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66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4分(19)‎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区”。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下题。‎ 1. 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 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 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 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2. 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解决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 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 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 D. 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入侵的原因。“深度海侵区”是因为海水入侵,而海水入侵的原因是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使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人地和谐的典型表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图1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图2为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下题。 ‎ ‎              图1                                 图2‎ 3. 关于图1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 山顶终年积雪 B. 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 C. 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D. 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 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 ‎ ‎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    ②泥沙淤积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考查我国河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图所示阴山海拔在2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0-25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之间,夏季温度在0度以上,山顶不会终年有积雪,A错;阴山是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侧河流为内流河,B错;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南侧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北侧冬季风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C对;山地南北麓都为温带草原带,D错。故选C。 ‎ 本题考查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水面积在缩小应是农田灌溉后富含营养物质,注入湖泊后使得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快速生长,①④错;乌梁素海面积在扩大应是引黄灌溉后携带的泥沙沉积,水生植被的腐烂堆积,湖泊变浅,水面上升所致,②③对。C对,ABD错。故选C。‎ ‎   查亚峰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内山峰,多悬崖,是几内亚岛最高峰,海拔5030米,峰顶终年冰雪覆盖,近年来冰雪面积减小。读“查亚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 1. 近年来,该山峰顶终年冰雪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A. 围海造陆 B. 围垦湿地 C. 热带雨林的破坏 D. 过度灌溉 2. 该山地断崖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A. 山石开挖 B. 岩层断裂抬升 C. 火山喷发 D. 外力侵蚀 3. 某探险队攀登到查亚峰峰顶时,看见太阳正从西南方向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京此日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 悉尼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雅典气候炎热干燥 D. 新几内亚岛盛行西北季风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该山顶冰雪面积减小,是由于全球变暖所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导致的,热带雨林的破坏可以使CO2增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海陆位置定位和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该山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边界,多断层,岩层断裂抬升,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该题综合性较强,考查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该地位于南半球,太阳正从西南落下,说明此时是南半球夏半年,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冬至之前还是之后,故AB错误;北半球是冬半年,雅典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C错;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成西北风,新几内亚岛盛行西北风,D正确。故选D。‎ 鱼菜共生”(下图)是把某些水产品的养殖与特定蔬菜栽培巧妙结合的新型城郊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4. ‎“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影响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A. 水源 B. 地形 C. 市场 D. 技术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考查新型城郊农业模式的优势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鱼菜共生”模式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鱼塘中的营养盐被植物吸收,鱼缸水质得以净化,可以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①正确;同时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元素,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②正确;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为食,③错误;丰富农产品的供应,增加农民收入,④正确。故选C。 ‎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据材料可知,该农业模式是新型城郊农业模式,说明市场是其分布的决定性因素,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1. 读“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第7题.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  )‎ A. 减量化、生态化、再循环 B. 减量化、再利用、环保化 C. 减量化、再利用、持续性 D. 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D 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 故选:D. 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本题以循环经济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原则.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 生物制油是指以大豆、油菜、微藻等生物的油脂为原料制成的再生性柴油,其中微藻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水体中的微型植物。美国自1976年就启动了微藻制油研究,但后来该项目因某种因素终止。2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7‎ 年美国政府重新启动微藻制油研究,我国也加大了对该项目的研发投入,下图为我国某研究所设计的“污水-微藻-能源”串联技术体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 美国政府在1976年启动了微藻制油研究项目,可能主要是因为 A. 美国能源短缺 B. 石油价格上涨 C.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D. 减少环境污染 2. 生物制油中,我国更青睐于微藻制油,主要是考虑到微藻制油 ‎ ‎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②能节省大量耕地      ③出油率更高     ④环境效益更显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微藻等生物制油短期内还不能大规模替代石油,其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成本过高 B. 原料来源少 C. 生产原理不明确 D. 能源需求量不大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考查美国政府在1976年启动了微藻制油研究项目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是导致美国启动该项目的主要原因,B对;美国能源短缺不是1976年才开始的,A错;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及减少环境污染不是1976年启动的主要原因,是2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7年再次启动的主要原因,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微藻制油的好处。根据题意知,微藻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水体中的微型植物,微藻制油可以节省大量耕地,②对;根据“污水-微藻-能源”环节图可知,微藻制油可额外净化污水,环境效益显著,④对;国家政策、出油率不是青睐微藻制油的主要原因,①③错。综上可知,D对,ABC错。故选D。‎ 本题考查微藻等生物制油短期不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的主要原因。根据题意知,微藻等生物制油的原料充足,生产原理明确,世界能源需求量很大,市场广阔,生物制油不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A对,BCD错。故选A。‎ 4.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第7题. 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 A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故选:A. 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 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题以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措施.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 1. 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 减少建筑能耗 B. 增加绿化面积 C. 延长建筑寿命 D. 丰富城市景观 2. 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     )‎ A. 技术不够成熟 B. 破坏建筑景观 C. 安装维护费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可知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增加绿化面积。故选B。 ‎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植物墙设计相关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植物墙设计能够美化环境,同时又具有观赏性,对建筑景观的损伤很小,市场需求旺盛,故ABD错误;根据图1信息,植物墙要安装支撑框架和防水层,还要有灌溉系统,对高层建筑而言,明显安装维护费高,C正确。故选C。‎ 水葫芦又称凤眼莲,植株体内90%都是水,其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具有极强的吸收水体氮、磷元素和富积重金属的能力。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粮食极度短缺时从南美洲引进,六七十年代作为禽畜饲料推广,后因营养价值不高和饲料的普及逸为野生,由于缺乏天敌和我国南方水体的营养化严重,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湖河泛滥成灾。我国南方地区某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主要表现为蓝藻爆发,为治理水体,我国某公司给出以下的治理和开发方案。读图回答5~7题。 ‎ 3. 该公司准备在沿湖地区兴建大型有机肥生产厂,通过对水葫芦进行打捞、烘干、粉碎、与其它基质混合发酵等一系列过程来生产有机肥,在该生产过程中,成本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环节是 A. 打捞 B. 烘干 C. 粉碎 D. 与其它基质混合发酵 4. 该公司以水葫芦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主要作为城市绿化花卉苗木有机肥出售,其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城市绿化花卉苗木有机肥价格高 B. 该湖泊位于城市,产品距离市场近 C. 湖岸地区交通便利 D. 难以达到农作物有机肥生产标准 5. 有关该公司提出的治理与开发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生物净化与水葫芦的资源化开发是该方案的核心部分 C. 治理水污染成本高,不具有推广价值 D. 治理污水的过程中,带来大量新的污染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水葫芦又称凤眼莲,植株体内90%都是水,水葫芦烘干的过程包括将水葫芦的茎秆通过自然风干法风干48~72小时后,采用加热烘干法烘干至含水率为10%~15%的水葫芦藤条的步骤,所述加热烘干法的加热烘干环境的温度为75~85℃、湿度为30%~50%。所以在该生产过程中,成本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环节是烘干,B正确;而打捞、粉碎、与其它基质混合发酵的难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 本题考查以水葫芦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主要作为城市绿化花卉苗木有机肥出售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水葫芦虽然具有极强的吸收水体氮、磷元素和富积重金属的能力,但营养价值不高,说明有机质含量少,所以以水葫芦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难以达到农作物有机肥生产标准,故主要作为城市绿化花卉苗木有机肥出售,D正确;城市绿化花卉苗木有机肥价格低,A错误;根据材料看不出“湖泊位于城市,产品距离市场近“、”湖岸地区交通便利“, 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水葫芦的治理与开发方案。读图可知,水葫芦的治理与开发方案并不是农业发展,所以看不出”实现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A错误;图示中生物净化与水葫芦的资源化开发是治理与开发方案中的两个核心部分,B正确;图示污染水体的治理主要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但看不出治理水污染成本高低,C错误;图示治理污水的过程中,没有带来大量新的污染,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3问22分或4问24分(4)‎ 1.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面积97km²,人口67.2万,平均海拔30m,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据统计,哥本哈根市区有自行车65万辆,自行车道429 km,自行车停放点4.8万个,55%的市民骑车上班,63%的国会议员骑车上班,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之都”。 材料二  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生蚝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目前丹麦被太平洋生蚝这一新物种入侵,肆意疯长,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2019年4月24日,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来丹麦海岸吃生蚝,约吗?”很快这条微博成为了当日热门,中国网友们纷纷对此表示:“生蚝天敌在中国”,“愿漂洋过海去救灾”。 材料三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之都”的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面对丹麦生蚝危机,广大网友建议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表明观点并阐述原因。‎ ‎(1)原因:①城区地形平坦,方便骑行;②城区出行距离较短,适合骑行;③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完善(自行车道长、停车点多);④公民环保意识强(或国家政策的鼓励);⑤自行车低碳环保,机动灵活。‎ ‎(2)①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②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③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④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 ‎(3)可行。①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丹贸易发展;②减缓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当地生态平衡;③增加就业,增加收入;④中国消费市场广阔,而丹麦供过于求,两国可优势互补。‎ 不可行①丹麦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市场难以打开;②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弱;③生蚝对保鲜要求高,导致保鲜成本高;④冲击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不利于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的发展。‎ ‎(1)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之都”与当地的地形、人文环境有关。哥本哈根城区地形平坦,方便骑行;城区出行距离较短,适合骑行;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完善(自行车道长、停车点多);公民环保意识强(或国家政策的鼓励);自行车低碳环保,机动灵活。‎ ‎(2)本题考查丹麦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生蚝的生活习性,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适合生蚝生长有关。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 ‎(3)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联系。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回答可行和不可行均可。可行主要从对两地的有利影响方面来回答,不可行主要从两地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以及市场需求上来回答。可行。①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丹贸易发展;②减缓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当地生态平衡;③增加就业,增加收入;④中国消费市场广阔,而丹麦供过于求,两国可优势互补。‎ 不可行①丹麦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市场难以打开;②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弱;③生蚝对保鲜要求高,导致保鲜成本高;④冲击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不利于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的发展。‎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图1)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图2)。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 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籽,种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                 图1                                                                      图2‎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 ‎(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4)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人侵危害,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 ‎(1)与福建相比:宁夏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有利菌(菇)生长;宁夏气候史干燥,鲜菇产品水分含量少,品质好。‎ ‎(2)闽宁镇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杂木屑生产成本高,与杂木相比,巨菌草生长更快、产量史大;巨菌草种植一年,可连续收割,大大降低巨菌草屑生产的成本;干燥巨菌草屑加工难度更低,生产效率史高,成本低。‎ ‎(3)巨菌草的种植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巨菌草鲜草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巨菌草干草屑为菌(菇)培育提供栽培原料;巨菌草可以消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菌(菇)培育产生的菌糟,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促进自身生长。‎ ‎(4)闽宁镇纬度高、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 ℃,不采取保护措施,巨菌草无法越冬;地处沙漠戈壁,干旱使巨菌草种籽不易成活;巨菌草种籽产量低,发芽率低。‎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选择。宁夏与福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纬度位置上。宁夏纬度较高,而且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气候相对凉爽,夏季气温低,这种凉爽的条件有利于菌类生长;由于宁夏相对靠近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干燥的气候使得鲜菇产品水分含量少,品质好。‎ ‎(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由于闽宁镇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树木较少,杂木屑生产成本高;与杂木相比,巨菌草生长更快、产量史大,成本较木屑低的很多;另外,巨菌草种植一年,可连续收割,大大降低巨菌草屑生产的成本;另外,由于草屑的含水率相对较低,干燥巨菌草屑加工难度更低,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效益。‎ ‎(3)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巨菌草的种植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巨菌草鲜草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巨菌草干草屑为菌(菇)培育提供栽培原料,菌类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巨菌草可以消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菌(菇)培育产生的菌糟,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增加肥力促进自身生长。‎ ‎(4)本题考查生物入侵的影响。由于闽宁镇纬度高、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 ℃,在这么低的气温条件下,不采取保护措施,巨菌草无法越冬;地处沙漠戈壁,严重缺水,干旱使巨菌草种籽不易成活;巨菌草种籽产量低,发芽率低,所以不会造成生物入侵。‎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导致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水质下降问题。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下图是2019-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 ‎(1)描述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 ‎(2)推测导致该湖泊水质时空差异的原因。‎ ‎(3)简述为了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 ‎(1)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月)富营养化严重;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富营养化现象从北向南逐渐减轻);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 ‎(2)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3)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强湖泊水华治理研究,提高湖泊治理能力;疏通河道,增加湖泊水的流动性,提升湖泊自身净化能力。‎ 本题考查湖泊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及改善水质的措施。‎ ‎(1)时空分布特点要从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两方面描述。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判读,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月)富营养化严重;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富营养化现象从北向南逐渐减轻);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 ‎(2)由上题可知,夏秋季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是因为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北部湖区富营养化严重,原因是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3)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可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还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湖泊水华治理研究,提高湖泊治理能力;疏通河道,增加湖泊水的流动性,提升湖泊自身净化能力。‎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松子,红松等松科植物的种子,有较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也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野生红松要成长40年才结子,种子成熟期为两年。 吉林省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之后,梅河口松子采购量和加工量逐年增长,采购范围由国内扩大至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如今,梅河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全世界近七成松子原材料聚焦到梅河口175‎ 家松子加工厂里,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并形成左右世界果仁市场的“梅河价”。下图示意梅河口市地理位置。 ‎ ‎(1)简述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兴起的优势条件。‎ ‎(2)说明梅河口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分析梅河口松子采购范围迅速扩展的原因。‎ ‎(4)为当地松子加工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1)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松子原材料丰富;拥有传统工艺;廉价劳动力充足。‎ ‎(2)红松种子被食用,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本地红松生长周期长,松子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目前采用机械化生产,加工能力增强。‎ ‎(4)推进松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保健等新产品;完善交通,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扩大采购范围和开拓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培育自主品牌(引领世界松子价格);种植人工红松林,增加本地松子产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看图可知,梅河口靠近长白山红松林区,原料丰富;读文字材料可知,“梅河口市自古有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梅河口农民依托当地红松子,用手工加工后出口国外”,说明当地有传统的加工工艺;早期梅河口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故早期梅河口松子加工业的兴起主要依靠丰富的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廉价丰富的劳动力。‎ ‎(2)本题考查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森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对植物的影响和对动物的影响。大量采集当地红松子会使红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松子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大量采集红松子会使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读文字材料可知,野生红松要成长40年才结子,种子成熟期为两年,松子本身成熟期长、产量低;“机械加工成松子果仁销往世界各地”,说明市场需求量大、加工能力增强。‎ ‎(4)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使当地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完善交通、打造品牌等。故推进松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保健等新产品;完善交通,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扩大采购范围和开拓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培育自主品牌(引领世界松子价格);种植人工红松林,增加本地松子产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