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
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也是对中考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快速阅读能力等。
其中理解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核心。理解是指领会并作解释。从这个解释来看,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词句的
含义,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面。
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词句的含义是必考题目,无论是哪种文体的阅读,都会涉及到这一考查内容,因
此掌握汉语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掌握理解词句含义的规律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理解词句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短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
要句子的含义。如何快捷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含义,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呢?除了掌握词语的基本义之外,还
要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主要是了解汉语的语法知识。了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有助
于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意。
知识讲解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汉语中的每个词语都是有其基本意义的,这些基本意义都是抽象的。但是,运用在具体而特定的语境
之中,词义的内涵或外延会有所放大或缩小,因此,词语的意义就具体化了。它或者被赋予了表现文章中
心思想的含义,或者承担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责任,或者具有了与词语本义相关的特定含义……这样看
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就会变得复杂一些。那么,怎么理解如此复杂的词语含义呢?方法就是要联系文章的
整体内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引申义、临时意义。在阅读中,不仅要注意动词、
副词和代词的含义,还要注意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非代词的指代意义。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
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上下文、上下句和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等,细心体会
玩味,准确地把握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一、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优秀的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
思想来遣词造句的,因此,在阅读时就要根据这个特点去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考虑词语与文章的中心思
想有什么关系,考虑词语在体现文章中心思想上有什么作用。
2.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优秀的文章,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散文,总是有感而发,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观点态度往往是贯穿全文的。因此,我们在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时,不要忘记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观点态度。
3.结合文章的内容材料。文章的内容材料包括人、事、物、景等,这些材料的运用,都有一定目的,
因此,我们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考虑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例如小说,在读到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内容时,
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把握词语的含义
与作用。
4.联系修辞手法。一些优秀的文章常会运用—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含义。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
抓住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去领悟词语的深刻含义。
5.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代词和非代词的指代内容。
总之,理解词语的含义方法,是结合词语的本义,联系文章的上下文内容,解释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义还原为本义。
词语含义与作用题回答模式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二、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作用
回答词语作用这类题目,要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该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二是了解该
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三是研究该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表达作用。独特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言的生
动性、准确性,强调了什么内容答题。
词语“作用类”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1.要求直接回答某个词语有何作用。
2.问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解答“能否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中的含义,再说词语
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好,或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
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3.某句话中某个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运用如下解题模式:
(1)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是不可以。
(2)解释该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如果是动词,是因为该
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是形容词,是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是副词,则因为
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如果调换,语境有什么变化:如果不用某词语,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
实不符或太绝对(回答出某一方面即可);如果运用了某词语,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某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先回答能还是不能,一般情况是不能。然后回答这样安排先后顺序的原因(调换后语境有什么变化)。
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规律
不一致;二是某两三个词语与上文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调换后就不能一一对应了;三是这两三个词语
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回答某个词语的修辞作用。
如果运用 了修辞手法,还要分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运用修辞手法,一般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但是,有两种修辞手法可以是以词语的面目出现的,这就
是比喻中的借喻和拟人。如《故乡》中“我只觉得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
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的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三、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标题,也叫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
眼也。”意思说的是,文章的题目就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著、重要。
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与之相匹配的题目。好的标题往往是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的,反映了文章的内容。
好的标题也往往是通俗易懂、简洁流畅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
回答标题含义的题目,应根据具体的文意来进行解说,因此要在揣摩文意的基础上来答题。
明确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关系,对阅读现代文和拟定标题是极有帮助的。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标题和文章内容方面来看,许多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重点。有的标题即使没有概括文章的内容,
也可能暗示文章的内容。
2.从标题和文章主旨方面来看,文章的标题,有的点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有的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回答这类题目,要结合文章 思想内容来回答含义。
3.从标题和文章思路方面看,标题还常常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4.从标题和文章线索来看,许多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线索。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句子的意义主要是指句子所蕴涵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
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中所考查的重要句子,是指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包
括:首句、统领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修辞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
句子;也指铺垫、照应性的句子,修饰成分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这些句子在中考试卷中容易设置题
目,学生应当多去揣摩和体会。
语段的首句或统领句往往有提示、统领和概括的作用。中心句是概括一个语段内容的句子;过渡句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句是一个语段或是全文的总结和概括;议论句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句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描写句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修辞句是为了更好
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铺垫、照应性的句子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则传达了更为
丰富的信息。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应该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理解。它可以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解答:
(1)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的表达作用。句子在文章思想内容上所起的作用类题目,主要考查对作者思
想感情的理解。题型如:“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层次结构上看结构作用。题型如:“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做题的时候要抓住所考查句
子的位置和类型进行解答。
(3)从艺术表达上看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题型如:“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其
作用是……”。这类题目有理解句式的整散、长短对于议论抒情的作用,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效果,理解写
作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等。
如果是问文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就要分别解释两个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不能调换的原
因。如是说明文中的两个句子,要看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说明不能调换的理由。
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对关键的句子做语法分析,可以有效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尤其是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分析其结
构,一般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了。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两种。如果是单句,先找准句子的主干——
主、谓、宾;抓住句子的主干,理清次要的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
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掌握了这些,就能准确快捷地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
字面意义理解准确了,就比较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2.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好的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因情为文,紧扣中心思想有感而发,总是认真地选择他认为最恰
当的词句。因此,在理解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
这个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含义。
3.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总是要为表达某些内容服务的。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词句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在理解句子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解析这些语句,必须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从宽广的层面上,从不同
的角度,做综合、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含 义。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句子的意义
在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时,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
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在文章思想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单从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思想内容的作用来说,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因
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时,主要是看句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有什么作用,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结
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句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点明中心、深化
或升华中心等作用;从句子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来看,有表现作者热爱、怀念、珍惜、愤恨、厌恶、鄙
视等各种情感的句子。对于这些,学生都应该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来理解,有自身读后的主观心理感受。
2.理解句子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理解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题不太容易解答,但是如果掌握了有关的规律和知识,并结合全文的内容进
行思考,就不难了。有关的规律和知识,是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作用至关重要。分析理解句子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
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区间。这是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所在的位置不同,句子在文
章中常见的作用有:
(1)在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或者叫做开门见山)、总(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定下感情
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打基础、埋下伏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2)在文章中间的作用有: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总结上文、对比烘托、
前后呼应。
(3)在文章末尾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升华)
主题、篇末点题、强调突出等。
知道了不同位置句子的不同作用,做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题目时,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
型和位置,然后按照固定句子的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如一般情况下,总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
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3.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想到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该句子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方面出
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根据修辞特点和表现方法把握句子,是现代文阅读常用的方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
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题型解读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
春光美
周海亮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
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
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
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
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的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
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
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会因为你看不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
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自身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
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
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
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
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
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
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 春天,你的心中就
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
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
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
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
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题目: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1)句中的“丑丑”一词,结合语境可知它的表面意义
是指小花的不美,但它还有隐含意义,即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2)句中的“暗淡”是写外表(神情)的,
透过这外表可以窥见女孩的内心——低落的情绪及悲观的心理。解答这类题,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
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注意既要理解字面意义,又要理解隐含意义。同时注意词性的感情色彩,揣摩词
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一旦有修辞手法,千万要抓住,从中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答案】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2.指小女
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二、
无刺蜂的奇异世界
王正君
无刺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起源于非洲。随着蜂群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分布越来越广泛,逐步扩
展到热带与亚热带的各个地区。在中国,它们占据着海南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地带。
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螯刺”这扇门,又打开了“强有力的嘴巴——下颚”这扇窗。失去鳌刺的
无刺蜂,自有一套独创的看家本领。他们的制敌策略通常有 3 种:释放蜂胶,粘住敌人,遂以叮咬,制服
敌人;释放毒气、毒液,自卫防身;钻入毛发,粘住咬断。
无刺蜂的后足带有胶状小球,其内含有粘性极强的蜂胶,在遇到挑衅者(如胡蜂)时,它们利用蜂胶的
粘性,将胡蜂的翅膀粘住,使其以自由落体之姿坠到地面,之后对其进行撕咬,彻底将其消灭。
有的无刺蜂则以“毒气与毒液”为杀手锏。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如黄鼠狼一般释放一股极其难闻的 气
体,在熏跑敌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有的种类则喷出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所溅之处,无不被其
“毁容”,极具杀伤力。
有的无刺蜂在人触碰其巢穴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人的头发、眉毛中,甚至会进入人的眼
睛、耳朵,旋即释放粘液,用下颚撕咬,令人产生不适感。
但相对蜜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无刺蜂是一类比较温顺的小动物..............,.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动物...............。.
无刺蜂秉承着“自卫防身”的原则施用着他们的独门武器,算是一群和平爱好者。
无刺蜂生来与众不同,它设计的“小屋”也别具一格,其复杂程度堪称“蜜蜂之最”。无刺蜂通常把“家”
安在中空的树干或树杈上,巢在树洞内呈长桶状,密封性良好,只留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孔的外侧通常
连有一根“管子”,此“管状通道”由蜂蜡和泥土混合筑成,有的“管状通道”还被设计成 “喇叭状”,向
内一直通到蜂王繁殖的区域。整个蜂巢采用多种建筑材料:蜂蜡、蜂胶以及树脂等。这些建筑材料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防水。因而蜂巢就像一个裹紧的粽子,既保温、防水,又御敌。
无刺蜂蜂蜜呈绿褐色,与普通蜂蜜相比,具有水分大、口感略酸、香味更浓郁、还原糖含量较低、淀
粉酶值较低等特点。无刺蜂蜂蜜还以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它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白内障、
皮肤病以及一些妇科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1 年 10 月上)
题目:加红句子中“比较”“通常”两词能否去掉,请作简要说明。
【解析】写出不能去的理由,因为“比较”“通常”两个词语说明无刺蜂不主动攻击人类或动物是与蜜
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这两个词准确地说明了无刺蜂的“爱好和平”只是常态,是与其他蜜蜂相比
较而言的一种常态,但并非没有例外。
三、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男孩六
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来源:Z,xx,k.Com]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女孩说,哦,
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
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
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
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
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我遥望对面桥头的
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来源:学。科。网]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男子激动得声音发颤,
我怕是感冒了,会传染给你的。女孩说,不要紧的,我打过感冒预防针。男子说,可是,我没有什么可以
给你玩的呀。[来源:学_科_网]
我有玩具!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辆掌心大小的玩具汽车,递给男子。男子接过去。看了看,往地上一
收一放,小汽车呼啦一下滑了出去。三个人趴在桥上一起玩了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在空气里震荡,传得很
远。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子依依不舍地站
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
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
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
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
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
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题目: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解析】本文题目“桥在水上”,从内容上分析,其中的“桥”既指现实中存在的桥,它在文中点明故
事发生的地点,又指其比 喻义起沟通作用的事物;从语言上分析,这个题目形象而富有文采、诗意,新颖
而吸引读者。
【答案】①指架在水面上的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
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四、
带上灵魂去旅行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
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
夏虫,不可语冰①。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
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
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
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第一,要有时间。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其实,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
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
奢谈什么呢?
第二,不能有忧愁。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
把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
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
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第三,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
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
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生命本是
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
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
比如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
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
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
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 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
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
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
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
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
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 GPS。
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足顿胸时,它也滴泪
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
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
枯萎的胡杨。
注①: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限制。
题目: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加红句子的理解。
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
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解析】这句话说得很形象,用具体的“肚子”来代指“温饱问题”,形象地指出了好多人终生都在
为填饱肚子而忧愁,从而泯灭了出去旅游的想法,有些可悲。
【答案】提示:围绕“终生为满足温饱需求而奔波”回答即可。
五、
角落里的阳光
威廉·斯托
1980 年 7 月 1 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有个黑黑
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
的孩子。
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
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 汤姆先生!我
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
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那么我带你去兜风怎么样?”
我突然心血来潮。比尔兴奋地说:“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
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
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 ,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
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
今年十七岁,患了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
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
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
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
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个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
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
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
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
庞。
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
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
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题目:第二段“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这句话是“我”对比尔请“我”送他到家的原因的猜测。而后文却点出了真正原因是想让残
疾的姐姐“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这样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另一方面又反衬了比尔的梦
想。
【答案】①用“我”对比尔的猜测,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反衬后文比尔梦想的与众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