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50 KB
  • 2021-05-13 发布

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生物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都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B.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D.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答案】C ‎【解析】有些蛋白质类的激素、神经递质等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A错误;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C正确;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D错误。‎ ‎2. 下图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点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6条 B. cd段对应的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曲线de段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 D. 处于ef段的细胞中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c点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为0.5,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则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A正确;cd段对应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曲线de段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的,C错误;处于ef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者2个染色体组,D错误。‎ ‎3.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合成ATP B. 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ATP含量可维持相对稳定 C. 细胞可利用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来合成酶 D. 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答案】D ‎【解析】蓝藻是自养需氧型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ATP,A正确;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所以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ATP含量可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所以细胞可利用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来合成酶,C正确;高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不可以,D错误。‎ ‎4. 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在夜间吸收并贮存C02,以适应干旱环境。下图表示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02 吸收速率的昼夜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正常条件下蝴蝶兰叶肉细胞在24:00不能合成ATP和[H]‎ B. 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叶肉细胞在4:00可进行暗反应 C. 10:00-16:00两种条件下蝴蝶兰C02吸收速率产生差异的主因与气孔开放程度有关 D. 在两曲线交点所对应时刻,两种条件下蝴蝶兰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正常条件下蝴蝶兰叶肉细胞在24:00时,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可以产生ATP和[H],A错误;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叶肉细胞在4:00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在细胞内,但是不能进行暗反应,直到光反应能够产生生ATP和[H]以后才能进行暗反应,B错误;据题意可知,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白天10〜16时,由于光照过强蝴蝶兰的气孔是关闭的,因此此时吸收CO2的速率为0,C正确;在两曲线交点所对应时刻,两种条件下蝴蝶兰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两者的呼吸作用不一定相等,所以合成的有机物不一定相等,D错误。‎ ‎【点睛】在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并分析题图,首先题干中“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观赏植物蝴蝶兰可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这句话提出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除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在夜间吸收 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5.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内容 ‎②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③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⑤蔡斯和赫尔希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使其DNA和蛋白质分别被标记 A. 2项 B. 4项 C. 5项 D. 3项 ‎【答案】B ‎【解析】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实验验证,①错误;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每只小桶中两种彩球数目要相等,②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③错误;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所以不能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⑤错误。综上所述,只有②是正确的,其余四项都是错误的,故选B。‎ ‎6. 物质X可作用于突触,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下列关于物质X作用机理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物质X可导致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无法移动 B. 物质X可在突触间隙中将神经递质分解 C. 物质X可抑制突触后膜释放神经递质 D. 物质X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答案】C ‎【解析】物质X可导致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无法移动,导致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抑制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正确;物质X可在突触间隙中将神经递质分解,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抑制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物质X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结合,进而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 为研究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吸收物质X的方式,选用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细胞膜中缺少蛋白A的该植物叶肉细胞为材料,在氧浓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 A 细胞内注入少量蒸 馏水 放入含物质X的培养液中培养,物质X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 无放射性 B 细胞内注入蛋白 A的mRNA 放射性强 C 细胞内注入蛋白A 的mRNA 放入含物质X(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氯化汞的培养液中培养 放射性弱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说明:该mRNA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的蛋白A参与物质X的运输,且蛋白A的功能可能会受到___________的抑制。‎ ‎(2)上述实验不能证明该植物叶片细胞吸收物质X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为进一步探究叶片吸收物质X的跨膜运输方式,可在___________(填“有”或“无”)氧条件下,进行与___________组相同操作的D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则说明为协助扩散;如果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则说明为主动运输。‎ ‎【答案】 (1). 翻译 (2). 氯化汞 (3). 无 (4). B (5). B组和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相同 (6). 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小于B组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入蛋白A的mRNA和培养液的种类,因变量是细胞内放射性的强弱。‎ ‎(1)A组与C组相比,细胞内注入蛋白A的mRNA的细胞内放射性强,而细胞内注入少量蒸 馏水的细胞内没有放射性,说明该mRNA翻译出来的蛋白A参与物质X的运输;B组与c组相比,单一变量是是否加入了氯化汞,C组放射性弱,说明蛋白A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氯化汞的抑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遵循对照性原则,弄清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8. 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1)将两个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去除尖端后分为A、B两组,A组形态学上端朝上,B组相反,在两组胚芽鞘的上端放上含等量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上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则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去除芽和叶的黄化豌豆幼苗的茎段对称纵切至3/4处(茎段中含生长素),将处理过的茎段置于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半边茎均弯向外侧生长(如下图所示),若茎段内外侧生长素浓度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测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生长素浓度为b时茎的生长效果与a浓度时相同,则a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4)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组下端琼脂块中有生长素,而B组下端琼脂块中无生长素 (2). 生长素在燕麦胚芽鞘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3). 茎内侧和外侧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4). 小于 (5). 两重性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琼脂块,A组下端琼脂块中有生长素,而B组下端琼脂块中无生长素,证明了生长素在燕麦胚芽鞘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2)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一段时间后发现半边茎均弯向外侧生长,即半边茎的外侧生长比内侧生长快,说明茎内侧和外侧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3)‎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已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生长素浓度为b时茎的生长效果与a浓度时相同,则a小于b。‎ ‎(4)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9. 南板蓝是一种半阴生的药用草本植物。目前,人们普遍采用果林与南板蓝间种模式栽培南板蓝, 与单纯露天人工培侧比,产量大大提高。同时,人们南板蓝立体栽模式下放养了鸡苗,一方面能有效防治果林及南板蓝的害虫,另外一方面鸡苗食用板蓝后可提高免疫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树与南板蓝构成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同时也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南板蓝立体栽培模式下放养鸡苗,可显著降低施肥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鸡苗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调查该果园中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阳光 (2).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 鸡粪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为南板蓝和果树提供无机盐 (4). 捕食和竞争 (5). 黑光灯诱捕法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们南板蓝立体栽模式下放养了鸡苗,一方面能有效防治果林及南板蓝的害虫,另外一方面鸡苗食用南板蓝后可提高免疫力,说明鸡苗以害虫为食,且两者都可以食用南板蓝,则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1)果树与南板蓝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明显,该现象可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同时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使动物也出现类似现象。‎ ‎(2)鸡粪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为南板蓝和果树提供无机盐,所以南板蓝立体栽培模式下放养鸡苗,可显著减少施肥量。‎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鸡苗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果园中某种趋光性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因此常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方向题干信息,获取鸡苗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昆虫的特点判断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0. 下图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油菜种子细胞后的两种代谢途径。研究人员将外源因导入油菜细胞内,其转录产物甲可与油菜种子细胞内某一特定mRNA (乙)结合,导致乙不能翻译,从而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以上过程培育产油量较高的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Ⅰ与基因Ⅱ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中转录的产物除了____________mRNA,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乙是基因____________的转录产物,其与甲结合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工程 (2). 基因Ⅰ和基因Ⅱ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 rRNA (4). tRNA (5). Ⅰ (6). 乙与甲结合后不能翻译出酶A,大量PEP转化形成脂肪酸,从而使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PEP代谢途径不同是由于酶不同,图中PEP在两种酶的作用下最终分别产生了蛋白质和脂肪酸;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控制合成酶A的是基因Ⅰ,控制合成酶B的基因Ⅱ,基因Ⅰ和Ⅱ不同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研究人员将外源因导入油菜细胞内,最终获得了产油量较高的新品种,说明该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2)基因Ⅰ与基因Ⅱ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它们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3)DNA转录形成的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种。‎ ‎(4)乙与甲结合后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说明PEP合成蛋白质的途径不能发生,PEP大量PEP转化形成脂肪酸,所以乙是翻译酶A的模板,是基因Ⅰ转录产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弄清楚PEP代谢途径不同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明确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11. 为了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按下表配制培养基进行实验。‎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琼脂 lOg ‎5g ‎5g ‎2g ‎0.4g ‎0.065g ‎100mL ‎15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源于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微生物所需的氮源来源于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等条件。‎ ‎(2)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菌体数,可选用_____________法接种后进行计数,该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统计的菌体数较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无菌吸管吸取lmL水样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各取O.lmLlO3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21、55、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个。‎ ‎(4)在进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都要用到无菌技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乳糖、蔗糖、蛋白胨 (2). 蛋白胨 (3). 氧气 (4). pH (5). 稀释涂布平板(或滤膜) (6).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是活菌数(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死菌和活菌一起计数) (7). 5.6×108 (8). 防止杂菌污染、防止操作者感染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表格中该培养基的碳源主要是乳糖、蔗糖,蛋白胨做为主要的氮源也能提供碳源;碳源的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培养基中含有琼脂,说明该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含有伊红美蓝,说明是鉴别培养基。‎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蛋白胨,氮源是蛋白胨;培养过程中,还要考虑氧气、pH、温度等环境条件。‎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由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后者可以用于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是活菌数,且菌体可能存在重叠,所以统计的菌体数较少。‎ ‎(3)根据题干数据分析,21与其他两个数据相差太大,应该是错误的,应该舍弃,则越高计算量个培养基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即(55+57)÷2÷O.l×lO3×1000=5.6×108个。‎ ‎(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可以防止杂菌污染、防止操作者感染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2. 1971年,美国化学家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从此,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红豆杉遭受了掠夺式的砍伐。为拯救红豆杉,同时获得紫杉醇,科研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茎尖分生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利用愈伤组织诱导形成的胚状体经人工薄膜包装后就可得到____________。‎ ‎(2)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植物甲中提取的物质X,能提高紫杉醇的抗癌效果。科研小组欲获得既能产生紫杉醇又能产生物质X的植株,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杂种植株。该方法首先要利用____________除去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经____________(试剂)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答案】 (1). 获得脱毒苗 (2). 脱分化 (3). 人工种子 (4). 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含有该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5).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6). 植物体细胞杂交 (7).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8). 聚乙二醇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红豆杉茎尖分生组织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一方面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培养成红豆杉植株;另一方面,愈伤组织培养增值产生更多的愈伤组织细胞,从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紫杉醇。‎ ‎(1)茎尖分生组织含有的病菌较少,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分生组织经过脱分化过程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利用愈伤组织诱导形成的胚状体经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2)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含有该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所以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3)植物甲可以产生物质X,红豆杉可以产生紫杉醇,则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两种植物细胞融合,获得的杂种植株的细胞既能产生紫杉醇又能产生物质X。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经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