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2013届与12届和11届安徽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 科目分值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
(四) 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6分,共计120分。其中物理7道题、化学7道题、生物6道题。
第I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共计180分。
(五) 组卷
试卷按照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物 理
制定《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物理部分,是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3年版)》为依据,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制定的。本说明对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学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要求予以解释,并选编题型示例,为高考命题提供依据,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物理学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学习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和体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阐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二) 应用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楚其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和各种资源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进行表达分析。
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密切。高考试题的解答,不仅对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极限、微元等思想方法也有初步的要求。
(一) 实验与探究能力
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表达等。
能独立完成附表(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进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3年由2012年改为2013。
版)》中物理部分的要求和安徽的实际情况,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物理1、物理2、物理3-1、物理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物理3-4(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其中物理3-2、3-4和3-5模块的分值内容约占物理试题20%左右2012年改动,原来是15%,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详见附表。
附表所列出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合理地综合成题。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其含义如下:
Ⅰ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一般只要求“知其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
Ⅱ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列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在附表要求栏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弹性势能的标记为Ⅰ,重力势能的标记为Ⅱ。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对弹性势能只要求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物体以及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形变消失即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会释放出来,不要求知道关系式;对重力势能的要求是必须知道其数学表达式,并能通过计算重力做的功来确定重力势能的变化。
虽然用Ⅰ标记的知识一般限于定性介绍,对应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该标记的知识,只是对该知识的考查要求仅限于Ⅰ所标记的要求。
附表 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1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012增加的
Ⅰ
位移
Ⅱ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
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Ⅱ
自由落体运动
Ⅱ
相互作用
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限度2012增加的
)和胡克定律
Ⅰ
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Ⅱ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与分解
Ⅱ
只要求2012删除“能”
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进行计算2012删除“和求解”
2013“只”字被去掉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
包括共点力的平衡2013“包括共点力平衡”改为“包括共点力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超重和失重
Ⅰ
物理2
主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Ⅱ
抛体运动
Ⅱ
2012删除“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这是重大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Ⅰ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Ⅱ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Ⅰ
离心现象2013删除
Ⅰ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Ⅱ
第一宇宙速度2012增加了“第一宇宙速度”,删除了“环绕速度” 2013升级为级别Ⅱ(理解与运用)
Ⅰ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2013删除
Ⅰ
只要求知道其物理意义
机械能
功和功率
Ⅱ
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
Ⅱ
弹性势能
Ⅰ
不要求运用关系式进行计算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物理3-1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静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
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起电、静电感应)2012增加的
Ⅰ
点电荷
Ⅰ
库仑定律
Ⅱ
静电场
Ⅰ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2012增加的
Ⅱ
电场线
Ⅰ
电势能、电势、等势面2012增加的
Ⅰ
电势差
Ⅱ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常见的电容器
Ⅰ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Ⅰ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2012新增加的
Ⅱ2013改动的,原来是Ⅰ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Ⅱ
示波管
Ⅰ
恒定电流
导体中的电场与电流2013删除
Ⅰ
包括关系式: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Ⅰ2012由Ⅱ级要求变为Ⅰ级要求!
欧姆定律
Ⅱ
电阻定律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电阻的串联、并联
Ⅱ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Ⅱ
电功率、焦耳定律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分布2012将“方向”改为“分布”
Ⅰ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Ⅰ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Ⅱ
安培力的计算只要求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Ⅰ
洛伦兹力的公式
Ⅱ
洛伦兹力的计算只要求速度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Ⅱ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Ⅰ
物理3-2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Ⅰ
磁通量
Ⅰ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Ⅱ
楞次定律
Ⅱ
自感、涡流
Ⅰ
交变电流
能结合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理解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推导过程,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Ⅰ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理想变压器
Ⅰ
远距离输电2013删除
Ⅰ
物理3-4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机械运动
简谐运动
Ⅰ
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式
Ⅱ
简谐运动的图像(即x-t图像)
Ⅱ
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即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
受迫振动和共振
Ⅰ
机械波
机械波
Ⅰ
横波和纵波
Ⅰ
横波的图像(正弦波)2012增加的
Ⅱ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之间的关系
Ⅱ
光
光的折射定律
Ⅱ
介质的折射定律(即绝对折射率)
n=c/v(c、v分别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012新增加的
Ⅰ
光的干涉2012删除“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
Ⅰ
光的颜色、色散2012新增加的
Ⅰ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2013知识点改为“光的衍射”
Ⅰ
全反射(光疏介质、光密介质、临界角)
Ⅰ
物理3-5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动量定理
Ⅱ2012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只限于一维2013“只限于一维”改为“要求会一维计算”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Ⅰ
单位制与实验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等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与探究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 系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9: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10: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12: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要求认识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
4.关于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只要求会使用多用电表正确进行电阻、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测量。
二、近年来高考物理学科的命题特点
1.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推陈出新
高考物理近年来特别注意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回归课本、推陈出新表现得很明显。
2.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凸现STS精神,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一贯重视的原则,尤其是近几年表现得更为突出。
3.给予信息,设置情景,考查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信息给予题,简称信息题。这类考题立意高、选材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设计
实验题在高考物理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考物理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型已不拘泥于单独的实验题部分,而是将实验内容渗透到选择与填空题中,既有单选题、多选题,又有作图题、填空题、连线题;另外,考查的内容也不只是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还要考查演示实验。
三、后期复习建议
1、继续扎实做好二轮复习.
第二轮以知识板块进行专题复习,其任务是重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在综合和拓展上下功夫,构建网络,总结方法,培养能力。最后
是综合复习,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应试能力。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越是临近高考,复习时越要重视回归教材,继续引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要特别重视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重做教材上的习题,重视教材中的例题、推导,最好要求学生重新完成重要的推理和推导。
2、强化主干知识复习。
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加强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引领下,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是历年高考题中所涉及到重要内容之一。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加强信息迁移能力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加强创新思维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加强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归纳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复习中要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明确:对谁的哪个过程列什么方程。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应该是:
文字
情景
过程模型
过程特征
规律
方程
数学解
物理解
形成
抽象
找出
确定
确定
物理判断
即: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④根据过程模型,正确选择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4、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近三年实验试题大多数的题材取自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考查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和创新。体现了对考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如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实验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基础,复习好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以不变应万变。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每一个实验,一定要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实验注意事项等配合典型的例题逐一分析,不留死角,适当串联,落实到位。
(2)稳中求变,在复习好考试说明中每一个规定的实验的基础上注意三个拓展。
①实验器材的拓展,即能用其它器材替换实验中的相关器材而达到相同目的。
②实验方案(原理)的拓展,即能否用其它方法达到相同目的。
③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拓展,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同一个实验数据,并比较和评判不同的处理方法的优劣。
(3)复习中要贯穿实验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注重物理实验思想方法,努力提高实验综合能力。
①对设计性实验的方法指导。实验设计是指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误差。设计原则:安全性、精确性、简便性及直观性。设计关键:确定实验方案,一是根据实验目的,二是根据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从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及安排实验步骤。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是由试题给出的器材进行组装(替代)转化为需要的器材。设计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关注实验器材、分析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
②电路设计中对电表电阻需要注意的几点:
a. 对非理想电表,如果已知电表内阻,则电压表也是电流表,电流表也是电压表;多用表是三用表。
b. 对于理想电表只能一表一用,即电流表只能测量电流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只能测电压且只能并联在电路中。但对非理想电表可一表三用,即可当电阻、电压表、电流表使用。
c. 一个已知电阻,可用作降压与限流,即用来保护电路;还可以与电流表或电压表连接用来扩大量程;另外还可以起电流和电压的转换作用。
③将实验方法进行归纳串讲,将各个实验的共性、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归类总结。如:以打点计时器为载体复习所有涉及纸带的实验;以伏安法为中心复习所有涉及电阻测量的实验;以图象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归纳等等。
(4)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①关注重要的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
②精选试题,进行限时训练
③开放实验室,再次熟悉实验器材,观看实验光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5、精选习题,科学训练。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趋向于“浅、广、新”题型发展,我们应该摒弃题海战术,精选习题,科学训练:(1)加强审题与建模能力的训练。一部分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不够仔细认真,导致读错题,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没有挖掘出来,最终不得分,因此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2)加强限时训练。 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限时训练。(3)瞄准中档题
。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有针对性地训练,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理顺解题思路。可以适当研究近年高考卷中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4)加强计算题的解答规范训练。物理计算题是按步给分的,解答过程中需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数学步骤,而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够规范,导致无谓失分。因此加强计算题的解答规范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建议: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注意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对学生在平时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数字计算要有单位,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堆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如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当然,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阶段乃至各个环节都需要缜密设计,要讲究科学、合理,做到有序、有度、有方,最终达到有效,力争达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