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 32 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时空坐标】
【认读要领】
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两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 加试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1.“顺乎世界之潮流”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
其影响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
景
b
b
c
(2015·10 月,7)综合
考查近代思想的演进
时序
(2015·10 月,27)对考
查维新思想的理解
4 次 2 考
2.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
人物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
b
b
d
(2016·4 月,9)考查文
学革命
(2017·4 月,10)考查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 次 2 考
考
试
标
准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2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重大意义
c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梳理·基础知识]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1.林则徐
(1)主要思想:“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事迹: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
2.魏源
(1)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
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
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3)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
魏源与《海国图志》
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1.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1)康有为
①1898 年,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②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
①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3
②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3)谭嗣同(激进派):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封建罗网,同
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
①翻译《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②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
2.维新主张的共同点
(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反思洋
务运动。
(2)政治上: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救亡图存。
(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3)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4)启蒙性:维新思想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旧文化,
具有启蒙意义。
(5)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
1.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提高。
(4)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
治。
2.近代民主共和思想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 年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的主张。
4
(2)章太炎:1903 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3)邹容:发表《革命军》,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满革命。
(4)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
为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
目标。
3.民主革命思想的实现: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史料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识图解史] 图一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
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图二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所
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要点二 (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背景
史料一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
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 年 12 月 13 日
[读史用史] 史料一显示孙中山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他力行该主张的
政治和经济因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卖国本质暴露,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
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
史料二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
[读史用史] 章太炎是 20 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想的倡导宣传者,结合史料二说明章太炎的主要
思想主张。
提示:极力宣传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是“明公理”、“去旧俗”的良药。
[精练·选考题组]
【例 1】 考查维新变法代表人物
(2015·浙江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谭嗣同名言的是(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D.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解析 A 项是黄宗羲的名言;B 项是顾炎武的名言;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号召人们
冲破封建罗网,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故 C 项正确;D 项是梁启超的主张。
答案 C
练 1 史料考查魏源主要思想
(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
是指(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D.实业派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
解析 从“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知,
“世俗理性的觉醒”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思想觉醒的开始,符合材料“世俗理性的觉醒”,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练 2 考查对维新思想的认识
(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发端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
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下列相关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维新派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之门引发社会深刻变革
6
C.维新思想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作用
D.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例 2】 (加试)史料考查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
(2015·10 月浙江选考)某学者在 19 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
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
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
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 )
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
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
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
解析 “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体现出西方
进化论思想,材料借西方进化论思想和儒家《春秋》论证恢复“君政”的不合理性。材料没
有反映出表达寻求治国平天下公理的愿望,故 A 项错误;也没有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故 B 项错误;“君政”与“民政”相互冲突,故 C 项错误;这一言论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反
对“君政”,表达了政治改良的愿望,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练 3 (加试)考查维新思想主张及影响
(加试题)(2017·温州 2 月测试)1898 年,康有为递呈上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提
出,“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这反映了( )
A.西服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流行服饰
B.维新派在社会变革中的策略选择
C.移风易俗成为维新变法的核心内容
D.东西方文化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
解析 材料把“西服”牵强到“孔子三统之一”,反映了康有为思想主张特点也是其减轻变
法阻力的策略选择。故选 B 项。
答案 B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梳理·基础知识]
7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
(1)开始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
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指导
思想
基本内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
流
(2)李大钊:①指出妄想复辟帝制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3)共同: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行了猛烈批判
民主
和科
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1)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共同:重点批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
新文学
(3)共同: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
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影响
①思想解放:(前期)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的解放,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后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
播,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②民众觉醒: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
8
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③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
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
④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
(2)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
否定的偏向。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初步认识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 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系统介绍
①1918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
月革命学习。
②1919 年 5 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进步影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
的方向和性质。
2.(加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
马克思主义经过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由学术思想转变为中国社会改造指
导思想,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新的理论指南。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史料一 《青年杂志》封面
9
[识图解史] 图示①是法语:青年;②“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青年
杂志》封面上的上述两点显示新文化运动怎样的性质与特征?
提示:图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是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宣扬励志实干精神及致力于思想启
蒙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
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 年《自觉的女子》
[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影响?
提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要点二 (加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史料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
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
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
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李大钊《一个工人的宣言》
[读史用史] 史料显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
义的大旗。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在思想、组织方面的重大影响?
提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
想基础。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史料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2017·浙江 4 月选考)《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
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
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10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解析 根据材料“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各人自己充分发展”可知,材料观点是希
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答案 B
练 1 考查对新文化运动主旨的认识
(2017·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近代某场运动的领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
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
判。这场运动旨在( )
A.抵制传统文化 B.弘扬民主科学
C.打倒传统权威 D.否定外来文化
解析 从题干“教条”、“社会、国家制度”、“传统文化”等信息可知运动反对专制、愚昧,
弘扬民主科学。故选 B 项。
答案 B
练 2 史料考查新旧文化的冲突
(2016·4 月浙江选考)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
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解析 该学者认为如果废弃文言文则“引车卖浆”“稗贩”等均可“教授”,混淆等级差别,
实质是抵制白话文。故选 D 项。
答案 D
练 3 联系文学考查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2017·衢丽湖舟四地联考)20 世纪初,蔡元培在其撰写的《石头记索引》中提到,《红楼梦》
“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蔡元培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B.蔡元培揭示了《红楼梦》的内在本质
C.新文化运动反对艰涩陈腐的旧文学
D.《红楼梦》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
答案 A
11
练 4 (加试)考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
①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促进了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④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④不符合史实,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不是马克思主义,可排除含④的 A、B、D 三项。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5·9 月浙江选考调研)1920 年初,有学者说:“学生已经开始出版许许多多期刊,都
是白话文的,而且都是用普通人能明白的语言讨论问题”。该学者指出的这一现象( )
①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全面转型 ②得益于文学革命的开展 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④体现了学生使用白话文启发民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许多期刊都是采用白话文的现象得益于②,作用在④得以体现。①全面转型表述错误;
③无从体现。故选 C 项。
答案 C
2.(2017·嘉兴一中高三期末改编)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
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
变”,主要“变”在( )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
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
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
解析 注意时间,“道咸以降”也就是鸦片战争以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变化
是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C
3.(2017·宁波十校期末联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
12
法制。《春秋》的真义在《公羊传》里可以看出来。《公羊传》讲“通三统”那就是说夏、商、
周三代的法制并无沿袭,各代都因时制宜,造出各代的法制。“他”指的是( )
A.董仲舒 B.康有为
C.鲁迅 D.陈独秀
解析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三世说”。
答案 B
4.(2017·杭州高三期末)谭嗣同曾说:“本非两厢情愿,而强合漠不相关之人,絷之终身,
以为夫妇,夫果何恃以伸其偏权而相苦哉?实亦三纲之说苦之也。”其意为( )
A.强化三纲五常 B.否定孔子权威
C.主张婚姻自主 D.倡导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非两厢情愿,而强合漠不相关之人,絷之终身,以为夫妇,夫果何恃以伸其偏权
而相苦哉?实亦三纲之说苦之也”表明作者主张婚姻自主,故 C 正确。
答案 C
5.(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近代中国有人提出“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
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下列最有可能提出此观
点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答案 D
6.(2017·衢州质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
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
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通过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人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洗礼,故 C 项
正确。
答案 C
13
7.(2017·湖州高三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即西学
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
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这种“仿效”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 根据材料“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维新运动开始倡导向西方学习先
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8.(2017·嘉兴 3 月测试)在近代中国文明演进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构建各
有侧重。其中,辛亥革命侧重于构建(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制度文明 D.生态文明
解析 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侧重于精神文明,故 B 项错误;
辛亥革命侧重于制度文明,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生态文明纯属干扰项,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2017·绍兴 3 月模拟)1918 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
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
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主张( )
A.民主共和 B.托古改制
C.君主立宪 D.文学改良
答案 A
10.(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 3 月联考)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一次运动时说,“它采取的策
略不是复兴古典文化(比如先秦诸子的思想),而是采取了对传统全盘大批判,复兴传统的因
素基本没有,全面破坏传统的成分为主”。这次运动应该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C 项新文化运动不是复兴古典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大批判和否定。A 项戊戌
变法运动是对旧制度的改良,并非全面否定;B 项辛亥革命对旧政治制度进行否定,但尚未
在文化上全面否定;D 项“文化大革命”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定“中国近代”。
14
答案 C
11.(2015·浙江 10 月选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
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解析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中,①出现在 20 世纪初,②出现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
动时期,③出现在 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中,④出现在 19 世纪末维新变法期间,故正确
的顺序是③②④①,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2.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价值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因而①和④是对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因而
②也对,而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因而③也
对。
答案 D
13.(2017·台州 2 月评估)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
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
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爆发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 C
14.(加试题)20 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
15
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
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
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解析 材料中列举的书籍信息说明近代书籍翻译从经济主张到民主革命思想,故选 C 项。
答案 C
15.(加试题)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权主张的最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机构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的土地制度
解析 革命派的民权主张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维新派的民权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
说明两者的差别在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故 B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不属于资产阶级民
权思想的范畴,C 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相同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6.(2017·宁波 3 月模拟)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16 年 4 月 5 日,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
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
1916 年 7 月 6 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
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
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16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载《新青年》第 5 卷第 l 号(1918 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 年,三联书店出版了
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 1930 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
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 (1)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可靠:胡适。
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
大约 60 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言之成理即可)
(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
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