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021-05-13 发布

冲刺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生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冲刺201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 ‎ ‎0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生版)‎ 一、考点分析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3.改革开放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专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比重特别大,分值尤其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全国各地区中考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邓小平理论考查较多,尤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为高频考点。复习时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预测2013年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会比较重,选择题与主观题都会涉及。‎ 二、知识详解 考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背景:“文革”结束后,国内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4.意义: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考点二: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案”成为共和国最大一起冤案。‎ ‎4.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5.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考点三: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2)措施: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发展。‎ ‎ 考点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酝酿)‎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 ‎3.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发展)‎ ‎4.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5.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定)‎ 考点五: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此后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剖析中考真题 ‎[2012·四川自贡]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2012·佛山]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政策重新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在短时期内即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建设成就。邓小平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题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 [2012·武汉]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2012·山东泰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12·南京]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 [2012·苏州]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 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2012·盐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土地所有权 B.村民自治权 C.生产自主权 D.乡镇企业兴办权 ‎[2012·陕西]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 ‎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2012·河北]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12·‎ 聊城]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公斤)‎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012·广东]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 ‎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来源:学科网]‎ ‎ [2012·汕头]汕头是我国新时期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经济特 ‎ 区设立于 A、二十世纪70年代 B、二十世纪80年代 ‎ C、二十世纪90年代 D、二十一世纪初 ‎ [2012·四川自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2012·苏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 ‎ [2012·资阳]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来源:学科网ZXXK]‎ ‎ 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 [2012·广东]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 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四、易混易错知识 ‎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的原因:‎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变,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对外政策看,从封闭保守到对外开放。 ‎ ‎3.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是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第二次是农业合作化,它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3)第三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提高了公有化程度和扩大了公有制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五、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2012·梅州]继设立经济特区、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线 对外开放区之后,2001年12月我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来源:学.科.网Z.X.X.K]‎ ‎ A.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 C.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D.“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 [2012·资阳]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2012·湖南邵阳] 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2012·株洲]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2012·徐州]“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 [2012·山东泰安]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2012·江苏淮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 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 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1)“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1分)材料一中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西方列强在1900年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材料二中的历史情景绘画指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请说出这个历史事件的名称。(1分)‎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每空1分,共2分)‎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1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5)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1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以中国何处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分)‎ ‎[2012·西安](13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来。‎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1分)‎ ‎【两种选择】‎ 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有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 ‎[2012·德州](8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 看图说史 A.遵义会议会址 B.日本投降 C.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D.开国大典 E.南昌起义 ‎(1)上面这组图片记录了我党走过的革命历程,但顺序有误,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__________。这些事件均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选择其中一件阐述其重要意义。(2分)‎ 任务二 填表忆史 ‎(任务三) 板报学史 ‎(3)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某同学主办了一期主题为“和平之旅”的板报,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答案写在表格内,2分)‎ 任务四 读文析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来源:Zxxk.Com]‎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种“现实马克思主义”又应该指什么?(2分)‎ ‎ [2012·莱芜](14分)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 ‎ 图1 1949年开国大典 图2 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 ‎ 图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4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分)‎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分)‎ ‎(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3分)‎ ‎(4)简述图4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在这以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2012·济宁]世界风云变幻,注定了20世纪的不平凡。中、美、俄(包括前苏联)三国建设道路的探索更是浓墨重彩。回顾历史,探究历程,无疑会让世界更好的面向21世纪。‎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序号处内容。(2分)‎ ‎① ② ‎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美国,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导致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2.材料二是指美国发生了什么?(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3.面对困境,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请问,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1分)‎ 材料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正确道珞。‎ ‎——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三国建设道路的探索,谈谈你的认识。(1分)‎ ‎ [2012·江苏宿迁](本题8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研究课题“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收集了如下材料,并设计了研究问题。请你参与研究,完成相关问题。‎ ‎(1)材料一 示意图 ‎【注】“春”的含义: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新的春天”含义: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请问上述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获得新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 歌谣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1958年)‎ 歌谣反映了当时的什么运动?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来说,该歌谣有没有史料价值?(3分)‎ ‎(3)材料三 图片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1978年,中共 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促进了上图所示城市的经济发展;1990年,中央对该城市的什么决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2分)‎ ‎(4)纵观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 [2012·资阳](14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 (1)图一所示重要历史人物是谁?(1分)指出图二所示伟人在图三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1分)在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人,简评他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4分)‎ ‎(2)假如你为图四所示刊物投稿,应确定怎样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1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介图五反映的历史事件。(从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方面介绍)(6分)‎ ‎(4)你认为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 ‎[2012·成都](14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 ‎,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须第二册》‎ ‎(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分)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2012·广东]《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2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3分)‎ ‎ [2012·福州](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分)‎ ‎[2012·荆门](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1950年4月,中央又公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原来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东西一律予以废除,旧海关得到彻底改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的新海关,实现了“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的目标。‎ 材料二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收回了在近代史上丧失的什么主权?(1分)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表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发展方针?(1分)有何具体表现?(2分)‎ ‎[2012·湖北襄阳]【革命创造辉煌】(9分)[来源:学&科&网]‎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特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 (1)材料中所指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1分)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达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1分)‎ ‎ ‎ ‎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分)‎ ‎ ‎ ‎ (3)“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哪次会议提出来的?(1分)这一理论在农村改革和祖国统一方面出现了哪些制度创新?(2分)‎ ‎ ‎ ‎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2分)‎ ‎ [2012·绵阳](共9分)‎2012年4月19日,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为生活而设计”成果展示活动在南河体育中心举行。这次活动提出了“生活催生创意,创意改善生活”的理念。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唐太宗统治的时期被称为什么?(2分)‎ ‎ ‎ ‎ 材料二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牲畜一样的生活,才免于死亡。‎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假如我们明智有勇敢地去做,这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份地完成。”‎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32年美国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3分)‎ ‎ ‎ ‎ 材料三  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树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水平很低。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大柳树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2分)‎ ‎ ‎ ‎ [2012·东营](12分)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分)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2分)‎ ‎ ‎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2分)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2分)‎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3)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4)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