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训练专题达标检测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 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训练:专题达标检测 4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1 年高考上海卷)下列溶液中通入 SO2 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Ba(OH)2      B.Ba(NO3)2 C.Na2S D.BaCl2 解析:SO2 通入 Ba(OH)2 溶液可生成 BaSO3 沉淀;Ba(NO3)2 溶液中存在 NO-3 ,当 SO2 溶于水后,溶液中 的 H+、NO -3 能将 SO2 的水溶液氧化成 SO2-4 ,从而生成 BaSO4 沉淀。Na2S 与 SO2 的水溶液作用生成 S 沉淀; SO2 与 BaCl2 不反应。 答案:D 2.(2012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在常压和 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 Ag2O、Fe(OH)3、NH4HCO3、NaHCO3 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 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 B.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利用特殊定值法解决问题,特别注意:500℃时,水为气态。当物质的量均 为 1 mol 时, 由 2Ag2O =====△ 4Ag+O2↑ 2 1 1 mol 1 2 mol 2Fe(OH)3 =====△ Fe2O3+H2O↑ 2 3 1 mol 3 2 mol NH4HCO3 =====△ NH3↑+CO2↑+H2O↑ 1 1 mol        3 mol 2NaHCO3 =====△ Na2CO3+CO2↑+H2O↑ 2               2 1 mol          1 mol 相同条件时,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 V3>V2>V4>V1。 答案:A 3.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种类。PE 保鲜膜可直接接触食品,PVC 保鲜 膜则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E、PVC 都属于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易熔化 B.PE、PVC 的单体都是不饱和烃,能使溴水褪色 C.焚烧 PVC 保鲜膜会放出有毒气体 HCl D.废弃的 PE、PVC 均可回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属于线型高分子,具有热塑性,A 项正确;PVC 的单体是 CH2===CHCl,不 属于烃,B 项错误;PVC 中含有氯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 HCl,对人体有害,C 项正确;废弃塑料可造 成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D 项正确。 答案:B 4.甲、乙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丙、丁为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各组的甲、乙一 定符合的是(  ) A.钠和氢气 B.氯气和溴 C.碳和硅 D.铝和铁 解析:由图推知甲和丙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和丁。A 项中氢氧化钠和 B 项中溴化物都不是氧化物,且 溴不为短周期元素,D 项中铁是副族元素,C 项为 2C+SiO2 =====高温 2CO↑+Si,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2 年洛阳模拟)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 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 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 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 CCl4,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 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 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在 FeBr2 和 FeI2 混合液中存在的三种离子的还原性:I->Fe2+>Br-,向该溶液中通入的氯气首 先与还原性最强的 I-反应,当 I-完全反应后,氯气才与 Fe2+反应,Fe2+被完全氧化后再与 Br-反应。通 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 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 Fe3+生成,I-已经反应完全,Fe2+被氧化但不一定全 部被氧化,没有实验现象说明 Br-被氧化或完全被氧化,故①错误,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2010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 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解析:A 项,溴丙烷水解制丙醇为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丙烯水化制丙醇为加成反应;B 项,甲苯硝 化制对硝基甲苯为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甲苯制苯甲酸为氧化反应;C 项,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为消去反 应,丙烯加溴制 1,2二溴丙烷为加成反应;D 项,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苯甲 酸乙酯制苯甲酸和乙醇为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1 年高考江苏卷)NaCl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NaH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Na2CO3 的大 B.石灰乳与 Cl2 的反应中,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 Cl2 能用钢瓶贮运,所以 Cl2 不与铁反应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 错,因为碳酸氢根离子之间的缔合作用导致其溶解度比碳酸钠小;B 对,因为该反应属于氯 元素的歧化反应,其化合价同时升高和降低了;C 错,不是二者不反应,而是类似钝化作用,反应产物的 覆盖和隔离作用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 错,因为生成苏打、小苏打的两个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8 .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NH+4 、Fe2+、SO 2-4 和 H2O,下列 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 水 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 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Fe2+ 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 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SO2-4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加入少量稀 NaOH 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 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NH+4 解析:将晶体加热,试管口有液体,可证明晶体中有结晶水,A 项正确;Fe2+遇 KSCN 溶液不变色,加 入氯水后可被氧化为 Fe3+,溶液变血红色,可证明有 Fe2+的存在,B 项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 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含有 SO2-4 ,C 项正确;在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不能产生 NH3,故不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D 项错误。 答案:D 9.(2012 年日照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晶体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将地下输 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解析: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是 SiO2,故 A 错;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才可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 故 B 错;只有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才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 C 错;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作催熟剂的乙 烯氧化 成 CO2 和 H2O,达到保鲜的目的,故 D 正确。 答案:D 10.(2012 年合肥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太阳能电池可利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节能环保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D.锅炉中沉积的 CaSO4 可用 Na2CO3 溶液浸泡后再用酸溶解除去 解析:A 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O2,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 应用有利于节能环保。C 项,H2O(l)===H2O(s) ΔH<0,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 项,CaSO4 的 Ksp 大于 CaCO3 的 Ksp,故 CaSO4 可转化为 CaCO3,再用酸溶解除去。 答案:A 11.(2012 年北京丰台模拟)已知甲、乙、丙、X 是 4 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下图。 则甲和 X(要求甲和 X 能互换)不可能是(  ) A.C 和 O2 B.SO2 和 NaOH 溶液 C.Cl2 和 Fe D.AlCl3 溶液和 NaOH 溶液 解析:A 项正确,既可以实现 C ― ― →O2 CO ― ― →O2 CO2 ― ― →C CO 的转化,也可以实现 O2 ― ― →C CO2 ― ― →C CO ― ― →O2 CO2 的转化;B 项正确,既可以实现 SO2 ― ― →NaOH NaHSO3 ― ― →NaOH Na2SO3 ― ― →SO2 NaHSO3 的转化,也可以实现 NaOH ― ― →SO2 Na2SO3 ― ― →SO2 NaHSO 3 ― ― →NaOH Na2SO3 的转化;C 项错误,可以 实现 Cl2 ― ― →Fe FeCl3 ― ― →Fe FeCl2 ― ― →Cl2 FeCl3 的转化,但不能实现 Fe ― ― →Cl2 FeCl3 ― ― →Cl2 FeCl2 的转化;D 项正确,既可以实现 AlCl3 ― ― →NaOH Al(OH)3 ― ― →NaOH NaAlO2 ― ― →AlCl3 Al(OH)3 的转化,也 可以实现 NaOH ― ― →AlCl3 NaAlO2 ― ― →AlCl3 Al(OH)3 ― ― →NaOH NaAlO2 的转化。 答案:C 12.(2012 年北京西城模拟)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 CH3COOH 溶液浸泡水 垢 水垢溶解,有无色气泡 酸性:CH3COOH>H2CO3 B 测定等浓度的 Na2CO3 和 Na2SO3 溶液的 pH 前者的 pH 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C 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过 量 Cl2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 色 氧化性;Br2>Fe3+ D 用石墨电极电解滴有 酚酞的饱和 NaCl 溶液 阴极附近溶液呈现红 色 离子移动方向:OH-移 向阴极 解析:A 项,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以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 项,亚硫酸钠不是硫的最高价含氧酸盐,不能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 项,Cl2 可以把 Fe2+氧化为 Fe3 +,也能把 Br-氧化为 Br2,Fe3+的水溶液和溴水均显黄色,故不能证明 Br2 的氧化性强于 Fe3+;D 项,用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时,氢离子在阴极放电,阴极周围 OH-浓度大于 H+浓度。 答案:A 13.(2012 年洛阳质检)分子式为 C4H10 的烃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解析:C4H10 有 2 种碳链结构,写出其碳链结构,改变氯原子在碳链上的位置即可得到 4 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B 14.(2012 年南昌模拟)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 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①过量的锌与 18 mol/L 的硫酸的反应 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③浓盐 酸与过量的 MnO2 ④过量铜与浓硫酸 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 ⑥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 A.②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氮气与氢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即使氢气过量,氮气仍不能完全反应,②正确。浓盐酸与二 氧化锰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小成为稀盐酸,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会反应完全, 故③正确。④的道理同③。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 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即使稀硫酸过量,反应也会逐渐停止,故⑥正确。 答案:A 15.元素 X 的单质及元素 X、Y 形成的化合物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X 为铁,则 Y 可能是氯、溴、碘 B.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X 为碳,则由 X 转化成 XYn 的反应为 C+H2O =====高温 CO+ H2 C.若反应①、②均为化合反应,X 为硫,则由 X 转化成 XYn 的反应为 S+O2 =====△ SO2 D.若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则 X 可能为氮气 解析:A 项,铁与碘只能形成 FeI2,而无法生成 FeI3,错;B 项,当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 合反应,X 为碳时,XYn 中的 n= 1,X 转化成 XYn 的反应为 C+H2O =====高温 CO+H2,对;C 项,SO3 无法通过 化合反应转化为 SO2,错;D 项,氮气不能直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NO2,错。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 5 个小题,共 55 分) 16.(10 分)(2011 年高考北京卷)在温度 t1 和 t2 下,X2(g)和 H2 反应生成 HX 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t1) K(t2) F2+H2 2HF 1.8×1036 1.9×1032 Cl2+H2  2HCl 9.7×1012 4.2×1011 Br2+H2  2HBr 5.6×107 9.3×106 I2+H2 2HI 43 34 (1)已知 t2>t1,HX 的生成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 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 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 (4)X2 都能与 H2 反应生成 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 的变化体现出 X2 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 K 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 X2 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2 与 H2 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 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HX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1)由于 K(t1)>K(t2),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可判断生成 HX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2)根 据 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写出 HX 的电子式为 H 。(3)由于卤素单质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 为 F2>Cl2>Br2>I2,可知 HX 的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Cl、HBr、HI。(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均为 7,卤素原子可以与 H 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 HX。 (5)由于由 F 到 I,电子层数的增加造成它们得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弱。(6)化学平衡常数代表反应进行 的程度,不代表反应的快慢。所以 b 不对,c 项 HF、HCl、HBr、HI 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 c 错误。 答案:(1)放热 (2)H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5)同一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17.(12 分)(2012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 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 CuO 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关闭漏斗开关 b.熄灭酒精灯 1 c.熄灭酒精灯 2 (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 5.0 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4.8 g,则原样品中单质 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 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实验的目的来看,要测定铜粉样品中金属铜的含量,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称取一定质量 的铜粉样品(m);二是利用化学反应测定其中 Cu 的质量(m1)或 CuO 的质量(m2),则由 m1 m ×100%或 m-m2 m ×100%即可确定铜的含量。显然从本题提供的实验装置来分析,首先是利用 CO 还原 CuO 的反应来测定铜 粉样品中 CuO 的质量。 (1)浓 H2SO4 是甲酸分解的催化剂,HCOOH ======= 浓H2SO4 △ CO↑+H2O。 (2)铜粉样品中因混有 CuO 而呈黑色,被 CO 还原后生成红色的铜。尾气中除了反应生成的 CO2 外,还 应有未反应的 CO,因烧瓶中有大量的浓硫酸,水蒸气可不予考虑。 (3)还原后的铜样应在 CO 气体中冷却,故应先熄灭酒精灯 2,再关闭漏斗开关, 最后熄灭酒精灯 1, 可保证加入的甲酸得以充分反应。 (4)CuO+CO =====△ Cu+CO2 Δm 80 16 m2 5.0 g-4.8 g 80 m2= 16 5.0 g-4.8 g m2=1.0 g 则铜的质量分数为 5.0 g-1.0 g 5.0 g ×100%=80%。 (5)实验设计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 CuO 和稀硫酸的反应,来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1)HCOOH ======= 浓H2SO4 △ CO↑+H2O (2)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O2、CO (3)cab (4)80% (5)①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 ②CuO+H2SO4===CuSO4+H2O 18.(11 分)(2012 年青岛模拟)下图所示的框图中,A~I 都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其中 A 是气体,它的水溶液呈碱性;氧化物 D 和氧化物 F 都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单质 E 可作半导体材料。 (1)化合物 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氧化物 G 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组成单质 E 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氧化物 F 和 1.68 L 单质 B 同时通入 1 L 氧化物 G 中(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 变化忽略不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溶液的 pH=________。此时再向溶液中通入 2.24 L 化合物 A,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 pH______(填“>7”、“<7”或“=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 B 和单质 C 在一定条件下可组成原电池(用 KOH 溶液作电解质),则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突破口较多,根据题意可知 A 为 NH3,氧化物 D 和 F 分别为 CO 和 NO,单质 E 为 Si,根据 框图可推得其他物质。单质 B、C、H 分别是 O2、H2 和 C;氧化物 G、I 分别是 H2O 和 SiO2。(3)n(NO)=0.1 mol,n(O2)=0.075 mol,n(NO)∶n(O2)=4∶3,故发生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生成的 n(HNO3) =n(NO)=0.1 mol,c(H+)=0.1 mol/L,溶液的 pH=1。通入 0.1 mol 氨气后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NO3, NH4 NO3 水解显酸性。 答案:(1)NH3   (2)第三周期第ⅣA 族 SiO2+2C =====高温 Si+2CO↑ (3)4NO+3O2+2H2O===4HNO3 1 <7 NH+4 +H2O NH3·H2O+H+ (4)H2+2OH--2e-===2H2O 19.(12 分)(2012 年高考福建卷)(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________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 pH 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 pH 控制在 12.5 左右。据 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________。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中 Cu2(OH)2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步骤所加试剂起调节 pH 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在步骤发生的反应中,1 mol MnO2 转移 2 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④步骤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Fe3++NH+4 +2SO2-4 +6H2O===NH4Fe3(SO4)2(OH)6↓+6H+ 过滤后母液的 pH=2.0,c(Fe3+)=a mol·L-1,c(NH+4 )=b mol·L-1,c(SO2-4 )=d mol·L-1,该反 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用含 a、b、d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溶液中的镀层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在镀件上析出。 (2)①化学镀的原理就是利用置换反应将镀层金属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从铜盐中置换出铜通常选 用 Fe 等还原剂。 ②由图可看出溶液 pH 低于 9 时,该化学镀的反应速率为 0,因此可调节 pH 略小于 9 即可使反应停止。 (3)①Cu2(OH)2CO3 溶于 H2SO4 的反应为: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②加入的 NH4HCO3 中 HCO -3 可以与溶液中的 H+反应,故起调节 pH 作用的离子是 HCO-3 。 ③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的只有 Fe2+,再根据 1molMnO2 转移 2mol 电子,即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 +2Fe2++4H+===Mn2++2Fe3++2H2O。 ④化学平衡常数就是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注意溶液中的 沉淀和水的浓度看作 1。 答案:(1)负 (2)①还原剂 ②调节溶液 pH 在 8~9 之间 (3)①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②HCO-3  ③MnO2+2Fe2++4H+===Mn2++2Fe3++ 2H2O ④ 10-12 a3bd2 20.(10 分)(2012 年长沙模拟)X、Y、D、E、F……都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 Y 是单质,X 是 化合物,溶液 E 中滴入 KSCN 溶液呈血红色。这些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框图所示,根据框图及提示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Y 和 X 的浓溶液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而该反应在常温下很难进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 F→G+X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 转化成 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试管中制备 L,为了能观察到 L 的颜色,需要进行特殊的操作,该特殊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 Cu 放入 0.1 mol·L-1 Fe(NO3)3 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 Cu 片,溶液中 c(Fe3+)∶c(Fe2+)= 2∶3,则 Cu2+与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该题推断的突破口是 E,即题目提供的“溶液 E 中滴入 KSCN 溶液呈血红色”证明 E 为三价铁盐, 由此逆推 Y 为铁,或 X 为铁的化合物,而且是能溶于水的化合物。假设 Y 为铁单质,在一个反应中过量的 铁与适量的铁导致的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而且产物各为三种,由此可以联想到 Fe 与 HNO3 的反应,故 H 为亚铁盐,结合已知的 E 为三价铁盐,可知 I、L 分别为 Fe(OH)3、Fe(OH)2,Fe(OH)2 转化为 Fe(OH)3 需要 氧气、水,故 J、D 一种是氧气、一种是水。观察框图中 F、G、X、J 的关系及前面对其他物质的推断,可 以联想到 2NO+O2===2NO2 与 3NO2+H2O===2HNO3+NO 两个反应,所以 F、G、X、J 分别为 NO2、NO、HNO3 和 O2,因此 D 是水。 答案:(1)加热 Fe 遇浓硝酸表面被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2)3NO2+H2O===2H++2NO-3 +NO (3)4Fe(OH)2+2H2O+O2===4Fe(OH)3 (4)用胶头滴管吸取 FeSO4 溶液缓缓插入盛有稀 NaOH 溶液的试管中,胶头滴管口位于溶液中,慢慢挤 出 FeSO4 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