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 5页

  • 42.50 KB
  • 2021-05-13 发布

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鄂尔多斯语文中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演奏快乐,就是品味快乐。不论是wēi é xióng zhuàng的高山,guăng mào wÚ yín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qìn rén xīn pí的气味,xuàn lì bān lán的色彩,găn rén fèi fu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jīng yíng cuĭ càn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懂得品味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 ‎ 阅读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2——7题 生命与气候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 ‎②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将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 ‎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蚂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 ‎⑥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地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 ‎2、本文说明的是 对 的影响(调节)。‎ ‎3、本文主要采用的是 说明顺序。‎ ‎4、3段划线句子用到了 和 的说明方法,起作用是 ‎ ‎ ‎ ‎5、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也许”能否删除?为什么? ‎ ‎ ‎ ‎ ‎ ‎6、本文中,植物吸收或保存二氧化碳的方式分别是 ‎ ‎ 和 。‎ ‎7、作者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你认为正确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说明。‎ ‎ ‎ ‎ ‎ ‎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8——11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8.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9.第1自然段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中“学语文也是这样”一句中的“这样”指代什么?(3分) ‎ ‎10.选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 ‎ 11.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 ‎ ‎ 阅读下面的中考满分作文,完成12——16题 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1放眼自然,处处有着迷人的色彩: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一个细腻的季节;第一缕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个清爽的季节;第一片金黄铺开,是五谷丰登的秋,这是一个寂寞的季节;第一片雪花飘下,是凛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自然界的四季之景犹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的“ , ,风霜高洁, 者”,将我的世界妆扮得格外美丽。‎ ‎2春雨潇潇洒落时,总会牵动我的心弦,把我带入那如烟如雾、如沙如尘的世界。那丝丝细雨,像滴滴甘露,让我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它们让我摆脱人间约束,放开心情,在“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新奇美景中狂奔,在“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接近于虚幻的春景中追逐。‎ ‎3夏风轻轻吹拂时,绿色向我扑面而来。山绿如碧,水清如镜,镜上密盖荷叶,荷叶上满长红莲,说实话,此时的我才真正领略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诗境。徜徉其中,你会感受到自然无穷的魅力。空闲时,我喜欢坐在窗台上,打开窗户,让夕阳的余辉照在脸上,让夏日的凉风无私地吹来。不管心中有多少怨恨、多少惆怅都可以任它吹走,只留下心灵的蓝天,任思绪飞翔,此时,我总是禁不住在心里高呼: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4我喜欢刘禹锡的诗句“ ,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他之心境即我之心境。秋月掠过大地时,我总喜欢趴在床上,打开CD机,听一段欢快的乐曲。窗外虽然秋雨不断,夜空虽然风急云低,但我的内心却丝毫没有染上半点愁绪。‎ ‎5冬雪慢慢飘落时,屋内外的灯光交织着飘落的雪花,像一曲飘扬的音符,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你浮想联翩,想到了岑参“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留恋与不舍,想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须晴日, , ”的豪迈与洒脱,想到了卢纶的“欲将轻骑逐, ”的勇敢和遗憾。再过一阵,小孩们便会欢呼着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想想自己小时侯的情景,一种欢乐莫名地涌上心头。要是遇上圣诞节,这雪花便成了自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看着窗外的雪花,带着期待的幻想,美梦会伴你到天明。‎ ‎6自然就像一条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支悠扬委婉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 , ;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便充满了情趣。‎ ‎7细细品味自然,我发现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斓;细细感悟生活,我发现世界是如此美丽。‎ ‎1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将文中1----5段的诗文补充完整 (2) 为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徜徉( ): ‎ 浩瀚( ): ‎ 13、 写四季的古诗有很多,请各写一个上下两句且表明作者和出处(不可重复文中的)‎ 春: , (作者: 《 》)‎ 夏: , (作者: 《 》)‎ 秋: , (作者: 《 》)‎ 冬: , (作者: 《 》)‎ 14、 仿照5段划线句的句式,用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仿写一句。‎ ‎ ‎ 15、 仿照6段的前两句话再仿写一句话在后面的横线上。‎ 16、 ‎“细细品味自然,我发现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斓;细细感悟生活,我发现世界是如此美丽。”自然和生活本来都是色彩斑斓和美丽的,为什么还得细细品味和细细感悟呢才能发现呢?‎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21题。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甜,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是感情的动物,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954年1月30日晚)   17.读第一段,回答下面。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回答下面。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   (1)傅雷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樊重树木 ‎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 ‎2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 (1) 向之笑者: ‎ (2) 咸来求假焉 : ‎ (3) 然积以岁月: ‎ ‎23、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 ‎ ‎25、“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 ‎ ‎ ‎ 习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答案:1.(1)从前 (2)都、借 (3) 但是 2.C 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34154440.asp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34154440.asp (18、 生命(动植物)对气候的影响(调节)(2分) 19 、时间顺序(2分) 20、举例子。例子主要在第②—⑤段 列数字: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bsp; 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 3 倍。(表时间的词语不属于列数字) 打比方 :地球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4分) 21、不能删除。 “也许”表估计、推测,表明下文的结论是作者的一种推断,还未经科学证实,这样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22、①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②通过草地形成软土来保存。(2分) &n ‎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3、①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②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4、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能答出本文的语言特色得满分,单就语言得体如“生硬”、“对”、“”、“有分寸”这一层面回答,得1分。)   5、①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二点内容,答出一点得1分。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话转述。)②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就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只涉及其中一处。)③建立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