(1)②; (2)NaOH、NaNO3;(3)A、C.‎ ‎【点评】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它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沉淀、气体、水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