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1.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同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C。第3题,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D项。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C。‎ 5‎ 答案:2.C 3.D 4.C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示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5.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解析:D对:永冻层上界下降,活动层厚度变大,会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不稳定。A、C错: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温上升,故活动层的厚度将变大,永冻层上界下降。B错:气温升高,春耕播种的时间应该提前。‎ 答案:D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7.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气温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5‎ 解析:第6题,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气温升高,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7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气温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 答案:6.B 7.B 读南极洲海岸线变化预测图,完成8~9题。‎ ‎8.下列行为对南极洲海岸线变化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 A.制冷设备中以氟利昂为制冷剂 B.煤炭燃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C.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D.南极洲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 ‎9.南极洲海岸线的变化会导致(  )‎ A.南极洲平均海拔升高 ‎ B.南极洲土地沙化严重 C.南极洲淡水资源减少 ‎ D.人类活动范围扩大 解析:第8题,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故选C项。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海岸线退缩,这会导致南极洲部分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储量减少。故选C项。‎ 答案:8.C 9.C ‎(2017·浙江五校联考)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③‎ 5‎ 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10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珠穆朗玛峰冰川大量融化,最可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第11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毁坏森林,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答案:10.D 11.A 二、非选择题 ‎12.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写出上图中各数码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 ‎(3)全球变暖,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降水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________灾害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4)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CO2气体经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吸收利用;生物遗体沉积后,被埋藏地下,可形成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③④为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第(2)题,大量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量砍伐森林使植物转化吸收CO2能力下降。第(3)题,结合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第(4)题,针对图中CO2增加的途径进行分析,找出相应解决措施。‎ 答案:(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影响人类健康 ‎(2)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大量砍伐森林植被 ‎ ‎(3)增加 蒸发加强 台风(热带气旋)‎ ‎(4)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等。‎ ‎13.(2017·深圳模拟)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能源需求结构预测图。‎ 5‎ 材料二 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1)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多造成的,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据材料分析该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涉及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均丰富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 ‎(3)读材料一,说出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总使用量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4)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情。‎ 解析:第(1)题,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大量增加以及森林不断减少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第(2)题,青藏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得到的太阳辐射多,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最丰富;青藏地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熔岩活动频繁,而地热能恰恰正是地下的岩浆活动所散发的热量,在这种条件下,地热能相当丰富。第(3)题,读图可知,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总使用比重在现在能源结构中占绝大部分;在未来呈现变小的趋势。第(4)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节能减排”做法有:少坐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注意随手关灯,尽量节约厨房里的能源,购买家用电器时,尽量选择可靠的低耗节能产品等。‎ 答案:(1)二氧化碳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面积减少 ‎(2)青藏 ‎(3)现状: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占绝大部分;变化趋势: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呈现变小的趋势。‎ ‎(4)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尽量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