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4.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7年度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本)2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2+3选1仿真模拟卷(二)‎ ‎(限时:5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报告】 本套试卷以最新《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近三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为参考蓝本,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旨意,以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为考查核心。试卷主要特征如下:知识点覆盖面较广,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学科特色显著,充分利用了地理图像和表格的载体功能;强调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时代特色鲜明,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情境;试题难度适中。总之,本套试卷能较好地体现对考生的诊断和导向功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读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 (  )。‎ A.冰川融水 B.收集雨水 C.轮船运送 D.海水淡化 ‎2.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快且密集。若仅从风向角度考虑,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 (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 D.南北 解析 第1题,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终年炎热,且该地区的岛屿主要是珊瑚岛礁,海拔较低,故该地不可能存在冰川,不可能用冰川融水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第2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珊瑚礁主要呈东北—西南向延伸,说明这两个方向对珊瑚的生长非常有利,故该地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东北—西南。‎ 答案 1.A 2.B ‎3.某内陆地区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地表上升形成戈壁高原,至今一直保持广阔平坦的特点。该高原一直保持广阔平坦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剧烈,迅速抬升 B.河流众多,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C.河流稀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D.人类活动少 解析 该地区在很早之前形成了戈壁高原,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广阔平坦的特点,这是由该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微弱导致的。‎ 答案 C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  )。‎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5.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 A.上市较迟 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 D.病虫害少 解析 第4题,该作物前期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最适宜温度为12~14℃,结合乙地气温的变化曲线可知,该地8~9月种植该作物较合适,故最佳收获月份应是9月。第5题,两地的水源和市场等信息并不能由图中反映出来;甲地总体气温较高,因此适宜种植该作物的时间较晚,故甲地该作物上市应较迟;乙地总体气温低,故乙地的病虫害较少。‎ 答案 4.C 5.D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 ‎,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6~7题。‎ ‎6.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7.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解析 第6题,根据该地民居所用材料可知其位于我国南方山区;故该地最可能位于海南岛山区。第7题,该民居下面存在30~40厘米的中空,这显然是为了防潮,说明该地气候较为湿润,因此该地区环境具有潮湿、多虫鼠的特点。‎ 答案 6.C 7.B ‎8.近年来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原来准备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外资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二是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也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制造业“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 (  )。‎ A.开拓东盟国家市场 B.规避贸易壁垒 C.寻求更低成本 D.利用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 解析 制造产业总是向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高的地区转移,制造业“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地区的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 C ‎9.下图为汕头市城市热岛效应夏、冬季日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 (  )。‎ A.夏、冬季热岛效应最强的时段都集中在15时左右 B.夏季与冬季的日变化曲线趋势完全一致 C.与夏季相比,汕头冬季热岛效应更明显 D.夏、冬季热岛效应最弱的时段都在7时左右 解析 由图可知,汕头热岛效应在夏季15时最强,在冬季17时最强;夏季与冬季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但并非完全一致;汕头夏季热岛效应较冬季更为明显;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汕头7时左右的热岛效应都是最弱的。‎ 答案 D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0~11题。‎ ‎10.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11.若A地人口密度大于周边地区,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解析 第10题,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大,该地人口密度等值线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该地区的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大,即西北人口多、东南人口少。第11题,A地位于该地的东南部,人口密度应较小,但该地人口密度却偏大,可能是由于该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也可能是由于该地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至该地;地势高峻不利于人口居住,人口密度应偏小。‎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极光是太阳活动中太阳大气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大气相撞产生的发光现象。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赢得“北极光首都”的美称,一年之中有超过200天的极光现象。‎ 材料二 阿拉斯加作为美国面积最大的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锌、铅、金、银、煤、石油等储量丰富。2011年,阿拉斯加矿产品出口总值18.4亿美元,其中对中国出口4.8亿美元。阿拉斯加有安克雷奇、瓦尔迪兹等众多国际型商贸港口。‎ 材料三 下表为2007年阿拉斯加州的经济产业比重构成表。‎ 产业 采矿业 社会服务 交通和仓储业 房地产 其他 比重(%)‎ ‎31‎ ‎23‎ ‎10‎ ‎7‎ ‎29‎ 注:采矿业主要包括矿石、石油、天然气开采。‎ ‎(1)费尔班克斯观赏极光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__季。(4分)‎ ‎(2)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某地(55.3°N,134.7°W)于当地时间2013年1月4日23时58分发生7.8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约为________日________。结合材料分析阿拉斯加南部多火山、地震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可知,阿拉斯加主要的产业是________,简要分析阿拉斯加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4)中国是阿拉斯加州重要的贸易伙伴,阿拉斯加地区与中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根据材料分析,阿拉斯加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主要工业产品类型有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7分)‎ 解析 第(1)问,极光应出现在昼长较短的冬季。第(2)问,根据该地的经度可判断,该地位于西九区,从而可推算出北京时间;阿拉斯加南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阿拉斯加主要的产业是采矿业;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三方面分析。第(4)问,阿拉斯加种植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多从中国进口蔬菜、粮食等农产品和服装、鞋类等轻工业产品。‎ 答案 (1)冬 ‎(2)5 16时58分 阿拉斯加南部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之间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3)采矿业 矿石、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港口众多,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 ‎(4)蔬菜、粮食、水果等 阿拉斯加纬度高,热量不足,种植业不发达 服装、鞋类等轻工业产品 阿拉斯加制造业不发达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山西省大同市(39°00′N~40°30′N,112°15′E~114°15′E),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 056米。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下图为大同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采煤历史悠久。境内煤炭地质储量大,采出的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 材料三 下图为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材料四 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已越来越少,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第二产业独大,‎ 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图。‎ ‎(1)大同市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分析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的原因。(7分)‎ ‎(2)大同煤炭资源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4分)‎ ‎(3)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6分)‎ ‎(4)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目前处于________期。为避免大同城市经济进入衰退,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大同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旅游者于夏季到该地避暑、观光,显然与该地夏季凉爽、风光优美有关。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大同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两方面的信息。第(3)问,该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其成因可从地势、降水、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可知,大同目前处于矿业经济衰退期;措施应从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大同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凉爽宜人;大同夏季自然风光优美。‎ ‎(2)储量大 质量优 ‎(3)水土流失 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煤炭资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 ‎(4)衰退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大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 ‎14.各地考生根据考试情况选做。‎ A.(10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2年中秋、国庆节长假过后,海南省三亚市大东海景区3千米的海滩遍布了50吨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附近海洋环境。‎ ‎(1)材料中旅游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大力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3)为避免旅游环境继续恶化,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生态旅游?(4分)‎ B.(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7月12日,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未来三天,江汉平原一带雨势加强,武汉市须防范涝渍灾害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江汉平原位于长江________(中游/下游)地区。(2分)‎ ‎(2)试分析武汉市涝渍灾害频发的原因。(4分)‎ ‎(3)为减轻武汉市的涝渍灾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4分)‎ C.(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湘江被称为湖南的母亲河。但就是这条哺育湖南人民的河流承受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沿河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有土不能挖,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喝”的情况。下表是湘江主要污染源统计表。‎ 地区 主要产业 主要污染物 郴州 矿产开采和冶炼业 铅、锌、锡等 衡阳 矿产冶炼、钢铁等 铅、锌、铜等 株洲 冶炼、化工为主 镉、锌、铅、砷、汞等 湘潭 化工、制药、印染、钢铁、电化等为主 汞、镉、砷、铅、锌等 长沙 硫酸锰等化工厂 镉、汞、铅、砷等 材料二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坚持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的治理思路。‎ ‎(1)重金属污染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污染__________、________等,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存。(2分)‎ ‎(2)试简述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简要分析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思路。(6分)‎ 解析 A.第(1)问,旅游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从游客的环保意识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生态、文物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3)问,发展生态旅游主要从法规、宣传、游客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B.第(1)问,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第(2)问,涝渍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势、河道的弯曲状况、降水的集中程度、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第(3)问,涝渍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完善减灾系统。‎ C.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重金属污染不仅会污染水源、土壤,还会污染大气等。第(2)问,从材料一表中可知,矿产资源开采,特别是乱采滥挖、随意堆放矿渣等易导致重金属污染;在矿产资源冶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第(3)问,保民生即要使受污染地区人们的生存及健康得到保障;控源头就是要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还旧账就是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答案 A.(1)游客环保意识差,乱丢垃圾现象严重 ‎(2)产生环境污染;导致珍稀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和文物古迹;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3)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保护旅游资源;控制游客数量,使其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B.(1)中游 ‎(2)武汉市地势低平;河道弯曲,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3)加强涝渍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在地势低平地区加固堤防;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两点即可)‎ C.(1)土壤 大气 ‎(2)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在矿产资源的冶炼、加工过程中,没有对废弃物及时处理而导致污染。‎ ‎(3)做好受污染地区群众的饮水及避险安置工作;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如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保评价、废弃物达标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