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50 KB
  • 2021-05-13 发布

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鞍山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1-8题每题1分,9-12题每题2分,共16分)‎ ‎1.(3分)(2014•鞍山)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 A.‎ 燃料的燃烧 B.‎ 菜刀生锈 C.‎ 瓷碗破碎 D.‎ 饭菜变馊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饭菜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3分)(2014•鞍山)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 ‎ C.‎ 过滤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3分)(2014•鞍山)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来源:学*科*网]‎ A.‎ 氧气、冰水混合物、空气 B.‎ 氮气、过氧化氢溶液、钢 ‎ ‎ C.‎ 冰、干冰、生石灰 D.‎ 石墨、熟石灰、石油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氧气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和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干冰、生石灰都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石墨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4.(3分)(2014•鞍山)2014年5月7日天津某工程检测公司,在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一枚黄豆粒大小的放射源铱﹣192丢失,如图是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9g B.‎ 铱原子核内中子数是77‎ ‎ ‎ C.‎ 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铱元素符号为Ir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7,而不是中子数为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铱元素的元素符号为Ir,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5.(3分)(2014•鞍山)今年4月,由于石油管道的泄露,导致了兰州自来水中苯(C6H6)超标,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 苯属于有机物 ‎ ‎ C.‎ 苯分子由2种元素组成 D.‎ 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由苯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苯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苯的化学式可知,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 ‎ ‎6.(3分)(2014•鞍山)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解答:‎ 解:A、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那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常见可燃物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同时分清现象和结论.‎ ‎ ‎ ‎7.(3分)(2014•鞍山)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 A.‎ 霉变大米用水洗净后可以继续食用 B.‎ 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 ‎ C.‎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作调味品 D.‎ 稀有气体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黄曲霉素的性质进行判断;‎ B.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还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 C.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A.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使其破坏,会诱发肝癌,故霉变的大米用水洗干净后仍不能食用;故A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是一种有毒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很好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已逐渐成为中考的热点,要加强记忆.‎ ‎ ‎ ‎8.(3分)(2014•鞍山)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下列有关表中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胰液 胃液 正常雨水 玉米粥 pH ‎7.8~8.0‎ ‎0.9~1.5‎ ‎≈5.6‎ ‎6.9~8.0‎ ‎ ‎ A.‎ 只有胃液显酸性 B.‎ 只有胰液显碱性 ‎ ‎ C.‎ 正常雨水显中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宜食用玉米粥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 解:A、胃液和正常雨水的pH都小于7,呈酸性,错误;‎ B、玉米粥的pH为6.9~8.0,可以呈碱性,错误;‎ C、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呈酸性,错误;‎ D、玉米粥接近中性,也可以偏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食玉米粥,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9.(3分)(2014•鞍山)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 A.‎ CO2→CaCO3‎ B.‎ CO→CO2‎ C.‎ H2O2→O2‎ D.‎ Cu→Cu(OH)2‎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K]‎ 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铜不与碱反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 ‎ ‎10.(3分)(2014•鞍山)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 ‎10‎ 待测 ‎6‎ 反应后质量/g ‎8‎ ‎10‎ ‎24‎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 ‎ ‎ B.‎ 待测值是8‎ ‎ ‎ C.‎ 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4:1‎ ‎ ‎ D.‎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16g甲和4g丁生成20g丙,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本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 A、甲、丁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中,24g+10g+待测+6g=8g+10g+24g+2g,解得待测值=4g,故选项错误;‎ C、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24g﹣8g):(6g﹣2g)=4:1,故选项正确;‎ D、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 ‎ ‎11.(3分)(2014•鞍山)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法 A CO2‎ HCl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 D KNO3溶液 KCl 加过量的AgNO3溶液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的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2.(3分)(2014•鞍山)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 ‎ A.‎ HCl、Na2CO3、CaCl2、HNO3‎ B.‎ FeCl3、NaOH、MgSO4、HCl ‎ ‎ C.‎ NH4Cl、NaOH、K2SO4、BaCl2‎ D.‎ KNO3、AgNO3、KCl、NaCl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解答:‎ 解:A、Na2CO3可和硝酸、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气体的是Na2CO3,与Na2CO3混合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钙,但无法鉴别盐酸和硝酸,所以该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故A错误;‎ B、根据物质的颜色,首先鉴别出氯化铁,然后将氯化铁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氢氧化钠与其他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无现象的是盐酸,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混合能够产生沉淀,但无法鉴别出四种物质,故C错误;‎ D、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氯化钾均产生沉淀,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沉淀的是硝酸银,无现象的是硝酸钾,但是盐酸、氯化钠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不用其他试剂,应该采用供检物质两两混合的方式,根据物质的溶液颜色以及物质间反应实验现象进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以便灵活应用.‎ ‎ ‎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4分)(2014•鞍山)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汞原子 2Hg . ‎ ‎(2)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OH﹣ .‎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 ‎ ‎(4)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汞原子表示为:2Hg.‎ ‎(2)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2O3.‎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分子符号为:CO2.‎ 故答案为:(1)2Hg;(2)OH﹣;(3)2O3;(4)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14.(4分)(2014•鞍山)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C .‎ A、食盐 B、纯碱 C、植物油 D、蔗糖 ‎(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蒸馏 ③加明矾吸附沉降 ④消毒杀菌 ⑤活性炭层吸附.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填序号) ③①⑤④ .‎ ‎(4)区别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 肥皂水 .‎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3)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除杂时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杂质,再除去难除的杂质的顺序.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投药消毒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 ‎(4)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解答:‎ 解:(1)食盐、纯碱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填:C;‎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3)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投药消毒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③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⑤活性炭层吸附→④消毒杀菌.故填:③①⑤④;‎ ‎(4)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点评:‎ 熟练掌握水的性质,熟知水的净化过程,溶液的特征,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水的电解实验等,才能灵活分析解答.‎ ‎ ‎ ‎15.(5分)(2014•鞍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现有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丙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升高温度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丙<乙<甲 .‎ ‎(3)盐碱湖当地的居民,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结晶方法,冬天捞到的“碱”,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 甲 相似.‎ ‎(4)在t1℃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 60 g.‎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演技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冬天捞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天晒盐,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用到质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 ‎(5)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1)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故填:升高温度.‎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填:丙<乙<甲.‎ ‎(3)采取冬天捞“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甲相似.‎ 故填:甲.‎ ‎(4)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只有10g溶解,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60g.‎ 故填:60.‎ ‎(5)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乙和甲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乙>甲,因为丙在t2℃的溶解度小于t1℃时溶解度,因此丙的质量分数小于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填:乙>甲>丙.‎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6.(3分)(2014•鞍山)“五•一”放假小明到乡村浏览大自然的风光.‎ ‎(1)出发前妈妈为小明准备的食品有:馒头、鸡蛋、咸菜、苹果、矿泉水.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缺少营养素中的 油脂 类.‎ ‎(2)妈妈还为小明准备了一件皮肤衣,面料是100%锦纶,属于 有机合成材料 材料.‎ ‎(3)小明来到田间,为农民伯伯区别开失去标签的氮肥(氯化铵)和钾肥(氯化钾).他从附近的建房工地取来 熟石灰 ,分别与少量的化肥混合后研磨,将氮肥与钾肥区分开.‎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铵态氮肥的检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馒头中富含糖类、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咸菜中富含无机盐、苹果中富含维生素、矿泉水中富含水和无机盐,缺少油脂;故填:油脂;‎ ‎(2)锦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 ‎(3)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故填:熟石灰.‎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有机合成材料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难度不大.‎ ‎ ‎ 三、解答与推断题(共4小题,共20分)‎ ‎17.(4分)(2014•鞍山)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很软,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造成不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主要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 .‎ ‎(3)用汽油或加洗涤剂的水都能去油污,原理分别是 汽油能溶解油污 、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使油污分解成细小液滴随水流走 .‎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主要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分析判断;‎ ‎(2)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 ‎(3)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油污不溶于水,但是溶于汽油,能被洗洁精乳化.‎ 解答:‎ 解::(1)从碳原子构成单质的结构分析可知: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排列同所以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很软;‎ ‎(2)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 ‎(3)汽油清洗油污是由于油污能溶于汽油,而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而易于洗涤.‎ 故答案为:‎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分子不断运动;(3)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使油污分解成细小液滴随水流走.‎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单质、分子的基本性质、溶解的原理和乳化作用,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8.(4分)(2014•鞍山)我省今年部分城市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大了空气中PM2.5的浓度,出现雾霾天气.‎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天然气 .‎ ‎(2)如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3)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促进燃烧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A中的蜡烛隔绝了氧气,所以会熄灭;与B对比探究的是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吹灭蜡烛是空气流动,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便能充分燃烧,所以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就可以减少PM2.5颗粒物排放.故填: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点评:‎ 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此题是对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考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9.(5分)(2014•鞍山)我国早在商朝就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炼铁,近几十年来铝业飞速发展.‎ ‎(1)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属于 金属 材料.‎ ‎(2)铁锅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利用铁具有 导热 性.‎ ‎(3)铜铁铝出现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密切关系.用两个实验能验证铜铁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①在硫酸铝溶液中插入铁丝.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CuSO4=Fe+CuSO4 .‎ ‎(4)生活中铁制品容易锈蚀,请说出自行车链条防锈常用的方法 在链条上涂油. .‎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铜、锡属于金属进行分析;‎ ‎(2)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4)根据铁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铜、锡属于金属,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所以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2)铁有优良的导热性,所以铁锅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利用铁具有导热性;‎ ‎(3)在反应①中证明了铝比铁活泼,在反应②中需要验证铁比铜活泼,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CuSO4;‎ ‎(4)铁生锈实质是铁和氧气、水共同反应的结果,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防锈,所以自行车链条防锈常用的方法:在链条上涂油.‎ 故答案为:(1)金属;‎ ‎(2)导热;‎ ‎(3)Fe+CuSO4=Fe+CuSO4;‎ ‎(4)在链条上涂油.‎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和铁有关的一些化学反应,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 ‎ ‎20.(7分)(2014•鞍山)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Fe ;C HCl .‎ ‎(2)写出化学方程式:① 3CO+Fe2O32Fe+3CO2 ;② Ca(OH)2+2HCl=CaCl2+2H2O .‎ ‎(3)C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正确,所以A是Fe,C是HCl;‎ ‎(2)反应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C与B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Fe,HCl;‎ ‎(2)3CO+Fe2O32Fe+3CO2;Ca(OH)2+2HCl=CaCl2+2H2O;‎ ‎(3)复分解反应.‎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共20分)‎ ‎21.(3分)(2014•鞍山)某同学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 称量 、量取、溶解. ‎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该同学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解答;‎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量取水时量多了(量水时仰视读数)解答.‎ 解答:‎ 解:‎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操作方法为:‎ ‎1、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倒入烧杯中.‎ ‎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水正好偏大,溶质不变,溶剂大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称量 ‎(2)搅拌,加速溶解 ‎(3)偏小 点评:‎ 解答本题主要从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入手,与溶质和溶剂有关,溶质称少了或量取水时量多了都会使结果偏小.‎ ‎ ‎ ‎22.(8分)(2014•鞍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在用足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氧气产生的速率逐渐减慢,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微移酒精灯,使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较多的部位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BD ,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用装置F,气体应从 a 端通入(填“a”或“b”).‎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 ‎(3)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且导管要长进短出.‎ 解答:‎ 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在用足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氧气产生的速率逐渐减慢,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微移酒精灯,使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较多的部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混合制取气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且导管要长进短出,故导管要从a端进入,让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然后从b端排出;‎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A,2KMnO4‎ K2MnO4+MnO2+O2↑;微移酒精灯,使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较多的部位;(3)BD,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装置的选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收集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 ‎ ‎ ‎23.(9分)(2014•鞍山)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甲: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CuSO4‎ 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H2SO4‎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Na2SO4 ‎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乙 不合理,理由是 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 .‎ ‎【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 ‎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 ‎ 溶液呈无色 ‎ ‎ 猜想 甲 不成立 ‎ ‎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 硫酸铜溶液 ‎ ‎ 产生蓝色沉淀 ‎ ‎ 猜想 丙 成立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甲中硫酸铜过量,乙中氢氧化钠过量;‎ 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解答:‎ 解:(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 ‎(2)【提出猜想】‎ 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故填:NaOH、Na2SO4.‎ ‎【交流讨论】‎ 猜想乙不合理,理由是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 故填:乙;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 ‎【设计实验】‎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在不含有硫酸铜,猜想甲不成立.‎ 故填:甲.‎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猜想丙成立.‎ 故填: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丙.‎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8分)‎ ‎24.(8分)(2014•鞍山)某碳酸镁样品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取15g碳酸镁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6.6g气体和115.5g不饱和溶液.请计算:‎ ‎(1)碳酸镁样品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镁的质量和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镁样品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和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碳酸镁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y,‎ MgCO3+2HCl═MgCl2+H2O+CO2↑,‎ ‎ 84 73 44‎ ‎ x y 6.6g ‎==,‎ x=12.6g,y=10.95g,‎ 碳酸镁样品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碳酸镁样品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为84%.‎ ‎(2)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