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议论文阅读集锦
一、阅读《小人物身上的“正能量”》一文,回答1-4题。(2014齐齐哈尔) (共8分)
小人物身上的“正能量”
姚文辉
①“最美司机”生命中最后1分16秒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时,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②2012年以来“正能量”这个词很流行,民间热捧,官方也在倡导。“最美司机”吴斌身上爆发出的这种“超乎想象的能量”,就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正能量”。
⑦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近一两年以“正能量”感动国人的多是些小人物,除“最美司机”吴斌之外,还有拒收盲人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带着母亲去上班的浙江教师陈斌强【A】……这些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
④吴斌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够释放出“正能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完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吴斌表现的很勇敢,但吴斌的姐姐事后回忆说,她一直认为弟弟是个弱小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她这个姐姐来操办,她没想到关键时刻弟弟表现的像个“真正的男人”。
⑤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在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既懦弱又勇敢,有时懦弱,有时勇敢。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吴斌从姐姐眼中“弱小的人”变成“真正的男人”,这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昊斌的故事中,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在危急时刻,吴斌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司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乘客的安全,这是我的职责。
⑥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腐严重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在人性方面有所提升。殊不知人人都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大环境”总体为“负”,其中很可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⑦很多人也许会想,世道如此“险恶”,我的“正能量”对改变社会、改变自身境遇能起多大作用?事实证明,小人物“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一点儿都不比“大人物”小。天津的哥马志刚拒收盲人车费,并表示“我并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这一幕被下一位乘客看见了,该乘客下车时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并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儿,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的哥的“正能量”是实现了无缝对接;浙江教师陈斌强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孝顺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⑧当然,强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并不是要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提倡“正能量”不能代替制度性反思——人性当然有其求善和向上的一面,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人性也有往下坠落的极大可能。这就提醒我们,在道德建设上,我们要通过褒扬道德模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但在制度构建上,永远要立足于防范人性中的“负能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好的制度所能产生的正面效应,要远远超过依靠个人道德自觉所激发的“正能量”。
(摘自《春城晚报》,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给【A】处补写一个事例。 (2分)
【A】处事例:
3.第⑦⑧两段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4.我们都是小人物,也在时刻传递着“正能量”,请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做法。 (2分)
答案:1、小人物也能传递“正能量”。或者“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评分说明:(2分)概括准确得2分。
2、示例:【A】:危急时刻单手托举女童10多分钟的广州“托举哥”周冲。评分说明:(2分)句式相同得1分,例子典型1分。
3、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的论述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第7段侧重从“道德激发”
方面论述的,第8段是从“制度构建”方面论述的,这样文章论述更全面、更周密、更严谨。评分说明:(2分)答出“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得1分,概括出7、8两段论述的内容得1分。
4、示例:给陌生人让座;给同学讲习题;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主动捡拾垃圾等。评分说明:(2分)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题。(2014包头)(12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
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
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
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
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
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
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
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
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
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
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
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
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
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
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
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
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
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动)
1.作者为何对好友读成功学著作少有赞赏之意?(3分)
2.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好书的作用?(3分)
4.作者认为成功的含义和条件各是什么?(2分)
5.每年高考前夕,有的地方的高三考生,把课本和资料从楼上抛向天空,名日:“释放压
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
答案:1.(1)成功学著作只能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1分)
(2)成功学著作并不能真正使阅读者精神焕发,志存高远。(1分)
(3)为下文引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的观点作铺垫。(1分)
2.(1)好书应当触动思想和心灵而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1分)
(2)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1分)
3.(1)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1分)
(2)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1分)
(3)好书促人自省自知,教人成为自己。(1分)
(4)好书可使人心境开阔,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1分)
(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4.(1)真正的成功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1分)
(2)走向这种成功的条件是心灵丰盈,意念坚定。(1分)
5.示例:肯定:可以理解,确实可以有一定的释放压力的作用。(1分)
否定:不该如此。这分明是把读书当作了敲门砖。(1分)
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关乎心灵的事需要坚持一生。(1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2014江汉油田、潜江……)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 ,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甲 ,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乙 ,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丙 ……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第12期,略有改动)
1. 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2. 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
事 例
作 用
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
(1)
(2)
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3)
3. 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
悲壮与不朽 从容与决绝 潇洒与自信
4. 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2分)
答案:1.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 (2分)
2. 示例:
(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
(2)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
(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
(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3. 甲:潇洒与自信 乙:悲壮与不朽 丙:从容与决绝(3分;每空1分)
4. 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2分;论述内容和作用各1分;只答“不离题”不给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一4题。(10分)(2014南充)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3.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
答案:1.(2分)用人的正确态度是:从人的长处着眼,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2分,答出“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即可得全分)
2.(3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1分)。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的道理(2分)。
3.(2分)含义:有出类拔萃的才能的人,必然会遇到因不合时宜而招致的困境。或“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2分)
4.(3分)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也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共3分,观点明确,正确1分,能围绕观点展开适当阐述1分.语言表达通顺得体1分。)
五、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3分)(2014常州)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程杰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源:学§科§网Z§X§X§K]
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 ,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 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11.本文是一说明性的议论文,其主要观点是( )(2分)
A.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B.中国花卉文化的始终贯穿着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
C.中国花卉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陶冶性情意趣,寄托品德情操。
D.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
12.请从论据使用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效果。(2分)
答:
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说明效果。(2分)
答:
14.联系第④段具体语境,简析“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透露出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下列两句中各挑邮2个词语加以简要分析。(4分)
(1)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
答:
(2)这一时期(先秦)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
答:
答案:11.D(2分)
12.这一段事实论据(远古时代,关于“兰”等)、道理论据(引《诗经》及相关分析)综合使用,将先秦时代花卉文化自发、分散。远未进入普遍自觉阶段这一观点阐述得明明白白。(共2分。讲出一个论据1分,效果1分)
13.这一段运用举例子、列数据、引用、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将宋元明清文化繁盛期的概况和基本特征交代得清清楚楚。(共2分。讲出两个说明方法1分,效果1分)
14.落叶知秋,预告寒冬将临,柔条迎春,感知生命活力。诗句通过叶落枝生来感知季节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共3分)
15.(1)“据……统计”,交代数据来源,准确可信。“见于著录”暗示原著已经失传;确数“1388”包含只存书名和书籍流传两种情况,说明毫不含糊,严谨准确。(2分)(2)“尚属”、“甚至”或“远未”连续使用,强调了先秦时代的花卉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普遍自觉”和“自发”对举,让读者对低水平、较高消灭的花卉欣赏状态有明明白白的理解。论述严谨,表意清晰。(2分)[来源:Zxxk.Com]
六、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文后各题。(2014湖南娄底)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刘国贤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③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官商勾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
④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打倒;《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
⑤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只有这样,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 (选自《解放军报》2014年4月8日)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8.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9.请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0.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只有这样”中的“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答案:17.大时代需要大担当。(2分,答“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也可)
18.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担当需要正气”
的观点(1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19.先提出观点(1分),再列举事例阐明(论证)观点(1分),最后强调能力在担当中的重要性(1分)。
20.不能删。“只有”突出强调了敢于担当要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1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分)。(只答“不能删”不计分)
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11分)(2014四川雅安)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卢新宁
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适应,而是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
(时间:2012年7月1日;地点:北京大学;卢新宁,女,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本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2年07月06日,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16.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⑥段中“粉碎机”这个词语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B、⑦段中作者引用了同事的话,“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这里的“适应”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守”就是坚持正确的东西,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等。
C、从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本文议题比较严肃,但是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D、在演讲中,演讲者以学姐的身份,真情投入,联系自己和在座同学的学习生活,对比当今和过去,深刻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品质,这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阅读⑦段,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上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3分)
答案:16.B(这里的“适应”不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而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17.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或我们更需要信仰)(“信仰”也可答为“理想”)(2分)
18.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我们更需要信仰”)(1分);西南联大时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物质匮乏,生活困窘(1分),但是他们有坚定地信仰(理想)(1分),(胸怀天下,追求学问,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他们值得我们学习。(1分)(意对即可)
19.(学生应紧紧围绕信仰、骨气、理想等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若偏离这个方向又言之有理,可给1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2014-2015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
“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
李昌禹
① 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②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老调:“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甚至有人抛出“长相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竟然引得无数网友跟风,大呼“中枪”,呼喊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③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岂不
是咄咄怪事!
④如果依靠拼爹,陈嘉庚自可守着父亲的米店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陈景润大可在战乱
年代托父亲关系谋一份在邮局的稳定差事……[来%源~&:中*教@网]
⑤如果依赖拼爹,身为保安的甘相伟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做做北大梦,棉纺厂工人张艺谋
也许只能在下班后落寞地艳羡别人拍的电影……
⑥但因为这些人有梦想,不甘心,敢拼搏,所以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⑦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
浪费在看肥皂剧、刷没有营养的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来#^&源*:@中教网]
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⑧“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
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受苦的时候,往往也是能力、功力提升最快的时候。“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像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来最苦,也最能锻炼人。这种苦,中老年人吃不消,只有年轻人能做到,所以,“苦”中,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⑨话说回来,其实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国,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拼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
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
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12.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3.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14.请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来*源:zzs@tep^.&~com]
15.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⑥一⑨段的哪一段最合适?并简述理[中国教育出版网*~@#%]
由。(3分)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
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12.只要有梦想,敢拼搏,就能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或:要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2分;照抄题目、原文,不是概括的,0分)
13.举例论证;(1分)列举确切的事实,有力的论证了“只要有梦想,敢拼搏,就能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的观点。(2分)
14.首先提出分论点,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敢于迎难而上;接着通过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论证困难与成功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论述吃苦是年轻人能力提升最快的方式;最后得出“苦”(拼搏)中,蕴含着人生的价值和机遇的结论。(4分,1点1分)
15.放在第⑦段。(1分)因为俞敏洪的话是讲自己并没有什么社会关系,靠自己的拼搏成功的;和第⑦段年轻人的抱怨形成对比,有力的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九、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完成13——18题(14分)(2014-2015安阳月考)
晒晒鱼网又何妨
①中国有许多内涵丰富,设喻生动,寓含着深刻哲理的俗谚成语,读后当发人深思;但也有一些 贬偏激,扬 失当的,今天应重新作辩证的分析。
②就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吧。它与“一曝十寒”同义,都是贬损那些工作与学习时常中断,不能持之以恒,以至一事无成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所言极是。但反过来想想,天天打鱼,从不晒网,又当如何呢?且不说人的体力能否坚持下去,就是网,也会因长期浸泡得不到晾晒而霉烂。没有网,又怎么能打鱼?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能调节人的体力,又能延长网的寿命,有利于更长期、更大量地打到鱼,这岂不是一种科学的生产方法?
③既然人们常用谚语来比喻学习和工作上的情况,那不妨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学习与工作是否需要“晒网”。我们知道,金属机件长时间、超负荷地运转,就会因“疲劳”而断裂,更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生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过于疲劳时,若不适当休息,就不能恢复功能,提高效率。学习与工作老是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可见,学习、工作不能排斥休息。“晒网”,就是为了保护鱼网,以利于多打鱼;休息,是为了调节大脑和体力,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工作,收“事半功倍”之效。
④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有伟大建树的人其实也并不总是夜以继日的;适当的休息、娱乐正是他们更有成效的工作的开端,只不过他们“晒网”的方式各有特点罢了。大文豪鲁迅惯于夜深人静之时秉烛而书,但他下午是必须睡觉以消除疲劳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常常在较长时间的写作之余,写几首小诗自娱,或演算几道数学题调节头脑。东晋文学家嵇康读书之余爱鼓琴;不少当代科学家们都喜欢在余暇时间养养花。至于革命领袖们喜欢钓鱼,爱好桥牌,擅长弹琴……我们听到的还少吗?
⑤古人说得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学习与休息,也是一张一弛。“弛”是为了“张”;没有“弛”,又何来“张”?为了多打鱼,打好鱼,又何妨经常晒晒“网”呢?
13、联系上下文,在下列词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2分)
但也有一些 贬偏激,扬 失当的,今天应重新作辩证的分析。
14、第②段加点的“这个意义”指的是: (2分)
15、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中,“晒网”比喻的是 ;“打鱼”比喻的是 ;“鱼网”比喻的是 (3分)
16、本文的论点是: (2分)
17、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18、第①段中说,我国许多俗谚成语,“今天应重新作辩证的分析”。请另举一例作这样的辩证分析。如: ,原指: ;今则可用以表示: (3分)
答案:13、褒 抑 14、贬指那些工作与学习时常中断,不能持之以恒,以至一事无成者 15、休息 学习、工作 大脑和体力 16、要调节好工作、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或:“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应保证必要的休息”、“工作学习与休息,是一张一弛的关系”) 17、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18、“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有好处 “开卷未必有益”
十、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共12分)(2014河南中考调研卷一)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⑴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⑵“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⑶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⑷“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⑸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⑹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⑺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
发展的必修课”。
⑻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13.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
14.第③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局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
15.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16.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2分)
答案:13.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3分,如答“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或“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也可。)
14.在国外,每个人的文明程度都影响着公众对中国的印象;当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个人的文明程度在国际上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会更大。(4分)
15.举例论证,具体有说服力的论述了不文明现象远涉重洋的原因(“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共3分,论证方法1分,观点2分。)
16.答案示例:在公共场合大专长喧哗时;在旅游景点知扔垃圾时。(2分,每点1分,其他合乎题意者也可)
让人,乃众妙之门
辽宁沈阳市中考题)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
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13分)
2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2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6.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3分)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答案】(三) (20分)
21.C
22.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4.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25.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要拥有让人的美德。
26.第一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