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
链接----(2019·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解析】
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论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
板块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相关练习
一、(2019·岳阳模拟)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1.B 2.D 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2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
二、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类型 B.能源消费结构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2题,能源保障水平主要取决于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三、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解析:
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
答案:(1)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3)山脊 向斜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