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4年版高考生物二轮易错题目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附录 高考易错提醒 ‎1.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3.误以为单糖是不能分解的糖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但可以被细胞氧化分解。‎ ‎4.勿将肽键写错 不要将肽键写成“HN—CO”,正确写法是“—HN—CO—”。‎ ‎5.单细胞生物并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均是真核生物。‎ ‎6.不能正确理解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范围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 ‎7.不能正确区分菌类和原核生物 往往认为凡是菌类都是原核生物。菌类中的细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但酵母菌等真菌是真核生物。‎ ‎8.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1)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可以通过跨膜运输实现,可以不通过核孔。‎ ‎9.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不是跨膜运输 ‎(1)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差或由ATP提供。‎ ‎(2)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10.不能正确理解酶的作用 误以为酶不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也能使反应的产物增加。其实酶只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反应结果。‎ ‎11.不能正确区分ATP中的A和核酸中的A ATP中的A代表腺苷,核酸中的A代表腺嘌呤。‎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物质方面是可逆的,但从酶进行的场所和能量方面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看是不可逆的,但可实现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12.三种分裂方式可同时并存于同一种真核生物体内 同一种真核生物体内可同时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如性成熟的青蛙体内,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性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3.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个去向:继续分裂、暂不分裂、不再分裂(分化)。‎ ‎14.误以为有性生殖生物后代的多样性只与减数分裂有关 ‎(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重组。‎ ‎(2)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 ‎15.误以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精子 实际上,精细胞变形为精子不是减数分裂的范畴,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精细胞。‎ ‎16.在装片中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 根尖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固定在被杀死的瞬间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再变化,故对于装片中的某一特定细胞来说,只能看到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 ‎17.误以为动物细胞无全能性 动物细胞分化程度更高,目前没有动物细胞直接培养发育成新个体的实验取得成功,只有核移植产生新个体,只能证明细胞核的全能性,但动物细胞具全部遗传物质,具备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具有全能性。‎ ‎18.误以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的机理相同 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 ‎19.细胞衰老的认识误区 ‎(1)细胞衰老是有利于机体健康的,不要以为是有害的。‎ ‎(2)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是不同步的。‎ ‎(3)机体衰老是细胞衰老的普遍结果。‎ ‎20.误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 癌症早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癌细胞扩散转移后治疗很难。‎ ‎21.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 转录的产物除mRNA外,还有tRNA和rRNA。‎ ‎22.DNA的复制并非一定准确无误 在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可能发生差错,即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这种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23.误认为某碱基对的单链比例与双链比例不相同 其实二者是相同的,即==。‎ ‎24.不能正确理解密码子、反密码子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 密码子共64种,其中61种编码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约为20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反密码子和具编码功能的密码子一一对应,所以tRNA共61种。‎ ‎25.不要混淆自交与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雌雄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26.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 ‎(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出现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7.生物的性别并非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其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如蜜蜂等昆虫。此外,环境因子也可决定性别。‎ ‎28.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不存在等位基因。‎ ‎29.误认为单倍体细胞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单倍体含有不止一个染色体组。‎ ‎30.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性状改变 ‎(1)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如有mRNA形成,其结构没有改变,性状相同。‎ ‎(2)单个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不影响性状,如AA突变成Aa,性状不变。‎ ‎(3)密码子的简并性也能使基因突变后的性状不发生改变。‎ ‎(4)少数情况下蛋白质的结构改变但其功能不发生改变,性状也不改变。‎ ‎31.不能正确区分物种和种群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32.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而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33.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 种群足够大,没有大的迁出和迁入,没有大的出生和死亡,随机交配,没有自然选择。‎ ‎34.兴奋传导方向不同于局部电流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5.误认为有糖尿就是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 g·L-1。当血糖浓度高于‎1.6 g·L-1时,就会形成糖尿。产生糖尿的原因可能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 ‎36.误认为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是只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也能升高血糖浓度。‎ ‎37.误认为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CO2、H+等也可起调节作用。‎ ‎38.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39.“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 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液是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内环境,但血液不是。血浆蛋白是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是内环境成分。‎ ‎40.内环境稳态不是数值不变 内环境稳态并不是其理化性质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血浆pH为7.35~7.45、人的体温为‎37 ℃‎左右、血糖浓度为0.8~1‎.2 g/L、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为770 kPa左右等。‎ ‎41.机体自身也可产生抗原 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42.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同于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1)分布位置不同:前者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后者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2)反应结果不同:前者使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后者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3.生长素横向运输与极性运输的原因不同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影响引起的。‎ ‎44.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环境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下降;当生存环境改善后,K值会上升。‎ ‎45.避免对种间关系的偏颇理解 ‎(1)捕食并不一定将被捕食者杀死,如羊吃草。‎ ‎(2)竞争并不一定将对方赶尽杀绝,两者并存才是大趋势,这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3)吃掉并非就是捕食,如大鲈鱼吃小鲈鱼是种内斗争。‎ ‎(4)捕食、竞争并非就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 ‎46.自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时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和,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47.勿把物理信息当做行为信息 鸟类鸣叫、萤火虫发光、昆虫发出的声音、植物开花都是物理信息,而非行为信息,都有明显的物理载体,如声音、光、色、味等。‎ ‎48.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实验名称 作用 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解离作用(注意解离时间控制及染色前漂洗)‎ 观察DNA、RNA分布实验 ‎①改变膜的透性,利于染色剂进入;②将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 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 改变溶液pH ‎49.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实验名称 作用 脂肪的鉴定 洗掉浮色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冲洗固定的卡诺氏液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DNA粗提取(冷酒精)‎ 溶解蛋白质,析出DNA 植物组织培养 消毒杀菌作用 ‎50.实验中不同水的作用 水的种类 作用 蒸馏水 ‎①红细胞吸水涨破;②配制溶液 自来水 冲洗等作用 池塘水 培养各种生物 无菌水 微生物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