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备考思路 9页

  • 421.90 KB
  • 2021-05-13 发布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立足核心素养 能力全面提升 ‎——2019年历史高考备考思路 ‎(一)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总体特点及趋势 ‎1. 微观与宏观结合 全国三套试卷所考察问题的基本都是考生应熟知的主干知识或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的考察往往以小见大,运用具体的知识解题时往往需要联系背后的时代,需要考生有清晰的历史时序和明确的历史轮廓。‎ ‎ 如今年1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 本题在表格中明确了唐朝藩镇的多方面具体情况及有关内容,而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结合唐朝中后期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答案。‎ 再如17年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 本题很形象的营造出近代集体婚礼仪式及流程这样一个历史的细节,其背后是考察学生得理解到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此时期宏观社会发展文明演进过程的体现。‎ 三套试卷中,需要运用微观与宏观的不同视角来分析的问题相当多,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复习备考中,能够指导学生将具体的知识系统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繁杂的问题简约化。最后能将具体的史实与时代的背景真正有效的结合、分析。‎ ‎2. 历史与现实结合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复制性,但是历史学科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自不待言,通过对历史史实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分析并将其同众多现实结合点来切入和反思。这个高度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站位思想之一。‎ 如18年Ⅲ卷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18年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又如17年Ⅱ卷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 上述题目涉及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及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主要政治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渊源、发展特点及相对局限性,罗马法体系的不断变化完善对于后世东西方的民主法制理念的认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题目就突出了这一理念。‎ ‎ ‎ 又如18年Ⅰ卷41题从宋代乡约制度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到改革开放后村民自治的改革变化历程,切中18年是改革40周年这一大事件。Ⅱ卷大豆的种植及推广还有物种(贸易)交流,与近期国际热点密切结合,在当今的世界中,全球一体化进程推进及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也实实在在的存在反全球化的声音。Ⅲ卷所涉及到的城市化问题,也是近几年持续考察的长效热点。‎ 从今年的试题当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史实材料与热点焦点的切入,所以应多关注现实问题,多听多看多思考,积极关注时效热点及长效热点。当然,历史学科从来不过分追逐时事热点,因此复习中应该是以开阔眼界关注现实为基础,提升分析思考能力为目的的备考过程。‎ ‎3.教学(理念)与考试(趋势)结合 最近几年,尤其是从15年以来,高考命题很明显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与最新一轮高中课改中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密切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及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刘桔在2018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中发表《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 因此在18年的三套高考试题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考察贯彻于其中。‎ ‎ ‎ 唯物史观:‎ 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时空观念:‎ 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史料实证:‎ Ⅲ卷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历史解释:‎ 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家国情怀:‎ Ⅱ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从上述代表试题可以看出,在高三日常学习中应该更多的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增强认识历史概念及探讨问题的本质,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结论,应该分析材料多角度、问题理解多向化。‎ ‎(二) 基础性题目增分必备技能 一、历史时序体系清晰 目的:结合材料和题目要求,准确地进行时空定位,以便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实质:历史的时序是历史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重要体现,是形成历史体系重要的环节。‎ 二、历史概念明确 历史名词九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实、观点、意图、形式、内容、价值 建议:由考试说明要求入手,逐点攻克。‎ ‎ 如:历史地理概念 ‎★山川河流:江河淮汉 ‎★人工建筑:长城、运河 ‎★地理区域:关中地区;关外;塞北;岭南;山东等 ‎★重要城市: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另有扬州、成都等古今地名的变换 三、多元史观(视角)解读 ‎(三)解答题能力的提升 ‎(1)同一主题发展性比较(概括特点,分析指出)‎ ‎16-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 欧洲、非洲 ‎ 欧洲、亚洲 ‎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迁移 数量 ‎ ‎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 ‎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 ‎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8年1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学科……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2)同一主题东西方比较(概括特点,分析说明)‎ ‎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18年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 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学科*网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关于开放性题 多采取分层赋分标准:SOLO的赋分方式被普遍接受和采用 • SOLO分类评价法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首创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其核心是以等级描述为特征进行质的评价。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该理论把学生回答的问题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层次,从而判断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 ‎ ‎(例)主题 文献荟萃 ‎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4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 ‎ (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李鹏: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教研员,北京市历史教育学会理事。‎ ‎2004年,应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邀请,担任《中国史话》大型系列片解说辞撰稿工作(主要承担隋唐部分)。从2009年6月开始,一直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历史学科主讲教师。在11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多次获得北京市学科教学比赛一等奖。任教研员8年的过程中,指导本区老师荣获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两人次;市级教学比赛、论文评选、教学设计等30余人次一等奖。另参与编写学科专著、教材、教辅等多册。‎ 参会人员扫描关注“相阳频道”微信公众号,点击“听见相阳”——“试听音频”,准确注册信息,3天后可免费开通价值360元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