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
A.x2﹣x+1=0 B. =1﹣x C. =0 D. =1
3.化简(x﹣1﹣1)﹣1的结果是( )
A. B. C.x﹣1 D.1﹣x
4.如果点A(2,m)在抛物线y=x2上,将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点A同时平移到点A′,那么A′坐标为( )
A.(2,1) B.(2,7) C.(5,4) D.(﹣1,4)
5.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那么BC的长为( )
A.m•tanα•cosα B.m•cotα•cosα C. D.
6.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化简:(﹣2a2)3= .
8.函数的定义域是 .
9.方程=x﹣1的根为 .
10.如果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 .
11.二次函数y=x2﹣6x+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12.如果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那么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
13.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和AC上的点,DE∥BC,BE与CD相交于点F,如果AE=1,CE=2,那么EF:BF等于 .
14.在Rt△ABC中,∠C=90°,点G是重心,如果sinA=,BC=2,那么GC的长等于 .
1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2AD,设=, =,那么= .(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AB=6,BC=5,AC=4,如果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10,那么AD的长等于 .
17.如图,在▱ABCD中,AE⊥BC,垂足为E,如果AB=5,BC=8,sinB=,那么tan∠CDE= .
18.将▱ABCD(如图)绕点A旋转后,点D落在边AB上的点D′,点C落到C′,且点C′、B、C在一直线上.如果AB=13,AD=3,那么∠A的余弦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7题,满分78分)
19.化简:÷,并求当x=时的值.
20.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x﹣3=0.
21.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
(1)求点B的坐标;
(2)求△OAB的面积.
22.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26.6°,向前走30米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45°和33.7°,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
(备用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cot26.6°=2.00;sin33.7°=0.55,cos33.7°=0.83,tan33.7°=0.67,cot33.7°=1.50)
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BD=AD=AC,AD与CE相交于点F,AE2=EF•EC.
(1)求证:∠ADC=∠DCE+∠EAF;
(2)求证:AF•AD=AB•EF.
24.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C,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D,CD∥x轴,∠CDA=∠OCA.
(1)求点C的坐标;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C=10,cos∠ACB=,点E在对角线AC上,且CE=AD,BE的延长线与射线AD、射线CD分别相交于点F、G,设AD=x,△AEF的面积为y.
(1)求证:∠DCA=∠EBC;
(2)如图,当点G在线段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DFG是直角三角形,求△AEF的面积.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考点】实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因此的相反数为﹣,分母有理化得﹣.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定义得:
的相反数为:﹣,
分子分母同乘得:﹣.
故选:D.
【点评】题目考查了相反数和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学生在进行相反数转换后,不要忘记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
A.x2﹣x+1=0 B. =1﹣x C. =0 D. =1
【考点】根的判别式;无理方程;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A、根据△的值判断即可,
B、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判断即可;
C、根据分式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即可;
D、根据分式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A、∵△=1﹣4=﹣3<0,
∴原方程无实数根,
B、当1﹣x<0,即x>1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C、当x2﹣x=0,即x=1,或x=0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D、∵=1,
∴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得判别式,无理方程的解,分式方程的解,正确的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化简(x﹣1﹣1)﹣1的结果是( )
A. B. C.x﹣1 D.1﹣x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根据a﹣p=(a≠0,p为正整数)先计算x﹣1,再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然后再次计算()﹣1即可.
【解答】解:原式=(﹣1)﹣1
=()﹣1
=.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
4.如果点A(2,m)在抛物线y=x2上,将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点A同时平移到点A′,那么A′坐标为( )
A.(2,1) B.(2,7) C.(5,4) D.(﹣1,4)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专题】几何变换.
【分析】先把A(2,m)代入y=x2得m=4,于是得到A点坐标为(2,4),由于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抛物线上所有点都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根据点平移的规律可确定点A′坐标.
【解答】解:把A(2,m)代入y=x2得m=4,则A点坐标为(2,4),把点A(2,4)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对应点A′的坐标为(5,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5.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那么BC的长为( )
A.m•tanα•cosα B.m•cotα•cosα C. D.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可以用含m和α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CD,通过角相等,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也相等,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
∴tanα=,
∴CD=m•tanα,
∵∠ACB=∠A+∠B=90°,∠BDC=∠B+∠BCD=90°,∠A=α,
∴∠BCD=α,
∴cos∠BCD=,
即cos,
C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三角函数值的意义,利用转化的思想找到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6.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A. = B. = C. = D.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本题中已知∠BAC=∠D,则对应的夹边比值相等即可使△ABC与△ADE相似,结合各选项即可得问题答案.
【解答】解:∵∠BAC=∠D,,
∴△ABC∽△ADE.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熟记各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化简:(﹣2a2)3= ﹣8a6 .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2a2)3=(﹣2)3•(a2)3=﹣8a6.
故答案为:﹣8a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掌握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8.函数的定义域是 x≠﹣2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故分母x+2≠0,解得x的范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
9.方程=x﹣1的根为 4 .
【考点】无理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得出x的取值范围,将无理方程两边平方取消二次根号,整理得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将解代回x的取值范围验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二次根式性质得:
x+5≥0,
∴x≥5.
将=x﹣1两边平方得:
x+5=x2﹣2x+1,
整理得:x2﹣3x﹣4=0,
分解因式:(x﹣4)(x+1)=0,
得:x1=4,x2=﹣1,
∵x≥5,
∴x=4.
故答案为:4.
【点评】题目考查了无理方程的求解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求解无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平方法,不过求出的解一定要带回无理方程进行验算,看是否符合二次根式的性质.
10.如果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 1<m<3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解得1<m<3.
故答案为:1<m<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二次函数y=x2﹣6x+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3,﹣8) .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出顶点坐标.
【解答】解:∵y=x2﹣6x+1=(x﹣3)2﹣8,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8).
故答案为:(3,﹣8).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式y=a(x﹣h)2+k,顶点坐标为(h,k)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如果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那么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2,5) .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首先求得点A的坐标为(0,5),抛物线y=ax2﹣2ax+5对称轴为x=﹣=1,进一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得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坐标为(0,5),对称轴为x=﹣=1,
∴点A(0,5)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得对称轴,掌握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和AC上的点,DE∥BC,BE与CD相交于点F,如果AE=1,CE=2,那么EF:BF等于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DE∥BC,证得△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于△DEF∽△BC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E=1,CE=2,
∴AC=3,
∵DE∥BC,
∴△ADE∽△ABC,
∴=,
∵DE∥BC,
∴△DEF∽△BCF,
∴=,
故答案为:1:3.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正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在Rt△ABC中,∠C=90°,点G是重心,如果sinA=,BC=2,那么GC的长等于 2 .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sinA=,BC=2可得出AB=3BC=6,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的长,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
∵在Rt△ABC中,∠C=90°,sinA=,BC=2,
∴AB=3BC=6.
∵点G是重心,
∴CD为△ABC的中线,
∴CD=AB=3,
∴CG=CD=×3=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重心,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B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2AD,设=, =,那么= ﹣﹣ .(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考点】*平面向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易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求得与,再利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E=AD,DE=AB,
∵BC=2AD, =, =,
∴==, ==,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图形求解是关键.
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AB=6,BC=5,AC=4,如果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10,那么AD的长等于 4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图形的相似.
【分析】由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ED与三角形AB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表示出AD,AE,DE,根据四边形DBCE周长求出AD的长即可.
【解答】解:∵∠A=∠A,∠AED=∠B,
∴△AED∽△ABC,
∴==,
∵AB=6,BC=5,AC=4,
∴==,
设AD=4k,AE=6k,DE=5k,
∵四边形DBCE周长DB+DE+EC+BC=10,
∴6﹣4k+5k+4﹣6k+5=10,
解得:k=1,
则AD=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D中,AE⊥BC,垂足为E,如果AB=5,BC=8,sinB=,那么tan∠CDE= .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首先由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计算CE=5,所以CD=AB,进而得到∠CDE=∠CED=∠ADE,所以tan∠CDE=tan∠ADE,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在△ABE中,AE⊥BC,AB=5,sinB=,∴BE=3,AE=4.
∴EC=BC﹣BE=8﹣3=5.
∵平行四边形ABCD,
∴CD=AB=5.
∴△CED为等腰三角形.
∴∠CDE=∠CED.
∵AD∥BC,
∴∠ADE=∠CED.
∴∠CDE=∠ADE.
在Rt△ADE中,AE=4,AD=BC=8,
∴tan∠CDE==,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形中相等的角.
18.将▱ABCD(如图)绕点A旋转后,点D落在边AB上的点D′,点C落到C′,且点C′、B、C在一直线上.如果AB=13,AD=3,那么∠A的余弦值为 .
【考点】旋转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DAB=∠D′AB′,AB=AB′=C′D′=13,再由AB′∥C′D′得∠D′AB′=∠BD′C′,加上∠C=∠DAB,则∠C=∠BD′C′,接着由点C′、B、C在一直线上,AB∥CD得到∠C=∠C′BD′,所以∠C′BD′=∠BD′C′,可判断△C′BD′为等腰三角形,作C′H⊥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H=D′H,由于BD′=10得到D′H=5,然后根据余弦的定义得到cos∠HD′C′=,由此得到∠A的余弦值.
【解答】解:∵▱ABCD绕点A旋转后得到▱AB′C′D′,
∴∠DAB=∠D′AB′,AB=AB′=C′D′=13,
∵AB′∥C′D′,
∴∠D′AB′=∠BD′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C=∠DAB,
∴∠C=∠BD′C′,
∵点C′、B、C在一直线上,
而AB∥CD,
∴∠C=∠C′BD′,
∴∠C′BD′=∠BD′C′,
∴△C′BD′为等腰三角形,
作C′H⊥D′B,则BH=D′H,
∵AB=13,AD=3,
∴BD′=10,
∴D′H=5,
∴cos∠HD′C′==,
即∠A的余弦值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C′BD′为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7题,满分78分)
19.化简:÷,并求当x=时的值.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当x=时,原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x﹣3=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分析】首先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移项,然后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右边就是常数,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解:2x2﹣3x﹣3=0,
x2﹣x﹣=0,
x2﹣x+=+,
(x﹣)2=,
x﹣=±,
解得:x1=,x2=.
【点评】此题考查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
21.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
(1)求点B的坐标;
(2)求△OAB的面积.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用直线求出点A坐标为(3,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设点B坐标为(x,),tanα=,得出=,x=6,得出B点坐标(6,2);
(2)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将三角形OAB分为两个三角形,分别求解即可.
【解答】解:(1)∵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
∴A(3,4),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
∵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B(x,),
∵tanα=,
∴=,
解得:x=±6,
∵点B在第一象限,
∴x=6,
∴B(6,2).
答:点B坐标为(6,2).
(2)设直线OB为y=kx,(k≠0),
将点B(6,2)代入得:k=,
∴OB直线解析式为:y=x,
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如下图:
则点C坐标为:(3,1),
∴AC=3
S△OAB的面积
=S△OAC的面积+S△ACB的面积,
=×|AC|×6
=9.
△OAB的面积为9.
【点评】题目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求函数解析式及函数交点是函数常见问题.题目整体较为简单,学生在解决(2)中的面积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求解.
22.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26.6°,向前走30米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45°和33.7°,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
(备用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cot26.6°=2.00;sin33.7°=0.55,cos33.7°=0.83,tan33.7°=0.67,cot33.7°=1.50)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设PE=x米,在直角△APE和直角△BP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根据AB=AE﹣BE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BQ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的长,则PQ的长度即可求解.
【解答】解: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设PE=x米.
在直角△ABE中,∠PBE=45°,
则BE=PE=x米;
∵∠PAE=26.6°
在直角△APE中,AE=PE•cot∠PAE≈2x,
∵AB=AE﹣BE=30米,
则2x﹣x=30,
解得:x=30.
则BE=PE=30米.
在直角△BEQ中,QE=BE•tan∠QBE=30×tan33.7°=30×0.67≈20.1米.
∴PQ=PE﹣QE=30﹣20=10(米).
答:电线杆PQ的高度是10米.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注意掌握当两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边时,先求出这条公共边的长是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思路.
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BD=AD=AC,AD与CE相交于点F,AE2=EF•EC.
(1)求证:∠ADC=∠DCE+∠EAF;
(2)求证:AF•AD=AB•EF.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BAD,∠ADC=∠ACD,推出△EAF∽△E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F=∠ECA,于是得到∠ADC=∠ACD=∠ACE+∠ECB=∠DCE+∠EAF;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推出△FA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FA•AC=EF•AB,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1)∵BD=AD=AC,
∴∠B=∠BAD,∠ADC=∠ACD,
∵AE2=EF•EC,
∴,
∵∠E=∠E,
∴△EAF∽△ECA,
∴∠EAF=∠ECA,
∴∠ADC=∠ACD=∠ACE+∠ECB=∠DCE+∠EAF;
(2)∵△EAF∽△ECA,
∴,即,
∵∠EFA=∠BAC,∠EAF=∠B,
∴△FAE∽△ABC,
∴,
∴FA•AC=EF•AB,
∵AC=AD,
∴AF•AD=AB•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得△EAF∽△ECA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C,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D,CD∥x轴,∠CDA=∠OCA.
(1)求点C的坐标;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首先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计算出A、B两点坐标,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O=∠BAO,再利用三角函数可得CO长,进而可得C点坐标;
(2)首先证明△CBD∽△OB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可得D点坐标,再设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1)∵函数y=x+1中,当y=0时,x=﹣2,
∴A(﹣2,0),
∵函数y=x+1中,当x=0时,y=1,
∴B(0,1),
∵CD∥x轴,
∴∠BAO=∠ADC,
∵∠CDA=∠OCA,
∴∠ACO=∠BAO,
∴tan∠ACO=tan∠BAO=,
∴CO=4,
∴C(0,4);
(2)∵∠AOB=∠OCD=90°,∠BAO=∠BDC=90°,
∴△CBD∽△OBA,
∴=,
∴=,
∴CD=6,
∴D(6,4),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
∵图象经过A(﹣2,0),D(6,4),C(0,4),
∴,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C=10,cos∠ACB=,点E在对角线AC上,且CE=AD,BE的延长线与射线AD、射线CD分别相交于点F、G,设AD=x,△AEF的面积为y.
(1)求证:∠DCA=∠EBC;
(2)如图,当点G在线段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DFG是直角三角形,求△AEF的面积.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
【分析】(1)由AD与BC平行,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再由AD=CE,AC=BC,利用SAS可得△DCA≌△ECB,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由AD与BC平行,得到三角形AEF与三角形CEB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表示出AF,过E作EH垂直于A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EH,进而表示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x的范围即可;
(3)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FDG=90°时,如图2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D的长,即为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为三角形AEF面积;②当∠DGF=90°时,过E作EM⊥BC于点M,如图3所示,由相似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即为三角形AEF面积.
【解答】(1)证明:∵AD∥BC,
∴∠DAC=∠ECB,
在△DCA和△ECB中,
,
∴△DCA≌△ECB(SAS),
∴∠DCA=∠EBC;
(2)∵AD∥BC,
∴△AEF∽△CEB,
∴,即,
解得:AF=,
作EH⊥AF于H,如图1所示,
∵cos∠ACB=,
∴EH=AE=(10﹣x),
∴y=S△AEF=×(10﹣x)×=,
∴y=,
∵点G在线段CD上,
∴AF≥AD,即≥x,
∴x≤5﹣5,
∴0<x≤5﹣5,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0<x≤5﹣5);
(3)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当∠FDG=90°时,如图2所示:
在Rt△ADC中,AD=AC×=8,即x=8,
∴S△AEF=y==;
②当∠DGF=90°时,过E作EM⊥BC于点M,如图3所示,
由(1)得:CE=AF=x,
在Rt△EMC中,EM=x,MC=x,
∴BM=BC﹣MC=10﹣x,
∵∠GCE=∠GBC,∠EGC=∠CGB,
∴△CGE∽△BGC,
∴=,即=,
∵∠EBM=∠CBG,∠BME=∠BGC=90°,
∴△BME∽△BGC,
∴==,
∴=,即x=5,
此时y==15,
综上,此时△AEF的面积为或15.
【点评】此题属于相似型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