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31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1分)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干冰气化 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
【解答】解:A、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糯米酿甜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黄豆酿酱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1分)ClO2是优良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5 B.+4 C.+2 D.﹣1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故选:B.
3.(1分)我们认识的以下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冰与干冰 B.汞与水银 C.氧气与液氧 D.金刚石与石墨
【解答】解:根据同素异形体概念知:要互为同素异形体第一必须同种元素组成,第二必须是不同单质.
A、冰和干冰是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
B、汞和水银都是单质Hg,是同种单质的不同名称,是一种物质;
C、氧气和液氧都是单质O2,是同一种单质的不同形态;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性质不同,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符合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故选D
4.(1分)某溶液的pH=4,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解答】解:A、某溶液的pH=4,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显紫色,故选项错误.
B、某溶液的pH=4,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某溶液的pH=4,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某溶液的pH=4,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无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1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金刚石 B.碳酸钙 C.酒精 D.氯化钠
【解答】解: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有些含碳化合物性质与无机物相同一般归为无机物范畴,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D不含碳,金刚石是单质,碳酸钙属含碳的无机物,酒精是常见的有机物,故选C.
6.(1分)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铜 C.食盐 D.食用油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错误;
B、氯化铜能与水形成绿色溶液,错误;
C、食盐能与水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D、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错误;
故选C.
7.(1分)下列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
A.碳酸氢铵 B.草木灰 C.硝酸铵 D.过磷酸钙
【解答】解: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草木灰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B.
8.(1分)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2H2↑+O2↑
B.2NaOH+H2SO4→NaSO4+2H2O
C.Fe+2HCl→FeCl2+H2↑
D.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1分)甲醚(用X表示)作为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它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 )
A.CH4O B.C2H4O C.C2H6O D.C3H6O2
【解答】解:该化学的反应后,存在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在X中一定存在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
故选C
10.(1分)下列反应 SiO2+2CSi+2C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 B.CO C.Si D.SiO2
【解答】解:在反应SiO2+2CSi+2CO↑中二氧化硅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是氧化剂;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
故选:A.
11.(1分)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加热胆矾
C.制取并验满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解答】解:A、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正确;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试管炸裂,故错误;
C、制取二氧化碳并验满的装置,图中没有错误;故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正确;
故答案为:B.
12.(1分)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其摩尔质量是180g
B.1mol该物质中含有4mol氧原子
C.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8:4
【解答】解:A、阿司匹林(C9H8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故其摩尔质量为180g/mol,摩尔质量的单位应该是g/mol,说法错误,故A选;
B、根据阿斯匹的化学式可知,1个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则1mol该物质中含有4mol氧原子,说法正确,故B不选;
C、阿司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说法正确,故C不选;
D、根据阿司匹林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9:8:4,说法正确,故D不选.
故选A.
13.(1分)某同学为了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区别两种酸,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上入手.
A、盐酸硫酸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A错误;
B、盐酸、硫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没法鉴别,故B错误;
C、石蕊遇酸变红色,盐酸、硫酸都是酸,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4.(1分)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活性炭作净水剂
B.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C.熟石灰可治疗胃酸过多
D.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解答】解:A、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等,可作净水剂,故A正确;
B、由于无水硫酸铜与水结合生成蓝色的胆矾,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故B正确;
C、熟石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稀有气体中的氖气充入灯泡显红光.氙气充入灯泡显白光灯所以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正确.
故选C.
15.(1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乙、丙属于单质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丙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化合物,乙、丙是单质.故选项正确;
C、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分子的种类一定变,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氧化汞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为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1分)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一定不合理的是( )
A.H2、CO B.CO2、CO C.H2、CH4 D.CO、CH4
【解答】解: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该气体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氢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有H2、CO;H2 CH4;CO CH4;CO H2 CH4;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碳;
故选项为:B.
17.(1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O2、SO2、CO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所以它们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都是碱,所以它们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是不需被湿润,否侧测得pH一定会偏大
D.H2、CO和CH4三种气体可作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都能燃烧并发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A、CO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说法错误;
B、氢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碱,水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B说法错误;
C、当所测溶液显酸性时,pH试纸用水润湿后,使溶液的酸性减弱,pH偏大;当所测溶液显碱性时,pH试纸用水润湿后,使溶液的碱性减弱,pH偏小;当溶液显中性时,pH试纸用水润湿后,溶液仍显中性,pH不变;故C说法错误.
D、H2、CO和CH4三种气体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8.(1分)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KNO3(Na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CaO(CaCO3):加足量稀盐酸
C.NaOH(Ca(OH)2):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并过滤
D.CO2(CO):点燃
【解答】解:A、NaCl、KNO3均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H)2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并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9.(1分)将铁粉加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所得滤液中( )
A.只含有硝酸锌 B.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 D.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与硝酸锌不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铁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含有无法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锌,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故选B.
20.(1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铜反应
B.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
C.t℃时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100克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0克1%稀硫酸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
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不断减轻,然后不变,故B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也会减少,然后不变,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每98份质量的硫酸会中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不会是中性,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
21.(7分)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N2 .
②低碳生活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其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引起 温室效应 .
③焰色反应可检验氯化钾和氯化钠,其中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 紫色 的是氯化钾.
④氢气是一种绿色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⑤医用消毒酒精是75%的乙醇(C2H5OH)的水溶液.乙醇由 3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4:1 ,0.5mol乙醇中含 6.02×l023 个碳原子.
【解答】解:(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因此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氮气;故答案为:N2
(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温室效应,故答案为:温室效应
(3)焰色反应可检验氯化钾和氯化钠,其中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的是氯化钾,火焰呈黄色的是氯化钠;故答案为:紫色
(4)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2 2H2O
(5)医用消毒酒精是75%的乙醇(C2H5OH)的水溶液,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24:6=4:1;0.5mol乙醇中含碳原子的个数=0.5mol×2×6.02×l023=6.02×l023个;故答案为:3;4:1;6.02×l023
22.(4分)图一为甲、乙两种物质(不带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图一中M交点的含义是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 .
②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20 g甲.
③升高温度能够使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甲 (填“甲”或“乙”).
④在t1℃时,A、B两烧杯中均盛有20g水,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搅拌后如图二所示,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升温至t2℃,有关A、B两烧杯中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Ⅱ、Ⅲ .
Ⅰ.溶质质量:A可能等于BⅡ.溶剂质量:A一定等于B
Ⅲ.溶液质量:A一定大于BⅣ.溶质质量分数:A可能等于B
Ⅴ.溶液状态:A一定不饱和,B一定饱和.
【解答】解:①图一中M交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
故填: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
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溶质甲,则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甲.
故填:20.
③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时,能够使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故填:甲.
④Ⅰ.A中的甲继续溶解,B中的乙析出晶体,因此A中的溶质质量大于B中的溶质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Ⅱ.温度升高时,溶剂质量不变,因此A中的溶剂一定等于B
中的溶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Ⅲ.A中溶解了一部分溶质,B中析出一部分溶质,因此A溶液质量一定大于B溶液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Ⅳ.溶质质量分数应该是A大于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Ⅴ.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Ⅱ、Ⅲ.
23.(8分)水是生命之源,同时我们每天也需要食盐.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水分子 (写名称).
②可以通过 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③自然界中的“水”属于 D
A.纯净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④“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请回答:
A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
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⑤为除去食盐中少量的氯化钙和硫酸钠.取样加水溶解,在该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 HCl (填化学式),采取 蒸发结晶 的操作就能获得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解答】解: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②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③自然界中的“水”含有难溶性或可溶性的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④二氧化硫溶于水,所以A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氢,盐酸易挥发,所以采取蒸发结晶的操作就能获得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故答案为:①水分子;
②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D;
④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3Fe+2O2Fe3O4;
⑤HCl;蒸发结晶.
三、简答题(共21分,每空1分)
24.(2分)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小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①反应后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 0.1mol .
②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8%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230g﹣226.8g=3.2g.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答:(1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2g;(2)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6.8g;解:(1)0.1mol
(2)设:含H2O2的物质的量为Xmol.
2H2O22H2O+O2↑
2 1
Xmol 0.1mol
解得:X=0.2mol
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2mol×34g/mol=6.8g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8%
故答为:(1)0.1mol;(2)6.8%.
25.(5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酒精灯 .
②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若要收集较纯净O2选用收集装置是 F .
③图中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有: BCE (填写图中字母序号).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在装置E中制取氢气,反应中关闭活塞K,反应就会自行停止的原因是 关闭活塞锌粒与稀硫酸继续反应产生氢气但无法导出,使容器内气体压力增大,将稀硫酸压入球形漏斗中,使锌粒和稀硫酸脱离接触 .
【解答】解:
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酒精灯;
②
若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③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有:BCE;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在装置E中制取氢气,反应中关闭活塞K,反应就会自行停止的原因是:关闭活塞锌粒与稀硫酸继续反应产生氢气但无法导出,使容器内气体压力增大,将稀硫酸压入球形漏斗中,使锌粒和稀硫酸脱离接触;
答案:
①酒精灯
②2KClO3 2KCl+3O2↑ F
③BCE
④关闭活塞锌粒与稀硫酸继续反应产生氢气但无法导出,使容器内气体压力增大,将稀硫酸压入球形漏斗中,使锌粒和稀硫酸脱离接触
26.(5分)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异常现象,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①做粗盐提纯的过滤实验时,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滤纸破损或待过滤的液体超出滤纸边缘 .
②某同学将B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时,发现冒出气泡,则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HCl .
③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作出假设:
假设Ⅰ: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假设Ⅱ: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混有HCl气体.
为验证假设Ⅱ,将气体X通过如图进行实验,两试管中的现象是 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A试管的作用是 检验并除尽氯化氢气体 ,说明
假设Ⅱ成立.
【解答】解:①做粗盐提纯的过滤实验时,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滤纸破损或待过滤的液体超出滤纸边缘.
②这种物质是一种能与碳酸钠反应而不与氯化钡反应的酸,故为盐酸.
③假设Ⅰ: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灰水已经变质,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假设Ⅱ: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混有HCl气体.为验证假设Ⅱ,将气体X通过如图进行实验,如果假设成立,那么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能与A试管中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试管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两试管中的现象是均有白色沉淀产生;A试管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尽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
①滤纸破损或待过滤的液体超出滤纸边缘;
②HCl;
③Ca(OH)2+CO2=CaCO3↓+H2O;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并除尽氯化氢气体.
27.(9分)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 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 氢氧化钠或NaOH .
Ⅱ.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Ⅲ.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HCO3
NaCl
NaOH
Na2CO3
溶解度g/100g水
9.6
36
109
215
【资料分析】
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10%的浓度 .
【实验探究】
实验1:
实验测得该溶液的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
实验2:
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有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由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组成,并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3: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 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 .
【解答】
解:【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属于碱,而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属于盐;
【资料分析】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在20℃时饱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而题目中标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以能够排除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实验2: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容易生成碳酸钠,所以该溶液可能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组成;
实验3: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所以含有氢氧化钠;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
故答案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或NaOH;
【资料分析】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10%的浓度;
【实验探究】实验2: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3: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