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2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最全完整版

  • 1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自然地理 1.选择题 (一) 宇宙中的地球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9~10 题)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 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9.若旅行团在某日 16 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答案:B 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答案:C (09 年天津文综第 5 题)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下图) 太阳位于 a 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 正北 0:00 B. 正北 12:00 C. 正南 0:00 D. 正南 12:00 答案:A (二) 地球概论 (09 年重庆文综第 1,2 题) 图 1 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答案:C (09 年福建文综第 10,11,12 题) 读图 5,完成 10-12 题 10.若 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答案:C 11.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 34°S)夏季昼变长 答案:A 12.若 O 为北极点,H、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5 月 23 日 8 时 B.6 月 22 日 18 时 C.11 月 23 日 6 时 D.12 月 22 日 18 时 答案:D (09 年山东文综第 4 题) 图 2 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 70 小时到达 A 市。到达 A 市 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 8 日 13 时 B 8 日 23 时 C 9 日 13 时 D 9 日 23 时 答案:B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3,4,5 题) 南极中山站( 69 22'24''S , 76 22'40'' E )时间(区时)2009 年 2 月 2 日 9 时 25 分,我国在南极 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 25'01''S , 77 06'58'' E )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 3-5 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 2009 年 2 月 2 日 A.5 时 25 分 B.6 时 25 分 C.12 时 25 分 D.13 时 25 分 答案:C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 千米 B.1020 千米 C.1220 千米 D.1420 千米 答案:C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答案:D 【解析】: 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 9:25;东八区,时间:9:25+3:00=12:25 (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据题意可知:两 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 11 度,则距离约为:11*110 (3)略 (09 年浙江文综第 11 题) 11.图 5 中,当 a,c 值相差 020 时,该地的纬度值为 A. 023 N B. 063 N C. 043.5 N D. 027 N 答案:B (09 年四川文综第 10,11 题) 图 3 是经纬网图,已知 M 地位于赤道,N 地比 P 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 70 度以内为极昼,再过 8 小时,N 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 10-11 题。 10.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 热带沙漠地区 答案:C 11.图辐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 地原野一篇片枯黄 答案:B (09 年江苏地理第 3,4 题) 图 2 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 图回答 3-4 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D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 答案: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陆半球”的极点为 38ºN、0º,则“水半球”的极点为 38º S、180 º,根据西半球跨度 160ºE 向东→20ºW,南半球跨度 0 º 向南→90ºS,第 3 题选择 D。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也就是直射点在 23 º 26’S,180ºE。 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 8 点,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极昼,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江苏 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09 年广东地理第 12,13,21,22,23 题)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13 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答案:C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B 读图 8,回答 21~23 题。 2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D 2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 18 时 B.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答案:AD 2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 时是 A.4 时 40 分 B.8 时 40 分 C.16 时 40 分 D.20 时 40 分 答案:BD (09 年海南地理第 1,7,8,9 题)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 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 14:00~16:00 B.北京时间 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 2l:00~23:00 D.北京时间 21:00~23:00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 “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 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则有: 西五区 东八区 东一~东三区 T1 14~16 3~5 20~24 T2 1~3 14~16 T3 21~23 T4 8~10 21~23 15~17 或 13~15 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甄别真确选项 T4 时间最佳。 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 OM 和正午的影子 ON 之间夹角—— ∠MON 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7~9 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答案:C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 答案:A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 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答案:B 【解析】: 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验证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关联考点: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7)通过题干分析,如图: ∠MON 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有两天不存在∠MON,” 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09 年上海地理第二题) (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答案:A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 小时 56 分 B . 24 小时零 4 分 C. 24 小时 56 分 D . 24 小时 答案:D (09 年广东文基第 51,52 题) 图 5 中 a 为晨昏线,e 为经线,b 为 c 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 51~ 52 题。 51.当 a、c 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答案:A 5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 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答案:C (三) 地球的大气环境 (09 年天津文综第 10,11 题) 读某日 08 时地面天气图(下图)和文字信息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 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 a→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答案:B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11.若 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答案:C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3,4,5 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 3.则 N 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A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 处在高压脊上 ,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 球右偏----东北风 4.M、N、P、Q 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 地 B. N 地 C. P 地 D. Q 地 答案:C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 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 C 5.当 M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D 【解析】 M 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 1 月,故选 D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7,8 题) 下图中 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 7.上午 10 时,H 地气温为 12℃,甲聚落气温为 17℃。到 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 答案:D 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答案:C (09 年重庆文综第 3 题) 读图 2,回答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答案:B (09 年福建文综第 5,6 题)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图 3 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 5-6 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答案:B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答案:A (09 年山东文综第 3 题) 图 2 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上升速度快 B 形成锋面雨 C 凝结核多 D 气温较低 答案:A (09 年浙江文综第 4,5 题) 读图 2,完成 4-5 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C 5.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 030 — 040 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 040 — 060 的大陆东岸 答案:A (09 年四川文综第 4,5,6 题) 图 2 是沿 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 4-6 题。 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 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答案:D 5. 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答案:A 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B (09 年广东地理第 19,20 题) 读图 7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20 题。 1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A 2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 的是 A. 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低压 B. 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 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 成的热低压切断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答案:C (09 年海南地理第 10,11,12 题) 图 2 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 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 500 mm。图 3 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 此完成 10~12 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答案:C 11.图 3 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 漠带 答案:B 【解析】: 该题设计意图:考查区域图判读;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10)据图分析(纬线、海陆分布),区域定位,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11)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近海、副热带、南半球;海洋性气候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较 小。 (1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已知降水量、地形特点,四要素结合。 (09 年上海文综第 18 题) 18.2008 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 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09 年上海地理第六题) (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电离层 B. 平流层、电离层 C.. 平流层、中问层 D. 对流层、中间层 答案:B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答案:A (09 年广东文基第 37,43 题) 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B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D (四) 海洋及海洋环境 (09 年北京文综第 6 题) 读下表,回答 表:非洲西海岸沿 19°S 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6.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表格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关联考点:洋流分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据表可知: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 结合具体纬度,关键词语“西海岸”,联系洋流分布知识,故: 沿岸有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要做到“海、汽结合”,即:既要分析洋流又要分析盛行风(东南 信风)。 (09 年江苏地理第 19,20 题) 图 10 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l9~20 题。 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 1 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C 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答案:BD 【解析】:本组题提供一幅较为抽象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结 合 主 要 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等 方 面 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不考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 35º附近为地中 海气候区,25º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1 月份,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故第 19 题选 AC。甲 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经,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 减湿。故第 20 题选 BD. (五) 陆地及陆地环境 (09 年北京文综第 4, 5,7,9 题)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答案:C 5.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 迁移判断能力,运 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 现象的能力。关联 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 律。 (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 大的是 4 山脉 (5)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 200 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7.图中 A. 乙 处 为 河 流 冲积扇 B. 丙 处 侵 蚀 比 对岸强 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答案:D 9.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答案:D 【解析】:关联考点: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海岛开发。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7)乙处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即堆积岸; 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天燃气---的分布区;戊处地貌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9)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保护性开发;人类活动合理选择;大型工程合理布局、自然灾 害的防治等。A 选项,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B 选项,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四 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C 选项,深水港建在河流入海口出,极易被沉积作 用影响,影响航道水深。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9 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²,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 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 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9.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答案:A 【解析】从图 4 可以看出,阳坡面积大于阴坡,面积越大,坡度越小选 A,而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据 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09 年天津文综第 1,2,4 题)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答案:D 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答案:A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4.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 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d 答案:D (09 年重庆文综第 4,6,7,10,11 题) 读图 2,回答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答案:A 图 3 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 6.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答案:B 7.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答案:C 图 5 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答案:D (09 年浙江文综第 1 题) 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 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09 年江苏地理第 1,5,6 题) 图 1 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D 【解析】:本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 地理现象认知、地 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 测),有水滴滴落, 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 1 选 D。 图 3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 环境、熔融环境和 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5~6 题。 5.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 属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D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答案: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 解。图 3 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 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 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 5 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 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 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 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 6 题选 A。 (09 年广东地理第 1,2,9,10,17 题)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 1,回答 1~2 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答案:B 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D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回答 9~10 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答案:B 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答案:A 1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答案:D (09 年海南地理第 13,14,15 题) 读图 4,完成 13~15 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D 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答案:B 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显著的区域分析、区域定位问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定位、分析的相关能力。 关联考点: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13)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 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14)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15)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09 年上海地理第三,四, 七题) (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侵人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答案:D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 型谷 答案:B (四)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答案:A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答案:C 9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答案:C (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 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 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 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答案:D 15.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答案:C 1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09 年广东文基第 44,47 题) 44.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人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B 47.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答案:C (六) 自然灾害与防治 (09 年广东地理第 6,7 题)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 2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6~7 题。 6. 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答案:C 7. 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B (09 年上海文综第 13 题) 15.去年,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的大地震。今年 4 月 6 日,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发生了里氏 5.8 级地震,两者相比,地震比数最接近的是( )。 A.2 倍 B.30 倍 C.60 倍 D.900 倍 答案:D 2、综合题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37 题) 37. (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 6 所示区域 50 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 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 一种?请说明理由。(14 分)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 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解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综 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 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 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内蒙古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第 2 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 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且已知题干明确点明:单位 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 以缓解 (09 年浙江文综第 36 题) 36.(30 分)读图 6,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 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12 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 造。(8 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 据是什么?(6 分) 答案:(1)66.50N 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 23.50,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 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 年较差较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 小,海洋水汽较少 (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 平行状排列。湖泊主要位于河流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 坦。 (09 年全国文综Ⅰ第 39(3,4)题) 39.(6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3)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11 分) (4)某船队 1 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 其成因。(9 分) 答案:(3)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出程,寒流;中程,暖流; 归程,暖流。 (4)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 7 月(8 月或 7~8 月),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北移副热 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解析】考查了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考查了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的特点,依据里斯本的地理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成 因。 (09 年海南地理第 22 题) 22.图 7 示意某地区 1 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 20 小 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10 分) 答案: 如图。(2 分)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 月份盛行东北风(2 分)。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 分)。 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 分)。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 分)。 【解析】: 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 需注意: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 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是该题的关键;注意题干有效信息提取:一月份、冬季风、 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 (09 年上海地理第十三题) (十三)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8 分) 3l.读图 1 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 、 的作用。 32.图 1 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在图 2 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 1 表示的 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3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4 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 2 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 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答案:(十三)(本题 18 分) 31.南;高;暖;升温 增湿 32.南;① 3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 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3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 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的海区海 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②处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2 人文地理 1.选择题 一、 人口与环境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1,2 题) 甲市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 9.67 万人,出生率为 0.699%; 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 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 年。图上显示四个地 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 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 上海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 A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4,5 题) 下图显示某国 1951—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 4.则 1951——2000 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 15.1% 答案:A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 年人口达到 900 万 D.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答案:B (09 年天津文综第 6,7 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6.人口 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答案:C 7.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 答案:B (09 年江苏地理第 12,13 题)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 6、图 7 回答 12~13 题。 12.图 6 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 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答案:B 13.图 7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 况。图 6 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 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故第 12 题选 B。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 口比重逐步下降,故第 13 题顺序为①③④②,选 D。 二、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09 年北京文综第 8 题) 8.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②商业从业人口多 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④人口数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8)商业中心的形成因素: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等。 (09 年重庆文综第 8,9 题) 图 4 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答案:D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答案:A (09 年福建文综第 7 题)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 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 4 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D (09 年浙江文综第 6,7,8,9 题) 读图 3,完成 6-7 题。 6.甲地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的甲域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域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域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答案:D 7.乙域的最佳宅区和 CBD 应分别布局在 A.①处和⑤处 B. ①处和③处 C. ②处和⑤处 D. ③处和④处 答案:A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星城。读图 4 回答 8-9 题。 8.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 B. 加速发展阶段 C. 高级阶段 D. 衰落阶段 答案:C 9.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答案:C (09 年广东地理第 24 题) 24.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 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答案:AD (09 年上海地理第八题) (八)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7.该城市 2000 年与 2007 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C 18.在 2007 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 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09 年广东文基第 49 题) 49.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答案:A 三、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09 年广东地理第 11 题) 11.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 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C A. 农业 (09 年海南地理第 19,20 题) 1979--2000 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 1、表 2,完成 19~20 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19.1979--2000 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 2000 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答案:C 20.从 1980--1999 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图表解读、分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的选择。 (19)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79~80 为 342.6,99~2000 为 208.7; 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 由表 2 知: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 (20)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 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3 题) 3.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 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答案:D (09 年重庆文综第 5 题) 读图 2,回答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答案:A (09 年山东文综第 1,2 题) 图 I 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农业地带沿 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地形 D 土壤 答案:B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 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 答案:C (09 年四川文综第 2 题) 图 1 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答案:D (09 年江苏地理第 14,15,16 题) 图 8 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 9 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6 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答案:C 15.若图 9 中箭头线 q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答案:B 16.m、n 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 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答案: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掌握情况。图 8 中农业地域类型可 以理解为:a 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 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 乳畜业,d 林业。面向城市市 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乳畜业,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 荷兰、比利时等国。故 14 题选 C。图 9 反映的农业类型可以理解为混合农业,q 表示大量谷物供应到 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因此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第 15 题选 B。西 班牙 m 和法国 n 两地均盛产葡萄。m 纬度低,故鲜果上市早,第 16 题选 C。 B.工业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1 题) 1.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 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原产地 D.研发基地 答案:A (09 年天津文综第 8,9 题) 读图文(下图)材料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8.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 原料、劳动力 B. 原料、市场 C. 技术、市场 D. 交通、能源 答案:B 9.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 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 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 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 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答案:D (09 年福建文综第 1,2,8 题) 图 1 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 生产联系。完成 1-2 题。 1. 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 素是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答案:C 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答案:D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 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B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7,8 题) 图 2 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 2,完成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 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 (8)A 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 选项皆有明显描述 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09 年江苏地理第 23,24 题) 图 12 是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23.图 12 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 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 答案:BD 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 答案:B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及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图 12 反映美 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涉及天津、成都、沈阳、廊坊等地,是美国企业将生产 的部分转移到中国的产业转移(典型的工业分散)现象。这样的产业转移,对于我国这样的产业转移 对象国,可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国飞机生产技术革新的作用,而对于能源消费及 政策的影响较小。故第 23 题选 BD,24 题选 BC。 (09 年广东地理第 14,15 题) 企业的空间扩张受区位条件影响。读图 5,回答 14~15 题。 14.有关该企业的叙述,与图中不相符...的是 A. 生产基地布局在成本低廉的外地农村 B. 销售部门布局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农村 C. 研发中心布局在科技发达的本地城市 D. 公司总部布局在人才聚集的本地城市 答案:A 15.按区位因素分,该企业的类型是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答案:A (09 年海南地理第 5,6 题)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 油。据此完成 5~6 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答案:A 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答案:D 【解析】: 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该题的考察落脚点。 关联考点: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5)题干信息提取:“跨国公司”、“国内建厂”、“高技术自动化”、“国外原料”;这些 特点都明显反映出“两头在外(技术、资金、原料在外;产品市场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故选项 A、C 是不合理的,选项 B、D 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笼统与具体的关联,即生产成本低廉包含了劳动力 丰富且廉价,故 B 选项更具体、到位。 (6)出口加工工业的<区位选择需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原料运进、产品运出。需要注意: 原料为大豆、产品为食用油需真确取舍交通运输方式。 (09 年上海文综第 17 题) 17.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 费最低的区位。右图中 M1 表示原料地,M2 表示燃料地,C 表示消费地,P 表示生产地,则 P 最可能是 ( )。 A.炼铝厂 B.制糖厂 C.纺织厂 D.家具厂 答案:B (09 年广东文基第 45,46 题) 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图 3),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45~46 题。 45.图 3 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答案:A 46.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甲——环境容量大 B.乙——配套企业多 C.丙——土地成本低 D.甲——接近能源地 答案:C 四、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五、文化景观 (09 年上海文综第 13 题) 13.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体现了参展国的地域文化 如①中国馆:东方之冠——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②丹麦馆:梦想城市——小美人鱼、环形轨道;③西班牙馆:柳条篮子——斗牛王国; ④日本馆:太空堡垒——节能环保。按上述序号,下列展馆从左至右的正确排序是( )。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A 六、旅游活动与环境 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10 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²,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 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 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阳坡水土流失较重,选 B.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2 题)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 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答案:B (09 年北京文综第 2,3 题)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 9 月份 30°S~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 年变化状况则随年份的推移, 2.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维度的增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 CO2 浓度而增 答案:C 3.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B 【解析】:关联考点:臭氧层保护、臭氧层破坏这一环境问题。旨在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已知的 9 月份臭氧层分布的坐标图中,提取: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中高纬度减少幅度大; 中纬度 30~50 左右,减少幅度较小;臭氧层总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地区且位置正逐渐北移;峰值出现 位置也日趋北移。 (3)臭氧层减少的危害,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危害,立足于本质:大气的保护作用、大气的选择性 吸收。 (09 年福建文综第 9 题)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 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C (09 年浙江文综第 2,3 题)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 2100 年全球平均增温 0 04 5C C ,这对地球环境将 产生重大影响完成。2-3 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答案:B 3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A (09 年江苏地理第 9,10,11,17,18 题) 图 5 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9—11 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 表示污水处理,b 表示污水收集 B.a 表示污水排放,b 表示污水处理 C.a 表示水的利用,b 表示水的污染 D.a 表示水的污染,b 表示污水处理 答案:A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答案:C 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据图 5,供 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 转化为废水,故 b 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 a 可返回区 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 为污水处理。故第 9 题选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 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故第 10 题选 C。 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第 11 题选择 A。 2009 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 17-18 题。 1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B 1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及相关举措的认识和理解。新能源车广泛使用, 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依旧乃至更为严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 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主旨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 污染,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一般不直接表现出极大优越性。故第 17 题,选 B。现阶段大量使用清 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对耕地的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增加、 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未必会大量排放。故第 18 题,选 B。 (09 年上海文综第 14 题) 14.2009 年 3 月 28 日晚上 8 时 30 分至 9 时 30 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 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B.观察星空 C.宣传环保 D.纪念爱迪生 答案:C 九、数字地球 (09 年广东地理第 8 题) 8. 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森林火灾面积 B. 土地干旱程度 C. 洪峰流量 D. 植物病虫害程度 答案:C 2.综合题 (09 年江苏地理第 28 题) 2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 15 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14 分) (1)A、B 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 是 ,主要原因是 。A 与 B 服务范围 的关 系是 (4 分) (2)C、D、E 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 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 是 。(3 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 G 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 F 处的主要依琚是 (4 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 分) 答案: (1)A 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 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涉及知识要 点有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 (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 A 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 B,从位置看, A 位于市中心附近。故 A 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 B。 (2)城市低级住宅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 区附近为老式 公寓楼,处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 附近分布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因为中 高档住宅。E 为别墅,高级住宅。 (3)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 高 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科技工业 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 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 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09 年重庆文综第 36,37 题) 36.(36 分)图 8 和图 9 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 9 中饼图是 C 城市的工业结构图, A、B 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2 A、B 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 与 A 相比,B 的气温有何特点?(4 分) (2) 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 分) (3) 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 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 分) (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 分) (5) 根据图 9 分析 C 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 分) 答案: (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 8 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 9 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4)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 ②工业协作条件好; 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37.(26 分)读区域图(图 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 __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分)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 a 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9 分) (1) 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 N 城市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 K 城市降水特征 是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_____________。(8 分) 答案:(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 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N 城市:冬季温暖,夏季炎热;K 城市:季节分配均匀;乙。 (09 年福建文综第 37 题) 37.(37 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9 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 GDP 较高的国 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 年 8 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 等多项协议。 (1)分别 说出 A、B 两地 所在地形区的 主 要 地 形 类 型。(4 分) (2)描述 H 河中下游的 水文特征。(10 分) (3)说明 甲国建设农田 灌溉系统的自 然原因。(11 分)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12 分) 答案: (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最小;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 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 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09 年山东文综第 26(3,4)题) 26.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 7 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8 分) 图 8 为 A 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 2001~2008 年第二产业占各自 GDP 比重的变化 目。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 A 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4 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 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3 分) 答案:(3)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 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4)2001-2006 年持续增长,2007、2008 年略有下降, 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 答案一:赞同。理由: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 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不赞同。理由: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36,39(2,3,4,5,6)题) 36.(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 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 5 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 设大型钢铁企业(M 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 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 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 分) (2)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 分) (3) M 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 分) (4)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 分)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 价格 (邻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海 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 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 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 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 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 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 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 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 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 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比重减重型原 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 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 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 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 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 20 世纪 50 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 些积极作用。(6 分) 材料三 表 2 1870-1910 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 年 14.1 2.7 1880 年 14.5 5.5 1890 年 12.0 10.2 1900 年 10.0 16.2 1910 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 2 概述 1870-1910 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 分)利用表 2 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图 11 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 分)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 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 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 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 长达 1850 千米,有“21 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 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 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 分)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 分)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 的生态环境问题。(8 分) 答案:(2)(6 分)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 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加强民族团结(2 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 分)。 (3)(6 分)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 分)。 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 分) (4)(4 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 分); 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 差异显著, 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 分)。 (5)(8 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 分);北部冬 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 分);河流纵列分布(或 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 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 性(2 分)。 (6)(8 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 (或工程量大)(2 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 了施工难度(2 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 举正确一例给 2 分,正确两例给 4 分)。 (09 年浙江文综第 37 题) 37.(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内 A、B、C 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 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 1。 A B C 产 业 j 年 产 值 合 计 ( j ) 纺织业 70 40 60 170 装备制造业 150 150 50 350 文化产业 100 50 30 180 其他 280 260 260 800 城市i 年产值合计( i ) 600 500 400 1500Q  城 市 (i) 年 产 值 (Q产 业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 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 分布,形成产业集群 某城市的某个产业 j 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式中, iQ 为城市 i 不同产业的年产值, i 为城市 i 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j 为城市群内 j 产业的 年总产值; i 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1)已知 A 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 1.03、1.07 和 1.39,B 城的纺织业、 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的分别为 0.71、1.29 和 0.83.据表 1 计算 C 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 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 分)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 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 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 分) (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 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 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 分) 答案:(1)纺织业应向 C 城集聚;装备制造业应向 B 城集聚;文化产业应向 A 城集聚。 (2)调蓄洪水;增加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营养化 (3)玩具制造业可行。理由:①是珠江三角洲急需转出的产业项目;②劳动力密集 行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转移农村剩 余劳动力;③长株潭地区房租、地价等角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该产业污染 少、耗能低;⑤交通方便,出口便捷 飞机制造业不可行。理由:①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期向外转移的项目;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 业,争取国家投资或者引进资金的难度较大;③技术密集型产业,长株潭地区科技人才条件尚不具备; ④与飞机制造业配套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差 (09 年广东地理第 31 题) 31.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5)题。(共 14 分) 资料一:见图 12。 资料二:见图 13。 资料三:见图 14。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和 洲。(2 分)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 分)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 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1993 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 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3 分) (4)关于 2000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3 分)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4 分) 答案:(1)非 亚 (2)C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4)B C E (5)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 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09 年海南地理第 21,23 题) 2l.图 6 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 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 分) 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 等。(2 分)(答出三项即可得 2 分) 负面影响及对策:(8 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 4 分,对策答对得 4 分。其他合理 答案酌情评分。)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考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 的能力。 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如:后一幅图中,森林减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 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 分析某一方面变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后果极其对策,则可仔细筛选,力求选取高得分率的分析 项予以解答。 23.近些年来,G 市(图 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1)图中 G 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 分) (2)指出 G 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 分) 答案:(1)①江西(2 分) ②京九(2 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 分),劳动力和地价便 宜(较低)(4 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 1 分。) 【解析】: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 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 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09 年北京文综第 39 题) 39.(29 分)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 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该组织的成立 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1) 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6 分) (2) 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6 分) 答案: (1) 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钢铁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 (2)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运量大,运费低。 【解析】:该题考察了传统的地理命题考点:德国鲁尔区;以此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区域分析能力、 观点表述能力; 关联考点:工业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选择。 杜伊斯堡、梅斯;区域问题的细化考察, 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依赖于近原料、近能源(燃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水陆交通便利:发达的铁路网、便捷的内河航运网。 (09 年上海地理第十五题) (十五)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 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 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 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4l.读图 1 中 A 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 是 。 42.图 1、图 2 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 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 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 是 。 43 从图 3 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 图 4 与图 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 其理由。 答案:(十五)(本题 14 分) 41. 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 42. 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 43. 图 3 显示,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 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 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 4 与图 3 可以看出,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 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4. 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 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世界地理 1.选择题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6 题) 图 2 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 2,完成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继而根据 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判别。 (09 年广东文基第 50 题) 50.图 4 为 1987 年与 2004 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答案:B 2.综合题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36 题) 图 5 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表 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 域 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 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 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 分)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 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 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 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 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 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该题难度不大,题目当中提供的信息比较明显,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基本地理知识 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 化,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区,流域径流和气候 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09 年全国卷Ⅱ第 36 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 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 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09 年广东地理第 33 题) 33 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5)题。(17 分) 资料一:见图 18。 资料二:见图 19。 (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 方向。(2 分) (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 ,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 。(5 分) (3)下列有关孟买和洛杉矶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 分) A.孟买夏季高温多雨 B.洛杉矶夏季高温多雨 C.孟买冬季高温多雨 D.洛杉矶冬季温和多雨 E.洛杉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F.孟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了一个新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4 分) (5)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3 分) 答案:(1)西南 (2)向南(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 向南(由高纬到低纬) 寒流 (3)A C D (4)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④用 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其它问题。 (5)应注意的问题: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 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 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09 年上海地理第十二,十四题) (十二)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 3000 毫米,而 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 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26.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7.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28.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 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29.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30.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 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十二)(本题 17 分) 26.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7.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28.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 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 29.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 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30.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 施等。 (十四)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囤)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 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 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 的花卉,领略 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 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 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分别为 4%、23 3%和 72 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 国”之称,钟袁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 6000 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 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 6000 个之多,2007 年游客过夜数达 3636 万人次。 35.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 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36.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37.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中, 业、 业尤为突出。 38.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39.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40.2010 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答案:(十四)(本题 15 分) 35.意大利;德国;莱茵 36.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37.三;金融;旅游;会展 38.逆城市化 39.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 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 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40.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 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4 中国地理 1.选择题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第 11 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²,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 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 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 型 箭竹及灌 丛 阔 叶 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 裸地 高山灌丛 草甸 比 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 11.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答案:C 【解析】该地为亚热带,且为调水的水源地、谷地。选 C,汉江谷地。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11 题)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 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11.若该旅行团在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答案:A (09 年北京文综第 1,10,11 题) 1.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知 Ⅰ区太 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E.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F.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G.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H.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依据图示经纬网,定位区域; 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关联考点: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 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下图 10.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省份(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 B 北 C.东 D.西 答案:A 11.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区域内交通运输的线 路进行分析。由坐标图提取解题信息: 输出货运量依次为:湘、豫、赣、陕、皖、渝; 输入货运量依次为:豫、陕、湘、赣、皖、渝; (09 年福建文综第 3,4 题) 图 2 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 3-4 题。 3.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C 4.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09 年山东文综第 5,6,7,8 题)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 3 是 l 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 5-6 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6.艾丁湖 1 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答案:D 图 4 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 -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 7-8 题 7. 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答案:D 8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9,10,11 题)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 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 9-11 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A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C 11.过去 50 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 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 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09 年浙江文综第 10 题) 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D (09 年四川文综第 7,8,9 题) 根据表 1 资料,回答 7-9 题。 表 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 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 耕 地 面 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 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7. 表 1 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答案:A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答案:D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D (09 年江苏地理第 2,7,8,21,22,25,26 题) 图 1 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B 【解析】: 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 南部。故 2 选 B。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 月至 10 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 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 7-8 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答案:A 8.图 4 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材料提示 小明的考察时间为 8-10 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 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据此,第 7 题选 A。第 8 题对应第 7 题选 项如下: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 干沙漠。故第 8 题选 B。 图 11 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 21~22 题。 21.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答案:AB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 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答案:A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 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 在沙漠地带,根 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P 地位于河谷地带,故较 Q 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 故 21 选 AB。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 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故 22 题 选 AC。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 项指标,对我国 200 个城市 2006 年度宜居状 况做了评估。图 13 中数字是前 30 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 25~26 题。 25.前 30 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答案:AB 26.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 30 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 是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答案:A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区认知及中国西北地区环境、资源的综合认知。第 25 题要 求考生将各组合中前 30 名城市个数计算出来后再做选择,A 各省共有 1+5+1 即 7 个,B 各省共有 5+2+1 即 8 个,C 各省共有 1+2+3 即 6 个,D 各省共有 1+5+0 即 6 个,故选 AB。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 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故第 26 题选 AD。 (09 年广东地理第 3,4,5,16,18,25,26,27,28,29 题) 3. 1980 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 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答案:B 4.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 5000 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 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答案:A 5. 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质 条件 B. 水文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气候条件 答案:D 16.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 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答案:B 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 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答案:A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 9 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5~26 题. 25.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 B.山西大于江西 C.天津大于重庆 D.湖南大于海南 答案:AC 26 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 B.市场化程度较高 C.企业规模较大 D.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答案:BD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 10 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7~28 题 27.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 SO2 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答案:AB 28.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 答案:AC 29.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 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答案:BC (09 年海南地理第 2,3,4,16,17,18 题) 图 l 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 1,完成 2~4 题。 2.图中信息表明 A.1~7 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 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答案:C 3.对 5 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答案:D 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a 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 月持续增加,8~3 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 7~9 月,A 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 呈下降趋势。B 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 月持续增加, 10~5 月持续降低,其中 5 月水位最低,9 月最高。B 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 选项中 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3)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 a、b 图示可知,5 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 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4)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7~9 月,且水库 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图 5 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 5,完成 16~18 题。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A 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答案:A 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B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 20m~40m 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 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18)由(16)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09 年上海文综第 16 题) 16.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 选 项 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09 年上海地理第一,九,十,十一题) (一)经过建国以来 60 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 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 60 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 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 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九)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 年 3 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 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 面积不到 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19.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 智利 B. 巴西 C.阿根廷 D. 秘鲁 答案:B 20 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 B. 市场需求量不大 C. 水热资源贫乏 D. 农业劳力短缺 答案:A (十)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 题。 2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2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答案:D 2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十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 气温一般在 10℃到 22 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24.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答案:B 25.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珠海、南昌 B. 南昌、贵阳 C. 贵阳、厦门 D. 厦门、珠海 答案:D (09 年广东文基第 38,39,40,48,53,54 题) 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答案:D 农作物栽培布 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 一定联系。某村位 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 菜和春小麦。图 1 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 物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 39—40 题。 39.图 1 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答案:A 40.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48.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 来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答案:B 图 6 为 1969—2004 年我国东部 H 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 53~54 题。 53.1990 年以来,H 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答案:D 54.造成 H 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答案:A 2.综合题 (09 年江苏地理第 27,29 题) 27.图 14 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1)此时,A 城镇风向是 。A 与 D 相比, 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4 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 的是 ,原因是 。(3 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 ,原 因是 。(4 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 22 以上,已有大片 开垦为耕地;在 E、F 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 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建议 。(2 分) ②在 E、F 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 崩塌滑坡的动态。(2 分) 答案:(1)西南风 A A 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涉及考点如地形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系统判读, 城市等级发展条件、区域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控及 3S 技术的应用等。 (1)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 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风向为西南风。同理,D 附近为西北风。D 与 C 之间可认为 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则 A 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 A 地晴天概率大。 (2)等高线反映该区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图例反映该区域一些坡地种植了农作物,有毁林开荒的 现象。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流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D 处恰好如前面所述。 (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密切相关。A 城镇 所在地,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其规模扩大。 (4)山地地区从地形条件及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需要来看,适宜发展林业,该区有毁林开荒的 现象,故可建议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 处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 E 附近出现崩塌滑 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应借助遥感,远距离观察监控,做好预防工 作。 29.我国 A 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 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 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 区域 ;B 区域 。(6 分) (2)A 区域和 B 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 A 区域流向 B 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 码) ,从 B 区域流向 A 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2 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 分) 答案:(1)A 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 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际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1)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 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16013 亿元,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 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 GDP 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 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 A 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 区域可以为 B 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 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到 B 区域,促进 B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 A 区域。 (3)技术和资金从 A 区域流入 B 区域,有助于推动 B 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09 年北京文综第 36 题) 36.(36 分)读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 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6 分) (2) 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8 分) (3) 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5 分) (4)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 分) (5) 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 分) 答案:(1)图中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旅游资源 (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区);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渭河平原。 (2)张家山(咸阳)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低)。 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区),植被覆盖率低(高), 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 (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5)秦岭,呈东西走向。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 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 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解析】:区域特征解析,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阐述结论的能力。 仔细读图,包括图例和注记:陵墓、寺庙、遗址、石刻、公园等; “泾渭分明”的地理含义,分布于两河流上的两个水文站水文特点的比较,着眼于两河流发源地的植 被状况;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措施在于植被恢复;地堑构造发育形成的渭河平原,加之河 流的影响,是该区域具备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如:水源、土壤、地形等;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地理意义众多,可从气候区划、地形区划、流域区划、 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等角度分类阐述。 (09 年天津文综第 36 题) 36.(30 分)读图文(图 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 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2) 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_____;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6 分) (3) 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等; 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9 分)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6 分)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 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____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 是_________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__________,合理控制游客数量。(9 分)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 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 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 (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 出其中两项即可) (4)城乡景观差异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有助于城乡文化交流;环境 容量。 (09 年四川文综第 36 题) 36.(36 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 3 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 总趋势。(2 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 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 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 按 成 因 划 分 属 雨 , 这 种 类 型 的 降 水 在 图 示 区 域 的 时 间 分 布 规 律 是 。(6 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 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 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 分) 答案:(1)(2 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 分)。 (2)(6 分)庐山(2 分) 对流(2 分) 多发生在夏秋午后(2 分) (3)(4 分)流水(2 分)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2 分) (4)(12 分)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 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 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 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 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 (2 分)黄河 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 分)。 (5)(12 分) 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 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 缺(2 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 分);武汉(乙地) 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 分);武汉(乙地)位于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 分);武汉(乙地)葛洲坝、 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 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09 年广东地理第 32,34,35 题) 3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1600mm 之间。根据所学知 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共 15 分) 资料一:见图 15。 资料二:见图 16。 资料三:见图 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 、 等。(3 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 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 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 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 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 分) 答案:(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 C D (4)自然因素:① 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 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34.北海 、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5)题。(共 14 分) 资料一:见图 20。 资料二:见表 1。 资料三:见图 21。 资料四:见图 22。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2 分) (2)关于三城市 2000-2004 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单选题, 填选项字母)。(2 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3 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 年广西 GDP 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 年西南五省(市、区)GDP 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 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 分) 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 D 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 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 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5.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1)~(3)题。(10 分) 资料一:见图 23。 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 80mm,蒸发量大于 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 达 200-300m 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 10%;面积大于 21km 的湖泊有 5 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 4000 年以 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 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3 分) (2) 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2 分) (3) 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5 分) 答案:(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 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②周边地表水 ;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吻合,说明深层断裂 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 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09 年上海文综第 35~42 题) 三、(本题 14 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万里奔流,途经 11 个省区和直辖市,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约占全国面积 1/5 的长沙流域养育了全国 1/3 的人口,制造了全国 1/3 的 GDP。长江的开发与保护是 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今年 4 月 20 日以“长江·河口·城市”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论坛在 上海举行,共商健康长江、生态河口与美好城市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 35.读“长江流域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① ,② 。 36.长江浩浩浩荡荡向东奔流入海,其间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看图完成下表。 37.乙地(见图 I)所在的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 流现象 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右图反映的是( )。 A.a 为凹岸侵蚀,b 为凸岸堆积 B.a 为凸岸堆积,b 为凹岸侵蚀 C.a 为凹岸堆积,b 为凸岸侵蚀 D.a 为凸岸侵蚀,b 为凹岸堆积 38.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凭借其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地 理优势,发展了区域经济。“长江流域图”中甲地附近建造 的 世 界 最 大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是 ;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 39.“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但是经济发展使流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读右图可知, 该时段内长江流量小、水位高;流量未达历史最高,而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其原因是 40.读图 II,长江口段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较宽的是 (填“南”或“北”) 侧。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41.目前在长江口相继建起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 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增加入海径流 C.丰富旅游资源 D.保护河口生态 4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它以上海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该城市群的发展与下列各项条件有关的是( )。 ①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②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多雨 ③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技术力量强 ④沿江靠海,地处“黄金海岸” ⑤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⑥经济意识开放,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⑦自古以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⑧以航空、水运为城市间的主要运输方式 A.①②③⑦ B.④⑤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⑥⑧ 答案: 三、35—42 题,共 14 分 35 湖北(鄂);重庆(渝) 2 分 一空 1 分 36 峡谷(V 型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平原) 2 分 一空 1 分 37 A 1 分 38 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水田农业(水田 2 分 一空 1 分) 39 河床抬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或调蓄水流的能力减弱(占用河漫滩,围湖造田) 1 分 40 南;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2 分 一空 1 分 (09 年上海地理第十六题) (十六)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 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图表回答问题。(16 分) 45.填表比较苏州河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 ┃ ┃ 苏州 ┃ 徐州 ┃ ┣━━━━━━━╋━━━━━━━━━━━━╋━━━━━━━━━━━━┫ ┃面积 ┃8848 平方千米 ┃11258 平方千米 ┃ ┣━━━━━━━╋━━━━━━━━━━━━╋━━━━━━━━━━━━┫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 ┣━━━━━━━╋━━━━━━━━━━━━╋━━━━━━━━━━━━┫ ┃地形区 ┃ ┃ ┃ ┣━━━━━━━╋━━━━━━━━━━━━╋━━━━━━━━━━━━┫ ┃气候类型 ┃ ┃ ┃ ┣━━━━━━━╋━━━━━━━━━━━━╋━━━━━━━━━━━━┫ ┃农业地域类型 ┃ ┃ ┃ ┗━━━━━━━┻━━━━━━━━━━━━┻━━━━━━━━━━━━┛ 46.读图比较 1990 年至 2006 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7.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 每 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8.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 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对徐州的建议: 答案:45. 苏州 徐州 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46.1990 年至 2006 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的趋势;苏州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 慢。 47.苏州和徐州 GDP 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 GDP 始终高于徐州。苏州和徐州“GDP 每增加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 48.苏州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 耕地面积。徐州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地图 1.选择题 (09 年全国卷文综Ⅰ6~8 题)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解析】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 260 和 150, 故高差为 110 选 B 答案:B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答案:D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①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③水平距离最短,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 375 米左右,排除法,可选 D. 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答案:B 【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 B.道路① (09 年全国卷文综Ⅱ第 6 题) 下图中 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 H 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 800 米 B.1500 米 C. 1800 米 D.2100 米 答案:BWWW.KS5U.COM (09 年天津文综第 3 题)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WWW.KS5U.COM A. 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 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 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答案:C (09 年四川文综第 1,3 题) 图 1 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3 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答案:B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 (09 年广东地理第 30 题)WWW.KS5U.COM 30.读图 11 关于欧盟 2007 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答案:CD (09 年辽宁,宁夏文综第 1,2 题) 图 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 1,完成 1-2 题。 1.1650---1780 年该区域 WWW.KS5U.COM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答案:B 2.进入 20 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 考生需读图分析,并解答该特定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1)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 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2)1900 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 “退耕还林”的变化。 (09 年上海地理第五题)WWW.KS5U.COM (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 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南北向 答案:A 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 上、下部均平缓 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答案:B 2.综合题 (09 年山东文综第 26 题) 26.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 6 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 6 中 C 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 (1)指出图 6 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 分)分析 B 地年降水量少于 A 地的原因。(4 分)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 请用此方法绘出 C 地的 400m 等高线。(2 分) 答案:(1)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 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 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6 选做题 (09 年江苏地理第 30 题) 30.【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 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 16 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 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位于中间。(1 分)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 。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3 分)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及其利用方式。(6 分)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利用方式 B.[城乡规划]图 17 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3 分)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 分)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2 分)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 分) C.[旅游地理]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 束。图 18 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 是 ,其重要价值是 、 。(3 分)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 经 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 是 、 、 。(4 分)、w.w.w.k.s.5.u.c.o.m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3 分) D.[环境保护]图 19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 20 是洞庭湖 1825-2006 年间同水位湖面面 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3 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 值和 、 等经济价值。(4 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 分) 答案: 30.A.[海洋地理](10 分) (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 风暴潮 (3) B.[城乡规划](10 分) (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C.[旅游地理](10 分) (1)武夷山 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 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D.[环境保护](10 分) (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海水水体运动(潮汐)成因理解、对海岸地貌 特点的认知及对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天文大潮形成在朔、望时,而“八月十八”则是望日即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 上,地球位于中间之时。 (2)从图示信息可知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岛屿众多,海岸曲折、陡峻,海阔水深,多天然良港。 (3)舟山群岛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适宜发展渔业、捕捞、海水 养殖业等;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舟山群岛海岸曲折、陡 峻,多良港,附近浙江、上海经济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故舟山群岛空间资源开发价值极高,适宜间 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 (09 年福建文综第 40 题) 40.(15 分)在 A、B、C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 2—海洋地理】 结合有关只是,读图 10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7 分) (2)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8 分) B.[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 11 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说 出 汶 川 地 震 引 发 的 地 质 灾 害 类型。据 图 说 明 极 重 灾 区 空 间 分 布 的 特点。(7 分) (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8 分) C.[选修 6—环境保护] 图 12 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 分)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8 分) 答案: A.(1)西岸: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 东岸: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 海岸线平直。 (2)港口建设 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 滩涂面积较大;滨海旅游 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 宜人;滩涂晒盐 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 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B.(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 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 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C.(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 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 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全理开发利用 地下水,防止水的倒灌。 (09 年山东文综第 30,31,32 题) 30(lO 分)【地理一旅游地理 1 图 12 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刊问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6 分) (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 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4 分) 答案:(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 (2 分)交通方便,通达性好 (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 31(lO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 6 为 2007 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 分)并分析其原因。(2 丹)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 分) 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 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 坡等次生灾害。 32(10 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图 13 是 2000 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4 分)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 分) 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 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 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 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09 年广东地理第 36,37 题) 36、37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作答前,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选做的试题号对应的 信息点。 36.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 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 分)‘ 资料一:见表 2.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676.0 旅游收入(百万) 24.9 44.4 256.8 946.2 3201.0 7938.0 游 客 人 均 花 费 (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 均 旅 游 收 入 (元) 17.0 30.0 170.0 612.8 2033.3 4916.7 GDP(亿元) 10.83 13.44 33.35 53.76 82.51 127.54 资料二: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 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 委员会“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 (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 、 等方面。(2 分) (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 分) 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w.w.w.k.s.5.u.c.o.m 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 GDP 呈正相关 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 分) (4)提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3 分) 答案:(1)游 购 年 份项 目 (2)A C D (3)有利影响: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www.k s 5 u.com (4)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 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 37.2007 年 7 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 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 分) 资料一:见图 24. 资料二:见图 25.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 等。(2 分)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3 分)w.w.w.k.s.5.u.c.o.m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 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 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2 分)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3 分) 答案:(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2)B D 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 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09 年海南地理第 24,25,26 题) 三、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24、25、26 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 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4.(10 分)(选修 3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 9)。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 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 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 2000 到 4700 米,林木繁茂.湖 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2 分)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8 分) 答案:(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2 分) (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8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该题以区域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的区域,以一定篇幅的文字描述和介绍了相关地理问题或想象, 综合考察考生解读区域图,分析区域特点,解读已知材料分析位置问题并阐述观点、阐释原因的能力。 经纬网地图阅读,通过简单定位,迁移分析该地气候特点,植被状况。 景区内众多景观的形成原因分析:基于已知材料、图所涉及的方面,即:植被、地质、地貌等。 25.(10 分)(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 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 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92.24 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 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8 分)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 分)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2 分)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2 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 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4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该题为典型的“命题型”材料解析题。旨在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转化 的能力。 引导考生建立“由未知到已知再回到未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6.(10 分)(选修 6 环境保护)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 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 分) 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2 分)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4 分)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2 分)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2 分)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间涉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读懂示意图是关键, 部分考生,易产生类似解答误区:未读清题干、已知图的情况下错误判断该环境问题为沙漠化, 导致答题方向发生偏离。 (09 年上海地理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题) A 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七)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 分)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 34 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 14 平方公里的 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 100 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 10 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 5 万辆汽车停驶。 49.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 是 。 从 协调 人 地 关系 角 度 看, 人 类 积 极开 发 新 能源 的 意 义 是 。(至少答出两点) 50.读图回答拉萨河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贝说明理由。 51.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至少答出两点) 不利因素: 答案:(十七) 49. 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50.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 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51.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 资源。 (十八)2009 年 7 月 22 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 壮观的日 全食。读图回答问题。 52.日全食发生的条件: 。 53.7 月 22 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 平原 和 盆地,这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机遇。在上海、成都、武汉三城 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城市是 。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扫过地带的邻近地区能观察到的天 文现象则是 。 54.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 利于观察的是 现象。 55.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为什么? 答案:(十八) 52.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新月 0 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53.长江中下游;四川;成都;日偏食 54.日珥 55.观察月全食机会多。 由于地球的半径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宽,因此月球进入地影的机会较多,而月球扫在地球上的 范围较窄。 B 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 吩)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 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 37 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 的故事。 56.‘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 25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 经过加 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 10 月 6 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57.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58.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 地带性差异。 59.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答案:(十九)(本题 10 分) 56.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7.乙,丙. 58.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59.地形;海陆位置 (二十)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 1、图 2 反映了 30 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 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 分) 60.桂林市属于我国 区。桂林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61.读图 1、图 2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 62.读图 I、图 2 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 。 63.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 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 价。 答案:(二十)(本题 10 分) 60.华南妈祖;壮 61.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 60.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 63.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上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旅游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