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总复习之初中化学复习资料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复习之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 ‎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 ‎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实验室制法 ‎△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 MnO2 2KClO3=======2KCl+3O2↑ △ ‎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 十二:工业制法 ‎1、 O2: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  25、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 ‎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SO2 +Ca(OH)2 ==CaSO3+ H20‎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SO3 +Ca(OH)2 ==CaSO4+ H20‎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13、光合作用:6CO2 + 6H2O光照C6H12O6+6O2‎ ‎14、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 6H2O 重要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初中化学计算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 ‎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    =5×[160+5×18] ‎ ‎    =1250 ‎ ‎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 ‎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    Fe∶O=56×2∶16×3=112∶48=7∶3 ‎ ‎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 ‎    例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    w(N)=×100%=35% ‎ ‎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 ‎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 ‎    2CO+O22CO2 ‎ ‎    微粒比:2∶1∶2 ‎ ‎    质量比:2×28∶32∶88(7∶4∶11) ‎ ‎    *体积比:2∶1∶2‎ ‎    (同温、同压)‎ ‎    质量守恒:56+32=88‎ ‎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 ‎    2.不纯物的计算 ‎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 ‎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 ‎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 ‎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    Fe2O3+3CO 2Fe+3CO2‎ ‎    160112 ‎ ‎    15吨(1-4%)x ‎ ‎    x==12.5吨 ‎ ‎    3.选量(过量)计算 ‎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 ‎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 ‎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 ‎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    2H2 + O2 2H2O ‎ ‎    4 ∶ 32∶ 36 ‎ ‎    1 ∶ 8∶ 9 ‎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 ‎    4.多步反应的计算 ‎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 ‎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 ‎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    Zn+H2SO4(稀)=ZnSO4+H2↑ ‎ ‎    2KClO3 2KCl+3O2↑ ‎ ‎    2H2+O2 2H2O ‎ ‎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 ‎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 ‎    KClO3 ~ 3Zn ‎    122.53×65 ‎ ‎    12.25克x ‎ ‎    x==19.5克 ‎ ‎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 ‎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 ‎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 ‎    1.溶解度的计算 ‎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 ‎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 ‎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 溶解度 质量分数 ‎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 如何学好“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不仅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而且与后续深入学习高中化学关系甚大,同学们应把它学好。‎ ‎    “酸碱盐”的重点是电离概念及酸碱盐的电离、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和溶液的pH、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运用。应掌握的要点如下:‎ ‎    1. 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这里注意,电离不是电流的作用结果。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 ‎    ①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 ‎    ②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或“-”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或“-”号,后写数字。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只写“+”或“-”号;而化合价数为1时,1必须标明。‎ ‎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    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    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    ⑥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    2. 酸碱盐的电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    3. 盐酸、硫酸、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注意“浓”和“稀”两个字。一字之别,差异很大。如讲硫酸性质(化学性质)时都冠以一个“稀”字,如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稀硫酸就不具备;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也不完全具备。‎ ‎    4. 气体的鉴定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条件。‎ ‎    5.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俗称以及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    6. 酸和碱的通性、溶液的pH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    pH是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的。酸碱度是指溶液酸性、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pH表示,取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为:‎ ‎    ①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    ②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    ③若使pH<7的溶液pH升高,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若使pH>7的溶液pH降低,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 ‎    酸、碱、盐的水溶液与pH的关系为:‎ ‎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其pH<7。碱溶液一定显碱性,其pH>7。盐的水溶液有几种情况,初中阶段一般只需掌握NaCl溶液显中性,其pH=7;溶液显碱性,其pH>7;溶液显酸性,其pH<7。‎ ‎    7. 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范围。‎ ‎    ①牢记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    ②置换酸里面的氢时,必须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 ‎    ③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一般规律是,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要注意,活泼金属K、Ca、Na、Ba等放入盐溶液时,金属首先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然后生成物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条件下,CaO  或Ca(OH)2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常以“三”的形式出现,也有许多知识可将其分解为“三”的形式。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供学习时参考。‎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最早研究过空气成分的三位科学家: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 ‎3、从世界范围看,污染空气的三大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4、通常所说的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跟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5、通常所说的燃烧具有三个特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发光、放热。 ‎ ‎6、可燃物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取决于三个因素: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 ‎7、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8、工业制取氧气的三个过程:低温下加压将空气液化、蒸发、贮存。‎ ‎9、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三种不同程度:通常所说的燃烧、缓慢氧化、爆炸。 ‎ ‎10、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2、最早对原子、分子进行研究的三位科学家: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代原子观念)、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 ‎13、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硅、铝。‎ ‎14、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的单质,组成单质的元素有三种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该元素形成的单质。 ‎ ‎15、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 ‎1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 ‎17、三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 ‎ ‎18、启普发生器的三种组成结构:容器、球形漏斗、导气管。 ‎ ‎19、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 ‎20、元素按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 ‎21、原子结构中的三个决定: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 ‎22、确定微粒的三种方法:当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阳离子;当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当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原子。 ‎ ‎23、l— 18号元素内的三种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 ‎ ‎24、铁元素的三种微粒:铁原子( Fe)、亚铁离子( Fe 2+)、铁离子( Fe 3+)。 ‎ ‎25、铁元素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铁( Fe 2 O 3)、氧化亚铁( FeO)、四氧化三铁( Fe 3 O 4)。 ‎ ‎26、氢气的三种重要用途:充灌探空气球、冶炼金属、作高能燃料。 ‎ ‎27、化学反应前后,从微粒角度看的三个不变量: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 ‎28、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三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观察法。 ‎ ‎29、黑火药的三种成分:木炭粉、硫磺粉、硝酸钾。 ‎ ‎30、决定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三个性质: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 ‎31、常见的三种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 ‎3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三种物质:氢气、硫、酒精。 ‎ ‎33、常见的三种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 ‎34、常见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 ‎35、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碳。 ‎ ‎36、常见的三种黑色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 ‎ ‎37、常见的三种含碳元素的无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 ‎ ‎38、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重要营养物质:糖、脂肪、淀粉。 ‎ ‎39、煤炉里煤燃烧发生的三个反应: C+O 2=点燃 CO 2、 CO 2+C=高温 2CO 2CO+O 2=点燃 2CO 2。 ‎ ‎40、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三种物质:大理石、石灰石、白垩。 ‎ ‎41、钙元素最重要的三种化合物: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 ‎4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 ‎43、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成三种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 ‎44、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节约现有能源、研究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 ‎45、铁与氧气接触的三种情况: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很难发生化学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接触易发生反应生成铁锈;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经点燃能够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46、铁生锈时,相互作用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 ‎47、生铁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 ‎48、常见的三种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2 O 3)、磁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3 O 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 FeCO 3)。 ‎ ‎49、炼铁的三种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 ‎50、碳素钢分为三种: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 ‎51、炼钢的三种主要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 ‎52、导电性居前三位的三种金属:银、铜、铝。 ‎ ‎53、常见的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 ‎54、三种常见的液体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 ‎55、溶液的三个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 ‎56、可作为溶液中溶质的三类物质: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气体物质。 ‎ ‎57、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降低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 ‎ ‎58、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升高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 ‎ ‎59、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三种因素: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 ‎6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 ‎61、过滤操作常按以下三步进行:溶解、过滤、蒸发。 ‎ ‎62、溶液组成的三种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 PPm浓度。 ‎ ‎63、生成盐和水的三类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 ‎64、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 ‎65、浓盐酸挥发后发生的三个变化:溶液总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66、浓硫酸吸水后发生的三个变化:溶液总质量增加、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67、稀释浓硫酸时的三个过程:先将烧杯中盛适量水、再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 ‎68、工业上的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 ‎69、溶液的 pH值及溶液三性:当 pH< 7时,溶液呈酸性、当 pH=7时,溶液呈中性、当 pH>7时,溶液呈碱性。 ‎ ‎70、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 ‎71、氢氧化钙的三种重要用途:建筑业上用来作建筑材料(制三合土、砌砖、抹墙等)、工业上制氧氧化钠、漂白粉等、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 ‎72、初中阶段所学的三类有毒物质:气体类: CO;液体类:甲醇;固体类: N aNO和 CuSO 4。‎ ‎73、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采取三段记忆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 ‎74、根据组成不同,盐可分为三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 ‎7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具备其中一条就可发生反应。 ‎ ‎76、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 ‎ ‎77、常见的三类颜色各异的难溶性碱:红褐色: Fe( OH) 3、蓝色: Cu( OH) 2白色: M( OH) 2等。‎ 混合类密度题由于涉及的物理量多,很多同学在分析时无从下手。其实,同学们只要抓住这类习题的两个特征: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即:m1+m2=m混,V1+V2=V混。利用这两个不变量建立方程组,然后结合密度公式ρ=m/V,对基本方程进行变形,混合问题则可解决。   题1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要测定出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治理环境前,他们共收集了38dm3的水样,称得其质量为38.7kg,试计算洪水中的含沙量为多少?(ρ沙=2.4×103kg/m3,不考虑沙的吸水性)‎ ‎  析与解:洪水可看成纯水和干沙子的混合物,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不变,依此建立方程组:‎ ‎  m水+m沙=38.7kg……①‎ ‎  V水+V沙=38dm3……②‎ ‎  方程②变形得:‎ ‎  m水/ρ水+m沙/ρ沙=38dm3……③‎ ‎  联立方程①③解得:m沙=1.2kg ‎  题2一节货车的车厢的容积为40m3。载重量为3×104kg,现要用密度为7.8×103kg/m3的钢材和密度为0.5×103kg/m3的木材把这节车厢装满,则钢材的体积最多为多少?木材的体积最多为多少?‎ ‎  析与解:本题应考虑两个因素一要装满,即V铁+V木=40m3……①;二要考虑不能超载,即m铁+m木=3×104kg……②。方程②变形得:ρ铁V铁+ρ木V木=3×104kg……③‎ ‎  联立方程①③解得:V铁=1.37m3V木=38.63m3‎ ‎  题3有密度为1g/cm3的水和密度为0.8g/cm3的酒精各160g,用它们配制密度为0.84g/cm3的消毒酒精,最多能配成多少克消毒酒精?(混合的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  析与解:混合过程中质量和体积不变 ‎  m水+m酒=m混……①V水+V酒=V混……②‎ ‎  方程②变形得:‎ ‎  m水/ρ水+m酒/ρ酒=(m水+m酒)/ρ酒……③‎ ‎  解方程③得:m酒=3.2m水。m酒>m水所以酒精全部用完为160g,用水为50g,消毒酒精的最大质量为210g。‎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18氢气还原氧化铜 先通氢,再点灯,物质变红,就撤灯;降至室温再停氢 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早来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