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推断题
例1 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氧化铜、硝酸钡溶液、碳酸钾溶液、镁条中的一种物质。其中A形成浓溶液后有强烈的腐蚀性,B为单质,C为黑色粉末,D中的溶质为草木灰的成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五种物质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并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用短线“——”相连接;
(2)写出A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A形成浓溶液后有强烈的腐蚀性知A为稀硫酸,B为镁单质,C为氧化铜黑色粉末,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即D为碳酸钾溶液,则E为硝酸钡溶液,其中A与B、C、D、E都发生反应,另外D和E也能发生反应;H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和HNO3;镁与稀硫酸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大量热,镁条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答案 (1)如右图所示 (2)H2SO4+Ba(NO3)2=BaSO4↓+2HNO3 (3)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或消失),同时放出热量
例2 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证据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无气泡产生,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NaHCO3;溶液是蓝色的,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Cu(NO3)2;蓝色溶液与过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Na2SO4,Na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由于步骤Ⅰ中加过量稀盐酸,所以步骤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固体,推断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有NaCl;(2)因为NaH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HCO3;(3)步骤Ⅱ是Na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NO3;(3)步骤Ⅲ中加入AgNO3溶液,盐酸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所以步骤Ⅲ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HNO3、Cu(NO3)2、NaNO3、Ba(NO3)2(加入过量剩余的)。
答案 (1)硝酸铜、硫酸钠 (2)碳酸氢钠 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或在步骤Ⅰ中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Na2SO4+Ba(NO3)2=BaSO4↓+2NaNO3 (4)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
例3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_________;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________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______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________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________成立。
解析 B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BaCO3,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两组同学实验中所用药品的某一种可能过量,滤液的成分会有四种可能的情况,因此除题中的三种猜想外,还可能的猜想是BaCl2;四种猜想中,只有BaCl2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①成立;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因此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③④可能成立;BaSO4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CO3沉淀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因此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中同时存在BaSO4和BaCO3,则猜想④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说明沉淀中只存在BaSO4而无BaCO3,则猜想②成立。
答案 BaCO3 BaSO4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① ③④ ④ ②
例4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是Ca(OH)2,由此可知,A、B、C、D、E都含有钙元素,根据图中相互关系可知:E是CaCO3,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即A是CaO;A(CaO)与HNO3反应生成Ca(NO3)2和H2O,即D是Ca(NO3)2,B[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和H2O,即C是CaCl2;CaCl2和AgNO3反应生成D[Ca(NO3)2]和AgCl沉淀。
答案 (1)CaO CaCl2 (2)CaCl2+2AgNO3=2AgCl↓+Ca(NO3)2 CaCO3CaO+CO2↑
跟踪训练
1. 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如下所示(反应条件略去):①A→B+M ②B→M+N ③C→M+P ④D→M+Q
在生成物中N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P是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Q的水溶液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试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1)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
(2)写出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Q的水溶液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2.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II)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
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
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___________(填“A”或“B”或“C”)相符。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如何检验是该气体__________;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填“⑴”或“⑵”或“⑴⑵”)不同。
4.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右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至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1)H2O2 H2O HgO KClO3 (2)2H2O2H2↑+O2↑ KCl+AgNO3=KNO3+ AgCl↓ 复分解反应
2.(1)肯定含有Na2CO3 可能含有NaOH (2)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3.【设计并完成实验】(1)氧化钙 (2)碳酸钙
【实验结论】B
【交流与反思】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
4.(1)作导线(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H2 (3)CO2+H2O=H2CO3 (4)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