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高中历史阶段性测验卷B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所有答题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卡上写好姓名、班级、学号)
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但是在地域上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起源于
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欧洲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
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 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
5、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到:“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6、“为了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和达赖、班禅在西藏政教中的地位,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确立了‘金瓶挚签’制度”。最初确立此制度的应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光绪帝
7、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哪一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8、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C.自由探讨思想学术的创新精神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现象
9、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此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国家交通业的发展
10、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右面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支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F2 F1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10个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新青年》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李鸿章搭乘火车游历观光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C.李鸿章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前往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展览馆
13、 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的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对此,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表态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贸易的有利条件。”这说明列强的支持标准是
A.能否平衡列强在华的矛盾 B.能否保证列强在华的利益
C.能否获得各国的信赖尊敬 D.能否维持清朝的国家稳定
15、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穷人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是社会进步根本标准
C.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主要根源
16、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 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17、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8、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
①孙中山 ②陈独秀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 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 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错误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 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 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 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B. 殖民者屠杀、传染病侵袭以及西进运动,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C. 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 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20、 以下是有关联合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安全理事会任何一个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 B. 联合国的决议必需经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
C. 联合国大会有权采取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D. 联合国的成员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21、关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的成语概括其历史特征。你认为其中哪一个用的最为恰当:
A. 风调雨顺 B. 风云变幻 C. 风雨同舟 D. 风平浪静
22、“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一材料最有可能来源于: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3、鸦片战争后,各国纷纷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中国最终全部收回各国在华租界是在:
A. 十月革命之后 B. 抗日战争之后 C. 解放战争之后 D. 新中国建立后
24、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以和平方式被解放的城市是:
A. 沈阳 B. 北平 C. 南京 D. 上海
25、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A.大西洋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太平洋沿岸
26、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人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被迫关闭。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
A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 清朝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
C 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 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2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8、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 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 “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 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 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29、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30、《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31、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 .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 .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33、 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
34、下图漫画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反对,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趋势是
A .美国独霸世界 B .多极化趋势发展
C .经济区域集团化 D .全球一体化
35、“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的演讲词) 此后,蒋介石的主要行动是
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 B.发动中原大战,剿灭军阀
C.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 D.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
36、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3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在农业领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发
展
状
况
1952
57
60
65
A
D
B
C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 D.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39、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武器
中 国
英 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40、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下列史实,不能成为其有力佐证的是:
A. 西方封建君主借鉴中国“君权神授”的思想
B.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重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
C. 欧洲著名启蒙思想家曾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D. 欧洲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受中国重农思想启发
二、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上,共60分)
41、各国现代化(共19分)
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7分)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1分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2分)
2.以下图表的内容与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5分)
史实
推论
①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封建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1787年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比君主立宪制先进
③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农奴制
④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
改革前已经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⑤1871年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战争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3.有人指出,19世纪后期推动美、德、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共同因素有:新技术应用,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外来资金。但三国政治民主化却存在较大差异。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这一观点。(7分)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
日本:明治维新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德国:后起国家积极采用新技术,国家鼓励科技发明
美国:外来移民带来生产技术,电力应用先行一步
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日本
德国
美国
政治民主化差异: 美国
德国、日本
分析造成政治民主化差异原因:美国
德国、日本
42.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5分)
材料一:工场手工业生产最初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之后,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的出现,则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日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摘自《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不同?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恩格斯所论述的现象指的是什么?1分它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1分它是怎样形成的?1分 实质是什么1分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何局限性?1分
43. 西安事变(共16分)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引自 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引自1936年12月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中心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引自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时任日本外国)约谈,首称……中心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心如在抗日溶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控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临渊驱御,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引自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的电文
材料五: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主派、反对亲日派……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预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引自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心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的理由,分析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2分 请列举这一理由的2例史实依据。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1分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了主导地位?1分
(3)根据材料四,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面发展?1分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确有觉悟”这一判定?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分
(4)联系材料一到材料五,下列观点正确吗?1分并分别对“明智的”、“务实的”、“及时的”的说法作简要说明。3分
观点:中共中心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5)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44.中国抗日战争(共14分)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
并分析各自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蒋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新变化?1分这一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什么重要方针?1分 简要概述这一方针的形成过程。4分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对抗战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C
D
C
A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B
A
B
A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B
A
A
C
D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B
D
B
C
C
D
A
41.各国现代化(共19分)
1.(共7分)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1分
(2)措施: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1分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1分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奖励贸易,大力发展工业化。1分
(3)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1分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分
2. (共5分)① 是② 否③ 是④ 否⑤是
3.(共7分)
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3分)日本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德国 三次王朝统一战争,建立德意志帝国
美国 美国内战北方胜利,巩固统一
政治民主化差异:(2分)美国 政治民主化程度高
德国、日本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重
分析造成政治民主化差异原因:(2分)美国 独立后建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日本 德国统一走上现代化道路;日本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道路,都保留专制势力。
42.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6分
(1) 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1分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工业的发展。5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分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2分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2分
(3)(1)垄断组织的出现;1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始出现(或19世纪70年代);1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1
分实质: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局限性: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1分
43、西安事变 共11分
(1)直接原因:张、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张、杨在西北战场剿共失败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2分
“依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五次围剿红色根据地,迫使红军长征等。2分
(2)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政治解决。1分武力解决的主张暂时占了主导地位。1分
(3)从日本外相对“抗日溶共”这一和平解决西安的要害问题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希望新内战的方面发展。1分不同意。1分 从上述分析及以后的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府的“放弃武力政策”、“令各线全行终止”,只是企图通过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分化并做出有利于日本侵略的事情。1分
(4)观点是正确的。1分
“明智”:符合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1分(三者答一即可)
“务实”:“用一切方法联合……阴谋”等措施既抓住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各主要方面,又抓住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要害。1分
“及时”:从“给张杨以积极的援助”直至作“防御战”的预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心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应的对策。1分
(5)启示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1分
启示二: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1分
44、中国抗日战争(共14分)
①态度:反蒋抗日。1分
原因: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2分
②态度: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分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全国救亡高潮掀起;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是进一步成熟的表现;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士有参加抗日的可能。2分(回答到其中任2点即可)
③态度:拥(联)蒋抗日。1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分
过程:4分(1)方针制定: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同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和红军游击队;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成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