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随州市2019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七)
(满分:120分 时限:150分钟)
阅读与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2分)
无悔 无怨 无憾
田 丰
①“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时代楷模”黄大年曾在朋友圈里感慨,大跨度的经历难免遭遇各种困难,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正在于无悔、无怨、无憾。这位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用鞠躬尽瘁的执着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向人们诠释出生命的意义。
②什么是人生?路遥给出的答案是:“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无悔、无怨、无憾,展现的是一种追梦的赤诚、奋斗的执着、超脱的追求。选定好目标,勇往奋进以赴之,百折不挠以成之,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生活,人的精神面貌也会保持年轻。内心一团火焰,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世俗所扰,这正是奋斗者应有的姿态。
③无悔,就要做正确的事。“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做正确的事,能让人有成就感,也容易激发人的激情。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后悔就可能在所难免。“我感到了痛,深及肺腑;我充满了愧,无地自容;我无限地悔,肝肠寸断”。从曾经的高级干部到悔不当初的“阶下囚”,这样的忏悔录警示人们,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只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做错事会后悔,想做而不做也会让人心中有愧。新买的书还没有开封,对家人的许诺还没有兑现,事业上的目标还没有完成……与其以后幡然后悔,不如现在就按既定目标踏踏实实去干。
④无怨,就要正确地做事。相对于做事,抱怨确实简单许多。工作上不顺心,便抱怨领导不关照、同事不给力;生活上不满意,便抱怨父母不帮忙、儿女不上进。其实,不顺利的事情即便真是别人造成的,也无需过多抱怨,不必拿别人的过错来耽误自己的时间,改变自己终究比改变他人更容易。无怨,意味着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总把别人当成负担和拖累。“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电力工人张黎明,常年奋战在抢修一线,无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他常说:“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万家灯火”。抱怨等同于对奋斗的放弃,在实干家眼里,认准了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⑤追梦无悔,奋斗无怨,结果必然令人欣慰而无憾。无憾,正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便耗尽一生都无法到达胜利的终点,回首往事时依然可以无憾地说一句:“我尽力了”。同样是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生前曾说:“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就会完美一点”。完美可能没有终点,但追求完美的过程必将让人终生难忘。
⑥“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以此勉励人们努力进取、勇敢追梦。做奔跑者,当追梦人,这样的人生,需要勇于担当,更要尽力而为。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抱怨,早行动,求极致,尽情翱翔在梦想的天空。
(选自 《人民日报》 2019年4月12日 第4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抱怨,早行动,求极致,尽情翱翔在梦想的天空。
2.标题由“无悔 无怨 无憾”三个近义词组成,能否将文题中的词语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不能。理由:一是文章开头就以“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引出话题,暗示着“无悔”“无怨”“无憾”是按照人生的进程来反映其特别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论证过程也是按照人生的轨迹来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与文章层次是一脉相承的。层次清晰,论证完整。所以不能调整。
3.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2分)
A.文章说理透彻,主要运用了事实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令人信服,说理性强。
B.本文的论证思路清晰,先用“时代楷模”黄大年的话引出论述的话题,接着从三个方面运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述“无悔,就要做正确的事”“无怨,就要正确地做事”“追梦无悔,奋斗无怨,结果必然令人欣慰而无憾”三个方面论述,最后,归纳中心论点。
C.无悔,就要正确地做事,珍惜新时代的大好环境,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否则,留给我们的是有憾,文中用电力工人张黎明的事例有力论证了这一观点。
D.明代诗人于谦的“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可以作为第③段的道理论据。
解析:C.无悔,就要做正确的事。
4.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十三四岁的花季,在通往中考的征程上,如何让我们“无悔”?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想法。(3分)
答案要点:第一围绕第2段路遥对人生的诠释回答,给1分;第二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给1分;第三有自己正确的观点、启发、感悟,给1分。
5.名著链接(3分)
妈妈说你的信好像满纸都是sparkling[光芒四射,耀眼生辉]。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的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夭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人生最隽永的诗歌是什么! ! 孩子,你好福气!
注释:①humain,此为法文字,即英文的human,意为“人”。
(1) 这段文字选择《傅雷家书》,主要谈论的是 让青春更有意义 (2分)
(2)仿写文段里划线的句子,在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形成排比句。(1分)
这不是人生最最动听的旋律是什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四月,迎接一场花事
林四海
① 四月,能让我刻骨铭心惦记着故乡的,除了埋葬在老家大圩上故去的亲人们,应该就是大圩上那漫野的油菜花了。
②说它野,是那种泼剌剌的生长姿态,就像我家隔壁的琴儿丫头:大大咧咧的,嗓门杠杠的,辫子粗粗的,手脚壮壮的,走路“咚咚”作响,毫不掩饰。那油菜花的花蕊,就是她的辫子,张扬个性,风一吹,簇拥一处,就是她与同伴在田埂上嬉闹追逐着。隔壁琴儿的奶奶说,“农村的娃好长。跌了,磕了,碰了,抓把土擦一下就没事,过几天就结痂蜕皮。”油菜籽也好种,抓几把,随便一撒,也不去管它是否均匀,就那样像天女散花般撒出去,用耧耙随意地铺上一层薄薄的土,挑上几桶井水将地灌足,然后就等着出秧了。说来也怪,那油菜籽在秋雨的连绵中,铆足了劲儿地一个蹿得比一个强壮。簇拥成一团的,那是一把油菜籽没有撒开;孤零零一棵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手指缝里落下来的。
③琴儿就静静地站在一簇盛开的菜花旁,孤零零的,像一株遗落的油菜花。我向她示意要抓一把糖果给她。结果,她羞涩地跑开了。
④移植油菜秧之后,便是一冬的蛰伏。种植油菜的地方,断然不会使用口粮田的。于是,十边地,家前,屋后,沟渠边,池塘边,甚至机耕道的两旁,都是满满的油菜。从打春过后,这些油菜秧就像十多岁的琴儿丫头一样,我外出读了六年书,回来再见到她时,她上半身的衣服已经被撑得鼓鼓的。屋外,春雷轰隆隆的响声中,油菜的枝枝丫丫也挂满了花朵。
⑤故乡的花事,严格意义上说,是从三月底开始的。当池塘边的老柳树开始垂下青丝的时候,油菜就有点急了,先是淡淡地流出一点点蕊黄,挑在嫩嫩的叶间,看了一点不过瘾。那年,我回到故乡,琴儿丫头就是像初开的油菜花一样,在门后露出半个脸看我,脸颊上带着羞涩的绯红,待我一回头,还没有看够,她就“扑通”一声关上了门。琴儿的奶奶说,“三月三,杏雨春。”我没有看到杏雨,却看见了故乡的油菜花开始盛开了。
⑥那种盛开,是毫无设防、毫无预兆的。仿佛一夜之间,整个故乡都跌落到了一个巨大的调色盘里。画家也许是忘记了其他的色彩,整个调色盘里就只剩下亮黄的一种颜色,黄得晃人眼,黄得连天边的云朵也被浸染了。
⑦在这样漫天的纯黄中,搬来一张藤椅,翻开一卷书,在懒洋洋的阳光下,读几行雪小禅的字,连心都柔软了,柔软得整个人都融化在这样的春意里。琴儿就是在这个时候偷偷摸摸地打开我的书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惊动了我,也惊动了琴儿。她像个兔子般跳跃了开去,眼睛却从我的书上再也移挪不开。
⑧“喜欢?”我举着送给她。
⑨她怯怯懦懦地走上前来,突然一把抓过转身就走,又突然定住身形,转过身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叔叔!”然后,她的背影像风一样消失在那无边的黄花中。
⑩ 花,开得越发的盛了,每一瓣花都竭尽所能,要把一季的灿烂都在刹那间绽放出来。蜜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来的。即使是刚刚化蛹成蜂,也不能阻止它们对花香的追逐,每一株油菜花上,都发出“嗡嗡”的鸣叫声,抖动的翅膀因为速度太快而略显模糊,扇动得花粉到处乱溅。
⑪琴儿奶奶害怕被蜜蜂蜇着,每次走过快要被油菜花覆盖着的小路,总是不停地用一条毛巾拍打着,那样子,就像她每天责骂着那些趴在琴儿窗口偷看的半大小伙子们的模样,琴儿就是她的油菜花,她怕琴儿也被窗外趴着的那些小伙子蜇着。这也难怪,自从琴儿母亲打小扔下琴儿回了所谓的贵州老家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琴儿奶奶承担了更多母亲的责任。
⑫
油菜花开得越盛,乡人脸上的笑容就越多:那每一粒油菜花的背后都将是五月饱满的一簇菜籽荚。从那黄亮亮的油菜花中,仿佛已经嗅到了黄亮亮的菜籽油的香味,那浓浓的花香,带着丝丝的甜意。
⑬ 花瓣开始慢慢从枝头褪落的时候,等待的希望也就升腾起来。
⑭ 一夜的春雨过后,枝头上的黄蕊就变得稀疏了,一瓣瓣的花叶被雨水沾湿,再一张张平整地贴在地面上,那小径、乡道、田埂,如同铺开的一张金黄色的地毯。
⑮四月的花事里,只读完小学的琴儿丫头也出嫁了。
⑯其实,琴儿已经辍学在家好几年了。在外打工的父亲偶尔會寄一些钱回来。琴儿就拿着这些钱断断续续地读,读完小学已经16岁了。“读书读不上,早点寻个婆家也好,省得我天天盯着不放心。”琴儿奶奶咧着缺了门牙的嘴说。
⑰我背起行囊路过家乡。晒场边,琴儿丫头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给孩子哺乳。四周,是无边无际的黄,菜花特有的黄!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9年第4期)
6.第①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3分)
开门见山点题,点明了时节,交代了背景,烘托了油菜花的象征意义。
7.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3分)
油菜花。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8.请分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四周,是无边无际的黄,菜花特有的黄!
这句话有三层次含义。①环境描写,突出当时的主色调是换色; ②文中的黄色本应是丰收的色彩,但在文中强调了琴儿过早结婚生子的不堪现实;③表达了作者对象琴儿这些农村早婚女孩的关切与忧虑。
9.请自选二个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4分)
从神态描写的角度:“怯怯懦懦”表现了琴儿胆小、内敛的性格;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运用动词“抓”“转身”“定住”“鞠了一躬”等一连串的动词,形象生动表现了琴儿对“我”的畏惧与依恋的矛盾的心理,表达了“我”对琴儿的关注与同情;从语言的角度:表现琴儿懂事有礼貌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背影”比作“风”,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琴儿动作的轻盈和明快。答对一个角度得2分。
10.下面是对本文主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本文通过对油菜花的浓墨重彩的描绘,赞美家乡秀丽的自然风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B.本文借写油菜花,来记叙我和“琴儿”交往,揭示了农村单亲孩子急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帮助的社会现实。
C.文章写景与叙事有机结合,着重描写了乡下的油菜花的黄,穿插描写琴儿,以此表达对农村单亲女孩命运的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感。
D.文章以写油菜花,来衬托琴儿的未来,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唤醒类似像琴儿这样的女孩自立自强。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其中第1/2小题二选一作答,其他七选六作答)。(8分)
(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小令诗,完成12—13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①。
江上晚来堪②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③。
注释: ①半梅花:一半像梅花。半飘柳絮:一半像是随风飘舞的柳絮。②堪:值得。③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12.下面是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B.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
C.“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
D.寄托了诗人兴奋与高昂的情感和渴望出仕的意愿。
解析:D.寄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13.这首小令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
译文:天色即将昏暮,雪花纷乱飞舞,一半儿像梅花一半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最值得画画的画面是,一位渔翁正划着小船披着蓑衣归去。
鉴赏: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
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随州李君墓表①
曾国藩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②受性刚介③,于④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⑤,必自于公⑥;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⑦,当⑧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⑨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⑩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⑪。竟夕⑫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⑬,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juān)⑭无田之赋,竟以得⑮请。其他施于乡者称⑯是。是故邑有举⑰也,非其倡不兴;里⑱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①道光二十六年随州李君以八十四岁的而终。其兄长的儿子户部主事李树人打算辞职为叔父服丧。曾国藩劝其不要辞官奔丧,李树人向曾非常详细地讲述叔父的生平事迹。 这是曾国藩为李君写的碑文。②君:李君,下同。③介:耿介④于:对于⑤任:承担。⑥公:公益。⑦惮:害怕。⑧当:做。⑨教:信教的人。⑩殆:几乎。⑪雁列:排列。⑫竟夕:整夜。⑬比邻:旁边好田。⑭蠲:免除。⑮得:成功。⑯称:像⑰举:事情。⑱里:邻里。
14.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树 人 事 予 甚 敬 又 以 礼 请 余 其 可 辞 ?
树 人 事 予 甚 敬/ 又 以 礼 请 /余 其 可 辞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 或私于己 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B.负薪一束 负箧曳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 民绝苦之 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D.其疾皆奔视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解析:A选项里加点的词语意思分别是“间或”“有时”;B选项里加点的词语意思是“背”;C选项里加点的词语意思分别是“很、十分”“断”
;D选项里加点的词语意思分别是“代词,指李君”“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B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竟”“亘”“以”三个词,每词1分,补出渡过的宾语1分。)
17.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3分)
公心处事,面对个人有利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心系百姓,奔走官府减免村民赋税;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
18.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本文标题中“表”就是这个意思。
B.“随州李君墓表”中的“墓表”就是碑上刻的关于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
C.“随州李君墓表”中的“墓表”与《陋室铭》的“铭”的意思是一致的,都属于雕刻文字。
D.李君的“君”与“君与家君期日中 ”的“家君”意思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
李树人对待我非常恭敬,又是以礼相请,我怎么能够推辞他的请求呢?李君生情刚正耿介,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他做起来越发勇敢。嘉庆初年,四川、湖北一带教民和土匪蜂起,汉沔荆襄这些地方的百姓遍遭蹂躏。随州的西边,有个澴潭镇,是个大镇。这些盗匪打算大肆劫掠这个镇子并将作为匪巢。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生起一个火把,临水排列,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邻近的村子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村民为此苦不堪言,李君到官府各相关部门,为村民哀求蠲免田赋,最终得以成功。其他的给乡民施以好处的事情,都像这样。因此,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邻里有所争执,非李君解劝不能平息。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非连续性文段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9题。
书法纳入中考,你准备好了吗?
你会写汉字吗?你能把汉字写好吗?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这两个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感到气短。
网络时代,快速的电脑替代了纸笔,书法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遥远而又新鲜的事儿。材料一:事件回顾
1月17日,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披( )
露,今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有局部的微调,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其中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增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
《考试说明》中指出,语文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中“要发扬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用”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的表述。中考这一重要变化将会引起书法教育的诸多变化,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在中高考中增加对书法知识的考察,是其中一项有效的措施。
而在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其中在发展指标中“艺术特长(加分项)”规定,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可获加分,分值为10分。这些艺术特长项目里头就包括了书法。
随着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察,很多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也在逐步实施,各地区也多次出台过相关文件。
材料二:网民热议
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么对于“书法被纳入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考查内容”,网友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网友“海阔天空”分析道:“在通识教育中加大书法知识的比重,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书法,传播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书法也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国家教委己取消艺术类体育类的升学加分,所以不需要纳入中考。增加家庭负担,减负早在十几年前就三令五申了。现今严检教师补课也是这个道理。如个人爱好可自己调整,拒绝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网友“太阳花花”评论说。
网友“记忆里的歌”则表示:“我支持将书法纳入中考的做法,因为书法是中华文化精粹的一部分,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继承和发挥这一传统文化。何况练习书法本身又不影响学业和课外生活,为何不大力支持呢?”
“与早前‘书法进校园’略有不同的是,此次北京中考规定书法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重点是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总体上以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主。”网友“办学参谋”认为,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无论是书法进校园还是书法纳入中考,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虽然中考新规只是北京地区试行,但jiǎ ( )以时日,由点及面,全国各地将逐步普及书法教育。
材料三:专家声音
书法教育属于美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未来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核心竞争力。
其实,近年来,不少书法家在大力呼吁在中高考等考试中增加书法知识考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认为: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书法专业看似有些“无用”,实则是具有长远教育意义。
张海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议案,“为了使书法尽快走进中小学考试,建议在语文考试中纳入与书法相关的知识, 哪怕只是让学生看图回答这是哪种字体,占个0.5分、1分,就能引起学校和同学对书法的重视。”
针对北京中考新规注重书法的考查,今日阳新记者还了解到,教育部在答复中提到,“显然将书法纳入中考高考体系对于切实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有直接推动作用”
,教育部首先肯定了书法纳入中考高考体系的作用。但考虑到选拔考试的高利害性,教育部回应“但由于这项工作的高利害性必须要从考试选拔的目标和测量学角度考虑兼顾满足人才选拔需求”。
对于“书法是否适宜作为面向广大考生参加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的考试科目”,教育部表示,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适当的方式方法。
(选自2019年2月26日《今日阳新》本报记者 邹诗雅)
19.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2分)
披( pī )露 jiǎ (假)以时日
20.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以《北京日报》记者的身份,拟写一则新闻。(150字以内)(3分)
我市2019年中考语文将考查书法
《北京日报》2019年1月17日讯,记者XXX报道,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今年我市中考《考试说明》有局部的微调,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增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随着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察,更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也在逐步实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1.探究材料二和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社会各界对书法纳入中考的观点。(2分)
社会各界对书法纳入中考既有赞同的声音,又有反对或质疑声。
22.下面对上面材料的梳理,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B )(3分)
A.材料一中北京2019年中考既考查书法常识,也考查书法鉴赏。
B.材料二中的网民对书法纳入中考,绝大多数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做与时代发展协调,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C.材料三中专家对书法纳入中考站在“书法教育属于美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未来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大力推动书法教育向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D.目前,全国有很多地区将书法纳入中高考,但是我们还没有国家层面的评价标准,处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阶段。
解析:B选项材料二中的网民对书法纳入中考,既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不乏质疑声!
2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3分)
A.语文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中“要发扬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
B. 网络时代,快速的电脑替代了纸笔,书法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遥远而又新鲜的事儿。
C.北京市2019年中考书法内容,既考查对“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而且考查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的表述。
D.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特有的标志。
解析:A选项语序不当,应该先继承再发扬;B选项用词不当,将“快速”改为“便捷”C选项关联词搭配不当,C选项关联搭配不当,应该是“既.....还.....”。故选D,
2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3分)
书法的“力”和“势”呈现书写的旺盛活力,是书家流于笔端的“气质”。
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②①③ C. ④②⑤①③ D. ②④①③⑤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连贯能力的题目,答题时要仔细分析供排序的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题中,六句话谈的是关于书法美的问题,④引述古人的话,提出话题,应作为首句。②和⑤解释并提出观点,应紧承其后。①和③是对“神采”的详细解释,置于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现或班级座位的安排,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写作导航】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考生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根据题目要求,考生要围绕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现象,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一要求而大谈“C位”的重要性。
2. 价值判断限制。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认为“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从这个C位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命题人对C位现象并不认可,所以考生不可以为C位现象或为孩子抢“C位”的家长唱赞歌。
3.思维限制:面对C位现象,不可以简单地由此C位现象联想到彼C位现象。考生要面对C位现象做出评价,透过C位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而展现思维的深度。
4.文体的限制性。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
1.思维开放。根据材料内容,考生可以围绕抢占“C 位”这一社会现象,写出“自我”真切的体验,可以对“C位”不能决定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发表议论;也可以站在为孩子抢“C位”的家长角度,挖掘出C 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其做法的荒谬;也可以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 位”;还可以给不理智的抢“C 位”者开出一剂良方。
2.“联想和思考”开放。“联系生活实际”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由此C位现象联想到其他C位现象,可以思考处在“C位”的这些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是否就能处于“C位”,也可以联想那些在社会上处于“C位”的人当年在学校是否也处于“C位”,从而让人们对C位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一步深度挖掘,还可以站在教育和社会的角度展开分析。
3.文体开放。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要求。
解题
本题属于“看法与评价类”的新材料作文,符合今年随州中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贴时代热点,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这类材料中所谓的“看法与评价”驱动,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此类文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这类考题是多角度择一写作,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进行判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偏题情况。这类题目演绎了新材料作文的设题方式。
本则材料,选材于春晚小品《占位子》,讲述的是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这引发众人热议。要求考生面对C位现象,进行联想和思考。命题材料紧扣当下教育的热点问题,降低了考生的阅读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但思维的开放性增大,考生写作的角度广泛,可引导考生深度思考,也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命题者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不能照搬“看法与评价”类作文的审题模式去操作,否则容易偏题导致失分。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① 位置不决定价值,正确看待“C位”。②正确对待个人位置与中心位置。③不占“C位”,也能发挥价值。④优秀的人,坐到哪里都是“C位”。⑤不为“C位”,只为坚守。⑥用奋斗赢得“C位”。⑦追求“C位”,不如摆正心位。⑧拒绝“C位”误导,精准自我定位。⑨不为“C位”遮望眼⑩不必“C位”也风流。⑪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⑫ ⑬⑭⑮⑯ ⑰⑱ ⑲
错误立意:① C位决定人生和未来。②平凡也出彩。③占位子需要实力。④努力抢到“C 位”。
⑤包办不如陪伴。⑥平凡也出彩。⑦占位子需要实力。⑧论“C位”。⑨实力。
【范文展示】
怀瑾握瑜,何必C位
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为了给孩子抢占C位,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孩子在班里的位置,真的能决定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吗?显然不能。与其给孩子抢C位,不如让孩子拥有获得C位的能力和品质。优秀人物,往往自带光环。怀瑾握瑜,何必C位?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各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抢位置这种行为真的不敢苟同。急功近利思想作祟,社会浮躁之风横行,教育已被功利化和肤浅化。以至于“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这种谬论大行其道,有些家长却还将其“奉若圭臬”,殊不知,这种歪理邪说害子匪浅。若单靠一个座位就能决定未来地位,那孩子还有上进的动力吗?“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门阀士族制度用门第定未来,最终身死国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含辛茹苦,千方百计给孩子抢来了C位,他就一定能一直坐拥C位吗?与其费尽心机抢C位,不如让孩子“自带C位”
。优秀的人物往往自带磁场,富有吸引力,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瞩目的方向。一代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一呼百应;鲁迅一文既出,争相传阅,进步青年积极追随;林徽因蕙质兰心,倾世风流,引得无数名士爱慕。才高于世却不恃才傲物,德为世范却不沽名钓誉。试想,一个拥有这样品质的人需要去抢C位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能身居C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C位是人生的全部吗?如果没处在C位,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能处在C位的毕竟是少数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孩子能拥有自我成长、自我成就、自我幸福的能力。于娟可谓人中龙凤,可她感慨此生未完成;林森浩也是凤毛麟角,可一失足成千古恨;马加爵更是典型的凤凰男,可他的精彩人生还没开始就落幕了。盲目的C位崇拜违背教育规律,显示的是家长们的无知和浅薄。
抢C位,显示的是社会的浮躁、家长的急功近利,伤害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的是教育的生态和国家的未来。对待抢C位,我们不妨多份洒脱和坦然:怀瑾握瑜,何必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